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七集) 2012/3/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六十六页,倒数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前面讲到三宝,我们就通常经教里所说的五种三宝,给大家做了个介绍,这是佛学常识,也是重要的常识。学佛,皈依三宝,三宝是什么不能够不知道。通常要把三宝讲清楚,也不是容易事情,我们在前面用了两个小时,就介绍三宝。这个地方为我们解释佛法僧,为什么称它作宝?它宝贵在哪里?佛,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佛是知。换句话说,真正觉悟的人、明白的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知道,这样的人称之为佛。所以,佛不是神、不是仙。佛教确确实实不是宗教,但是现在的佛教变成宗教了,许多人都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这个错了。这些都是由于我们读经太少,对于经典的意思无知,造成的误会。真正去学习经教,这些误会就化解了。我们皈依三宝,皈依佛是皈依觉、知,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前不觉、不知,从不觉不知回过头来,要依觉、要依知,这就对了。所以学佛,一进佛门,首先老师把佛法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介绍给你,就是传授给你,这就叫三宝,就叫三皈依。你这一生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学哪个法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必须要遵守这三个原则。与这三个原则不相应,那你就错了,那就不是学佛,一定要跟它相应。所以这是总的方向、总的目标,要认识。
佛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音翻作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就用一个佛,后面的尾音都省略掉。什么意思,这非常重要,一定要知道。觉跟知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所以五种三宝,最重要的是自性三宝。五种全是从自性里头延伸出来的,开出来的,自性三宝是根,根本。所以学佛最后的目标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叫做成佛。回归自性,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相好,统统都能够现前,这是佛的意思。第二个,法的意思,法也是自性里头本有的,都不是从外头来的。法是轨的意思,轨是轨道,就是道路。这个道路通哪里?通到佛,就是通到觉悟。所以,法是正而不邪,它是正道,正道就是轨道的意思,沿着这个轨道不要出轨,你一定能够修成菩萨、修成佛。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法修学的三个阶位,就好像现在的学位一样。最高的学位,现在学校是博士,最高的,第二个学位是硕士,第三个学位是学士。在佛法里面,佛陀就等于博士,菩萨是硕士,阿罗汉是学士,所以佛教里头也有三个学位的名称。
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净土宗依据的理论,就是佛在《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净土宗的理论。是心就是你自己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我们现在用的心是妄心,虽有真心,真心不见了,被妄心障碍了,不是没有,是有。什么叫妄心?起心动念是妄心。真心没有念头,真心没有分别,真心没有执着。我们现在有执着、有分别、有起心动念,妄心,这个心在佛法里头,在大乘里面称它作阿赖耶。六道轮回、十法界都是阿赖耶变现的。真心能现不会变,妄心会变,变成六道、变成三途,无量无边的变化全是妄心在做主宰。这个学佛,必须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这个轨道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智慧。持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为了要得定。佛法里面称为三昧,三昧就是定。我们今天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三昧,这个三昧叫念佛三昧。得到定之后,决定不能放松,还要认真努力一段时期,自然会大彻大悟。这个彻悟,跟禅宗里面明心见性这个阶层是平等的。所以念佛可以明心见性,参禅能够成就,念佛也能成就,方法不一样,达到的目标是完全相同,见性成佛。在我们净土宗叫做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法身菩萨,事一心不乱等于阿罗汉。一心不乱就是定,定生智慧,大定生大智慧,小定有小智慧。如果心浮气躁,妄念多、杂念多,这就是凡夫。凡夫跟佛实在讲只有迷悟之差,除了迷悟之外没有两样,凡夫觉悟了就称佛;迷了,这叫凡夫。
