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四集)  2011/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五十九面倒数第六行,第四个小段,「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我们看批注:

  「夫无念与无生远非凡夫之所能。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得无生法忍」。无念、无生,这个现象实际上就在眼前,可是凡夫粗心大意,见不到。我们把无念认为是有念,我们起心动念;无生认为是有生有灭,生灭就是生死,就是轮回。其实这些都是假相、幻相,都不是真的,但是不是凡夫所能够明了的。为什么?它太深了。佛家讲密,这个密不是秘密,佛法里头绝对没有秘密,密是什么?深密。所以大乘经里头有一部叫《解深密经》,真的是深密,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可是近代的量子学家他们发现了,这个深密被他们揭露了,很难得,真不容易。宇宙之间的秘密,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大乘经上说到了,到底什么事情?无念无生。这我们一般人听不懂,跟我们的常识恰恰相反,我们看到有念,我们看到有生有灭。科学家怎么看到的?这些人一生专研究一样东西,德国的普朗克博士,爱因斯坦的老师,一生专门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从原子到粒子、夸克,最后到量子,真的被他发现了。我们中国人所谓的「皇天不负苦心人」,一辈子苦心搞这桩事情,终于搞清楚了。

  他的论文里面告诉我们,根据他研究所得的结论,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此地讲的无念与无生。佛所说的被他发现了,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变现的,这他研究出来的。念头从哪里来的?这个现象他看起来,念头好像是没有原因,无缘无故突然从这个虚空当中蹦出来的,但是一出来之后马上就消失掉,是这么一桩事情。这个事情,他的报告,我们能听得懂,我说佛在经上讲过,念头从哪来的?念头从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没有原因,一念不觉,自性里头就变出一个阿赖耶,阿赖耶是个妄心,确实就像他所说的,突然蹦出来,马上就消失。阿赖耶存在的时间,我们根据弥勒菩萨所说的,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它蹦出来又消失,蹦出来又消失,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钟。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识念极微细,我们没有办法把它掌握住,无法执持。你想执着它,你想把它抓住,抓不到,它太快了,比闪电还快,闪电的速度跟它比那慢多了,无法执持,这是什么?这是无念跟无生。

  所以此地讲圆教八地菩萨他才见到。八地菩萨是证得,现在的科学家他没有证得,他是根据数学推演,掌握到理论,然后再用科技的仪器去观察,发现了。所以科学家的了解跟我们现在差不多,解悟,不是证悟。八地菩萨他是证悟,八地,你就晓得那个定功多深!从初信位就得定,他八十八品见惑断了,他就得定。定中有两种自性本能出现了,一个是天眼,一个是天耳。天眼,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他能看见,我们听不到的音声他能听见。实际上用科学来解释,我们的肉眼能见度是很有限,我们靠这个光,光要没有了,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光波是有限,比这个光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波短的我们也见不到。我们只能见到,无量无限的波度我们只能看见这一小段。

  有定功的人,他能把这个时空维次突破,他看的就比我们多。譬如说X光我们见不到,紫外线我们见不到,但是我们用科学仪器来探测,知道真有这个东西存在。如果我们肉眼能够见到紫外线、见到X光,这个世界马上就变样子了,为什么?人是透明的,内脏活动全看见。音声亦如是,我们这个耳根很有限,这个大家都知道,像无线电波,波长的我们听不到,波短的我们也听不到,我们也只能听到其中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可是佛给我们说,我们的本能,我们的眼能够见到遍法界虚空界,阿罗汉还不行,差远了,比我们强一点,比佛菩萨就差太远了。耳听也如是。所以八地菩萨那么深的定功,他对这个事情全了解,为什么?他没有障碍了。圆教,其实圆教初住就明心见性,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神通他已经具足了。当然他不究竟,初住到妙觉位还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当中,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转八识成四智,心意识是八识。

  为什么要说八地?到八地,这是最高层,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最高的五个位次,他证得了。这个时候智慧能力完全恢复,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对于宇宙万物、生命跟我从哪里来的,源起,那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无念、知道无生,这叫无生法忍。无生是一切法不生不灭,这他看到了,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凡夫,不但我们凡夫,欲界二十八层天,再加上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是有生有灭。只有到法身菩萨才真的是无念无生,圆教初住以上。但是虽然是无念无生,可是他有念有生的那个习气很浓厚,对他自己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随心应量,这个没有障碍,但是对于回归自性有障碍。回归自性,一丝毫的习气都不能有。等觉菩萨还剩一分习气,那一分习气断尽了,才能回归到妙觉位。妙觉位就不在实报土,他就入了常寂光,入常寂光就是回归自性。这是最大的一个循环,他又归到零点,一念不觉是从零点出发,最后还归到原点。原点就是佛,就叫成佛,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是什么?佛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圆满的才艺、圆满的相好,自性本来具足,不向外求。外面一无所有,全都是在自性里头。所以佛法无论是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它最后的目标都是回归自性,这叫佛法,如果不是回归自性那就不叫佛法。

