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五集)  2011/1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一十三面最后一句:

  「天台宗以见思、尘沙、无明三惑称为三烦恼」。天台是法华宗,浙江天台山,智者大师弘法的道场,称为天台。大师常说,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种也叫惑,惑是迷惑,称为三烦恼,或者称之为三惑,意思都是一样的。见思,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见解错了,思想错了,就是你看错、想错了。说得很详细,见惑就是你看错了,哪些地方看错了?三界总共有八十八品;思惑是你想错了,三界有八十一品。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你的看法不错,没有错误了。这个果位,法华是一乘教,跟华严一样,一乘教,他的地位是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见惑破了,思惑没破。在小乘是初果须陀洹,这是佛门里地位最低的,小学一年级。我们不能看不起他,他叫圣人,他就不是凡夫了。所以圣人从这算起,真正放下烦恼才叫圣人,烦恼没放下都是凡夫。知道再多,讲得再好,也没用处,你没证果,放下才证果,这个是一定要知道的。你能够了解、明了这是看破,看破没放下,不算数的,放下才叫真看破了。

  八十八品见惑,世尊在讲经教学里头,因为太多、太麻烦了,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这就说话方便了。第一类叫身见,你看看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是把身当作自己?佛说这个错了,这个见解错了,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跟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这个要搞清楚。我所有的,这个东西可以常常换的,一天要换几次衣服,我没有换。所以这就告诉你,身是无常的,它有生有灭;我是真常的,不生不灭,这个总要搞清楚。我们学佛头一个就建立一个正确的看法,正确看法里头,人没生死,身有生死。我们中国人常讲,外国人现在也说,灵魂,灵魂没有生灭。灵魂是不是我?不是。实在讲,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为什么?灵魂是在迷,它要觉悟了那就是我,没有觉悟我们也不把它认作我。它觉悟了就不叫灵魂,叫灵性,灵性才是我。灵魂是迷惑颠倒的我,它出不了六道轮回,它的活动空间很大,六道这个范围里面它来去自由。我们身不自由,身不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灵魂可以,想到哪里它就到了,它有这么大的本事。这个就是灵魂有五通,报得的五通,这个五通,来去自由叫神足通,它没有界限的。

  第二种错误的看法就是边见,今天科学里头讲的相对,相对就是边见,这是错误的。边见是什么?二边。生死是二边,善恶是二边,吉凶是二边,全是对立的。对立是错误的,宇宙之间实实在在没有对立的。对立很麻烦,对立严重的就变成冲突、变成斗争、变成战争,所以这是个错误的观念。

  第三种,我们中国人叫成见,主观观念太强,自己认为是对的,要求别人要服从他,要听他的。在佛法,把成见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因上的成见,一个是果上的成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都是错误的。在大乘教里这是什么?这叫执着,坚固的执着,因为有这个执着才有六道,才有轮回的现象。轮回的现象实在讲就是冤冤相报,没有超出轮回,真的是没完没了!那就不知道你到哪一生哪一世,你遇到佛法,真的觉悟、明白了,把这个玩意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你超越六道,才知道六道是个梦,梦醒了,六道就不见了。事实真的是如是,真的是一场梦,没有一样是真的。凡夫对于每一样事情都严重的执着,不肯放下,这就造成六道轮回的现象。另外一种,就是不属于上面四大类的,统统归为一类叫邪见。也就是说,你对于一切问题看法看错了,不是事实真相,这叫见惑。

  思惑是思想上的错误。现在的人他想些什么?贪、瞋、痴、慢、疑,思惑就是这五种。前面我们读到过的,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这十种,十种烦恼。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贪瞋痴慢疑都没有。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这十种烦恼统统具足,这个在六道里头就苦不堪言。过去,这世间人的生活状况比我们现在好,好在哪里?他烦恼轻,他就有幸福、就有美满。现在烦恼重,特别重,那就是苦。地位高的人活得辛苦,命中发大财的他活得也辛苦。这个辛苦从哪来的?做总统的、国家领导人的,辛苦,拥有亿万财富的,辛苦。辛苦从哪来?烦恼没舍掉,他烦恼很重。这第一类,第一类就是六道。第二类的烦恼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像尘沙那么多,无量无边。这一类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来的。见思烦恼是执着,不肯放手,尘沙烦恼是分别,比前面这一类要轻,要轻很多,但是它障碍你见性。最后一种叫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是你对于一切事物的真相见不到,这叫无明,就是你不明了。换句话说,自性是明了的,你要没有这个烦恼,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你都知道。

