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四集)  2012/3/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3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七十页倒数第五行,从批注看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经文三业的排列顺序,跟一般经典稍稍不同,一般经都是把身摆在第一,口摆在第二,意摆在第三,这个地方口业摆在第一。我们看到这经文,会联想到必定有用意,没有用意不可能随便改动顺序,改动顺序一定有很深的意思。一个头、一个尾往往都是最重要的教诲,口业放在第一,我们会感觉到口业最容易犯。人不能不说话,说话就是口业。怎么叫善护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叫善护口业。妄言是欺骗别人,这是造孽。罪业的深重要看动机,要看对人伤害的程度,程度里头有空间大小不同,时间久暂不同,所以果报差别很大。这都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否则的话,这三句做不到。这三句是修行的大根大本,内容就是《十善业道》,叫身三、口四、意三。

  口业很复杂。言语,我们已经养成习惯,从来没有注意到我们这个言语说出去之后有什么影响,是善是恶自己真的不清楚,何况深远的影响更不知道。佛菩萨说话,句句都是利益众生,不是利益众生的他不说,没有言语。身业是为一切众生做示范的,意业是念念想着一切皆成佛,这还得了!没有一丝毫的恶念,没有一丝毫的分别执着。所以念老在批注里头首先给我们讲意业,也有道理。意是念头,念头是因,身与口都是听命于念头,念善,言善、行善;念不善,言不善、行不善,所以念比什么都重要。身口意,意总是放在最后。菩萨知道善护口业,特别提出一句『不讥他过』,别人的过失不能说。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因为这三种业,不善造到极处,才感得社会混乱、天地不宁、灾难频繁,全是不善业的招感。我们读这三句经文感触非常深。阿弥陀佛他在因地就做到,圆满的做到,所以才有那么伟大的成就,极乐世界。我们想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的身口意要跟他靠近,尽量靠近,不能违背。靠近有难处,你对这个造恶的人宽宏大量,那个受害的人怨恨到极处,他念念想报复,我们现在讲原谅他,他能接受吗?确实很难接受。他是为他个人想,他受的伤害太大,太痛苦了;菩萨是为一切众生想,不是为个人。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他也是众生,他也有佛性,他也有本善,为什么造这么重的罪?一时迷惑,闯下了大祸,还不知道忏悔。

  在现前这个世界上,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中国千万年老祖宗世世代代教化后代,没有中断过。这当中只有奉行程度上不相等,太平盛世认真去做、去奉行,乱世的时候马马虎虎,不认真去做,这种情形,但是到我们这一代没有了,断掉了,没有人讲伦理,不懂,没有人讲五常、四维、八德,这些东西对现在人来说太生疏了,闻所未闻。现在人心目当中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它不是中国的,外国的。谁来教他们?今天最大的老师是媒体,电视在教。哪一家不看电视?哪个人不看电视?看电视不知不觉的就全学来了。电视内容是什么?教你杀盗淫妄。好的没有教,坏的教全了,全世界人都在学,你有什么法子!所以现在人不懂得真妄,不懂得邪正,不懂得是非,不懂得善恶,甚至于连利害都不懂得。父母教不了孩子,老师教不了学生。这个是人间幸福的根源,是德行的大本,这个东西没有了怎么办?现在的人没人管了,伦理道德没有了,因果管不了,不相信,法律管不了,没人管了。到没有人管的时候老天就来管,老天管这个事情是不得已,人自作孽。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想想真是非常幸运,我们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大乘。不管怎么样,学得怎么样,像不像,另外一回事情,能遇到就是有福报,跟佛有缘,这一生纵然不能成就,阿赖耶识里头种了善根,来生后世决定有一天要成佛,这是肯定的。如果在这一生当中想成就,那就得讲相应的。经教,这是入门的地方,不懂经教你不能入门。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说得好,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门门不离经教。世尊在世,辛辛苦苦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我这一天四个小时,释迦牟尼佛一天不止,我们给他估计至少十二个小时。他上课教学并没有教室,常随弟子是由浅而深慢慢的提升。除常随弟子之外,临时来学的多,绝对比常随众多,来跟佛住两个月的、住三个月的,跟佛住二、三天的,住一、二个星期的,这样的人太多了,川流不息。有问题都得请教,佛都要教他。这些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什么问题都有,我们看《阿含经》就知道了,佛确实慈悲到极处,不厌其烦,一样一样都给你讲清楚,都教你,真不容易!佛灭度之后,我们要想学佛,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学哪个法门,印光大师说,都要从经典下手。经典要是一窍不通,你学什么?佛都不会念。念佛也要懂得五经一论,这句佛念得才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经教不通,念得不相应,有口无心,古人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经教要不是这么重要,佛何必那么辛苦讲了一辈子,一定有他的道理在,我们不敢疏忽。

