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九集)  2011/12/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三百三十页,倒数第三行:

  「《法华譬喻品》曰:如来有无量智能」,我们参考数据里面学习了转八识成四智。第二个是「力」,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十种能力。我们依《圆觉经》跟《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这十条我们前面学到第八,现在从第九看起。「知宿命无漏智力,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所以修行有好处,从这些地方我们就非常肯定,人没有死,没有生死,一切万物也没有生死,生死只是个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意念产生的。佛在经上,我们常常读到,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桩事情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一切法,就这一切现象,特别强调的是物质现象,哪里来的?意念生的。

  意念也是一种现象,从哪里生的,现在科学家还不知道,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可是现代量子力学家也提到了,说得很模糊,不清楚。他们看到这个现象,这个念头的现象,说这个东西突然蹦出来的,马上就消失掉,没有原因。可是他看到这种现象,经典上讲过了,《楞严经》上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生起立刻就消灭了。速度多快?那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念头。每一个念头里面都有物质现象,每一个念头里面都有受想行识;换句话说,每一个念头里头产生的幻相就是五蕴。观世音菩萨厉害,照见五蕴皆空,他看见了。观世音菩萨是等觉位,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就能够看见,就能照见了。八地以上,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妙觉是佛,这五个位次把这些境界看得清清楚楚,那么快的速度他们能看到。说明自性本具的智慧、能力,这是讲能力,十种,能力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能力简单介绍归纳为十大类。

  所以,我们只要回头,回头是回归自性,这宇宙之间大大小小的事情没有一样不知道。特别是知道我们自己,也知道一切众生,生生世世,这是举我们自己为例子。无量劫中,无量世里头,「死此」,在这个地方死,生到别的地方去;在那个地方死了,又生到这边来。这两句八个字,说明轮回的现象。你在这个世间,姓名知道,你这一生当中的饮食、苦乐、寿命等等,这举几个例子,没有一样不知道。特别是起心动念,造业受报。所以如来知宿命,这是一种无漏智力。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放下,这个智慧现前。无漏智是自性本具的智慧。

  最后一条,第十,「知永断习气智力」。这一条很重要!成佛了,自己知不知道?知道。成佛,后面还有没有生死?没有了。不但六道生死没有了,十法界乃至于实报庄严土生灭的现象都没有了,圆满的回归自性。这桩事情如实遍知,这上面讲,「谓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见思的习气早就断了。见思习气是有方法断的,辟支佛就断了;分别的习气也有方法断,菩萨就断了,十法界的菩萨,习气断了。无明的习气自己知道,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方法断,因为到这个境界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了,那用什么方法,不就起心动念了?所以他不起心、不动念,他没有方法断习气。怎么断?随着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这个妙绝了!要多长的时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是无明习气自然没有了。这个时候人在哪里?人在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有四十一个位次,《华严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住实报土,他们统统在那个地方自自然然的无明习气没有了。到等觉,最后一品叫生相无明,这一品无明,就是这一品的习气,四十一品都讲的习气,习气断干净了,他就证到妙觉果位。证妙觉果位,实报土就不见了,他住常寂光,不住实报土。所以实报土有相,为什么有相?他有无明习气。习气没有了,相就没有了,圆满的回归自性。

  回归自性,这个时候我们的身、我们的心跟整个宇宙融成一体。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他在哪里?他无所不在,他无处不在。所以,任何一个众生起心动念他全知道,任何一个众生,就像此地讲的,他生生世世的事情,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个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造业、什么时候受报、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能听什么样的佛法。佛菩萨慈悲到极处,真的,不是假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自自然然跟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我们不学大乘不知道,学大乘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形容,是事实真相。

  性德也是无量无边数不尽的,我们常讲「万德」,那个万是形容词,性德无量无边、无尽无数,它的核心就是个爱字。在佛法里不讲爱,佛法讲慈悲,为什么?怕大家误会。世间人这个爱里头有情,自性里面那个爱,里头是智不是情,里面是智慧。所以对世间人讲「父子有亲」,这是中国老祖宗所说的,真了不起,把性德的核心拈出来了,亲爱。佛家讲的这种亲爱是纯粹的智慧,真实智慧,智慧里面的爱,那是真爱,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边际,这是性德,性德里头的第一德。万德都是从第一德衍生出来的,人人都有,只是我们迷了,我们不知道自己有;觉悟了、证果了,才晓得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以,佛看众生皆是佛,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众生看佛也是众生,迷,一迷一切迷。

