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日念佛自知录

  百日念佛自知录

  一 忏悔文

  菩萨沙弥律航,自无量劫来,迷失本性,恒在轮回,三业六根无恶不造,五趣八难无苦不尝。善根虽发,投正教以舍家,宿习偏浓,熏三昧而枉就,矢心净域,誓出苦轮,机感不专,圣应莫显,励精进而已憾其迟,更怠缓而拟将何及?爰发恳心谨遵诫训,修般舟之愿仪,矢百日以无间,六时行道四威摄心,仰叩圆悲必垂妙应!愿深求正法,不染情尘,行与志齐,道追古圣,尽舍缘务,痛念无常,八风莫动,四誓莫移,乃至外护行人,并植深因,师僧父母,历劫亲缘,法界灵蠢,过现有情,同蒙法藏之愿光,永承弥陀之慈力,三障顿除,四土共净。以此发愿功德,回向极乐世界,消灭当前劫运,普渡苦海众生。虚空可殒,我愿不灰。愿佛法僧,证明摄受。

  二 百日念佛自知录 

  

  第一期“佛七”(自庚寅十一月初一日至初七日此七日)

  为进关第一期,在此七日中,尽先酌定起居,调整身心,以及检讨用功方法。谨遵师训,将百日划分每七日为一期“佛七”,约有十四期“佛七”,每期加以检讨,随时纪录,呈求印证,以资改进,兹颜曰“自知录”者,系取如人饮0水温冷自知之意,故不分节次,随意记录,诚者谅之。

  (敬佛)一进关房,即发一愿,对于导师阿弥陀佛,出必告,入必面,饮食必先奉献,虽至一盏一果之微,亦不可忽,忽必严罚,但前三日常常忽略,犯即自责,或罚跪香,或罚叩首,求哀忏悔,至心中稍安方止,三日后已成习惯,犯时较少。

  (驱魔)进关第二日,病魔即来扰乱,周身发冷,似感冒,当即发起狠心立志拜佛,口诵“西方安乐土,接引大导师,阿弥陀佛”。每愿一拜三称,至四十八拜,汗出如洗,饮开水一杯,假眠片时,略觉松快,而病魔去矣!

  进关发愿,夜三时起床静坐,行数息法及观想念佛,不料睡魔缠缚,未能如时而起。常于九时就寝前,用温水洗脚,就枕后数息念佛,不令杂念乘间而起,约十分钟即入睡乡,方到二时许,即清醒矣。

  (念佛)进关后,发愿每次饭后必念佛壹万声,雨天在关房,晴天登关房后小山,经行立坐,各三千声,最后一千声,或行或立,不拘姿式,藉以舒畅气息,但实行三日后,觉得念佛在精不在多,若贪多,便有滑口而出心不在焉之弊。即立定志愿,每念佛一声,必须一字、一句,都咬得清清楚楚,尤其对于“南无”及“陀”字,须格外用力,实行后,觉得比前念佛,声声注入心中,外流者较少。

  (拜佛)进关后,立定志愿,每日至少二百拜,分为三次,实行以后,觉得拜佛亦不在多,而在每拜必须身口意三业齐运,拜下以头着佛足时,尤须表出十分畏爱兼抱之至诚,方得受用,古德云:“拜佛时如对严君,如投慈母。”洵为亲身体验之言也。

  (阅经)进关后,立志专阅净土五经一论,每日定二小时,现在研究观经疏,妙宗钞,觉得一字、一句,皆与自己念佛有密切关系,方知一往研究经论,专在文字上考究,不知消归自己,结果徒增知见而已。

  (读诵)进关后,立定志愿,对于净土五经,及地藏经、普门品等经,轮流读诵,此外概从割爱,以期专修。每日定为一点半钟,惟读经前,先读佛遗教经,及净行品、清净明诲各二节,以资警策而固戒体。

  (静坐)进关后,立定志愿每日静坐三次,每次暂限一小时,先用数息法,旋觉数息不若忆念佛号,现在观想白毫及依正庄严等,心尚浮沈不定。

  (禁语)进关后,立定志愿,百日内绝对禁语,并在佛前宣誓,乞求证明,故必要语言,概用笔问答,实行后颇觉外缘减少,庶期瞬息俯仰皆系念一佛。

  (持午)进关后,发愿过午不食,藉轻贪念。实行之后,颇觉心身舒适,睡梦亦安。

  第二期佛七(自十一月八日至十五日)

  按般舟三昧本定三月,行人入道场,尚须若干日作前方便,今百日念佛,前一二期布置检点,乃前方便中之方便耳。故本期仍在检讨身心及用功方法。盖持名念佛法门,在事持时,方法务须研究至当,方便多门,不厌求详。若论理持则心作心是,心佛一如,有何可说?纵得消息,悉不可说,勉强说出,亦非真实,故暂从略。

  (计后思前)进关迄今约十余日,外缘渐少,心无所攀,唯介尔一心,忽而涌忆前尘,倐而计及将来。远至孩提,小及芥豆,瞥尔情生,识神飞飏,毫厘系念,缠缚莫解,或预计某事将如何,或料想某人是这般的,是意疾奔马,识剧猿猴。妄心难制,举世无比!余近日深觉制心之法,唯有念佛,藕益大师诗云:“见色闻香皆妄念,计后思前转昧心;孤明六字全提出,百兽群中狮子音”。故对于妄念,不必理他,觉即念佛,妄自消灭。

