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七集)  201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二十八面,我们从倒数第五行当中看起,这一个段落:

  「经中《三辈往生品》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我们接着把底下一句念下去,「此明净心念佛一声之无量不可思议功德」,我们看到这个地方。佛法是跟我们说明宇宙万有的实相,事实真相。这些事实真相并没有人主宰,也没有人在策划支配,全是从心想而生的。一个恶念是造的地狱业,地狱的相就能现前。如果在这个时候遇到有殊胜的因缘,有人告诉你,念一声阿弥陀佛,如果这个心是真诚心、是清净心,立刻地狱就消失,天堂就现前;如果对净土有善根,这个时候善根现前,极乐世界就现前。所以一切法都不是定法。定业,佛常常讲,定业是不能转的。这是说什么?说造作业的人他不回头、他不觉悟,那就没法子转;如果他要是觉悟,他回头,一念改变了,这个定业也随之就转,没有不能转的道理。如果说不能转的话,那「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就讲不通。我现在心想佛,我以前造的地狱罪业,现在想佛,佛的境界应该现前,这才叫一切法从心想生。现代科学家发现以心控物,物是物质环境,天堂、地狱、极乐世界都是物质环境,意念可以转变、可以控制。所以这里给我们讲得好,一念净心,什么叫净心?清净的信心,也就是说,一丝毫怀疑不能有。

  我们今天的麻烦就是半信半疑,让我想到李老师给我最深刻的教训,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信心。那一年,我学佛第五年,我学佛就一直在研究学习经典,喜欢读书。遇到李老师之后,李老师劝我学讲经,我不敢接受,因为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事情,我们哪有条件来讲经!老师开了一个经学班,就是培养讲经人才,学生有二十多个人,他要我去看看,去参观一下。这可以。他们上课,我坐在最后一排看他们,老师怎么教的,他们怎么学的。这一堂课下来之后,我跟老师说,我也可以学。老师笑笑,点头就同意了。我看到什么?这个经学班的学生,三分之二的人年岁比我大,年岁最大的林看治居士,六十岁,我那个时候才三十一岁。她什么程度?小学毕业,六十岁,小学毕业。我想想,我三十一岁,我初中毕业,高中念了半年,她能学,我怎么不能学!所以林看治对我的鼓励太大了。这个人真了不起,真用功,学习的经典有字不认识、意思不懂的,逢人就请教,不耻下问,真用功。讲得虽然不是挺好,法缘殊胜,听众特多,都喜欢听她讲。我们同学当中法缘没有比她兴旺的,她的听众最多。学了不到一年,她在台湾北部到处讲,对我们是莫大的鼓励,让我们对这一行信心生起来。

  我入那个班是最后的一个人,班里面学习讲经是按先后顺序的,我排在最后。在我出家之前,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三个月,没排到我,我排到最后,没排到我,我就离开了,就出家了。出家之后,再回来,还参加这个班,这个班还没解散,他这个班办了两年。老师讲经采取私塾教学方法,每一个同学学习的经典不一样,谁选择?自己选择。老师指定《大藏经》里的,《大藏经》上没有的,不学,一定《大藏经》上有的。经典你随便选,选得太深,他说不行,这你现在还不能学,你重新再选。实在自己不能选,他代你选。譬如说《弥陀经》,《弥陀经》几次讲圆满?七次,实际上就是七个小时,七个小时要把它讲圆满,所以没有什么发挥的,只是把文字表面讲清楚、讲明白,让人听得懂,标准就订在此地。最长不能超过十次,最短不能少于三次,像《八大人觉经》三次讲完,学《般若心经》的,也是三、四次讲完,一个星期讲一次,四次就是一个月。这个教学法看起来很笨拙,但是它真有效。通过这种训练,你在那里住上三个月、半年,大概可以学一、二部经,至少能学两部经。

  我在班上占了个便宜,我的理解力比人强,记忆力也比人强,所以这就很占便宜了。上课的时候,老师实际上是教两个学生,其它同学是旁听,我都是在旁听席。一年三个月就是十五个月,我一共旁听,连听老师讲经,一共听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我都能讲。所以一出家就教佛学院,佛学院一个学期只能教一部经,佛学院三年毕业,我只用六部经,还有七部没有派上用场。所以佛学院不行。李老师这个私塾班真有效果,士气高昂,我平均是一个月学一部,十五个月学十三部经,而且这个经都能够拿得出来,都可以出去讲的。佛学院毕业出来大概一部经都不会讲。所以我对于老师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欣赏。星云法师,那个时候佛光山的道场刚建起来没有多久,办了一个东方佛教学院,请我去做教务主任。我就把台中李老师教给我们这些方法告诉他,劝他用台中这个。台中是古老的方法,中国世世代代承传就是这个老方法,非常有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是决定不准许你同时学两部经典的,只能学一部,一部学会了,才可以学第二部。那个学会的标准没有别的,你上台去讲,老师坐在最后一排在那听,他听了满意就算是及格,你可以再学一部。这么个标准,一门深入。

