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八集) 2012/3/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七十三页最后一行,从第二句看起:
「盖大士以六度教导与摄受众生,使之转恶成善,发起大心,安住正道。此道非是小道,盖为无上真正之道」。我们看这段。前面我们学过,大乘菩萨的修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这六条是总纲领,总的科目。布施,布施这里面所含的意思,毛主席说的一句话跟这个相应,但是重点是要真做到,不是口头说说就算了,要用真诚心,全心全力为一切人民服务,这叫布施。也就是我们一般讲尽心尽力为众生服务,比人民范围大,人民只是你一国的人民、一个世界的人民,众生不是的,众生范围太大了。十法界都是众生,上面包括佛菩萨,下面包括地狱众生,蜎飞蠕动,像蚊虫蚂蚁都是众生。都要用爱心,都要用诚意,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提升境界,这是服务里头重要的项目。第二个持戒。持戒,自己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榜样给别人看,让大家向你学习,持戒的目的在此地。对自己来讲,是得定开智慧,就影响方面来说,是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榜样,没有私心,没有自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真的,把王位舍弃掉了。这国王大家要争,释迦牟尼佛不要,这里头含义很深。
为一切众生服务,最直接的、最方便的行业就是教学。老师亲近学生,不离开学生,众生是学生,佛陀是老师,每天跟学生在一起。不但是言教,最重要是身教,我把我所说的统统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才是个完人,完美而没有缺陷,是大家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做到了,孔子做到了,孟子做到了,只有做到,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当时,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影响到国际。在时间,你看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要影响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现在才过去三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我们要不做个好样子,怎么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什么是好样子?把释迦牟尼佛的典型永远流传给后世。我们学到了,我们底下一代人从我这学到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这是真正叫传承,佛法传下去了。传,不是口头上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像不像释迦如来,这个太重要了。释迦佛他是怎么做的,是怎么生活的,他动的什么念头,说的什么言语,干的是什么事情,统统要学。这个老人在世间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桩事情是为自己。
诸位一定要知道,进佛门就把身见破掉了,就没有自己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四句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什么程度?入门,刚刚入门。入门以后修学的目标,是《金刚经》后半部,一定要做到「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境界高了,这是菩萨境界,前面无四相是小乘境界,就是小学生的境界。没有四见,那是佛门大学生的知见;小学生,四相破了,还有四见。这个四见,我们现在讲,还有习气,习气没断。四见没有了,那这习气都没有,心里头痕迹都没有,这个时候是什么境界?是一体。宇宙跟我一体,万物跟我一体,众生跟我一体。所以我六个项目都是为全体来做的,不是局部性的,这个多伟大!布施,心量遍法界虚空界。持戒,我要做好样子。给谁看?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看。忍辱,这就是忍受,对于一切众生三业所造都能忍受。忍受是什么?若无其事,不会被众生所作所为影响自己的三业,身口意三业不受影响,这叫忍。那我们就知道,最高的忍辱就通底下的禅定。
不放在心上叫做忍,放在心上就不是忍。看到这个人做坏事,我心里常常想到,那你没有忍。忍是什么?根本不放在心上,心上没事才叫忍。为什么不放心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道轮回是虚妄的,不要放在心上;十法界是虚妄的,也不要放在心上;再往上去,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统统都不放在心上。这是什么?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就是圆满的忍辱波罗蜜。这个要学,你要不学会,你这一辈子很辛苦、很烦恼,你的日子不好过。苦从哪里来的?自作自受,自性里头没有苦,法界里头也没有苦,众生里头也没有苦,只是你要分别、要执着、要起心、要动念,苦就从这来的。你看穿了之后,没这个必要,每天用的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觉而不迷的心,这真心,不再用妄心。人有忧虑、有牵挂、有烦恼、有习气,统统都是妄心,自性清净心没这个东西。
