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四集) 2011/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9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三十八面最后一行,「利他德」,分四段,第一段「妙行显实」。请看经文:
【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这是利他里头第一段。『得佛辩才』,「辩才者」,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善巧宣说法义之才能」,这叫辩才。「此则《净影疏》所谓言能辩了,语能才巧」。小慧远大师为我们用很简单、含义很深刻的解释什么叫辩才。我们的言语有善巧方便,能够让听的人都能了解你所说的意思,没有错误,这就是很好的辩才。「又《嘉祥法华疏》」,《法华经》的批注,「速疾应机名辩,言含文采曰才。此则以能迅速应机」,这才叫辩才。别人提出问题来,立刻就回答他,我们现在称为是机辩,非常机警,有这种应变的能力,这叫辩才。换句话说,辩才包括很多意思,他们说得都不错。
「《会疏》曰:言音开惑为辩」,开是破除你的迷惑,也就是你听了之后觉悟、开悟了,这叫辩。「随机巧妙」,这叫做才,众生根机不相同,你都有能力,非常善巧,让各种不同的根机听到都会欢喜,这叫才。「无不皆出于圣智」,这句话说得很好,所有种种不同的辩才没有一样不是从智慧生出来的;换句话说,没有圣智就不可能有辩才。智慧称之为圣智,圣是一切通达明了,没有障碍、没有错误,这叫圣。这种智慧在大乘佛法里面说,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什么时候能得到?古大德常说,烦恼少一分,智慧就增一分。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是本有。现在因为烦恼盖覆了我们的智慧,换句话说,智慧变成烦恼。大乘教里不常说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跟烦恼是一不是二。转烦恼就是菩提、就是智慧,凡夫是转智慧就成了烦恼,转的方向不一样。菩萨们转的是顺着性德的方向,所以你看到的是智慧;凡夫是相反的,与性德完全相背,他转的就变成烦恼。
性德是什么?性德不是人发明的、不是人所建立的,是自然的。最明显,也是自性里头第一德,就是爱。你看每一个宗教都讲爱,爱是性德。中国老祖宗发现得很早,所以中国传统的文化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在中国人称之为父子有亲,父母对子女那种爱是天性,没人教他。我们再细心观察,你看动物,母亲对牠那个小孩非常爱护,照顾得无微不至,都能看到,没人教。儿女对父母的爱,你都能看出来,一定是在婴儿的时候,而且在什么时候?现前这个社会外面的影响力太大,古老的社会,像这种天真的爱大概可以保持到一年,环境好的能保持到三年,不会变;现在不行了,现在大概半年就不行了。为什么?他被污染。小孩生下来,他虽然不会说话,他在看电视,他看外面境界五花八门,他都在学习,半年就学坏了,那种天真烂漫、纯净纯爱不见了,大概保持什么?三、四个月,很明显。
我有一次在日本东京开会,开会地点在冈山。所以冈山我前后去了三次,两次是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第三次是去讲经。跟着我身边的有十几个同修。有一次我走在路上,我忽然叫大家停下来,我们同修当中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小车,她的小孩四个月大,我叫大家来看,你们看父子有亲,你看看小孩不会说话,他的态度、他的表情、他的眼神,你看他对妈妈的爱,这时候很明显能看出来。中国古圣先贤建立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是起点、这是原点,文化无非是把这种自性的爱发扬光大。所以五伦这是核心。扩大到长幼有序、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就是这个爱的扩大,扩大到与我们一切有关系的人。这个五伦的关系是包括了全人类,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长幼里头包括兄弟,夫妇有别,夫妇两个人集合成一个家庭,要把这个家的使命做好。
这个使命有两样,一个是维持家庭的经济生活,在过去是男子负责,所以夫妇有别,不同的责任、不同的任务,赚钱养家,这是先生的责任;太太的责任,相夫教子,先生的生活照顾到,这是相夫,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把小孩教好。所以中国人讲求胎教,母亲怀孕了,心念就端正,没有邪思、没有邪念、没有邪行,这个小孩他所禀受的全是正气,小孩生下来好养,他没有一点邪恶。不正是谁给他?母亲,母亲的心不正、念不正、行不正,小孩在胎里头就教坏、就学坏了,那个小孩难教。所以中国怀孕有怀孕之礼,就是妳应该遵守的这些条例。现代人不懂、没有了,大家都不要了。所以小孩难教有原因,不是没有原因的。
爱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第一个目标,是这种天伦之爱、自性的爱如何能够永远保持而不丧失,这是教育第一个目标。人要学会爱人就不会害人,这个人就是圣人君子,这个社会就会安定和谐,这个多重要!教育第二个目标是把这个爱发扬光大,他爱父母、爱他的祖父母、爱兄弟、爱家族,这发扬光大。再扩大爱邻里(你的邻居)、爱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爱世人。《弟子规》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就是父子有亲那个亲爱发扬光大。佛法里面范围就更大,还是这个原点把它扩展到遍法界虚空界。
