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六集)  2012/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9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二十七页,倒数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

  「极乐世界,无量清净庄严,全显当人自性。心作心是,理事无碍」。这几句经文,佛陀透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全显当人自性。大乘教里面所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极乐世界如是,我们现前的环境亦如是。极乐世界是我们本性本善所造的,我们现前生活的环境是我们当前习性所造的。大乘教里头佛告诉我们,一切法,虚空法界一切万法皆是心现识变,心现没有识变,就是极乐世界;有识变,那差别就很大了,有天堂,有地狱。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决定不会有怨天尤人的念头。为什么?古人所说的自作自受,怎么能怪别人?这个地方讲的心作心是,真的,自己做自己受用。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心作,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菩萨,是心是菩萨,是心作菩萨;降下来,是心是凡夫,是心作凡夫;是心是人,是心作人;是心是地狱,是心作地狱;是心是畜生,是心作畜生。得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搞通、搞明白之后,在这个遍法界虚空界自己做主,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大乘相宗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都是圆满具足。阿赖耶识里头有作佛的种子,有作菩萨的种子,也有作妖魔鬼怪的种子,什么玩意都有,齐全的,那就看你要作什么了。看你要作什么,想作什么就作什么,真的一点都不错。十法界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在别人,与佛菩萨不相干,与上帝也不相干,与阎罗王也不相干,全是自己做主。正因为这个原因,教学就重要了。你受过这个教学,圣贤的教育,你智慧就开了,这十法界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去的时候,去的时候帮助众生,自己不造业,那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至少也是罗汉。为什么?他不迷,他了解事实真相。六道众生不知道事实真相,四圣法界里面,知道事实真相,烦恼习气没断,所以他不会做坏事,他居住的处所称为净土,清净庄严。所以,这个信息非常重要。

  在这个经注里面,这样的话说过很多遍,说很多遍就是提醒我们,要我们记住,不要忘掉,自己做主宰。念头一转,是善念、是清净的念头,无量无边的福慧都在其中,有福有慧。迷了的时候不知道,会做错事。做再错的事情也不怕,为什么?觉悟就回头了。受报也不喊冤枉,为什么?也欢欢喜喜接受,我自己造的,我自己应该要接受,报完了,身心清净。所以你做善,你要得善报,你造恶,你要得恶报,善恶都是报应。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没有吉凶祸福,那是我们学习最后的目标,我们要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叫做圆满成佛,成佛,有不圆满,有圆满的,回归自性是圆满的。住在实报庄严土那些佛没有圆满,圆满就回归自性了。

  所以这后面说,你看极乐世界,「水鸟树林,宣流正法」。水会说法,鸟也会说法,树林,风吹树叶、枝条,它都会说法。「声色香光」,这讲了四桩事情,音声,说法的音声,色彩、宝香、佛光,在极乐世界这是不会中断的,无论你在什么处所,你都能看见、都能听见,增长你的道业。所以那个世界不会退转,你每天都是进步,没有退步的。不但佛菩萨教你,连这些水鸟树林、声色香光都在帮助你,都是你学习的增上缘。「重重无尽,自在无碍」。所以我们要认定,极乐世界是个佛教大学、是个佛学的书院,它不是别的场所,到那个地方是去求学去的。没有毕业,你是菩萨,毕业了,你就成佛了,没有第二种人。生到极乐世界全是菩萨,菩萨就好比是学生,学生程度不齐,有小学生、有中学生、有大学生、有研究生,极乐世界统统都有。实报庄严土的是研究生,方便有余土是大学生,凡圣同居土是小学生、中学生。那是一所了不起的学校,往生是上学去的。

  「全是圆明具德,不可思议」。全是,样样都是,水也是,鸟也是,树也是,花也是,连大地都是,不仅是一切人,全是;圆是圆满,明是光明,具是具足,万德万能。这还得了吗?真正不可思议!「举体是事事无碍法界」,跟《华严》完全相同。《华严》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西方极乐世界跟华严境界完全相同,全是事事无碍法界。人生之乐这是到极处了,这种乐是真乐,没有副作用,这种乐永远不会变质。「复以闻名便登不退」,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加些什么?这四条这还得了!听到一句阿弥陀佛,你就证不退转,三种不退转你都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见树」你就悟无生法忍,这是前面说的见树得三种忍,第三种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七地以上,这个地位马上提升,提这么高!

