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集)  2011/10/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科注》第一百三十九面第二行,黄念老的批注。

  在这个地方顺便给大家说说,这个第二次我们再重复学习这部经,把「科判」排进去了。所以这个页数前面会有这么多,主要前面是「科会」。科会便于大家读诵,批注帮助大家研究经文里面的义理。在前面这一段「概要」,概要的节录是过去讲《无量寿经》所编的,根据黄老居士批注编的,现在也印在这个地方,我提供给大家做个参考。所以在概要这个部分,我们完全讲解念老的批注,我摘出来的这个,提给大家做参考。如果不是依照批注来讲,我节录这个有用处,在讲玄义的部分,十门开启的部分,简单扼要,用的时间不多,也能够说得清楚、说得明白。所以这次把它合在一起印。

  前面的一段,我曾经提到了,民主跟君主的各有优点,这两个确实可以把它合起来的。君主的时代,有大同、有小康,大同之治不是理想,在中国曾经实现过,尧、舜、禹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我们看到尧王,他做一个统治者,确实没有一点私心,念念都是为全国人民着想,没有想到他自己,所以这称圣人。在中国历史上说,古代,上古三皇时代以道治天下,道是无为而治。人民都非常纯朴、都很听话,领导人带头,做出最好的榜样给大家看,大家都对他非常尊重,都向他学习,自自然然是太平盛世。人与人之间有伦理、有道德,相亲相爱,互相照顾,互相关怀,互助合作,不需要这些法律规章来约束的,不需要的,人人都能够自制。所以这现在是理想政治,在中国古代出现过。

  道失掉之后而后有德,五帝是行德,也就是说比前面次一等了,道已经做不到了,也就是说人有了私心。但是这个私心很薄,并不严重,还不会伤害到别人。这是以德治天下。五帝,像黄帝、尧、舜、禹、汤都在五帝,排列在五帝,这个时候是大同之治。我们看到尧为全国人民的福祉选一个接班人,听说舜非常孝顺,感动天地鬼神,尧王就召见他。到底是真孝是假孝?表里如不如一?所以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看他的私生活,这尧王做的事情。九个儿子跟他做朋友,看他对外。对内、对外是不是真的表里一如,真正有大德、大仁、大义,你看看他是不是具备这些?观察了十几年,是真的,不是假的,慢慢才提拔他,叫他政府里头任职,逐渐逐渐提升,到最后把王位让给他。那叫什么?选贤,选贤是为国家选。谁选?是领导人选,选一个继承他的人。选人的标准是这个人的德行、能力要超过我,人民真有福了;如果不如我,那就一代不如一代。人家这个念头没有为自己。

  舜选禹也是这样的。禹传给他儿子,什么原因?并不是他有私心,他儿子确实好,当时很多诸侯都欢喜、都拥护他。一定要了解那个时候的状况,所以就传给儿子。从此以后,禹就一代一代都传儿子,不在外面选了,在家里头选,儿子当中选一个最好的来继承,来教导他,就变成家天下。夏商周这都是家天下,但是那些帝王都受过神圣的教育,都是圣人、都是贤人,那没话说的。历史学家他们的看法是非常客观的,而且写历史一定下一代写上一代,没有当时同代的,都是下一代。下一代,那个朝代过去了,没有任何顾忌。夏商周这三代一千八百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合起来一千八百年,三代。这三代是以仁治天下,德失掉之后以仁。这是不再选贤与能,都是家里有继承人,这个选贤是内选,不是向天下选,在家里头选。但是确实他们都还守住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个还是绝对遵守,他真做到。

  周虽然八百年,末后的五百年是乱世,就是春秋战国,孔子、孟子,中国过去这些大思想家,都是生在这个时代,叫乱世。乱世,人底蕴还是够深,即使战争也讲义气,你的队伍不整齐,我等待你排整齐再打。还讲这个,你看战争还讲这个,很难得,不容易。秦统一了中国,真正是大一统了,战国的时候是七个国家,中原,秦统一了。十五年亡国,为什么亡国?皇帝没有道,苛刻人民。汉取而代之,汉武帝就想到这正式统一了,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人民如何能和睦相处,这是大问题。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懂得教育、重视教育,那教什么?董仲舒建议,在诸子百家里面选孔、孟这两家,来做为教育全国人民的标准。汉武帝采取了。这个政策决定之后,一直到满清都没改变,改朝换代多少次,国家教育政策永恒不变,统统是用孔孟为主流,一直到清朝。孔孟讲什么?讲礼。你看自古以来是道德仁义礼,道没有了有德;德没有了有仁,仁者爱人;仁没有了有义,义是讲思想、言行要合情、合理、合法。所以义者循理,人不能不讲理,春秋战国还讲理,理还能服人。义失掉之后就是礼,礼节的礼了,这是汉到清是以礼来治天下。就是一定要遵守,要求大家遵守规矩。礼如果没有了,大家不讲礼,社会就乱了。

