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文:白云老禅师
继续介绍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大般若经》里提了许多的道理方法,然在“观”跟“行”上怎么去着手?这里提出十个内容,前面曾提到“十喻”十种比喻,前后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前面谈的是道理方法,这里讲的是如何作观想,如何着手。于“观行”:我们知道“观”有观察、观照的意思,“行”是修行或者行为;换句话说,观察、观照的修养行为就叫观行。
《大般若经》所提的道理方法以观行来讲,基础都是相同的,好比: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乾达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这十个内容的道理方法是相同的;但是,在前面我们介绍的是法义,这里则是介绍它的修养方式。所以“观行”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种修养的下手功夫”,这十个内容,我们还是一个一个来介绍:
第一个“如幻”,“幻”是幻觉,不是幻想。于幻觉,我们要如何去作观想?举例来说,有时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时间久了,天花板上会出现各种纹路,猛一看象是什么......而且愈看愈像什么,其实一切都是幻觉,是以自我意识编织而成的。为什么既是幻觉还要来作观行呢?这么说好了,好比有个人皮肤很好,猛一看好像很漂亮,仔细一看却不是那么回事,问题在哪?完全缘于对皮肤白净的一种幻想,把不好的都变成好的了,这是因为幻觉而产生出对好坏的分别;但是那些专门从事摄影技术的人,他们就不看一个人的皮肤与五官的好坏了,只看他上不上镜头。其实有很多人可能五官差了一点,但轮廓分明,运用化妆技巧就可以让自己很上镜头,可能卸了妆并不好看,好比观众遇到某位艺人,明星或歌星本人,说不定会有被骗的感觉。所以有一个广告词说:咦!你这个人好像比电影上好看!电影上的怎么不像你?其实他是不好意思说:电影中你那么好看,事实上怎么这么难看?这都是所谓的幻觉造成的。
再举一个例子,人会有一种幻觉,尤其生活在紧张、压力大的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幻觉。譬如脑袋瓜里听到一种声音或者有什么声音在跟他讲话,其实这都是幻觉;通常一个人会耳鸣,大部分是因脑神经衰弱,平常不去注意倒也无所谓,如果仔细去听,真的好像有人在跟你讲话,事实上,不一定只有脑神经衰弱才会形成耳鸣的病态,有时太过疲倦或便秘也会耳鸣。造成耳鸣的原因很多,如果把这些病态消除了就不会再耳鸣了;尤其肝火和肾火最旺的人,很容易使脑神经产生混乱,从病理学家的信息可以看到,差不多神经方面有点问题的人都是肝火、肾火最旺,而且最容易便秘,便秘时间最长的人也较容易产生幻觉。所以,观想就是教我们去探讨,好比人都有五欲“财、色、名、食、睡”,以财来说,有人认为自己有很多钱,假使我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在民国三十八年时,四万块钱的旧台币只能换一块钱的新台币,在这种情形之下,四万元多还是一元多?是不是四万元多?那为什么反而会认为那一块钱最好?甚至以后旧台币都没有用了,其实这只不过是人创造出来的幻觉。再看什么叫做钱?是铜板、纸币,还是塑料币才叫做钱?提款卡不是也可以提钱?或者写一个凭据或者开一张支票,统统都是钱,事实上一定要能真正兑换到钱才能确定它是钱,在未兑换之前可以说都只是幻觉,所以不是一个人在那里胡思乱想或者假设才叫幻觉,世间法几乎都是一种幻觉现象。
再看「情人眼里出西施」与「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不也都是一种幻觉吗?有的人虽然外在不怎么样,可是他内在很美,其实谈这些都不能把握甚么,可是事实上大家都这么说。可见幻觉,原来是人为标准,佛法就是教你在这种人为的错误感觉中去认识与了解,去观照与察觉,从这上面着手,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譬如一个人的争取地位、名位,我们看看多少人成为国会议员或者行政首长,在位的时候几乎是不可一世,一旦下台了,真是梦幻一场。所以,“幻觉”事实上是依于人的错觉而去认定它的真实,其实只是一种假相,所谓从幻觉上作观行必须如此去探讨。