僧者,和合之义。这个大乘法里讲得很多,非常重要。僧,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也称僧,称僧的条件是修六和敬。你在家里头,佛说了,四个人以上,如果你家庭四个人以上,在家里面修六和敬,你的家就叫做僧团。三皈依里面我们常常念,「皈依僧,众中尊」,众是什么?众是今天讲的团体,众中尊就是所有团体里面,学佛的这个团体是最为尊贵的。它尊贵在哪里?尊贵在它和睦相处,大家都修六和。「见和同解」,这是理,道理、原理,「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还有「利和同均」。后面五种是事,事上和睦,前面第一条是理,理事都和,这是在所有团体里头最尊贵的,最值得人尊敬的。你们这个团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这是可以做所有团体的榜样、所有团体的模范,这叫做僧。所以,僧不只一个人,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才称之为僧。在家居士亦如此,也是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都称为僧团。
我们再继续往下面看,「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佛法僧这个三宝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仰慕,值得人向他学习,所以称为宝。可是现在我们学佛,六和没有了,佛法衰就衰在这个地方。不但佛法衰,在现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普遍都在衰。前年,我跟马来西亚的宗教团,访问天主教的梵蒂冈,访问教宗。教宗告诉我们,根据他们的信息,最近这十几年来,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逐年都下降,人数一年比一年少,他们很忧虑。他们很担心如果像这样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信仰宗教的就没有几个人了。我们也就这个问题很认真的做了两次的讨论,一次三个小时,总共六个小时。我提出来,每个宗教当年创教的这个人,基督教、天主教跟犹太教是一家人,他们学习的经典是一部,我们称它作《圣经》,《新约》跟《旧约》。犹太教学的是《旧约》,基督教学的是《新约》,天主教是《新旧约》统统学。这是现在全世界信仰的人数最多,这三个合起来,基督教、天主教跟犹太教,超过二十亿人。
像摩西(这是创教的)、耶稣,我们在经典里面看看,当年他们在世到处讲经教学,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能把它疏忽。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讲经教学二十七年;释迦牟尼佛最久,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你细细去看,每个宗教当时创始人,用现在的话说,都是社会教育家,到处讲演,才有那么多人跟他学,世代相传到今天。明白这个道理,今天宗教为什么衰了?大家不讲经、不教学了,知识分子远离了。以前信仰宗教都是知识分子,高级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现在不讲了,把宗教教育丢掉了。早年我们确实看到全是教学,现在搞祈祷,佛门里经忏佛事都是属于祈祷,祈祷没人相信。你说真有灾难,我们大家在一起念佛祈祷,灾难化解了。他怎么说?他说你迷信,根本就没有灾难,你们胡造谣言。我们无话可说。那要怎么办?必须把宗教教育找回来。
前年我在教廷是这样的建议,去年,教宗邀请我去访问,本来不想去,以后想想还得去一趟,再去给他打打气,必须要回到教育。不但回到教育,最好能做一个实验点,让全世界人能看得到,天主教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一个天主教的示范点。所以去年我去的时候我就抱了这个意思,跟教宗见面的时候就向他建议,一定要回到教育,而且最好用梵蒂冈做个示范点。我问他梵蒂冈的面积多大,他告诉我五十英亩。不大,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以为总是有一、二百个英亩,没想到五十个英亩。五十个英亩合中国是三百亩,这不大。我说梵蒂冈居民多少人?不到一千人。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领土只有中国三百亩,人口不到一千人。可以!把天主教的精神、天主教的文化就落实在梵蒂冈,梵蒂冈就是全世界天主教的天堂。你做出来,人家到这来,我们到天堂来;你不做出来,人家没有看到。
我今年特地鼓励他干这桩事情,不但要恢复教学,要做出榜样。一个宗教做出榜样,别的宗教都跟进,大家都学。所以我就问,罗马去过好几次,罗马城不大,这里头有多少教堂?他告诉我有四百多个教堂。我说每个教堂就是一个学校,如果每个教堂里面都有讲经教学,我相信只要一年的工夫,罗马成为全世界宗教教学的核心,中心点。全世界每个宗教都会向天主教学习,天主教把世界宗教复兴运动带起来了,这个了不起!所以去年跟他见面,是跟他建议这些事情。不是做不到,真正能做到,不是做不到。现在,教学他知道是好事,到哪里去找老师?跟佛教一样,出家的人很多,真正来讲经教学的老师不多,宗教衰就衰在这个地方。
我们佛教的衰,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说得很明白,说得很清楚。怎么衰的?清朝顺治皇帝把出家人度牒的制度废除了,佛教衰了。佛教过去在中国,出家人的地位在社会上非常崇高,为什么?帝王师,皇帝看到你把你看作老师看待。文武百官哪一个人对出家人不恭敬?为什么恭敬?他真有道德、有学问,他真的可以做你老师。所以那个时候出家人要经过考试,考试及格发给你证书,这个证书叫度牒,证书是皇帝发的。你拿到这个度牒你才有资格出家,你到哪里出家、跟谁出家,皇上不管你。你经过考试了,就是皇上认为你的道德、你的学问可以做我的老师,可以担任教化老百姓的责任,他才发给你这个文凭。这个文凭顺治皇帝废止了,大概他有私心,因为顺治皇帝出家了,谁发度牒给他!为了私心,自己要出家,好,度牒废弃,那什么人都可以出家,所以他也出家了。但是在当时没有什么大问题,知识水平高,可是后来就麻烦了。出家不要经过考试,什么人都可以出家,所以僧团里面的德行、学术就一落千丈。到清朝末年,出家人里面很多不认识字…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