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八讲 因果七教诫

  第十八讲 因果七教诫

   今天我们得到了这个非常难得,并且是极具义利的暇满人身,又能遇上这难以值遇、圆满无误、显密双运的圆融教法,不过是自己不修学罢了,如果愿意以这个教法修学,一定可以成办一切的义利。我们本身具有能够分辨善说及恶说的智力,同时身心也没有蒙受到让你非常不能忍受的痛苦,因此可以顺利地去修学佛法。

   而你的人生,只不过是因你的常执(执着恒常),所以一直没有想到无常。其实不应该是这样子的,要时常忆念无常的课题,然后把你剩下的人生,即使不能百分之一百,至少也要有百分之五十来投入佛法闻、思、修证的学习,并以下一世的义利作为需求的对象,这才是正确的。

   如果仅仅为了今世的义利去降伏今世的敌人,守护今世的眷属,这和畜生没什么两样。如果这样做,那么平等舍及知母的修行根本就没有安立处,如此一来,菩提心的功德永远都生不起来,这是一种很下劣的做法,是凡夫的做法。无始以来我们很多的做法,只是随顺着我们的习气去做,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让你生生世世修学佛法的一些善根无以扩展,甚至予以摧灭。

   在我们得到这个暇满人身的时候,应该取其心要。这心要就是“为一切众生的义利,一定要成佛”。但是除非你靠着闻思修证(听闻、思惟、修习、证悟)这个诸佛的正法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行了。而在闻思修证正法的当下,我们的动机不应该是为了今生的义利,或是希求来世得到人天的福报,甚至于为了自己得到轮回解脱,这都是不应该的。我们的心中要忆念“爱他胜自”的菩提心,在修学爱他执之上,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一定要成佛”,以这种菩提心的意乐来闻思修证我们现在所要听受的教法。当下所要讲说的教法是菩提道次第。

   菩提道次第中,如何取心要之理分:共下士道次、共中士道次以及上士道次。当下我们所讲授的是上士道次的修心内涵。于上士道次的修心分三项科判来说明,就是“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如何发生此心(的)道理”以及“既(已经)发心已(之后),(如何修)学(菩萨)行(的)道理”。

   “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是说明菩提心的功德。不论是哪一个众生,当他的心中能够生起菩提心的时候,他所修的法都是大乘教法。也就是说,所修学的佛法是不是大乘教法?是不是已入大乘之道?是取决于行者心中是否能生起菩提心。当你的心是基于“为利众生愿成佛”,一定要把所有众生安立在佛陀果位,所以要先成佛。当你心中生起这种造作的、刻意的菩提心,因为是假立的,不是甘蔗原味,只是像蔗皮一样,所以称为“蔗皮”的发心。

   什么是非造作菩提心的生起呢?就是在行住坐卧中,一切时处(任何时候)、一切空间(任何地方、处所),不需先基于正理的安立,你就能任运自然地生起菩提心。当你心中生起这种非造作的菩提心时,你已经同时证得大乘下品资粮道,你也趣入大乘道之门了,你已是菩萨了,这是同时的。我们知道,二乘(声闻乘及缘觉乘)圣者、阿罗汉圣者虽然已经亲证空性智慧,但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菩提心的功德,所以还是远离或者是被摒除在大乘门之外。如果心中能够真实生起具相菩提心,即使是一只动物、畜生或是个愚痴的人,他也是一位菩萨,而且是已经趣入大乘教法之门了。

   不论你是出家、在家,是比丘或比丘尼,沙弥或沙弥尼,当你心中能够真实生起菩提心的时候,就入大乘道的门了。事实上,从来都没有允许说哪一个众生不能够修菩提心的,谁都可以修菩提心,特别是我们很多人都灌过顶了。从现在开始,如果你心中生起菩提心,你就得到佛子(即菩萨)之名。也就是说,如果你心里可以生起具相菩提心,你就会得到一个非常妙善贤善的名字,而且已经入如来族,就是佛的种姓子了。当我们心中能生起菩提心,变成菩萨的时候,十方诸佛菩萨会非常高兴。就像这个世间产生无数的转轮圣王一样的,诸佛菩萨是非常高兴见到一位新佛子的产生,并会为他祝愿的。

   我们要知道,如果你心中真的可以生起具相的菩提心,那么在菩提心生起的当下开始,你就可以映蔽百千万劫声闻阿罗汉的等持空性功德,以及他们百千万劫以来所积累的福报,这是从种姓上映蔽过二乘。如同王子出生的时候,因为他是国王的孩子,种姓是王族,所以即使大臣们非常具有办事能力,可是在种姓上,他们没有办法胜过初生的王子。大鹏金翅鸟是很高贵的鸟族,他生下的当下,虽然也没有什么能力可以飞翔得很高,但却因为种姓的关系,超过很多一般平凡的鸟。就像这个比喻一样,王子经由国王的培养,日后能够继承王位的话,就可以从智力上、心智上映蔽过大臣。初发菩提心的菩萨,经由资粮道的修学,加行道的修学,见道位的修学,登至大乘七地菩萨的时候,他已经证得很高的智慧,所以在心智上也映蔽过二乘;不论是种姓或是心智上,皆能超越映蔽过二乘。

