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三集) 2012/2/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9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二十三页第三行,「四十八现证不退愿」,这是四十八愿最后一愿。请看经文: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弥陀加持十方世界诸菩萨闻名得利益,让他在佛法当中修行,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能够成就,都能够现前证得不退转,这个恩惠也是无与伦比的。我们看念老的批注,「第四十八现证不退愿」。愿曰:『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略云不退。即梵语之阿鞞跋致」,小本《弥陀经》上也是这么说法的。「盖以菩萨行愿,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随风东西」。又南本《涅槃经》里面说:「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见少违缘,于阿耨菩提,即便动转。如水中月」,水动月也动。这几句话说明学佛难成就。为什么?能够坚持到底的真难。我们这个世界如是,大概十方世界都有这个情形,所以阿弥陀佛才发这个愿加持这十方众菩萨。这一愿兑现了。怎么兑现?如果这些菩萨聪明,转过头来念阿弥陀佛,不就得阿弥陀佛加持!到极乐世界就不退了。你要不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退转的,这是真的。
所以这个地方,阿弥陀佛虽然加持,还要自己觉悟,自己不觉悟,依然会退,这个阿弥陀佛没有办法保证你的。不退转,所修的功德善根愈增愈进,这好事情,不更退失,简单的讲叫不退。我们自己想想,自己学佛,跟我们周边这些学佛的朋友,甚至于在一个老师会下我们这些师兄弟们,有几个能坚持不退的?太难了!李老师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时间不算短,台中莲社的莲友,我离开台中的时候,差不多到五十万人。老师常常感慨的说,他不说别人,说自己的莲友,一万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不过是三个、五个。什么原因?退转。
退转的原因,这里说得很清楚,遇到小小不如意就受不了,就退了。这些初发心的菩萨,还有人一发心,赶快受菩萨戒,为什么?可以当菩萨,受了菩萨戒那就成为菩萨。不知道,你看《仁王经》上说他是什么菩萨?轻毛菩萨,随风东西,随着境界转。真的像《涅槃经》上讲的,「见少违缘」,少是少许,一点点不顺心的事情就退转,这还能成就吗?所以佛在《金刚经》里面,《金刚经》讲六波罗蜜,六种里面讲布施讲得多、讲得详细,再就是讲忍辱讲得多。讲得多的,那换句话就重视,六波罗蜜重视布施、重视忍辱。布施是什么?放下。在忍辱波罗蜜里头,佛有一句很重的话,「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个一切法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真正要成就,忍辱就太重要了!小小的违背你的心愿,你就不高兴,你就退转了,谁吃亏?自己吃亏,别人没吃亏。这个例子我们见得太多了。这初发心的。
还有老修,修了几十年的,到临命终时都不相信了,改信别的,临命终时贪生怕死,不准念阿弥陀佛求往生,他说那是要死的。我初出家的时候就遇到一个,我在台北临济寺出家,临济寺有个念佛团,他们统统都是福州人,念佛团有一百多人,每个星期念一次佛。林道棨是他们的副会长,也是临济寺的老护法,平常念佛他领队,他当维那,法器敲得好,唱念也不错,临命终时不念阿弥陀佛,还贪生怕死,叫大家统统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你看有什么法子!念佛团副会长,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平常以为修得不错,真正考验人到最后关头。所以中国古人讲,人的一生必须得盖棺论定,这话很有道理;换句话说,你那一口气还在的时候都会变。往好处变,往坏处变,不一定。有人在临终那一口气,他念阿弥陀佛了,一生不学佛,临终这一句佛号他就往生,跟第十八愿相应。这个事情是少见,很稀有。可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凡是这一类的人,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一世在临终时候善根发现,得诸佛如来的加持,他能信、他能愿,他真念佛往生了。所以一念十念皆得往生。
从这个地方看来,人没有幸运的,侥幸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世出世法都没有侥幸的,我们看到好像侥幸,其实他有因缘、有因果的。这些文字对我们来讲是高度的警觉,我们如何能保持到善根功德愈增愈进,不会退转?这也是古德常讲的,总在遇缘不同,缘太重要了!世出世间法,佛不说因生,说缘生,为什么?因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有十法界的因,你有成佛的因,你有成菩萨的因,个个都有,一点都不稀奇。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有成佛的因,你为什么没有成佛?你没有成佛的缘,因加上缘,后面果报就现前,你没有遇到缘。缘里面最重要的,善友,善知识,介绍你学佛,帮助你学佛,这个人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个缘,你怎么会去学佛?