一切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这众生的本义,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人是众缘和合,动物是众缘和合,植物也是众缘和合,山河大地还是众缘和合。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所有一切现象全是众缘和合,不可能有一个现象是独立生存的,看不到一个,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交互的,就是缘生,任何一个现象不能离开缘,不能离开大众。这是所有一切现象能够生起的真相,它不能够单独。这个话说得我们一听就懂。为什么?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单独的那个一念不能生存。为什么?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如果我们弹指一秒钟能弹五次的话,那一秒钟里面就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一个意念只占的时间,它的生命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怎么能独立生存!必须跟大家和合在一起我们才觉得这个东西有现象存在,才感觉得有存在,实际上它不存在。一个是决定见不到的,一个群体才能见到。
这科学家告诉我们的,念老引用在这个批注里头讲中微子。中微子有多大?一百亿个中微子,记住一百亿,它的体积等于一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转的电子,一百亿个中微子等于一个电子,真是佛法里面讲的极微之微。一个中微子你没有办法找到它,一百亿个你看到了,你看到有这个形相,一个找不到。所以依众靠众,这是自然定律。明白这个定律,任何现象都不能离开群众。因此对于群众要爱,群众凝聚的力量靠什么?就靠那个爱,爱群众、爱团体就是爱自己。自己离开群众、离开团体,不能生存。我们这个身体多少个细胞组成的?科学家告诉我们是五百兆,五百兆个细胞。细胞再分析就是原子,原子再分析,分析原子核、中子、电子,那统统是众缘组合的,没有一个是独立的。
所以我们对于整个宇宙要有真诚的爱心,我们离不开宇宙,整个宇宙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惠能大师讲的话,我们现在懂了,「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说的万法就是宇宙,在佛法里面称作法界,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们一念变现出来的。大乘经教里头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诸位一定要记住,念不是好东西。那个一念不觉是什么?叫做根本无明。这桩事情没有原因,什么时候起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就愈说愈玄了。其实佛给你讲的是真相,它要有时间、它要有原因,它就是真的,就不是假的。佛告诉我们,它什么都没有,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是能生能现的自性,那是真的,自性所生所现的全叫幻相,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佛法跟中国传统教育很了不起,头一个就是把关系教给你,你一定要认识,我跟一切众生是什么关系,所生所现的现象跟能生能现的自性是什么关系。然后给你再细分,人跟人是什么关系,人跟所有环境里面的现象有什么关系,先要认清楚。认清楚之后,是什么关系?总的来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这个关系。关系搞清楚了你就成佛了。一个生命共同体里头,你还会有自私自利吗?没有了。你有自私自利的心,就像我们身体一样,这个细胞有病毒了。为什么?它有自私自利,它不知道整个身体是它自己,这就是病毒。病毒,整体没有舍弃它,但是它舍弃了本体,它生病了,它自然会消灭,新陈代谢,是这么个现象。它生也好、消灭也好,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能生能现的自性,能生能现的自性不生不灭,所以自己是不生不灭。我们执着这个我,它有生有灭,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禅宗里面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自性,它不生不灭。所以大乘经教好,诸佛菩萨的开示,能让我们破除迷惑,能让我们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般若经》上叫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
诸位真正要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佛法不是宗教。现在把佛法说成宗教,简直是冤枉了它,它哪里是宗教!所讨论的这些问题,还不都是今天科学跟哲学所讨论的尖端问题、根本问题!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是什么?大乘佛法是高等哲学、高等科学。方东美先生讲的一点都不错,那是个哲学家,他读大乘经、读《华严经》,他说这是全世界哲学里头最高峰。宗教里面一定有个造物主,佛教里头没有。佛教里头的造物主是谁?是自性、是自己,不是别人,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怎么造物?一念不觉,这个宇宙就变现出来了。佛家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念不觉一时顿现,没有先后。大乘教里不承认有时间、有空间。什么时候?就在当下。是不是真的?是真的。当下我们有这一念,所以境界现前;这一念要是没有了,这个现象全都没有了。就像作梦一样,梦中境界很清楚,醒过来之后全没有了。
十法界里面跟作梦就非常非常相似,佛举梦幻泡影来做比喻,比喻…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