   要知道,当你心中可以生起真正的菩提心时,当下你就变成十方一切人天众生的礼拜处,也是最好、最超胜的供养处,最殊胜的福田。有这样的说法:如果一个发起菩提心的菩萨要去城镇,但是没有坐骑,佛说他都会化身为坐骑,让菩萨可以趣往城市,初发心的菩萨就是这么的珍贵。与其你礼拜十五的圆月,倒不如礼拜初弦月,如果可以礼拜初弦月,就等于礼拜满月。就像这比喻一样,如果你真想礼拜诸佛,就可以礼拜菩萨,礼拜菩萨等同礼拜诸佛。因为如果你只礼拜诸佛,并不代表你能够礼拜菩萨;但是如果你能礼拜菩萨的话,你等于礼敬了诸佛。这么珍贵菩提心的功德是来自于大悲心,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恒常礼敬大悲心,就表示已经礼敬了菩提心、菩萨、十方诸佛了。大悲心有初中后三际,因为初期、中期、后期都重要的缘故,当我能够礼拜大悲心也等于我礼拜一切,所以吉祥月称菩萨在造《入中论》的时候,第一个赞颂就是礼敬大悲心。所以,菩提心是一切最胜福田的供养处,菩提心是最殊胜的修行法门。

   菩提心的功德不用多讲,诚然如是,即使只是生起大悲心,你个人的福报也能无边无量的增广,资粮易于速得圆满。无著菩萨以十二年观修弥勒菩萨,开始的时候,因为他的业障(障碍)太重,福报不够,一直不能亲见弥勒菩萨,最后弥勒菩萨慈悲,为了让无著菩萨能够生起大悲心,圆满他的福报,弥勒菩萨善巧地化身为一只下半身溃烂的母狗,去度化无著。也因此,启发了无著菩萨的大悲心,所以才能够见到弥勒菩萨。修学菩提心的殊胜是在,修这个法门的同时可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而且它是无比的猛利、快速、圆满,就像劫火一样可以烧尽一切。菩萨行者修了菩提心,即使罪障很重,菩提心就像劫火一样,一下子把他的罪障都销尽,所以我一定要以三大阿僧祗劫的资粮来圆满菩提心。当你心中生起具相菩提心的时候,你就列入下品资粮道了。而资粮道是什么意思呢?让你开始积集第一大阿僧祗劫的资粮,称为资粮道。也就是你生起菩提心的开始,已经列入资粮道,开始积集成佛的资粮了。我们知道,第一大阿僧祗劫从资粮道、加行道到见道位。

   我们现在研讨菩提道次第教授并不是用实修教授,而是以讲说来教授。如果是实修教授,师徒之间必须要有很多时间,同时前行、正行、后行都要做得非常详细而且持续,才有一个法可以入行。前行之前,更一定要好好祈请整个传承师长然后仔细地净罪集资。如果是修菩提心,我们顶门的上师佛不是世尊而是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十方一切诸佛大悲心本体的化现,是以大悲心为主体,因此行者要生起大悲心、菩提心,就以他为本尊,将他安置在顶门上去修学,有他不共的缘起和殊胜效果。如果是修止观,因为是属于空性慧的证悟,所以要以十方诸佛智慧本体的文殊菩萨像做为我们的本尊,来安住在顶门上。

   由于大悲心的所缘是一切众生,是要把一切众生,从痛苦以及苦因中救拔出来,而且这个救拔是不假他人完全由我自己来承担。如果可以这样修学,而在你心中真正生起大悲心,等同你对一切众生所造的罪恶都去除,诸佛很欢喜,一定能够作你的助伴来圆满你的佛道,所以大悲心的生起是很重要的。进一步说,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话,密续就没有所谓的甚深广大的说法。修密法有两种悉地成就,共的成就和不共的成就,即共同悉地及不共悉地。共同悉地有八种,是世间的;不共是指佛位,最胜悉地是指佛陀果位。如果没有菩提心,这些都不可能成办。

   我们最大的错误是认为菩提心很难生起,就说把它扣掉,不要修了!如果把菩提心放到一边去,那么很高深的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就修不起来,往上修习二次第,往下修菩提心,全没有了根基,更没有甚深的引导,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提起来!不要怕!要自豪的说:“舍我其谁!我生不起菩提心,谁生得起来!”在今天得到暇满人身的时候,认为自己生不起菩提心、修不起来,然后退却,那么以后投生为猪狗的时候,还能生得起菩提心才怪!整个修学佛法最大的障碍就是退却,认为自己太差了,什么都不行。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真的是完了,菩提心生不起来了。可是你们还是很勇敢的去受菩萨戒,如果没有菩提心,难道是向别人借菩提心来受戒的?

   其实,没有大悲心,压根儿就不会有菩提心的生起。更基本的,心中如果没有住平等舍的功德,以上讲的都没有办法生起。像画唐卡一样,画布要非常地均匀柔和;要播种,地要先整平。一样的,如果没有住平等舍的证量,往上的大悲心、大慈心、菩提心根本是没办法生起来。很多菩提道次第讲说,如果你真的想生起菩提心,即使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花好几年修住平等舍都是应该的、都是必要的。不要因为害怕而不修,否则就表示你不想要菩提心!要…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八讲 因果七教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