  修行实在讲,十善业是根本的根本,这个地方的三句就是《十善业道》,教我们怎么落实。落实里面的方法很多,这里只提出一句,最重要的总原则、总纲领,不讥他过。不讥他过就不会跟人结怨、结仇。很多的冤仇,跟人结些冤仇都是讲话不小心,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造成了怨恨,造成生生世世的果报,起因是偶然、无意。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所以佛在这提醒我们。

  我们年轻的时候学,老师常常提醒。老师教学,我都看出来了,我们班上人不多,二十几个人,老师有几个同学,五、六个,老师对他们不客气,非常严厉,有打有骂;有二、三个同学,老师对他们非常客气,从来没有说他们的过失。我进入那个班里头,我看到很纳闷,老师对人怎么不一样?我也不敢问,被老师看出来了。有一天叫我到房间里,告诉我,他问我是不是有疑问?是的。老师告诉我,那个严厉管教的是真想学的,打他骂他他没有怨恨,他感恩,感谢老师,那种人要打要骂;那几个很客气,那不行,你要说几句重话脸就红了,心里就不高兴,那就结冤仇。我才恍然大悟!班上二十几个同学,老师对每个人不一样。这就让我们想起古人讲的因材施教,他有几分诚敬教他几分,他只有三分诚敬不能教他四分,教他四分那一分是多余的,他装不进去;他有十分诚敬不能教他九分,教他九分你对不起他,他还可以装一分。同学,每个人根器都不一样,老师各个都知道,这样的老师到哪去找!现在一般学校没有。真正想学的人也没有了,真想学进步很快,肯定的,他诚敬心足,他真学到了。佛法,当然最好的,活学活用,学了之后马上就可以用上,这真正叫学佛,不是搞佛学。对于人情世故看得很透彻,那就叫看破,真相了解,自己怎样应对,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实之利。

  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东方,我们疏忽圣贤教育两百年。前面一百年疏忽,还有说的人,但是做的人很少;后面这一百年,民国,不但没人做,说的人没有了,连讲经的人都没有了。我学佛的时候,可以说讲经的人没有了,出家人讲经蜻蜓点水。在台湾还有些讲经的老法师,一年请他来一次,讲一个星期、讲半个月,他一年能讲几天?顶多二、三个庙请他,他一年总共加起来不会超过两个月,十二个月有十个月不讲。在家居士讲经更少。李老师讲经,一个星期一天,一年大概是四十五个星期,因为过年过节要放假,一年不到五十次;一次一个小时,一年不到五十个小时。他两个小时,一个小时翻译,所以实际上一个小时。我们就晓得问题出在哪里。

  我学会了,到台北,台北几乎天天讲,老师听到了非常惊讶。老师讲过,教给我们过,但是没有叫我们真干。他给我们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唱歌的人天天吊嗓子,天天要唱,三个月不唱就唱不出来了;打拳的人每天要练,三个月不练生疏了;讲经亦如是,要常常讲。老师那时候教给我们,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一次,一个小时,我们才不会把它丢掉。我在台北,讲得最多的时候是一个星期三十多个钟点,两个星期等于李老师在台中讲一年,所以我的进度快,讲经的时间多。

  这是章嘉大师教的,他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知道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开悟之后没有停过,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所以我知道佛教是教育,佛教是教学。出家是什么?出家就是做一个最好的老师,而且出家这个老师是义务的,不收学费,认真教学。这个成就很快就出现了。我在台北讲《仁王经》,那是我讲经的第十二年,遇到甘珠活佛。甘珠也是老朋友,那个时候五、六年没见面,在仁王法会里面碰到了。他告诉我,你这么多年讲经(那是第十二年),你命运完全改了。我们不知道,他知道,他告诉我,你命里短命,命里一点福报都没有,他说你这么多年讲经的功德,你的寿命会很长,你的福报很大,这都是讲经修来的。我们自己完全不知道,我们自己一无所求。

  当年护持的这个人太重要了,韩馆长,没有他们夫妻两个护持,我这条路走不通。那逼着只有还俗,要不还俗那就得去赶经忏,这个寺庙都欢迎、都接受。寺庙不接受讲经的,认为讲经要赔钱,没有收入,经忏佛事是有价码的,所以知道困难,太难了!可是我们对于现实状况不能有怨言,不能轻慢,要知道它为什么会演变到这个程度?有历史的因素,不可以怪任何人,世世代代慢慢疏忽,变成这个样子。日本人对佛教的疏忽四百年,中国佛教跟日本比的时候还好,稍微好一点,它比我们还比不上。可是早年,四百年前,日本的寺庙…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