  所以我在台中,这是没出家之前,住了十五个月,学了十三部经,自己时时感触到所学的经典部头不大,不能扎根。我学的经典最长的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大概有两万多字,是我们现在所流通本子最后的一卷,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最短的一部经是《八大人觉经》。《阿含》,小乘经大概学了有六、七部,其它都在方等部里头选出来的。《弥陀经》学过,《十善业道经》学过,还学了一部《无量寿经》,康僧铠的本子,这个算是分量比较大的。出家之后再回到台中,我想跟李老师学《法华经》,带了大概有十几部《法华经》的批注,带到台中。李老师是非常希望我回到台中,那个时候正好在讲《楞严经》,他就告诉我,《楞严》跟《法华》的分量差不多,就是相等的,要教我《法华》,我一个人学,他抽不出时间,现在正在讲《楞严经》,你就一心学《楞严》。我说也好。

  当时《楞严经》的批注不多,在台湾只有两种,一个是圆瑛法师的《讲义》,一个是孙仲霞居士的《直解》。所以我就写信给香港智开法师,替我找《楞严经》的批注,半年当中他给我找了二十多部,我非常感激他,全是线装书,木刻版本,真叫稀有难得。我就全心全力学《楞严》,那个基础打得好,三年的时间,老师讲了一部《楞严经》,我也讲了一部《楞严经》,复讲。老师星期三讲,我是隔一天,第二天,星期四我讲。我讲的听众只有六个人,我找了六个同学,我们经学班七个同学,我们复讲老师的经典,《楞严》由我一个人讲,从头到尾。所以老师讲一遍,我也讲一遍,我有六个同学给我证明,讲完之后他们提问题,我们互相研究讨论,不能解决的去找老师。这三年的根扎得好。所以香港同修找我来讲《楞严经》,那是我看家的本事,一点问题都没有,第一次到香港来表演。

  这个一念净心重要,学习传统文化、圣贤教诲,这个心态是不能没有的,决定不可以怀疑。这种清净心用在忏悔、用在念佛求生净土是特别有效果,无论过去、现前造作什么罪业,别去想它,为什么?那是业障现前,你自己都做不了主宰,业力在支配你。造作地狱罪业,不怕,怕的是不肯认错,怕的是不肯回头。章嘉大师教给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实质是什么?实质是心行,你的心上有没有佛,你能不能把佛的教诲表现在你日常生活行为当中,这个重要。那些仪规形式不重要,仪规形式为谁做的?为接引大众做的,那不是自己修行,是为了接引大众。就好像舞台表演一样,是给观众看的,特别是给没有学佛的人看的,他从这个地方认识佛教、了解佛教、欢喜佛教、羡慕佛教,他就入门了。所以舞台上表演目的在此地,真正修行没有这些东西。

  说到忏悔法门,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忏悔的实质是真正认错,知道错误,后头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后不再造」,实际上就是儒家颜回所讲的「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觉悟之后不会再犯同样的过失,这叫真忏悔。当然凡夫在这个世间难,难在哪里?缘很杂,逆境恶缘太多了,所以会常常犯。常常犯不怕,我常常改,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我常常犯,自己对自己丧失信心,那就完了。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时时刻刻提醒旁边的同参道友,要求他们帮助,看到过失赶紧告诉你,自己好改过,这比什么都重要,这叫真正的善友。看到你的毛病不说你,这不是善友。可是自己要欢喜接受,无条件的接受,他说错了,说错了也接受、也感恩,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如果不接受,还要来掩饰,还要来辩论,这就错了,没有人再会说你过失了。

  唐太宗做了皇帝,他是最欢迎别人说他过失,那是皇帝当中非常难得的。有的,真有人批评错误,冤枉了唐太宗,但是他能欢喜,还感谢。人走了之后,旁边的人说,皇上你没有这个。他说是。没有,你为什么还感激他?我要不感激他,对他发个脾气,以后还有谁敢在我面前说我过失?大家就听明白了。所以这个不容易。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真是辉煌的一页,是他留下来的典型、留下的好样子。非常可惜他在位不久,他只有二十三年,如果能像康熙、乾隆,能够做上六十年,那唐朝不得了。太年轻,知识太少,好学,让底下大臣给他编一部书《群书治要》,在古籍里面去搜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教训,统统把它抄在一起成为一本书。他对于这部书手不释卷,没有一天不读它,这是对从政的人留下一部珍宝,这是很大的贡献。

  他能认错,从地狱出来,你们看那个光盘,我们相信那不是骗人的。首先承认自己造了地狱罪业,堕地狱了。人家说你是个明君,好皇帝。好皇帝做错…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