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真爱手册

  关于本书

   恒久以来,寻寻觅觅于心灵皈依处,佛法浩瀚如海,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大善知识慈眉含悲俯视娑婆世界苦难的众生。行步如风,颀长的身影,净凉的姿态,徐徐穿涉人间,清凉穿涉人间。

   海涛法师──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于忙碌的弘法行程中,总是一派沉稳,气定神闲。法师常告诫大众,要“人忙心不忙,人闲心不闲。”此即“动中磨练,静中养成”。要练就“八风吹不动,端座紫金莲”的真功夫!

   法师行愿如须弥,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不舍一众生。监狱、看守所、学校、寺院,以清凉悦耳的法音,庄严的仪表,摄受大众。法师慧眼慈心,观机逗教,因应众生的根器,随机开示。并以同理心进入众生的生命,理解、关怀,进而开示教化。尤其对监狱受刑人,法师更是关怀备至、不遗余力。常常,顶著烈日骄阳,奔走各狱所中,闷热的空间、受刑人的无奈,然而,法师慈悲爱悯众生的愿行,如甘露般的妙语遍洒著大众,顿时,化为满室的清凉!

   法师自许愿以浅白的语言,表达甚深微妙的佛法,要度化社会大众。除了字正腔圆的标准国语之外,法师更练就了流利的闽南语,常常在双语的佛学讲座中博得热烈的掌声!曾有人问法师:“师父,您为何不说深一点的佛法?”法师:“佛法不离世间法,将佛法实践于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修行。”法师一语道破真实修行的重点,修行学佛在于修这一心,修正自己的行为,正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禅的实践就在穿衣吃饭之间,若缺少平常心、慈悲心,便不是禅!

   不建立“有形的道场”是法师与众不同之处,法师常说:“监狱、学校、医院 ................随处都是大道场,只要有众生,便是弘扬佛法的好机会!”处于二十一世纪的资讯时代,法师更善用资讯媒体,成立“法音媒体中心”,制作影片、VCD、录音带等,以电视道场弘法,让大众不必出门,遥控器一按,便可沐浴在法师如春风般的温润法语之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行学佛亦如是,除了深入经藏,更应外行菩萨道,解行并重,方得以理事圆融。法师就是本著大乘菩萨精神,以出世的智慧,入世的慈悲,关怀芸芸众生。“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是法师的慈心悲愿。“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不落痕迹,善开方便法门。法师的睿智如江河涓涓不停,法师的《修行笔记》是近年来纳履足迹的烙印,一场又一场佛学讲座的讲义,蕴涵著法师的慈悲与智慧,今将修行者对情与爱的观点合辑成册,名之为《真爱手册》,供养十方檀越暨世界各地有缘者,期愿佛法的甘露水长流五大洲,滋润尽虚空遍法界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佛陀教育中心编辑室

  真爱一生

   爱一切众生

   打开自己的心,张开自己的手

   去拥抱众生、拥抱世界

   修行佛法,就是要培养我们对一切众生的关怀,简单说,就是练习爱众生的能力。

   很多人在修行佛法以后,了解佛教的根本道理,就说要放下、要舍离,结果变成一个很没有感情的人,乃至不苟言笑,自己一个人躲在山上,以为这就是修行。当然这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叫“解脱道”,自己了脱生死就好了,但是这不是大乘佛法佛陀的本怀。

   佛陀的本怀是要让我们以平等心体悟空性,了解众生和我们亲切的关系,我们叫“互生”。没有你就没有我,那种互相依赖的感受,然后和众生合为一体,愿众生离苦。只要看到别人在痛苦,那就是菩萨发心的时候,简单来说就是修“菩萨道”。

   很多人问我:“法师,您为何要出家?”我回答:“因为要去爱。”我们从母亲、妻儿那里了解爱,所以一定要将这个爱,用我们的生命来实践、来练习、来培养,爱一切的人,好像爱自己的母亲、妻儿一样。

   农历的七月,佛教称为“教孝月”,也叫“慈悲月”、“普度月”,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教我们要孝顺、要慈悲。所谓普度,就是将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母亲去孝顺,愿意超度他,这个叫作慈悲,就是佛法的精髓。

   因为每一个人的知见、观念或智慧不一样,对佛法的体悟便不同。我问很多人要不要来出家,他们会说:“不要,我要好好爱一下,我放不下爱。”其实,出家就是叫你去爱,好好的爱,又称为大爱、真爱。

   真正的爱,不是那种假的──建立在感情的、肉体的、欲望的、占有的、控制的爱,那种爱让人害怕、让人痛苦。真正的爱,简单来说叫做“发心”,发什么心?发关怀一切众生的心,也称“菩提心”。

