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八集) 2011/1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9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三百四十三页,倒数第六行最后一句看起:
「如《净影疏》云:由成胜通,于一切物变化随意,故能利物,名为自在」。这还是解释这一科经文的第一句,「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这是菩萨「作不请之友」。我们现在在眼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如何能做到心常谛住阿弥陀佛,这比什么都重要。早晨来,有个同修跟我谈到他做了个梦,梦到大灾难,天上火球掉下来了。他第一念没想到阿弥陀佛,第二念也没想到阿弥陀佛,想到赶快,想到家亲眷属,我的爸爸、太太、小孩,会想这些,会想怎么样跑、怎么逃难、怎么躲避,阿弥陀佛忘得一乾二净。这很严重,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所以灾难要是来临,最后一口气,最重要的就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到急难的时候、到临危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见?这就是习气。我们在六道里头住多久了?无量劫,生生世世,这个习气太深、太浓,自自然然他就冒出这些问题。我们对阿弥陀佛非常生疏,所以在紧要关头的时候想不起他来。
古大德常常教我们,「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教我们做这个转变。我们对阿弥陀佛太生了,如何把他变成很熟悉?我们对亲情、对于逃避,这个印象太深了,如何把它转生?熟处转生,生处转熟,这是真功夫。果然转过来,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转不过来,那就是经上所说的随业流转。学佛的人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肯定我们没有生死,这个要坚定的信心,要真相信。没有生死你就不怕死,不贪生不怕死,知道没有生死。这是真的,千真万确。世间人迷什么?迷这个身,他把身当作自己。这个错了。身有生死,身是个物质现象,不是我,这个不可以不知道。如果身死了,我也就死了,就没有了,那哪里会有六道?哪里会有投胎?哪里会有附体?那这些全是假的。死了之后,连畜生死了之后都有灵魂,花草树木死了之后也有灵魂。
早年北京有个同修,她家里有个小花园,大概很久没有给草浇水,管理的人只给花、树木浇水,没有给草浇水,草托梦给人,求救命。这一群是一群的婴儿,草就像婴儿一样,求救命。再三的告诉她,我们是妳家院子里的草木。她第二天梦醒的时候感觉到非常惊讶,很奇怪,到院子看看,果然那些草很久没浇水都变黄了,赶快去浇水。连草都有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天地万物、树木花草跟我们是一个自性,自性才是真正的我。那就说明万事万法跟我们是同一个我,我不生不灭。
现在能够帮助我觉悟的、帮助我回头的,千经万论、诸佛菩萨都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有智慧、真有方法来帮助我们,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让我们到那个环境里面去学习,一生就成就了。这个机会,开经偈上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古德讲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天,我们今天居然遇到了,值得庆幸。为什么?脱离六道轮回的机会到了,一生究竟成佛的机会到了,应该要死心塌地,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执持名号。你看千经万论都教我们放下执着、放下分别,只有这个法门不但不教你放下,要执持,坚固的执持。不要执持别的,执持别的就六道去了。执持阿弥陀佛,到哪里去?极乐世界去。这个法子真妙!佛菩萨知道我们放下执着太难太难,换个东西,换一样,还是执着,坚固执着,不要执着情执,执着阿弥陀佛。把那些情、把那些爱、把那些怨、把那些恨统统放下,别执持那些,执持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这个法子妙极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妄想分别执着不用断,自然就没有了,你说这个东西妙不妙!