再谈第二个“如焰”,“焰”是讲火焰,我们知道用柴火或一些燃料燃烧,会产生火,火升起来有焰,好比太阳有辐射,阳焰就是太阳的焰。“焰”其实是不实在的,如果你用手去碰火、拨火,手一定会灼伤,火焰则不会。焰虽然是存在的,因为“火”才会有,从中可发现一个问题──依于某一种能力而产生另外一种作用,但是不要以为那种能力就怎么样了,就以最近在电影、电视上的“异能”来说,说人具有特异的功能,尤其最近从大陆来了一位气功师,是我的皈依弟子,特别到台湾找我,在谈话中我问:「你练的是什么气功?」其实他自己都说不出来,只说感觉自己可以使出一种力量;如果我们坐得太久气血会迟钝,站起来动一动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其实这是气血流畅运动的现象,只是自己个人的感觉而已,不是什么不得了的气功。还有一种气功说是病人躺在床上,距离很远,他手这么比一比,就可以帮病人治病,躺着的病人还真的感觉到气功师的气。甚至大陆上还有一位气功师,写“精、气、神”三个字,而且还不能靠近那些字,否则产生一种反弹的力量,很多人问我那是什么?我说现在台湾也有一位气功师,就是跟那个人学的,目前在台湾也表现这一套。我告诉各位,假使这是一道墙,上面写着三个字“精、气、神”,你接近它感觉有一种气的话,后面一定不是砖墙也不是塑料隔着的,很可能是一道木板墙,后面设了一个磁场,运用磁场的作用,磁场一受刺激就会产生力量,电的原理就是如此,把磁力线割切就会产生电,原理是相同的,其实这些秘密一拆穿都没什么,好像xxx说他会发光、分身,都是依于一些仪器、一些方法,所以那种发光其实很容易。
这些现象是不是真正就没有呢?在菩提寺你们不也陆陆续续发现了不少,这都不是假的,其中含藏的是什么力量?也不是所谓的三宝加持,而是缘于道德修养所显现的,如果讲“焰”,譬如说星光烁烁的明星真正的光釆在哪?其实只是衣着打扮光鲜,加上歌声或演技展现出一种另外的作用而已,因此“焰”的本身是虚浮的,不是一个实体,所以必须用观行的方式来看“焰”。譬如太阳有紫外线、红外线,这些就是焰,虽说红外线会灼伤皮肤,紫外线很好,但是晒久了也会灼伤皮肤,以现在医学界的说法,如果照射紫外线超过时间,一样会产生皮肤癌,可见,紫外线也不是那么好,那究竟什么是好与不好呢?其实都是不实在的,所以很难把握。如果讲火焰不会灼伤人,你果真把手摆在火焰上一直不动,还是会烧伤,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虚浮的东西,不能说有或没有,问题是当你内心有所执着计较时,用这种方式去观,才能破除你的计较执着,这才是“如焰”的本义。
再看第三个“水中月”,如果水里面有月亮,那一定是天上也有月亮,可见水里的月亮是假相,但是如果没有实有相,能否显现出假相?不可能!所以如果执着水中的月亮,忘了天上本来的月亮,就会像禅门中“戽水觅月”,把池塘里的水弄乾去找月亮,一旦没有水,月亮也不见了!因为是水返照天上的月亮,虽说这道理谁都懂,但是人就是喜欢捕风捉影,在水里找月亮,这些不都在说明对假相的执着?所以才会教我们要用察觉、观照的方式去行修,以袪除缺失。所以讲“水中月”,譬如天上一个月亮,假使你摆十个、二十个洗脸盆,脸盆里都有水,水里都有一个月亮,那会令人起疑,天上明明只有一个月亮,盆里怎么会这么多月亮?不也是虚幻之相?事实上这些告诉我们,人会执着于自己亲眼所看、亲耳听到的,就认为是真的,其实都是假相!“水中月”教你怎样去察觉、观照假相,明白即使水里有再多的月亮,也绝不是同一个水。譬如盆子,用不同的盆子;池塘,要有不同的池塘,绝不可能一个池塘里有好几个月亮。话又说回来,一个池塘里可不可以显现很多个月亮?可以的!你扔一块石头在池塘,就会展现很多月亮,为什么一个池塘里本来只有一个月亮,结果竟出现那么多月亮?缘于外来的缘故引发水波,产生不同的范围而显现月亮,而这些都还是假相。
所以,人因为执着,认为是亲眼所见应该没错,我们在电视、电影上常会发现这种误解,有一个先生因为同事告诉他:「今天我在戏院门口,看到你太太跟一个小伙子一起去看电影。」这位先生听了之后当然会怀疑,等太太回来见面时就生气,太太问他气什么?他说:「你自己心里明白。」这位太太百思不得其解,丈夫就说:「你今天是不是跟一个男人去看电影?」太太说:「是啊!」当然这丈夫就更气了。太太却说:「有什么好气的?我不是告诉你,今天我弟弟来。」原来太太是跟小舅子去看电影,等先生了解事实后就不再生气了。可是,那个讲话的人呢?是不是以一个假相说出一件事来?这跟“水中月”有什么差别?所以“观行”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语或自己亲眼所见就肯定是事实,“水中月”告诉你观行的目的是从实相显现无相,或者是从察觉观照中去突破、认识与发现,那才是它的主题。
再看第四个“如虚空”,其实这还是假相,“如虚空”就像虚空一样,虚空中会显现“日月星辰”、“风云雨电”,而事实上虚空中间并没有什么!这说明人的“我”本来是清净的,因为无始以来造作很多不同的业,而形成现在的我;事实上,我们的“本有”像虚空一样,所以第八识叫“如来藏”或者叫“虚空藏”,说明其实佛性就像虚空,佛性是觉悟之性,从迷惑、无明烦恼中去突破才能显现出觉悟,所以觉悟了什么,一定是从无明烦恼中去觉的,绝不能说本来我就有无明烦恼,本来我就有觉悟!
其实,我们的“本有”即“如来藏”,像虚空一样,本来并没有无明烦恼的显现,那为什么会有?缘于无始以来的造作才会显现出习气,如果能从中…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