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九集)  2012/2/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9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三十二页第一行,从当中看起,「梵行」:

  「梵行者,清净无欲之行。为《涅槃》五行之一」。《涅槃经》说菩萨有五种行,第一种叫「圣行」,圣也就是正,「圣即正也,谓菩萨依戒定慧所修之行,故名圣行」。依戒定慧,这是正法,称之为三学,戒学、定学、慧学。不但释迦牟尼佛依戒定慧修行,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一条成佛之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共同行的一条道,没有例外的,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称为三无漏学。所以东方圣学确确实实比世间法高明很多。这三样东西好比是三种工具,它能够开发自性里面无量的智能、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不从外面得到,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这部《大乘无量寿经》可以说把这个三学发挥到淋漓尽致。一切大小乘佛法、宗门教下,没有一个不遵守这个原则。遵守这个原则,决定可以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所以属于圣学,也叫正学。

  第二,就是这个经上讲的「梵行」。梵是梵语,印度古老的梵语,它的意思是清净的意思。「梵即净也,谓菩萨无空有二边爱着之染,名之为净」,这是将净下了个定义。什么才叫净?爱着要放下。爱是贪爱,着是执着,这是烦恼,有这个东西就不净了。不但这要放下,这是世间法,在出世间法里面讲空、讲有,空有二边也要放下,这才叫清净。六道凡夫着有,执着有,小乘声闻、缘觉执着空,我们执着有,他执着空,他说什么都没有,万法皆空,这个都是讲的走极端。菩萨行中道,菩萨空有二边都不执着,所以心地清净了。你看看,凡夫着有,不清净,有就是有爱、有执着;二乘人执空,也不清净,都偏在一边。实际上,空是性变的,执着性空,有是执着相,事相有,性理空,这是佛在经里头常常讲到的,但是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所以《金刚经》上佛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什么?佛说的法,空有是佛法,佛法也要舍掉,何况不是佛法!爱着不是佛法,是世间法,统统要放下,你的心才会清净、才会平等。梵就是清净的意思。

  「以此净心」,用这种清净心,二边不着,中道也不存,心地清净,没有念头,用这种清净心,「运于慈悲」,于做用讲,运用,慈悲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这是性德。慈是「与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我们一般这两个字常常连起来用。分开来用,悲是怜悯心,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心里会很难过,就像自己在受苦受难一样,这属于悲心,慈心是爱心。我如何能帮助他离苦得乐,得乐是慈,离苦是悲。要用清净心去做,如果心地不清净,这个慈悲就不是菩萨的慈悲,那就是世间人的慈悲,我们一般人讲爱心,就是这个。

  所以慈悲也有很多等级,世间人的慈悲叫「爱缘慈悲」,你爱他,你对他很慈悲;你不爱他,你对他一点都不慈悲,这个叫爱缘慈悲,这是一般普通人都有的。升高一级叫「众生缘慈悲」,我们今天讲同情心,统统是众生,看到众生受苦受难,他就想帮助他,没有想利益自己,只想帮助这些众生离苦,离开灾难,叫众生缘。这个就高得多了,这世间的圣人,心量大。菩萨是「法缘慈悲」,他二边不着,中道不存,见到众生就如同自己一样,知道众生与自己是一体,自自然然慈悲心生出来。第四种叫「无缘慈悲」,这是佛与法身菩萨,无缘是没有任何条件,见到众生苦一定帮助他离苦得乐,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所以慈悲也有这四种。与众生乐,拔众生苦,这叫梵行。在此地是法缘以上菩萨,真正是菩萨。

  第三种叫「天行」,「天即是第一义天」。天也有很多种(这后头有补注吗?对,后头是有),第一义天。「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名天行」。后面有小注,这《佛学大辞典》上有这一条。这是术语,就是佛法里头的专有名词,叫术语。「譬第一义空之妙理为天」,这「四天中之义天是也」,叫第一义。这天有四种,佛经上常说的,第一种叫「世间天」。从前古时候皇帝称为天子,他不是天人,我们尊重他称他天人,这是世间的天,有名无实。现在日本还有天皇,天皇也是人,并不是真的天人。所以这是世间的天,尊称他。第二种「生天」,我们人修善积德,佛告诉我们,人修上品十善,将来死了以后到哪去?到天上去了。因为你修的福报太大,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报,你就到天上去了。天有二十八层天,统统都叫生天,这二十八层天我们都能够往生到那边去。所以人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提升自己的灵性,来世比这一世要高、比这一世要好。