   也因为要关怀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要有帮助众生圆满智慧和慈悲的能力,并成为我们生命的动力,那个叫愿力──菩提誓愿,真正的佛法。所以有真正佛法观念的人,他随时会关怀整个社会,不是只有我家好就好了,不是我们的道场好就好了。眼睛一打开,所看的、想的都是为一切众生,包括天上飞的、地上爬的,乃至看不到在受苦的恶鬼道、地狱道众生,甚至在天堂享受那种短暂快乐的天神,都是他所关怀的对象。

   所以佛陀示现生命,他希望我们学习那种真爱的生命,去爱一切众生。打开自己的心,张开自己的手,去拥抱众生、拥抱世界。我们这辈子第一次学到的爱,就是被母亲拥抱。母亲拥抱孩子,乃至孩子依偎在母亲身上,那就是我们体悟的真正的爱。也应该将这种的爱扩展到全天下,让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和我们的母亲一样,来完成我们生命的觉醒。

   所以佛教讲觉醒,菩萨就是“菩提萨埵”的简称,也就是觉醒、知道的意思,知道我们和众生的关系,知道众生是我们的母亲,为了不让母亲难过,所以要守戒律;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要帮助自己。小孩子如果生病,母亲就会非常难过,所以凡是做过母亲的人,乃至我们每一个都曾做过小孩子的人,对这些都应该有所体悟。

   所以简单来说,学佛所说的智慧,一定要发挥生命真正的力量──爱,去关怀一切生命,去服务一切众生。真正的爱,还必须包含原谅、宽恕,绝对没有怨恨,没有舍弃。各位都是在家居士,在家居士有家庭夫妻的关系,有小孩子的关系,我们应该在这些关系里来修行真正的爱,因为离开真正的爱,就没有慈悲可言。

   以下我们利用短短的时间,来讨论我发给各位的讲义的内容。

   第一、藉著我对你的爱,让我表达对全宇宙的爱。

   每一个人都有爱的对象,例如先生爱太太,或者母亲爱孩子,乃至你爱一只狗,所以藉著我们对对方的爱,来表达我们对全宇宙、全众生的爱。也因为我们曾经爱过,才知道如何关怀别人,也因为我们对对方的爱,我们才了解要如何去对全宇宙乃至全人类的爱,并扩及对所有众生的爱。

   这就是佛教的重点──化私爱为大爱,扩展小爱为无私的大爱。简单来说,你要对你的太太、先生说:藉著我和你住在一起,我要学习去爱所有的人,去爱所有的众生;我可以爱你,就可以爱这个世间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这就是真正的修行、真爱的讯息。

   我们佛教讲“僧伽”,归依三宝的佛法僧,“僧”就是和合的团体,今天出家修行,为什么要加入大众,加入僧团,就是培养真正的爱,去关心每一个人。而且除了关心佛寺里面的人,还要进一步去关心佛寺外面一切的人。但基础是,你必须从自己小单位里先圆满这个爱。所以我常常说一句话:无法爱你旁边的人──做丈夫的人无法爱你的太太,做太太的人无法真心去爱他的丈夫──他就不可能去爱世间的人。

   各位知道我有娶过太太、生过小孩,我对他们非常的感恩,爱是没有条件的,因为对方曾经让我爱过,我才知道如何做人。我母亲生病让我更懂得爱,我父亲生病让我更懂得去关怀,我生下小孩,更加了解对他的生命应负永远的责任。也因为这样,我们才了解如何去爱别人。

   第二、所谓的修行,就是快乐的修行、爱的修行、正念生活的修行。快乐和爱的能力,是生活中必须培植的。理解是爱的最基础,谛观是这项修行的最基本。

   什么是“正念”?就是正确的心念──清净心、爱心、平等心,了解空性的般若空慧,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因为空性,才了解众生和他是一体的,观众生苦。观,用心去疼惜众生的苦,闻声救苦,这个就是正念。

   小乘根器的人,将正念当做是知道一切变化无常无我,不要执著。小乘根器的人,智慧比较小。大乘根器的正念,是我和众生合为一体,“勿忘世上苦人多”,随时保持这种的正念情操,就是修行。

   为了要得到快乐,为了要保持正念慈悲心,在生活当中必须培养快乐和爱的能力,必须去种福田。所以修行不能离开日常的生活,例如你今天去借住这间房子一天,离开时要合掌,感谢房子、感谢电灯、感谢自来水,感谢煮饭的人,感谢任何一个人。

   在日常生活里,因为感恩,就会更加疼惜,理解是爱的最基础。理解就是了解,了解好在有这间房子,不然我会被雨淋;好在有母亲、太太为你煮饭,有先生去外面工作,有孩子让你知道当父母亲的快乐,有老板,有伙计 ............,这个世间种种的存在,乃至有情的众生,乃至无情的建筑物、山河大地,我们都要感恩。

   各位现在在听我讲话,你就要感恩这支麦克风,不然你无法听到,也要感谢电力工厂,没有电还是无法听到,这就是佛教缘起的思想,原来身旁的一切都与我们有关系,如此将我们的心量扩到最大最…

《真爱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修行笔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