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于是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吗?"百丈禅师:"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说:"我已脱离野狐身了,住在山后,请按和尚礼仪葬我。"
百丈真的在后山洞穴中,找到野狐的尸体,便依礼火葬。
〖南泉普愿〗
山下水牯牛-南泉普愿
南泉普愿参见马祖道一后,才顿然得鱼忘筌,到达游戏三昧的境地。一天,南泉给众僧舀粥。马祖过来问:"桶里是什么?"南泉说:"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马祖就不再吭声了,从此别的和尚也不敢再考他。
南泉普愿离开马祖后,栖止于池阳南泉山,一住三十年。有一天,南泉上堂来说:"我自小就养了一头水牯牛,想向河东放牧,可它要吃别人的水草;想向西边放牧,也要吃别人的水草。所以不如将就着,在这儿吃点草吧,可是却又总找不到。"
一次,南泉在山上干活,有一个和尚过来问:"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举起他的镰刀说:"我这把镰刀是花了三十块钱买的。"和尚说:"我不问你镰刀,我问你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说:"这镰刀我用得正快!"
南泉普愿要谢世了。有位弟子问:"师父百年以后到哪里去?"南泉普愿说:"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那弟子说:"我也跟师父你去,行吧?"南泉说:"你要跟我来,就一定要衔上一根草。"
〖曹山本寂〗
曹山本寂,福建人,是曹洞宗的又一创始人。他抛弃尘缘,投入洞山良价门下,洞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本寂。"洞山问:"哪个呀!"他又说:"不叫本寂。"由此深得洞山器重。
后来,他辞别洞山到曹溪,再回到江西的吉永。因为他非常仰慕曹溪慧能的英名,将自己所住的山叫曹山。
僧人清税说:"我孤独贫困,请老师拯济。"曹山说:"清税和尚,你过来。"清税走上前,曹山禅师就说:"泉州白家酒,你吃了三盏,吃后还说没有沾唇。"
一次一个僧人对曹山说:"学生浑身是病,请老师医治。"曹山答:"我不医。"僧人问:"为什么?"曹山说:"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僧人说:"难道和尚没有一点慈悲心吗?"曹山说:"我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的人。"
有一次,曹山禅师听到钟声就叫到:"哎哟!哎哟!"弟子问他:"师父这是怎么啦?""那钟声打中我的心啦。"弟子无言以对。
有一个弟子问:"世间什么最贵重?"曹山回答说:"死猫的头最贵重。"弟子问:"为什么呢?"曹山说:"因为从没有定过价钱。"
僧人问:"我抱璞投师,请老师雕琢。"曹山答:"不雕琢。"僧人又问:"为什么不雕琢?"曹山回答:"要知道曹山是好手。"
他曾做过一首偈子:
枯木龙吟真见道,骷髅无识眼刚明。
喜识尽了消息尽,此人哪辨浊与清。
〖德山宣鉴〗
德山宣鉴禅师,四川人,俗姓周,幼年出家,曾精研佛法,尤其擅长讲解《金刚经》,故有周金刚之称。当他听说南方禅宗十分兴盛,便不平道: "佛学如此博大精深,即使修行一辈子,也难以成佛。 南方的妖魔竟敢胡诌什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我要捣毁他们的老巢,灭绝这些邪种,以报答佛恩。" 于是,他挑着《青龙疏抄》离开了四川。 在湖南澧阳的路上,他看到一位妇人在卖饼,当时他肚子有点饿了,就停下担子,想买点心,妇人指着他的担子问:"里面装的是什么书啊?"德山道:"是《金刚经》。"妇人说:"我有一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就送你点心吃,如果答不上来就请你走开,没有点心吃。《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也不可得”,不知道你点的是哪个心?"周金刚顿时哑口无言。
随后,他到龙潭崇信禅师那里去,一进法堂他就大声嚷嚷:"久闻龙潭大名,到此一看,即不见潭,也不见龙。"崇信躬身道:"你已经亲身到了龙潭。"德山无法回答,就留了下来。
一天夜里,德山宣鉴侍立在龙潭身旁,龙潭禅师说: "夜深了,你怎么还不回去。" 德山宣鉴便往外走,刚出去又回来说:"外面好黑。" 禅师便点起一支蜡烛给他。他刚伸手接,禅师就一口吹灭。 德山顿时大悟。 第二天,龙潭对大众说:"这里有个汉子,牙齿好像剑树,张着血盆大口。 一棒打不回头。他日异时,在孤峰顶上,树立我的道法。"德山宣鉴悟道后,便把《金刚经疏抄》等在法堂上一把火烧了。 他感叹道: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意思是:穷尽了玄理佛论,也不过像放在虚空中的一根毫毛;用尽了世间机巧,也不过像投入巨壑中的一滴水珠。)
德山宣鉴悟道后上堂说:"说得出来也三十大棒,说不出来也三十大棒。"德山的棒与临济的喝,形成禅宗特有的棒喝交加。
有人问:"什么是菩萨?"德山宣鉴就用棒子打他:"出去!别到这里来拉屎!"