  我们今天学大乘,我们今天学净土,希望在这一生当中破迷开悟。净宗这个法门太殊胜,非常特别,佛的无量法门里头只有这门,除这个之外你再找不到了。为什么?你看成佛,一切法门里成佛,烦恼要断,不断烦恼不能成就;业障要消,业障没有消干净,成不了佛。这叫难行道,断烦恼、消业障谈何容易!可是净宗这个法门怪,不要断烦恼,也不必消业障,烦恼不需要断,业障不需要消,他能往生,真正是奇特到极处。为什么烦恼不要断、业障不要消?因为你心里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烦恼吗?没有;阿弥陀佛有业障吗?没有。这种道理,给诸位说,就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实报土那个样子、那个道理。你看,无始无明烦恼不需要断,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在西方极乐世界,同样一个道理,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口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从来没有中断过的。你看到的、你听到的、你接触到的全是阿弥陀佛,所以业障不消自然没有了,烦恼不断自然没有了。

  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明了我们就不疑惑了,深信不疑。因为实报土里头断无始无明习气,跟西方净土是同一个道理,也是同一种方法。尤其是阿弥陀佛的圣号,圣号功德不可思议,比实报土他们断无始无明还要来得巧妙。为什么?无始无明要三大阿僧祇劫才消得了,我们这里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不需要。这为什么?这是因为阿弥陀佛本愿功德、五劫修行真实的道力加持我们。他修的,他修的回向给我们,等于就我们修的。这个我们很难相信,现在我们看到量子力学里头,念力,就是念力这个报告里面有。别人用念力来加持给你,跟你自己念的没有两样,真加得上。这个加持要特别专注,秘诀就在此地,如果不是全心专注就加不上。

  那我们知道,这种全心专注阿弥陀佛做到了。我们今天没感觉到,是什么原因?我们的心散乱的。阿弥陀佛的心是专注的,我们用心也是专注的,那就很容易感受到。他那里发射,我这里接收,愈专注,接收的信息就愈多、就愈清楚,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我们不但不专注,而且我们是散乱心,所以弥陀给我们的信息我们收到了,收到了不懂,收到等于没有收到。不是没有收到,是我们的心太乱,我们的心没集中。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经文里头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多么重要。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果然做到,跟阿弥陀佛就通了。他那里发,我这里就接到了;我这里发,他那里也接到了,一点障碍都没有。障碍是妄念,障碍是我们的杂念太多,我们心的力量不能集中。在我们自己,不在外头,阿弥陀佛那边没障碍。这些道理不搞通、不搞明白我们就放不下,不能把我们的杂乱心放下就难,搞明白之后就容易了,知道跟阿弥陀佛联络的方法。

  一切惑就是指的见思、尘沙、无明这三大类,最重要的,习气,「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尘沙、见思是在十法界里面断的,断得干干净净,无明习气是在实报土断的。这叫永断习气智力。如来十力简单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底下一句,「无所畏」,后面有一句话总结,「诸法之藏」,诸法是指一切法。这提到无所畏,无所畏有四种,这个地方节录是《大智度论》的。「此四」,就是四无畏,「通言无畏者,由佛十力之智内充」。你看这四无畏从哪来的?从十力。十力从哪来的?从如来智慧,转八识成四智,那是根本。转成四智,四智就出现十力,十种力里头又产出、衍生了四无所畏。我们找根源。「由佛十力之智内充,明了决定,故于大众中凡有所说,则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在一切大众当中,说法、答问无畏,你不会被人家问倒。以前有一个老同修,平常话很多,能言善道,说个不绝,不能上台,一上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是真的,因为有一次我们逼他上台,上台真的是一句话说不出来,怯场。这就有所畏,畏大众,这么多人眼睛看着他,他就畏惧了。这个同修好几年前往生了,应该有十多年了。

  没有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这有四种,第一个,「一切智无所畏,一切智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尽知尽见也」。你要没有这个能力不能说无所畏,这个能力可不简单,世出世间法通了。以前李老师告诉我,学讲经是他鼓励我的,我原来不敢,…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