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净土比较研究(二)
圣凯法师
净土的环境则越来越庄严,这也反应了净土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天国的特色是衣食自然,随心所欲,而且天人是化生的。所以兜率净土与极乐世界,都是衣食自然,人民则为莲花化生,药师佛净土既然庄严如极乐世界,那么人民也应该是莲花化生。而未来人间净土与阿净土,其衣食虽无虞,人民却以一般妇女怀孕的方式诞生。未来人间净土仍有三恶道、人民仍有三病,而兜率天净土、阿佛净土、阿弥陀佛净土、药师佛净土则无三恶道、三病。未来人间净土、阿佛净土的人民都有男女之别,但是阿佛净土的女人无诸不净、妊孕生时平安无痛苦;极乐世界与药师佛净土则是纯一男性的净土,是完全没有男女爱欲的净土,而阿净土虽不著爱欲,但必须以“以因缘自然爱乐”而传宗接代。(21)未来人间净土仍有轮王统治,仍有理想的政治形态,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结合的净土;而兜率天净土、阿净土、阿弥陀佛净土、药师佛净土都没有国王,是纯粹学道修行的净土。未来人间净土与阿净土都是声闻、菩萨共学的,都容许阿罗汉入涅槃的,阿佛净土更强调阿罗汉现涅槃时现种种神变,而且遗骸自行化去,非常清净;至于极乐世界,虽也是二乘共学,却归入一佛乘。总之,净土思想的发展是逐渐完整、丰富,从此土到彼土,从人间到天国,而不断地传出。
从四大净土来说,当然以阿弥陀佛净土最为殊胜,中国佛教也最为遵崇西方净土。但是,如果从完整的净土来说,确实各有殊胜处,也各能适应一部分根机。印顺法师评价说:
中国人特重西方净土,也即是重佛德而忽略了菩萨的智证大行(阿佛国净土);又忽略了现实人间净土(弥勒净土)的信行;这已经是偏颇的发展了。等到与药师净土对论,弥陀净土,也即是被误会作“等死”、“逃生”,这那里是阿弥陀佛净土的真义!阿弥陀佛净土的信行者,应恢复继承阿弥陀佛固有的精神!(22)
从现代适应根机来说,只有以西方净土为主体,而强调综合其他净土的思想,加强人间净土与天国净土的结合,做到生与死的全部关怀,这是现代净土宏扬者的任务。
注释:
(1)《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807-808页。
(2)《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大正藏》卷14,420a。
(3)《净土与禅》,17页。
(4)《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大正藏》卷14,419c。
(5)《长阿含经》卷20,《大正藏》卷1,133c。
(6)《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178,《大正藏》卷27,893c-894a。
(7)《弥勒下生经》(大正一四·四二二上)。
(8)《大宝积经》卷20,《不动如来会》,《大正藏》卷11,107b。
(9)《阿佛国经》卷下,《大正藏》卷11,758b。
(10)《阿佛国经》卷上,《大正藏》卷11,757c。
(11)《初期大乘佛教起源与开展》,783页。
(12)《阿佛国经》卷上,《大正藏》卷11,756a。
(13)《阿佛国经》卷上,《大正藏》卷11,757b。
(14)《阿弥陀经》,《大正藏》卷12,346c。
(15)方伦《净法概述》,《净土宗概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4册),64-68页。
(16)《阿弥陀经》,《大正藏》卷12,347a。
(17)《净土与禅》,28页。
(18)《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正藏》卷14,405a。
(19)《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大正藏》卷14,413c。
(20)《净土与禅》,32页。
(21)《阿佛国经》卷上,《大正藏》卷11,756b。
(22)《净土与禅》,32-33页。
五、往生法门之比较
诸佛成就净土的目的在于摄化众生,使众生在良好的环境里,更能好好的修行,而庄严净土。诸佛依自己的福德智慧资粮,感得究竟圆满的净土,从众生自身来说,依靠自己的福德智慧是不能生净土的,所以这必须有:一、佛的愿力加持;二、众生的三昧力;三、众生的善根力成熟。能这样,众生也就能够生到净土了。印顺法师说:“佛菩萨成熟了的净土,摄引一分众生于中修行,是约佛与众生展转增上相摄说。所以究竟的佛土,是佛而非众生的。”(1)所以,净土是佛与众生机感相应的结果。由于佛菩萨的本愿不同,成就的净土不同,摄化的众生也就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往生法门。
1、弥勒净土的往生法门
弥勒净土可分为兜率天净土与未来人间净土两种,所以也就有不同的往生法门,而往生兜率天净土主要是为了未来随同弥勒菩萨来到人间成佛,这样二者也就有相同之处。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有五处讲到往生兜率净土的地方,窥基大师的《观弥勒上生经疏》并且分为三品往生,这是抗衡弥陀净土而施设,并不是很妥当,所有往生到兜率净土的众生都能见到弥勒菩萨。现在挑出两处作为往生弥勒净土的法门。经中说:
