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律

  

因果律

  

  

梁乃崇教授

  

  

时间:民国92年6月1日上午

  

地点:新竹精舍

  

记录:张嘉发

  

整理:羊忆玫、梁玉明

  

  

问:因果律是三界运作的基础,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角度正确看待因果律?

  

答:因果律很复杂,其实也可以说它很简单。如果我们从复杂面去看,它是很复杂的,但是我们从比较简单的角度去看,也可以是很简单的。从简单面去看因果,就是「原因「和「结果」,事情的的发生都有原因,那个原因会产生结果,也可以说我们看到的任何结果,都一定是从某一个原因生出来的。我们看到某一个原因的时候,也会知道它以后会产生一个结果,从两头去看都可以,所以我们说因果律就是一个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样来看的话,因果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分别各种不同的原因,那就是无量无边的;你又要看不同的结果,那又是无量无边,如果你还要交错无量无边的原因和无量无边的结果之间的联系,那就是无穷大的平方,所以就会变成很复杂。对我们来讲,我们希望以简单化解复杂,掌握简单的原则去处理复杂的状况。

  

  

很多人一谈到因果就从很繁杂的地方去思考,想要去掌握很繁琐的东西,而忘掉要先去找简单的原则,碰到这样的人我就会告诉他:这个复杂的状况不要去管它,会越弄越糊涂。我就是要把他从复杂的泥沼里面救出来,然后再从简单面去看。你从简单面去看的话,就只是一个原因和结果。

  

  

  

转变因胜于消除果

  

  

问:一般人之所以会那么在意因果,就是因为牵扯到善恶好坏,一般人在意的是:我种什么因,期望会得什么样的果。但往往没有得到预期的果而产生很大的疑惑。

  

  

答:如果在这里去钻牛角尖的话,是钻不出什么名堂的,也不会有什么了解。如果只是在意这种状况,其实并不能了解因果律。如果他在意的只是将来的生活和命运会不会好一点,我不认为他想要了解因果律,他只要去学算命就好了,不用学因果律。

  

  

问:对因果律还有没有更积极的看法?

  

答:积极的看法我们在《如何帮因》小册子中告诉过大家,你们想要消除这个果,不如去转变这个因。

  

  

问:帮因不帮果?

  

答:也不是不帮果,就是你要注意把那个重点放在因上,至于果你就要勇敢的去面对。这个原则是彻底了解因果律之后,归纳出来的,这个原则就可以帮助你克服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最积极的一面。其实你面对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果,你就从这个果上去寻找、去了解原因是什么?接着再想办法去改变这个因,未来你得到的果就会改变。

  

  

问:所以我们从最基本的、知道因果的关联性就好了。

  

答:你知道这个关联性,就会归纳出这个原则来,得到这个原则就可以拿来用,知道因果是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呢?比如说你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坏的命运,你就去找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原因在哪里?找出这个原因之后,就想办法去调整这个原因,原因调整过来以后,未来你所面对的命运就会改变了。

  

  

问:所以重点是在因。

  

答:但是一般人不是这样做,他面对这个果的时候,就想要把这个果消掉。这样做就非常的辛苦,即使把这个果给消掉了,后面还会源源不绝的来,因为那个因没有改变,它还是会源源不绝的生出这样的果来。所以你就要源源不绝的对抗那个果,你的命运一点改变也没有。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只看得见果,认为那个才是重要的,但是这些都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你能够从这个果看到那个原因,然后调整那个原因,那么果就会自己改变。

  

  

问:我们要如何才能够从果就看到正确的因?

  

答:果报来的时候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它而不只是逃避。但也不是像傻瓜一样的承受,而是我在面对的时候,也努力的去了解造成这个果报的原因是什么。

  

  

问:是不是要有智慧才会看得出来?

  

答:一方面是智慧,另一方面就是你勇敢的去面对了,你才会看得出原因来,如果一直想要把这个果报推掉的话,你就看不到。

  

  

问:为什么我们一般人都会那么害怕去面对果?

  

答:这是因为人们一直都有偷鸡摸狗的习惯。

  

  

问:一定要勇敢的去面对,然后接受这个果?

  

答:其实这个果报来的时候你是痛苦的,勇敢承受这个痛苦你才能去找到原因是什么,这时你才会反省自己。所有的原因找到最后,都是从「本来面目」出来的,所以你这样去面对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修行,就是在做悟本来面目的工作。如果你找到了第一因就是在做悟本来面目的工作,这和修行是一致的事情。

  

  

  

尝到快乐的果也要做检讨

  

  

问:当我们尝到比较快乐的果的时候,需不需要做检讨原因的动作?

  

答:当然需要,因为修行的人就是要修这个东西。一般人要在面对苦果的时候才会想要修行;真正的修行人则不是面对苦果的时候才会想要修行,就算面对乐果的时候也一样在修行。

  

  

问:我们尝到比较快乐的果的时候,找出快乐的原因,这个快乐的因还可以继续下去吗?

  

答:可以呀!你喜欢的话可以自己掌握,如果觉得这个快乐的果可以不要,我还要更加超越,那也可以。

  

  

问:一年多前英国的火车意外事件中,主播刘海若原先被医院判定为脑死。但在医疗的过程中,医生强调他有很强的求生意志。我想起十多年前我的舅舅因为脑中风,昏迷住院十天后就走掉了,那个时候医生说我舅舅是一个很不合作的病人。请问老师在这样重度昏迷的状态下,医生怎么还可以觉察他有很强的求生意志,或者他是一个不合作的病人,这个意志是从哪里来的?

  

  

答:医生说刘海若有很强的求生意志,或者说你舅舅是一个不合作的病人,这些都不是我说的,所以要问医生才对。

  

  

  

真心不受麻醉药物的影响

  

  

问:我要问的问题是,我们在医院被麻醉的时候,要如何运用我们的真心?

  

答:我们被麻醉的时候,我们的真心有没有被麻醉?是不是这个问题?

  

  

问:对,像刘海若已经昏迷了,他在昏迷当中是不是还用他的真心?

  

答:如果问这个问题,那我就可以回答了!我们的真心是不可能被麻醉的,因为能够被麻醉的是我们的肉体,所以真心不会受麻醉药物的影响,真心还是一直在运作。所以当人受伤的时候,是肉体受伤而不是真心。就好像一台车子坏了,但是坐在车子里面的驾驶是好的,驾驶好比是他的真心,当这个汽车被撞坏了,就相当肉体坏掉了,这个汽车的驾驶并没有受到伤害。虽然驾驶是好的,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去驾驶坏了的车子,肉体跟真心之间的关系也像这样。

  

  

问:有点懂可是还是不太懂。

  

答:不懂就说不懂,很好。

  

  

问:老师教我们的最高原则都懂,但都是理论上的懂,实际操作还不行。就像有一次讨论到自性与庄严,说到我们要如何控制我…

《因果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大礼拜的意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