为什么会没有了?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神通道力的加持。这也是很难以相信。我们信佛,佛不妄语、佛不骗人。现代科学家提出意念能量不可思议,尤其发现别人集中的意念回向给我,等于我自己修行功夫完全相同。这是我们以前没有想到,也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古以来都说修行,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谁也不能代替谁,怎么可以说代替?阿弥陀佛可以代我们修行,阿弥陀佛把他的愿行功夫回向给我们,我们就真能得到,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佛三千年前就讲了,讲了太多,我们半信半疑,甚至于不敢相信。现在理搞清楚,从理上讲讲得通,为什么?我们因为是一个自性。那为什么阿弥陀佛加持给那些人得利益,阿弥陀佛同时要加持我们。佛的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从来没有差别的。经上讲得很清楚,四十八愿是为遍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而发的,那就是他加持的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平等加持。为什么我们得不到?他加持确实我们收到了,收到了我们麻木不仁,我们没有感觉,那是什么?我们的烦恼太重、业障太重,烦恼跟业障障碍住了。是收到,收到了没有感应。问题不在对方,在我们自己。老祖宗讲的话没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不知道反求诸己,我们只知道外面我没收到,对佛菩萨的加持起严重的怀疑,问题确实在此地,我们对佛没有信心。现在问题是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对什么都没有信心,这可不得了!性德是所有一切德能的基础,这个东西没有了,全部就没有。中国老祖宗也是这么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层大楼,信是第一层,第一层没有了,全部都没有了。佛法也如此,世出世间法信是基础、信是根本。
《华严》、《大智度论》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无上佛道的根源,是所有一切功德之母。那什么意思?信能生一切功德,一切功德都是从信心生的,人要没有信心,功德就没有了。我们今天对自己不相信,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相不相信?我的罪业深重,我怎么敢当!很客气、很谦虚,这过分了。你真的是的,怎么不敢当?你看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本来成佛,这大乘经上讲多少次!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执着,你就是罗汉;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是佛陀。我们怎么不是佛?真是佛,不过什么?带着妄想分别执着的佛。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现成的佛。这是佛法的核心、这是佛法的精髓。我们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无量劫到今天都在迷惑颠倒,问题在此地。不是佛告诉我们,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个事情,这就是真相,诸法实相。
佛证得了,怎么证得?他放下,我们没放下。他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希望我们也放下,跟他一样。阿弥陀佛慈悲,知道我们这些人放不下,特别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迎接我们到那里去,大家在一起共修,依众靠众,阿弥陀佛领导我们放下,不是别的。我们在此地要真能放下,何必到极乐世界?这个地方放不下,所以我们才要到极乐世界,去换一个环境,因为那个环境里头人人都放下,在那里不放下不好意思。阿弥陀佛率先带头,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众生发的,不是为自己,他没有自己。他我执、法执全破了,他发愿干什么?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就是迷惑颠倒坚固执着死不肯放下的,为这些众生而发的,为这些众生建立极乐世界,帮助我们成就的。所以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他没有念头,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了度众生,我们要能体会得到。
前面这一段文,经里面所说的,禅宗所说的,祖师所说的,都是教我们要学这些大菩萨不随物转,希望物随心转,我们就得自在。今天我们确确实实是随一切物转,我们的心做不了主,很容易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就难度。如何能把我们这个念头转过来,我们不受外面环境影响?给诸位说,这就是修戒、修定。我不随外面环境影响,我学随缘不变,没有离开六尘境界,在六尘境界里面什么?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要知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前五根,它所起的作用是照见、是传送,说老实话,这五根不造业,它只负责传递。眼把看见的这些色相传送给第六识,传送给第七识,传送给第八识,当家做主是阿赖耶、末那、意识,它们当家做主。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执着,阿赖耶识是数据库,把它分别执着的东西收藏在数据库里头,这三个造业,前五不造业,这个要知道。
转识成智从哪里转?从第六、第七,第八太深了,转不到它,前五个它不是当家做主的,你转它没用处。转第六不分别,转第七不执着,只要这两个转了,阿赖耶跟前五识自然就都转了。第七识它所造成的烦恼,见思烦恼,是第七识,第六识所造成的尘沙烦恼,阿赖耶是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深,法身菩萨才能转它。你看第七识转了证阿罗汉,末那转了证阿罗汉,平等性智现前;第六识转了,妙观察智现前。总而言之一句话,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去学,学不分别、不执着。然后再进一步的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就入华严境界。华严是什么境界?善财五十三参的境界。你才看到这个世界,现前的世界就是华严、就是极乐,华严跟极乐就在当下、就在此时,妙不可言。
心转境界。在四十八愿里头我们看到三十二相,三十二相里面就有提到舌根尝味,诸佛如来舌根当中能转一切上味。所以我以前,我没有看这些东西,我常常心里这样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外面托钵,无论托的什么东西,到他嘴巴里,他心能转物,心能转物的时候一定把一切味转成最好的妙味。果然有这段经文。这个东西跟现在的科学家发现的就是意念,意念能转一切物质现象,是物随心转,不是心随物转,这近代科学家告诉我们的,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楞严经》上说的。所以外头东西有没有有毒的?没有。为什么没有?随他念头转。有没有脏的东西?没有,随他念头转。
胡小林,我们大家都认识他,他父亲生病的时候,他尝他父亲的大便,这对父亲。他家里有个佣人,大陆上叫阿姨,也很不乖、很不听话,他要去转她,他也尝她的大便。家里人感动。他自己契入这个境界,没有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