能忍,才有精进。精进两个字很重要,精是什么?纯而不杂叫精,进是不退转就叫进,有进无退,天天有进步。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天天进步?大乘经教,你天天读大乘经教,你天天在进步。这一点,章嘉大师教我、勉励我,而我从方东美先生那里看到了,他老人家真的是精进不懈,忍辱功夫不到家。方老师火气很大,看不惯别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看不惯的他就骂人,所以火候不够。看不惯的也变成看惯了,火气全无,忍辱波罗蜜到家,他就得定了。方老师没有得禅定,但是他那个精进了不起,那是我们的榜样,没有一天不读经,而且读经的时间非常长。精什么意思?就是读一部经,不要读太多。太多,你的心是散乱的;一部,你的心是集中的。心念要集中,不可以散乱,这点比什么都重要,要集中。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祖师大德世世代代承传,我们要把它接收过来,这是真精进。一门通了,一切都通了,一门没有通,绝不搞第二门,我就是要把这一门专通。所以精进到极处是什么?禅定现前,精进到极处就是禅定,禅定到极处智慧就生起来了。可以用这句话贯穿这六句,布施到极处自然持戒,不持自己就持了,他没有过失了,持戒到极处的时候就是忍辱,忍辱到极处的时候就是精进,精进到极处就是禅定,禅定到极处就是智慧,智慧到极处就成佛,就这么个道理,都是一门深入。所以大士以六度教导众生、摄受众生。教导跟摄受不能分开。摄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比较接近的就是感动,让人什么?心服口服。摄受像磁铁一样,像磁铁一样它能够吸住你,这六波罗蜜能够吸引一切众生,像磁铁,众生自然听你的,接受你的教诲。
使之转恶成善,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就要这东西。怎么转恶成善?六波罗蜜转恶成善。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我们不能不记住,我们没有扎根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怎么学都比不上古人,都差很大距离。古人有根,现在人没根。现在二十、三十开始学的,都不是扎根的,都是属于补习教育,那要靠自己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二十、三十学了也不错,一生不会改变。如果过去生中没有深厚的善根,今天很高的地位、很大的利益,你会动心,你守不住,古人讲高名厚利。这一动心怎么样?一动心,你就走向三途了。表面上看,你占了很大的便宜,做了大官,发了大财。你能享受几年?你能活多少岁?享受不了几年,果报在地狱。这是什么人?胡涂人,他不是聪明人,聪明人怎么干这个事情?如果从小扎根,那就没有问题,名利摆在面前不动心。他知道,我这一生提升自己的境界比什么都重要,我来生要生天,我来生到极乐世界作佛,我才不搞六道轮回,这就不动心了。你请他做转轮圣王,他也摇摇头,也不干这个事情,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聪明人。
看到别人修善积德生天了,点点头;看到人家作恶,堕入三途去了,也点点头,不动心。那是什么?那叫做果报,因缘果报。造善的,果报在天堂,消他的善业;造恶的,在饿鬼、畜生、地狱,干什么?消罪业的,消恶业。三善道消善业。善业、恶业都不是好东西,这个要知道。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帮助我们超越六道轮回,好东西,那是宝!什么东西能帮助?念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超越轮回。那我们知道这是宝,这是了不起的,我们要真信,真正想生到极乐世界,这个心念非常的恳切。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有信有愿,你就决定得生;「品位高下,在你念佛功夫的浅深」,不在乎多少,功夫的浅深。功夫是什么?功夫全是放下。你能够放下多少,彻底放下了,功夫深,往生的时候上辈上生;放下一点点,那功夫浅,下下品往生。我们把这个事理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就能够选择我这一生要走的是哪一条路。我一直走下去,我绝不走岔路,我一定要达到目的地,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做阿弥陀佛的弟子,在极乐世界一生成佛。成佛就像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一样,那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
佛门里面通常摄受众生的有四摄法,四摄法里头头一个就是布施,这个布施把六波罗蜜全部含在布施里头。你不要看只是一个布施,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得懂。布施里头有财布施,精进、禅定、智慧是法布施,忍辱、持戒也是无畏布施。这个人持戒了,持戒的人,我们的金银财宝摆在这里,不必收藏,没有关系,他不会拿我的,他持戒的,你对他放心,这叫无畏布施。不怕他抢,不怕他偷,他持戒。他忍辱,我们说话,动作对他不客气,不要紧,他不会记仇,他修忍辱的,不会记仇。这里面都是有无畏布施。禅定、智慧是法布施。所以一个布施里头把这些全部都包括在里头,四摄法里头讲布施是这个讲法的。爱语,这个爱是什么?爱护他,不是甜言蜜语,句句对他都是有利益的,匡正他的错误,成就他的德行,成就他的功德、事业,这是爱护他,爱语。利行,我们所做的一切,对他都是有利益的,决定没有伤害,这叫利行,利益的行为。最后同事,同事就是全心全力的帮助你。而自己怎么?自己一尘不染,决定不沾名闻利养的边,心地清净平等觉,这是菩萨行。这种四摄法,那个力量比什么都强大,连你的冤家对头看到了都回头,都能化解这些冤…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