  (祛习)无始习气,俱生无明,余服官多年习气更重。进关以后,作意对治,例如衣服如法折叠,棹榻随时拂拭,电灯不用即关,饭后检点米泔,其他屑事,素日忽略,逐件留心,矫正旧习不少。

  (衣食)进关后,衣须多穿,以关中冷静故。饭要少吃,以关中缺动故。

  (南无)南无二字,一往滑口念出,而不深思其义,梵音南无,华言归命,尚未曲尽其义。约世俗说,如“投入你的怀抱,把我的性命相交”,略能描写少分。进关后,特别注意南无意义。故念佛时,便觉亲爱精诚,而摄心亦易。

  (三归)进关念佛,本为专修,故于课后,唱三归时,特别警策。如唱归依佛时,心中即默念归依阿弥陀佛,当愿众生,同生极乐净土。唱归依法时,默念归依念佛法门,常愿众生,无不归还此界。唱归依僧时,默念皈依清净海众,常愿众生,同为莲侣。实行以后,觉得心有确实依靠,功不唐捐。

  (礼佛)平时礼佛,本作观念,进关以来,每课先礼本师释迦,头至地时,默念“念佛法门,希有难遇”。起时默想:“如来常住,无有变异”。次礼导师弥陀,头至地时,默念:“一向专念,万行回向”。起时默想:“恭敬围绕,赞欢供养”。实行之后,深觉礼佛功德,河沙难喻。

  (追顶念佛)念佛之法,本来由缓而快,洎至最后,加速快念。一句追一句,一声顶一声,名为追顶念佛。念义有二:一者如雨军交战,身陷重围,提力拼命,呐喊猛冲。二者如身没大海,呼号求救,竭尽气力。前者全凭自力,后者唯待他力,念佛法门,系赖弥陀接引。改追顶念佛时,默想生死大海,唯佛能救,较为亲切精实。

  (观想念佛)近日静坐,略有进步,摄心观想,浮沉渐少,入坐前,先用小止观法,以数息为前方便。约三百后,即观想白毫,依慈云忏主普观直观,交互并用。以忆念白毫相光。代替佛号,停心住想,较易坚固。

  (垂臁)眼对色尘,最易攀缘,进关后,色尘虽少,心仍外逸。唯两目垂臁易于摄心,试观佛菩萨相,多属端坐垂臁。吾人念佛静坐,一切时处,(上下火车及横越马路当然例外)皆宜垂臁摄心。

  (发愿)近日于课后,忽发一愿:“我现在百日念佛,专修般舟三昧,愿求佛恩加被,佛智开示,佛力提携,当今我顺利圆满成就”。我重发誓愿:“生生世世,尽未来际,专心弘扬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同生安养,实现人间净土,永无众苦灾难,蠢动含灵,悉得安乐”。

  (回向)普皆回向,为普贤十大愿王之一,念佛行人,尤为需要。进关后,深觉正助二行互显益彰,若不回向西方,功德甚少,每次读经,礼拜、念佛,即一句一事之微,皆回向云:“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与诸众生,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并要虔诚恳切,方有受用。

  第三期佛七(自十一月十五日至廿三日)

  本期方入正式预习,依般舟三昧经,一期七昼夜,不得睡眠。日中一食,合掌专念阿弥陀佛,停心注想,金容相好。可巧本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前一日即发愿,在大殿上供养三宝,晚间沐浴,清净三业,是夜子时即起,礼赞三宝如法称念弥陀圣号,日中一食,一心称念,不觉饥虚。相续礼念,至夜十时,实觉力疲神散,不复能支,告罪就寝。次日三时即起,精神焕发,体力倍增,照例课诵,,境界异前,心胸顿觉开展,诸识同感锐敏,不禁惊欢佛法微妙,不可思义也。本期心缘所及,随时记录如左:

  (一食)本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前一日发愿,圣诞日整天念佛,自子时起,至亥时止。并依般舟三昧经,持日中一食,试行结果,以愿力支持,不觉饥虚。如午膳加些面食,更无障碍。此为预习般舟法一部分的成功。

  (睡眠)夜间十二时起床,至正午礼佛的三百拜,午后约二百拜,其他时间,合掌念佛,并作观想。上午精神不衰,下午稍萎,入夜后大觉勉强,几不能支。此系年老体衰或业障太重,惟求佛力加被耳。

  (苦行)净土法门,以种种苦行为助缘,儒家亦以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以磨炼之。盖外来一切灾难,及种种逆境,悉皆可作空观而随顺之,惟自修上所取之苦行,须有一定之限度,若出乎范围,则为无益苦行,流入外道矣。

  (失念)佛遗教经云:汝等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无诸功德。余入关后,方觉念佛法门,教人千念万念,念到临命终时,就是练习不失念也。但念字从今从心,则念佛不仅用口,还要用心。不念过未,要正念现在。倘念佛时,不具深信切愿,滑口而出,耳不闻四字宏名,心不想金身晃耀,则虽念的如钢墙铁壁一般,亦等于柏树子麻三斤耳。临命终时,毫无用处。

  (观想)余一往服藕益大师主张,行人持名念佛时,不劳观想,曾著引伸其义,近在关中,预习般舟三昧,颇觉持名时,耳听佛号,固须历历分明,心于佛身相好,同时须作观想,金身光明,矗立心中,如在目前,久久方能想成。故知佛祖说法,为一期时教,应病与药,学人讵可墨守一法耶?譬如印光大师,久经亲近者,固能举念即想见其音声笑貌,而向未…

《百日念佛自知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