  现在有些同学知道夏威夷土著古老的医疗方法,他们医疗的手段很高明,医疗的人可以不接触病人,可以不必接触,乃至于隔几千里都没有关系,用意念就能把他病治好。他这个原理是什么?原理第一个,肯定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他的病就是我的病,我把我的病治好了,他就好了,这很妙的。里面关键的一个核心那就是意识,所以他必须自己能把自己意识控制住,这在佛法就是禅定功夫。有禅定的功夫,你接触一切境界不会受外面干扰,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你的意识自己能做得了主宰,才能起这个作用。如果自己意识控制不住,意识跟潜意识,实际上意识跟潜意识是一桩事情,潜意识是更深一层的意识。要把意识里面的染污清洗干净,潜意识的能量非常之大,确实能够治疗一切疾病。它有理论根据,那个不是迷信,也就是有能力把见思烦恼伏住,他就有能力治疗。他还没有到尘沙烦恼,尘沙烦恼高,尘沙烦恼如果断了,尘沙是分别不是执着,分别断了,末后这个无明,尘沙、无明放下了就超越十法界。

  由此可知,十法界不是真的,十法界,六道上面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你看还有四法界。通常说这个四法界叫净土,六道有严重的染污,这个是没有染污,染污就是见思,见思烦恼他断了,他没有染污了。他有分别,他有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是起心动念,非常微细。所以修行人能做到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叫成佛了,这就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有什么好处?好处就太多了。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起作用了,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智慧真的是无所不知,你可以知道过去,也知道未来,没有一样不知道。这个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外头来的,你只要明心见性,只要真放下,智慧就现前,本能!所以这个东西跟读书多少不相干。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了,他就通了,一切都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去向他请教,他就跟你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没有学过。所以这是自性的本能。第二个就是能力,你有智慧、你有能力。能力是什么?无论什么事情繁杂,你都能把它处理得整整齐齐,有条有理,你有这个能力。第三种是相好,相好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福报,没有一样不是圆满的。

  所以佛法不崇尚向外求,向外求法叫外道,心外求法,佛法是向内求。向自己深层,还要超过意识,意识还不行,如果这个意识扩大,扩大到末那、阿赖耶,那就有一点像佛法所说的。但是它那个还是有极限,一定要深入到自性,叫明心见性,要突破这个极限,你才能得到大圆满。这些事实真相,说老实话,自古以来不是明心见性的人,我们可以说都是半信半疑,它太奇妙了,你想不通。经典上告诉我们,这桩事情不可思议,就是你没有办法用思惟你能想得到,你想不到的,也没有办法用言语把它说清楚、说明白,叫不可思议。只有它是真的,凡是你可以思、可以议的都是假的。假的没有必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全是垃圾、全是染污。所以佛教导我们,染污这部分要统统把它清洗干净,「洒心易行」,这本经上说的。你要把它洗刷干净,回归自性,这就对了,问题就真的解决了。所以这破烦恼城就有必要的。

  「《智度论》曰:烦恼者,能令心烦」,烦是烦扰,乱,「能作恼故」,恼是恼乱,烦是烦扰,烦扰、恼乱。烦扰是对心说的,心里很烦,恼里面对身心都有。「城者,城堡」,这是比喻,那个烦恼的坚固就像城堡一样。「佛演妙法,摧破众生身心中烦恼之堡垒,故曰:破烦恼城」。所以这城堡是个比喻。一般人无明烦恼太坚固了,就是他不容易放下。他完全放下,烦恼城就破了,这个城破了他就得自在,他本来困在这个城里头出不来。这个城就比喻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破了,你的境界大了,你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你所看到的还是一个城,这个城是个大城,里面小城破了,外头还有个大城,这个大城叫十法界。十法界破了,那就明心见性。这都是跟我们讲的宇宙万有的现象。

  『坏诸欲堑』,堑是护城河。现在没有城堡了,护城河对现在年轻人讲他不懂。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讲护城河我很清楚,因为小时候城里头有城墙,城墙外面有防御城池的河,叫护城河,那叫堑。这个堑在从前是一种防御的设施,人家攻城就不方便了。「《净影疏》曰:爱欲之心,深而难越,故说为堑,教断令坏」。堑是比喻什么?比喻爱欲,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就说这个东西。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末后那个欲就是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谁不贪爱!这个人,人在一生当中这是离不开的。所以古人对这桩事情,生活必需,不能离开,但是防范要严格。定下些制度,不能违越,守住这个制约,不能够违越,叫适可而止,这是最健康的,不能让它过分,它有节度的。现在这个节制没有了,爱欲泛滥,造成今天的社会动乱。古时候的法律,说实在讲它简单,它真管用;现在的法令定得那…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