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上,于莲花上结跏趺坐。……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2)
窥基大师认为此段经文述修六事法,并且是上品往生:
一、精勤修诸功德,依窥基疏,修诸功德即是修福,亦名播种福田,而福田有三种:敬田、恩田、悲田。敬田乃恭敬三宝,恩田乃报父母、师长恩,悲田乃悲一切痛苦众生,此三者能生极大福报,是曰福田。
二、威仪不缺,依窥基疏,为坚守诸戒,即是持五戒、八戒、具足戒。
三、扫塔涂地,依窥基疏,为整理制多(即佛塔),修饰道埸。
四、香花供养,依窥基疏,为四事什物,随给济等。即以衣服、卧具、汤药及其余用品,随所需要,即供给。
五、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凡夫行三昧闻思等定,圣人入正受随所得禅,或凡三昧,非六行定,天行定者,必上生故,深住闻思,亦名三昧“。即是随各人根性,使心不乱,但亦不必要修入深定。
六、读诵经典,窥基法师说:”演说修习十法行等“,这是对于经典的十种行法,有书写、供养、演说、谛听、披读、受持、开示、讽诵、思惟、修习等;此处之经典,狭义指弥勒经典,广义则泛指佛教一切经论。(3)
除了六事法,经中还多出一句:”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这种称名往生的思想和《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同出一轨。《净土三系之研究》说:”弥勒净土思想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阿弥陀佛净土思想的影响,掺入了称名往生的修法,使得原本完全自力的弥勒净土思想杂揉了他力倾向。“(4)可是站在宗教的立场看,却更能迎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除此六事之外,经中还说:
佛灭后,四部弟子,天龙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当作是观,系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当作是观。作是观者,若见一天人、见一莲花,若一念顷,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闻弥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之罪;若有礼敬弥勒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设不生天,未来世中,龙华菩提树下,亦得值遇,发无上心。”(5)
这段经文是弥勒兜率天净土往生法门的总结,往生兜率天除了人以外,天龙八部等非人也可以往生,显示兜率净土的摄受物件相当广泛;持戒、行十善是往生兜率的正行。强调闻名、称名、礼拜的重要性。但客观地说,此三者只可视为辅助行,否则弥勒净土思想的精神将遭到扭曲。
在部派佛教时期,便有高僧通过禅定的修习,以神通力上生兜率天;然后是死后以福德业力往生兜率,主要是修习十善法,这是佛教正统的思想;等到阿弥陀佛净土兴起后,受他力救济思想的影响,于是便有闻名、称名、礼拜等往生法门。兜率净土的本意是下生人间实现未来人间净土,这样便转化为著重上生兜率净土。印顺法师说:
所以说弥勒净土,必须理解这人间净土的特色。有的把这人间净土忘却了,剩下求生兜率净土的思想,以为求生兜率,比求生西方要来得容易,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说。(6)
往生兜率净土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随弥勒佛下生人间,所以往生人间净土的方法之一是往生兜率净土,这也是很安稳的途径。未来人间净土还有极长时间才实现,因此也可以发愿为菩萨,生生世世不离世间,这样也能恭逢其会。弥勒菩萨的风格是:“具凡夫身,未断诸漏,不修禅定,不断烦恼”,这正是菩萨的”留惑润生“,菩萨为了度众生,虽有能力证入实际,却不愿意证入,因此不断烦恼。将来的人间净土之实现,必须先由现实人间的建设开始,这就需要菩萨不辞生死劳苦生生世世的努力,有更多的人加入大乘菩萨的行列,人间净土愈有实现的可能,这是成佛的正常道,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2、阿佛净土的往生法门
阿佛净土在初期大乘净土中是重自力的、重般若的、重现实的、重头陀行的净土。所以往生阿佛注重自身德行的完成,而不以贪著心往生,如《阿佛国经》说:
有异比丘,闻说彼佛之功德,即于中起淫欲意,前白佛言:天中天!我欲愿往生彼佛!佛便告其比丘言:痴人!汝不得生彼佛。所以者何?不以立淫欲乱意者,得生彼佛;用余善行法清净行,得生彼佛。(7)
由此可知,净土是不能以爱著心(贪图净土的庄严享受)往生的;要修善行,清…
《四大净土比较研究(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