如果是生活在有佛法的地区,缘就比较容易接触到。这个地区有佛教,还有其它的宗教,现在实际上,中国外国各个地区,多半都是现在人所谓的多元文化,就是有很多宗教。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其它宗教,但是它不兴旺。这个原因是什么?中国人自小,从小家庭教育里头给他扎的根,根深蒂固,学了佛,不想学基督教。为什么?中国有个旧的观念,去学别的叫背师叛道,这罪名很不好听,他守住,他不会违背。不孝父母、背师叛道,这个罪是古时候最重的罪。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师,所以老师的地位跟父母是平等的,中国人知道尊师重道,从小养成的。
不过现在这个社会变了,特别是最近的一甲子,外国人讲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讲一甲子,六十年,变了,世界乱了。我们把自己传统东西丢失了,完全向外国人学,外国人好的东西没学到,坏的全学会了,造成我们今天的苦难。还好,现在慢慢的开始觉悟了,如果不觉悟那真的是苦不堪言。觉悟了要赶快,赶快拯救民族的灵魂。民族的灵魂是什么?就是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中国三个支柱,就是儒释道。从哪里拯救起?要从培养人才拯救起,没有人才法就灭了。古人说得好,非道弘人,人能弘道,那没有人才怎么办?人才,我们已经到了边缘的地区,我们这一代要是疏忽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断掉了,再也不会复苏。所以我们这一代比我们上一代的责任还要重,上一代把这个责任丢给我们,我们没得丢了。这个方法我们懂,没有福报搞不成。所以佛教给我们,你重视修慧,还要重视修福,福慧双修,没有福你做不到。
我这一点福报都不够,我跟诸位讲过,我前世没修福,这一世学了佛,才修了这么一点福。这一点福是度自己没问题,要把传统文化兴过来,我没那么大的福报。有福报的人,我是真想跟他、追随他,他不要我,没有办法。大概在四、五十年前,我看出来星云法师有福报,我很想追随他,但是他不要我,我只好走路。那个时候他刚刚买下了一片山,叫佛光山,第一次买的十七甲,他现在扩充应该有七、八十甲了,以后逐渐把旁边的全部都买下来,最初十七甲。办了个佛学院,请我去做教务主任,给我机会。当时学生有一百三十多个人,我就向星云法师建议,把这一百三十多个人分组,三个人一组,每一组专攻一部经,采取古大德教给我们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我的想法是十年,十年专攻一部经,十年之后,他在这部经就是顶尖的人物。不管你有没有智慧,总而言之,这一本书你念了十年,别人念的没有你的时间长,没有你下的功夫深,他就不如你。这样一来,差不多有三、四十个,三个人一部的话,就差不多有四十种经论,这四十种经论十年之后还得了,我给星云法师讲,佛光普照全球,个个都是第一流的。他听了之后,好是很好,这样子不像佛学院。他的佛学院是采取现在学校的方法,交叉上课的。那个时候有六个老师,出家的三个,他自己一个、我一个、会性法师;还有三位是在家居士,唐一玄居士、方伦居士,这都教佛学的,另外还有个教音乐的。这个我们想法就不一样了。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个老方法,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的,我这不是听人说的,不是在佛经上看的,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
李老师选《阿含经》里面小部的、很短的,教我们学习讲经,学习做科判。很短的经,只有几百字的,不超过一千字的,容易,拿来做练习非常好。我们的进度,几乎我是一个月学一部,我没有出家之前,在台中住了十五个月,就是一年三个月,我学会讲十三部经,差不多是一个月就学会一部。这一个月当中就是一部经,没有第二样,一门深入,学会之后再学第二部。我这十三部经都能讲。所以一出家一剃头,白圣法师就请我到他的佛学院,叫三藏佛学院,十普寺,去教书。佛学院的学生,一年两个学期,三年毕业,一个学期我教一部经,把他们教毕业了,三年教毕业才教了六部经,我还有七部还没用上。佛学院真的学不到东西,三年毕业了,一部经都不会讲;我们到台中去住一个月,就会讲一部经。
所以,一九九八年在新加坡,我就试办了一个短期的培训班,弘法人才培训班,三个月。学生大概二十个人,三个月学一部经,个个都会讲。他们练习讲经上台,我坐在下面听,个个会讲,欢喜得不得了。告诉我,过去在大陆上佛学院念了三年、四年一部都不会,到这来三个月就学会一部,高兴得不得了。所以一部经论,用上十年功还得了!会得定,会开悟。一门专攻,脑子里没有别的,就是一部经,你的妄想就没有了,你天天想这部经。一遍讲完了讲第二遍,二遍讲完讲第三遍,你就一直讲下去,讲十年。十年之后,你学《阿弥陀经》的,你就是阿弥陀佛;你学讲《普门品》的,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你学讲《地藏经》的,你就是地藏王菩萨,真的不是假的,真出人才!
他坚持,这不像佛学院。我说这是私塾教学法,真正成就人才。我们两个就是这一…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