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三集) 2012/1/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5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五十七面,倒数第六行:
「于一念之顷,圆满成就者,备显极乐国土之事事无碍,一多相即,延促同时。芥子须弥,十方不离当处;一念遍供,三世不隔当念。当下即是,圆摄无遗。故云:华藏无异极乐,净土遍收玄妙。」这段文是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神通、道力不可思议,他们在极短的时间,经上讲一剎那,能超过一切诸佛的剎土。遍法界虚空界一念时间能够遍到,这是《还源观》上所讲的「周遍法界」。而且他们能办事,有些分身只是示现给你看,不能真正办事,那是小神通;这个神通管用,他办事,他能供佛、他能闻法。所以这种境界我们无法想象,不是我们常识当中的事情。但是在理上讲得通,理上就是全是自性性德的起用,那就是这种境界。阿赖耶起作用还做不到,完全是自性起用。阿赖耶里面的现象就是十法界,一真法界,阿赖耶就没有了,已经转八识成四智。何况这是妙觉果位上的境界,比实报土的境界还要殊胜,实报土我们已经不可思议了,何况妙觉如来的境界!
「供养诸佛,表所兴之事至繁也」。佛太多了,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而悉于一念之顷,都在一念当中他就圆满成就,这个事情就做完了。备显极乐世界跟《华严》一样事事无碍,这是四种无碍达到究竟圆满。事事无碍,不是事理,是事事。你看一多相即,自己本身这是一,往生到极乐世界,能够分无量无边身这是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一句是讲分身、讲化身,化身无异真身,真身能做什么事,他化身一样。延促同时,这是讲时间,延是长时间,促是短时间,很长时间需要办的事情,他剎那就完成了;换句话说,在他们那个境界里面没有时间。芥子纳须弥,芥子、须弥这是讲空间,空间没有了,大小没有了,芥子小,须弥大,没有大小。小中可以容大,大中容小我们能理解,小中容大我们就不能理解。但是现在这些现象我们看到了,一个小芯片很小,现在计算机用的芯片指甲那么大,里面可以容纳一部《大藏经》,这就不可思议了。
我在马来西亚,马哈迪长老跟我谈过这个事情。我向他说,佛经里面说得更微妙,一粒微尘里面容纳的信息是遍法界虚空界;用一般的话,就是全宇宙的信息都在一微尘当中。指甲那么大,容一部《大藏经》,这太少了,说明科技跟佛法还不能相比。一微尘里头容纳的全宇宙,这全宇宙能起作用吗?能,普贤菩萨能入这个境界。微尘里面的世界跟现在外头的大世界无二无别,这个世界并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居然在里头,里头有,一点都不缺。所以普贤菩萨进入里面,也可以参访一切诸佛如来剎土,无量无边的世界在一微尘里头,叫一毛一尘。一毛一尘里面的世界,里头还有一毛一尘,那个一毛一尘依然还是有虚空法界在里头,重重无尽。这个科学没讲到。这是什么?这是自性。
用中国过去老祖宗的两句话,我们觉得这两句话很有味道,这两句话是怎么说来的?从哪里说起的?他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用在《华严经》十玄里头这才能讲得出来。十玄只有《华严》有,大乘教里头都没有,中国老祖宗这两句话从哪来的?所以我相信,老祖宗是妙觉如来化身来的,要不然这个话他怎么说得出来?凭什么说的?其小无内,你看微尘很小,里头有世界,那个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没有底,这才叫无内。其大无外好懂,其小无内不好懂,无内就是重重无尽。法界妙,自性妙,完全是自性所现的现象,自性没有现象,能现现象。十方不离当处,这是真的,十方无量无边的剎土在哪里?当处。一毛是汗毛,汗毛端,一微尘,十方在哪里?在毛端、在微尘,就在此地,当下即是。三世不离当念,所以一念能够十方世界统统供养。我们再换句话说,一念能遍听,一切如来所说之法他都听圆满了。
这一念是明心见性,这一念是大彻大悟,十方三世都没有了,就是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这个境界,现在科学家所说的零极限的境界。科学家的零极限是什么都没有,大乘佛教里头这个极限它什么都具足,活的,活活泼泼。你看上面,一念遍供,圆摄无遗,我们从这些地方就能体会到,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行、如来的道力、如来的神通都没有极限,只能用个圆满来说,没有极限。圆满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用没有极限多少有一点概念,真的是无有边际。
这里头最重要的,回归到当人自性,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跟诸佛如来的自性是一不是二,这比什么都重要。佛说一切经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会归自性,所讲的不是别的,自性之外,诸佛如来一句话都没有,千经万论都是性体、性相、性德、性用,全讲自性。希望我们明白,希望我们肯定,希望我们会归到自己,这不是别人,就是自己。一切诸佛如来是自己心现的,一切诸佛剎土也是自己心显现的,离开自心一法不立,这才叫真信佛。这部《无量寿经》说的是谁?说的自己,就是讲的本性、就是讲的本善。一部《华严》亦如是,千经万论无一不如是。所以,佛法修学的宗旨、目标我们就清楚了,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无论哪个宗派,无论哪个法门,见性就圆满了。我们回归自性方法不一样,所以有八万四千法门,那是方法,门是门道,方法、门道无量无边。