"什么是佛?"德山宣鉴回答:"佛是西天老骚狐。"
德山宣鉴有一天在堂上说:"我这里没有佛,没有祖,达摩是老臊胡,释迦牟尼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挑粪工,什么等觉、妙觉都是凡夫,菩提智慧、涅槃境界都是系驴的木桩。十二类佛经是阎王簿,是擦疮的废纸,什么四果三贤、初心十地都是守坟的鬼,自身难保。"
临终时,德山宣鉴告戒徒子徒孙道:"扪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竟有何事!"(意思是:追逐虚空幻响,只会徒劳你们的心神,梦中醒来,才会觉悟到它的虚幻,明了本来无事的道理。)
〖洞山良价〗
洞山良价是禅宗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他俗姓俞,浙江会稽人。从小在五泄山默禅师处披剃出家,慧性颖发。二十一岁去嵩山受具足戒,此后先参南泉普愿禅师,又参沩山灵佑禅师,最后在云岩昙晟禅师处问无情说法而获得印可。唐宣宗(公元859年)大中末年,入新丰山行化众生,最后在筠州(现江西高安)洞山教化,弟子甚众,名满天下,和弟子曹山本寂,共同创立了有名的曹洞宗。入灭后赐谥号为:"悟本禅师"。
洞山良价少时就非常聪颖,有一次,他随师父念般若心经,
当念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洞山忽然抬手摸着自己的脸问师父:"我明明有眼耳鼻舌,经中为什么说没有?"
马大师有伴就来
普愿禅师设斋祭祀马大师,问众僧道:"马大师来吗?"大众无话可答。洞山:"等到有了伴就来。"普愿:"你虽然年轻,却很可以培养。"洞山:"和尚不要把良民降低为贱人!"
无情说法
良价禅师辞别沩山后,直接拜访云岩昙晟禅师。问:"无情说法,什么人能够听到?"云岩:"只有无情能够听得见。"良价:"你和尚听得到吗?"云岩:"我如果听得见,你就听不到我说法了。"良价:"我为什么听不到?"云岩竖起拂子说:"可听到吗?"良价:"没有听到。"云岩:"我说法你尚且听不到,更不要说无情说法了。"良价:"无情说法,出在哪个典故?"云岩:"你难道没看到《阿弥陀经》说:水鸟树林,全都念佛法。"良价对此有所省悟,于是说偈云:
也大奇,也大奇,
无情说法不思议。
如用耳听终难会,
眼处闻时方得知。
难得不相见
良价辞别云岩昙晟禅师,云岩问:"哪里去?"良价:"虽然离开和尚,还没有决定停留的地方。"云岩:"莫非到湖南去?"良价:"不。"云岩:"莫非回家乡去?"良价:"不。"云岩:"什么时候回来?"良价:"等和尚有了住处就回来。"云岩:"从此一别难得相见。"良价:"难得不相见。"
睹影悟道
洞山临走时,又问云岩禅师:"师父百年之后,一旦有人问:”画了和尚像吗?”,我该如何回答?"
云岩:"只要向他说:”就这样。”" 洞山听了不语,云岩见此情形,郑重地说:"你承当这件事,务必谨慎小心。"
当时,洞山良价不解,后来因为过河时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一下子彻底领悟云岩所说意旨,以前的疑惑顿时全然冰消雪化,随即作了一首偈: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在,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与么会,方始契如如。
不明大事最苦
洞山问僧人:"世间什么最苦?" 僧人回答:"地狱最苦。" 洞山说:"不对!" 僧人问:"老师的意思是......?" 洞山说:"穿着一件僧衣,而不明了大事,这才是最苦的。"
如何避寒暑
有弟子问洞山良价:"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
洞山回答:"可以到没有寒暑的地方。" 弟子又问:"哪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 洞山回答:"寒时化为寒凉,热时化为酷暑。"真可为: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雪峰有一次搬柴,把一捆木柴往洞山良价脚下一扔,
洞山就问他:"这捆木柴有多重?" 雪峰说:"地上的人都提它不起来。" 洞山说:"那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雪峰哑口无言。
洞山临终时,对众僧说:"僧家无事,在临行之际,不可喧动。"
说毕,端坐而逝。
〖法眼文益〗
法眼文益,浙江余杭人,俗姓鲁,是法眼宗的创始人。
幼时便出家,跟随希觉律师学法,后来嗣法于罗汉桂琛禅师,后住持金陵清凉院。
不知最亲切
文益到福州参谒长庆慧棱禅师,未能彻底明了。后来和绍修、法进三人打算走出岭外,路过地藏院,被大雪阻住去路,只得稍作停歇。围炉烤火时,罗汉桂琛禅师问:"你们打算到哪里去?" 文益说:"行脚去。" 桂琛问:"为什么事行脚?" 文益答:"不知道。" 桂琛感叹道:"不知最亲切。"
一切现成
雪停之后,文益前来告辞,桂琛禅师把他送到了寺门口,说道:"你平时常说”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
就指着院中的一块石头说:"你且说说,这块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
文益:"在心内。" 桂琛:"一个…
《禅宗祖师公案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