  「十念必生净土」,这就告诉你,我们取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去上学,不难,你看十念就能成功。这十念是指临终最后的十念,临终最后时十念,不能没有准备的工作。准备,我们现前就要修十念,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无论在什么时候,特别是紧要关头的时候,你第一个念头起来是想佛,你就决定往生,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就怕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他不是想佛,多半人想什么?多半人想妈,这一妈,就问题严重了。在非常惊慌失措的时候,你看看,他头一个就喊妈。这人心里头有妈,这很难得,不容易!如果心里面头一个还顾著名闻利养,现在人想妈的人不多了,大概头一个想钱,钱是多多益善,是个无底洞,贪心!从前人想妈,为什么?从小教育教成的,伦理的观念真扎了根,父子那种亲情根深蒂固,现在没有了。现在父子,在外国,父子是什么关系?朋友的关系。所以在外国五伦只剩了一伦,就都是朋友,这个社会真就有问题了。

  五伦不缺,这个社会安定、和谐、圆满,五种关系样样都顾到,一样不缺。父子、君臣,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君臣有义,仁义。夫妇、长幼,他不说兄弟,说长幼,年小对年长的一定有尊敬,年长对年小的一定有慈爱。朋友有信,朋友相互照顾,真的是互相关怀、互相爱护、互助合作。中国社会千万年来,五伦的社会,五伦是圆满的人道!中国文化要是断掉了,活在这个地球上毫无意义。遍法界虚空界星球很多,别的地方去了,不要到这个地方来了。人道是天道的基础、是圣道的基础、是佛道的基础,没有这个东西,所有都不能够建立。它是根基,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全是圆明具德,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说在五伦上,五伦确实全是圆明具德,能帮助人成圣成贤,能帮助人作佛作圣。

  「凡夫例登补处」,这个只有极乐世界有,十方诸佛剎土里面没有的。我们对于净土只要真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只要真愿,我这一生就这么一个目标,就这么一个方向,希望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好像念书的学生,目标当中锁定这个大学,我就想考进这个大学,其它的念头没有。我就希望亲近阿弥陀佛,这个信念要是非常非常的坚定,不会动摇,这个人念佛往生,品位就非常高。所以我常说,我们对于乡下这些阿公阿婆,特别是这些老阿婆念佛,你看她笨笨的,什么都不会,你问她什么都不知道,她就晓得一句阿弥陀佛。你给她讲一大堆的话,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不知道,她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人不得了!这个人往生的时候品位高,别以为我们聪明,我们不如她,她纯,我们念佛有夹杂。功夫就在这个地方算,愈纯,地位就愈高,我们有怀疑,还有杂念,生到极乐世界就不错了,品位不能跟他们比。中国古人有句话说,「上智与下愚不移」,换句话说,上智跟下愚可以画等号,上智上上品往生,下愚也是上上品往生。古人有句话感叹说,「愚不可及」,他那种愚我比不上他,那就是什么?专、纯。我们今天要想成就,真的要学这种人,别学聪明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学这种老实人。当然,也要有客观环境,所以古人对于环境的选择非常重要。但是真正发心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环境给他,佛菩萨照顾你,阿弥陀佛保佑你,我们自己要认识,这个是先决条件。

  「极乐同居所独有」,同居土是最下一层的,四土最下是同居土,但是同居土里面能够例登补处,这就跟上上品画了等号。「故云无上殊胜超世之愿」,弥陀这一愿确实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是诸佛如来没有智慧,不是诸佛如来的德行比不上阿弥陀佛,不是的,他们智慧德能是平等的,那些佛没想到。阿弥陀佛有没有想到?阿弥陀佛也未必想到。那他为什么会有这一愿?他去参观、去考察诸佛世界,看到有这些事情,他发的这个心。诸佛如来修行证果成佛了,未必去到每一个佛土里头去做考察的工作,去参观、考察,没有。他干了这桩事情。前面我们读到,他参观、考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大圆满。密宗以二十一代表圆满,《华严》用十代表圆满,《弥陀经》用七代表圆满。七怎么说?四方、上下、当中,这七,这是圆满,从空间讲的。十是数字,从一到十是个圆满数字。密宗用二十一,二百一十亿这就代表大圆满,圆满当中的圆满,表这个意思。所以殊胜超世愿从这么来的。

  所以方老师读佛经告诉我这些事情,这不是随便说的,真正是有真凭实据,而且非常合乎逻辑,不是自己胡思乱想。到处去看,到处去考察,中国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一定要多看,那个智慧是真实的。不看,坐在家里想,有时想偏了、想歪了,那受害的人可多了,一定要经过实地去考察。弥陀发现有这些事情,他发这个大愿来弥补这些缺陷,成就一切众生本性本善的功德。这是一切众生为什么能成佛,为什么从下愚能够得到上上品,因为他本性本善,他本来是佛,他作佛是应该的,没有什么稀奇。所以这些都在遇缘不同,善导说得好,「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你遇的缘殊胜,他…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