四弘誓愿里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哪一个法门都能回归自性,就像一个圆球一样,圆球上任何一点都能达到圆心。我们把圆心比喻自性,这个圆不管大小,圆球面上任何一点都能达到自性。但是这个要直心,如果心歪了就见不到,就偏了,就达不到中心,所以心一定要正。我们讲用直角,它就能达到,稍微偏一点就达不到,面上任何一点用直角都能达到。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一点是教给我们对法门要尊重,不能批评,不能说我这个法门好,你那个法门差,不可以这样说法。法门真的是平等,众生根性不平等,我们是哪一种根性,用哪个法门比较方便,道理在此地。可是你一门通了,门门都通了,一切都通,不是通一门另一门不通,不是的,全通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这总结,华藏无异极乐,华藏就是极乐,华藏跟极乐不二。我在新加坡讲《华严经》,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有人问我,《华严》跟净土如何来理解?我告诉他,很简单,华藏好比新加坡,这你懂了,极乐净土好比是乌节路,新加坡最繁华的一条路。我说你从这个比喻上去了解,是一不是二,最精华的一处,华藏最精华的一处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个学校,阿弥陀佛在那里示现的,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地球上示现,很相似。他在那里办学,在那里成就,一切众生到他那里去,都圆满成佛,圆满证得究竟。如果我们真知道这回事情,真相信,还会有妄念吗?每一秒钟我都要争着念阿弥陀佛,我都不能把时间让它空过,真正做到了净念相继,为什么?恨不得马上去。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那是什么?那真相信了。人到那个境界,《无量寿经》可以不要学了,学了没用处。《无量寿经》终极的目标就是这个,就是希望你彻底认识了,一切放下,就这一句名号,你就证无上道。所以,乡下的阿公、阿婆,什么经都不懂,就那一句他就往生了,而且时间不长。这是什么?用心之专,万缘放下,知道干什么都是造业,都是障碍,只有这一个方法、一条路是直通的,通到阿弥陀佛那里。
净土遍收玄妙,《华严》的玄妙在净土,就在这一句名号里头,妙极了!《法华》的玄妙也在里头,宗门的玄妙也在里头,大日如来的玄妙也在里头,乃至于今天讲科学、哲学,没有一法不在里头,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全都有了。没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晓得。自己也不晓得,真干,这善根不得了!真念,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我们再看下一段经文,「定成正觉」,你看语气这样的肯定,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的愿文,句句都是决定、肯定。『所有众生』,横的说,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剎土。弥陀本愿之大,那就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真叫大愿。从众生性质来说,最高的是等觉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最下面的是无间地狱,造作极重罪业的人,有缘全都能往生。善导大师这句话说得好,「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有很多人自己以为我们业障深重、迷惑颠倒,往生极乐世界大概都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善导大师会摇头说,未必,你是业障极重的人,从三途出来,遇缘去往生的,说不定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的,全在遇缘不同。什么是缘?缘是说你用心不同,你对极乐世界的信心,你对于极乐世界的愿心,这个重要,你对于三宝、你对于一切众生那个心态,都要算到里头去。
真正肯定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自性里头变现的,跟我是一体,这种人纵然是阿鼻地狱往生,他生到极乐世界什么品位?实报土上上品,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品位下的是什么?太高了,我不敢当,太高了,我不行,我没有资格到那里去。你自己把你自己拉下去了。这个事情不能客气,要直下承当。经上讲的字字句句是真话,不是假话,阿弥陀佛自性跟我们自己自性是一个,不是两个。《六祖坛经》里面说,惠能的自性跟五祖的自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人有南北,自性没有南北。所以他能开悟,他可以直下承当。别人就说:祖师,我怎么敢跟你比?你太高了,太有智慧了,我是迷惑颠倒。这就不行了。惠能不认识字,什么也没有学过,那么年轻,你看看他就知道自己的自性跟佛性、跟祖师的性是一个性,没有差别。如果我们有这个认知,往生品位就高了,没有这个认知不行。
再有一个就是放下。放下是包袱,什么都…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