  古人讲这个话有道理,都兑现了,在中国历史上看得非常清楚,兑现了。礼失掉了,儒就没有了,孔孟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戒律失掉,佛是假的;因果要失掉了,道是假的。所以儒释道三个根重要。我们今天怎么救自己?怎样救家庭?怎样救社会?要把根找回来。儒的根,我们就找到《弟子规》;道的根,我们找到《感应篇》;佛的根,就找到了《十善业道经》。这三样东西都很薄,一点点,如果用它做普世的教育、全民教育,社会可以安定,人民可以把良心找回来。有没有效果?我们过去在汤池做了实验,这个实验实在讲不是我们有智慧做出来的,不是的;我们没这个智慧,没想到这个事情,而是联合国这些会友们把我逼出来的。我们把中国传统东西向他报告的时候,他们听了欢喜鼓掌,下来之后:法师,这是理想,这不能落实。我是被这么逼出来的,一定要做样子,样子做出来他们就相信了。从这个地方我们深深感觉到,信仰的危机,这是真正危机,大家对古圣先贤不相信。这个做出来之后,确实产生了影响,虽然驻教科文组织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的代表想到汤池去考察、去参观,这个愿望没能兑现。可是他们以私人观光旅游的身分去看,在中心住个三、四天的,我知道有三十多个人。所以这个信息传出去了,中国这一套东西有效,不是假的。

  我们在联合国报告的时候,两个主题,第一个宗教是可以团结的,这也是让联合国耳目一新。我们办这个活动,邀请新加坡跟澳洲十个宗教的代表,在联合国大堂举办为世界和平祈祷,做得非常成功,做得非常好。当时教科文组织的秘书长非常赞叹,出乎他意料之外。他们以为不同宗教在一起,总是会争论、吵架,没有想到这十个宗教就像兄弟姐妹一样,非常和睦,他们没见到过的。第二句话就是我们在汤池做的实验,「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我说我参加教科文组织这次的活动,就这两句话,「宗教是可以团结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你得真教他!我们教的时间不长,不到半年,人民的良心就出现了,所以教育真有效果。

  我就想到,这种实验点非常重要,大家看到了,就相信了、就有了信心,这世界还是有前途,还是有和平的可能。实验点当然愈多愈好。我这次在日本讲经,时间虽然不长,讲《无量寿经》四十八个小时。我多次提到,日本如果要有这些志士仁人,在日本找一个小镇做实验点,我觉得比中国好做,而且会比中国做得更成功。因为,我们这次讲经在冈山县真庭市,乡下,看到乡下人真纯朴,没有竞争的心、没有私心。老百姓纯朴、有礼貌,乡下人无论见到什么人,对你都是九十度鞠躬礼,我们在别的地方没有看见过。我们汤池是教出来的,没有教的时候他们不会,在日本不教他就会了。而且保持着传统文明的生活,这个太难得了。所以在日本要是做和谐示范,比在任何地方都容易。

  我在讲经的时候好像提到三次,我说日本,大家都着急,灾难多,他们一点都不避讳,灾难怎么救?来问我,我说日本只有一个人可以救日本。他们说是谁?我说是你们的天皇。人民对天皇那种尊敬出自于内心,从内心里尊敬。如果天皇来带头,做一个示范特区,天皇来做首长,就立刻得到全日本人的拥护,他就真做成功了。不但日本有救,全世界都有救,因为有这么一个示范点,每个国家人民都要来看、来向你学习。那就又出现了「成汤七十里而王天下,周文王以百里而王天下」,这个历史的故事就重现于现在这个时代。日本会成为全世界的伦理道德的领袖,这还得了吗?问题是我讲的这几句话,天皇有没有听到?他肯不肯干?他要真肯干的话,日本有救,日本的灾难会降温。日本现在是君主立宪,天皇是个象征,没有政权,政权在宰相手上。但是他做这个小城来做实验,是非常好的一个工作,而且这是大事,这不是小事。

  我们讲到政治的优势,这是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就是中国古代培养接班人真用心。不是像现在,现在民选选个总统上去之后,他去找一个人来做总理,邀集一些人来做内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所以开会争论很多,意见不同。古代没有,古代为什么没有?它从小培养的,这个班底。你看皇上一登基,就是就职典礼,第一桩大事什么事情?立太子,就是底下接班人找到了,全心全力培养接班人。三个老师,这个接班人学什么东西?三样东西,这三个老师,三师,就是太保、太傅、太师。周武王过世的时候,儿子成王才十岁,所以周公摄政,就是周公代理,等他长大了,政权让给他。这样一个小孩,当然也选年龄差不多的,伴读,那就是下一个朝廷,底下一个朝廷,人都选好了。太保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主要是要教卫生保健,饮食起居,就是生活教育。太保是生活教育,管这一门。第二个太傅,管伦理道德,这门课是他教。成王的太保召公,是武王的小弟,…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