  譬如说升一级,要真做好事,升一级就是四王天。不说别的,四王天的寿命,寿命是福报里头的第一福报,福报再大,没有寿命,那都等于零,一定要有寿命你才能享福。你看四王天,佛告诉我们,四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他的寿命,在他那个天上寿命五百岁,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算一年,他的五百岁,在我们这个世间就长了。一天是五十年,两天就一百年,我们这个世间人活上一百岁,在四王天两天,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不难想到他福报大。再上去一天叫忉利天,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这个天比四王天高一等,忉利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他的寿命是他那边的一千岁,一天等于我们一百年,忉利天的人福报真大。中国号称五千年的历史,在忉利天上时间很短,五千年才五十天,不到两个月,忉利天。愈上去愈殊胜。

  没有离开五欲,七情五欲没离开,生欲界天,欲界六层;如果我们修行功夫深,把爱欲断掉了,那就不生欲界天,生色界天,他得禅定,色界有十八层天,福报超过欲界太多了;十八层天上面还有无色界天,有四层,总共二十八层。上面这个四层没有身体了。我们看老子《道德经》上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老子很感叹,我最大的忧患是有个身体,这身体麻烦大,那要没有身体多好。所以无色界天的人没有身体,他们的寿命长,论劫数来算,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是八万大劫,我们很难想象,那寿命之长。他没有身体,所以他什么苦都没有,有身体就有苦,没有身体就没有苦。

  这四个天就是无色界天,可以说是六道里头最聪明的人,他不要身体,我们称他作灵界,一般人叫灵魂,他住在那里,他不去投胎,但是他有行苦。什么叫行苦?他八万大劫到了,他又起心动念了,换一句话说,他是定功支持他的,八万大劫到了,这定功失掉了,失掉,烦恼起现行。俗话说爬得高摔得重,他是爬到最高顶,六道里头最高峰,因为产生一个误会,这个都是真正修行人的境界,不是真修的人到不了这个境界,到这个境界以为是圆满了,圆满就叫涅槃,自己以为证得大涅槃,大涅槃叫不生不灭,为什么这个生灭的现象出现?他就开始怀疑、就开始毁谤,古圣先贤讲这个涅槃不是真的是假的。这个谤法、谤佛、谤僧的罪过是阿鼻地狱,他起这种念头就堕阿鼻地狱,你看从最高掉到最下面。这就说明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这桩事情看清楚、看明白了,我们不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很辛苦,毫无意义,应该要脱离六道轮回。

  脱离六道轮回,修大乘、小乘都可以,小乘只能出轮回,不能出十法界;大乘不但出轮回,而且要出十法界,这个高,这个意思好。所以出十法界,大乘里面最殊胜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可靠、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净土法门,它真正能帮助你在这一生超越六道轮回,也就是超过四禅天、四空天,这个了不起。不但如此,还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头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统统超越。这个法门稀有的法门。「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句话佛常说,提醒我们得人身好不容易,人身是很难得到的,一定要珍惜!因为人身遇到佛法,遇到净宗,你就成就了,你成佛了。不是人身,没有这个机会,得人身就有这个机会。人身可贵,贵在人身能够学净土宗,能够念阿弥陀佛,能够在一生当中超越十法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可贵是可贵在这里。如果得人身,这一生没有遇到净土法门,那不稀罕,那不算可贵,遇到这个法门是真可贵。你遇到八万四千法门其它的任何一种,你这一生不一定能修成,修不成功还是搞六道,不足以为贵,遇到净宗那就真的可贵,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遇到这个,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不能再干傻事,人间天上诱惑非常多,决定不能上当,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这世间法,人间天上,甚至于包括十法界,都算是世间法,这一切法真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一桩事情,三千年前佛说得很多,我们真正懂的人太少太少了。

  古时候人从小受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人很老实,只要是圣人的话不敢怀疑,都相信、都接受。可是虽然接受了,道理没搞清楚;换句话说,疑根不能断。我们自己就是从这个路上走过来的,年轻的时候学佛,这些东西是佛说的,佛一定是真的,佛不妄语,我们相信,叫仰信,敬仰,我相信他,但是疑不能断。那要断疑可不是容易事情。我们自己以为学佛学了三十多年,接受净土了,接受这个法门,微细的疑惑还是存在。一直在最近几年看到量子力学家的报告,这个疑惑断了,真的不疑惑了。为什么?佛讲的这些微细的,科学家发现了,就是发现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经典上讲得很详细,讲宇宙的起源、万物的起源,讲我从哪里来的,这大问题,哲学跟科学上最后的问题,没法子解决。现在量子力学家逐渐到破解的时候,真正破解是大乘经典,他们现在逐渐逐渐接近,真的接近不是假的接近。所以他们的报告我们一看就懂。为什么一看就懂?我们有大乘经典的基础,他说的跟佛经上讲的一样,没有佛经讲得详细。这使我们把这个微细的疑惑断了。这一断,我们的信心是真信,以…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