  「可见此乃圣者之所难,安能期之于具缚凡夫」。这一桩事情,了解事实真相,圣者是什么?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对他们来讲都是难事。听佛讲经,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情,自己不能证得;不能证得,你受用不到。今天科学家,我们很难为他,他的成就也不简单,是这三百多年科学技术的累积。科学家是一个踩一个肩膀往上提升,提升到今天这个境界,把阿赖耶的三细相发现了,这真不得了!这一桩事情,在大乘经里面有,释迦牟尼佛早就预言到了,凡夫用意识心,就是用思惟、用想象、用观察,用这种方法,这个方法它有极限。在宏观宇宙,它能看到宇宙的边缘,能够缘得到,对外;对内,能够缘到阿赖耶,就是缘不到自性。为什么?八识能缘的一定得有现象。现象有三大类,物质现象,前五识能缘得到,眼识能缘色法,耳识能缘音声,所以前五识能缘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缘不到。可是第六识能缘精神现象,能缘自然现象,它的能力太大了,五十一个心所统统相应。

  为什么缘不到自性?因为自性没有现象,自性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缘不到。八地以上菩萨,他们为什么能缘到?他们放下了,所以佛说,你能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缘到了。放下是什么?放下是真心现前,真能够缘到真,妄缘不到真。我们的思考,我们五根,眼耳鼻舌身,这种感触,这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以它能缘到妄境,缘到阿赖耶的三细相,这妄境,缘不到自性,道理在此地。所以放下便是。这些科学家到最后要是明白了,一下放下,那恭喜他,他就成佛。今天量子学家跟成佛就差一点点,他一放下就成就了。这些人在佛法里面讲,真的是利根,上上根人。所以具缚,就是具足烦恼缠缚的众生,这个没有能力,我们对阿赖耶的三细相不知道。

  「是以善导大师《四帖疏》曰」,善导是唐朝人,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净宗很特别,在佛法里头,任何一个宗派,这个祖师都是祖祖相传的,一代传一代的,净土宗没有。净土宗的祖师是民选的,是选举制度的。怎么选?就是在这个时代,这个人对净宗的修学、对净宗的弘护有特别贡献的人,他往生之后,后人推选他为这一代的祖师。如果这一代没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就没有了。所以你看每一个宗派祖师都传了几十代,一百多代了,都传了这么多,净土宗才有十三个祖师,你就晓得那个时代没有这种特殊贡献的人就没有了,什么时候有再续上去。不是一个传一个,不是的,真有德行,大家公认的。所以它是民选制度。那是什么?第二代,唐朝时候才有的,这个隔的时间很久。

  《四帖疏》是《观无量寿佛经》的批注,善导大师做的。他在这个批注里说,「今此观门等」,这个观门,观想的法门,观想念佛的法门,一共有十六门,所以说等,我们称它为十六观。念佛法门也在其中,念佛法门是十六观里头最后的一门,第十六门。这是阿弥陀佛慈悲,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前面十五种观想,你粗心大意,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你都观不成;也就是说,你的功夫用不上力。最后怎么办?最后就是用持名念佛,就是念这一句佛号也行,所以持名念佛是在第十六观。《观无量寿佛经》讲净宗的理论与修学的方法,专讲这两个问题。《无量寿经》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面面都讲到,《观经》只讲两桩事情。小本《弥陀经》的性质跟《无量寿经》相似,说得简单,《无量寿经》说得详细,是同一部经,一个细说,一个是略说。

  这十六种观门都是「指方而立相」,不落空,不跟你讲无念无生,不讲这个,那个太深了。指方,指定方向,你看西方极乐世界,指定方向。立相,你才能观,没相,你观什么?有阿弥陀佛名号你才能念,没有阿弥陀佛名号你怎么念法?所以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这个方法说得太方便了,你把心安住在,十六观安住在心上。我们现在是采取第十六观,十六观是名号,我们把心安住在名号上,我们执着,取境,境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念念不忘。西方极乐世界是什…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