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祖师公案选▪P3

  ..续本文上一页四处行脚的出家人,为什么要在心里头安放一块大石头呢?"

  文益被窘,一时语塞,无法回答,便放下包裹,留在地藏院,向罗汉桂琛禅师请教难题。一个多月来,文益每次呈上心得,罗汉桂琛都对他的见解予以否定。直到文益理尽辞穷,罗汉桂琛才告诉他:"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一句话,使文益恍然大悟。

  无丝毫着重

  僧人:"什么是僧人应该着重注意的地方?"文益:"如果有丝毫着重,就不叫僧人。"

  取舍之心成巧伪

  僧人:"一天十二个时辰里,怎样作为,才能和道相应?"文益:"取舍之心成巧伪。"

  几时和道不一致了

  僧人问:"怎样表露,就能和道相应?"文益反问道:"你几时表露,就和道不相应?"

  这你也有

  有人:"什么是诸佛的奥理玄旨?"文益:"这你也有。"

  十方圣贤都进入

  学人:"十方圣贤都进入此宗,什么是此宗?"文益:"十方圣贤都进入。"

  问指答月

  僧人问:"手指就不问了,什么是月亮?"文益反问:"哪个是你不问的手指?"那僧又问:"月亮就不问了,只问什么是手指?" 法眼文益说:"月亮。" 僧人不解地问:"学生问手指,和尚为什么回答月亮?" 禅师解释说:"因为你问手指。"

  第一义

  有人问:"什么是第一义?" 文益说:"我如果告诉你,就是第二义。"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文益禅师问修山主:"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老兄你怎么理解?"修山主说:""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文益禅师:"这样领会,又怎么能行呢?"修山主问:"那么,和尚你又是怎么领会的呢?"文益禅师:"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修山主便礼拜。

  随顺时令节气

  一次,法眼文益上堂说:"出家人要依随时令而行,冷即冷,热即热。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

  门上写门字

  从前,有一个老禅僧住在庵内,在门上写心字,

  在窗上也写心字,在墙上还是写上心字。 文益禅师对此事评论说:"门上应该写门字, 窗上应该写窗字,墙上应该写墙字。"

  道眼不通被眼堵

  因为开挖水进,被沙塞住泉眼,文益禅师见机问道:"泉眼不通被沙堵,道眼不通被什么堵?"众僧无话可答,禅师自答道:"被眼堵。"

  一得一失

  僧人前来参见,文益用手指指帘子,马上有两个僧人一齐去卷帘子。禅师说:"一个正确,一个错误。"

  何须待零落

  一次,法眼文益与一位王公谈佛论道,还一边观赏牡丹花。

  王公让文益禅师当场作偈,文益立刻口占一偈:

  拥绒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这一首饱蕴禅理,又兼得诗趣的禅诗,使王公顿悟玄旨。

  〖临济义玄〗

  临济义玄,山东人,少时出家,壮游四方, 参黄檗希运禅师面得法,后住河北临济院。 他法席鼎盛,门徒济济,声振海内, 是中国禅宗五大宗派最著名的临济宗开山鼻祖。

  临济在黄檗禅师门下,行为精纯专一。睦州首座问他:"你到这里多少时间了?" 临济回答:"三年了。" 睦州又问:"你参问过老师吗?" 临济回答:"没有。" 睦州告诉他:"你去问问住持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义。" 临济就去问了,话音未落,黄檗就打他。义玄回来后, 睦州问他:"你问得怎样?" 临济答道:"我话还没有说完,和尚就打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睦州说:"你还没弄清楚,再去问问吧。" 临济又去,黄檗又打。就这样三度发问,三度遭打。 临济心灰意冷,对首座说: "承蒙您慈悲为怀,鼓励我去问佛法。也感谢住持和尚不吝赐教, 只恨我太愚钝,不能领会深义。我只好离开这里了。" 首座说:"你就是要走,也应该去向和尚告辞。" 于是,睦州首座先到黄檗那里为临济说好话: "三次向你问法的那个和尚,非同常人, 如果他来告辞,你要指引他一条路。 往后雕琢成一颗大树,天下人都可以享受到荫凉。" 义玄去向黄檗告辞时,黄檗告诉他: "你今后别的什么地方也别去。只要去大愚和尚那里就行了。他一定会指点你。" 于是,临济直接去找大愚。

  大愚问:"你从哪里来?" 临济答:"从黄檗那里来。" 大愚问:"黄檗有什么话语?" 临济答:"我三次去问佛法大意,三次都被师父打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过错?" 大愚说:"黄檗是老婆心切,这么婆婆妈妈的,为了帮助你悟法,弄得自己都累死了。 可是你还到我这里来问错没有错。" 临济一听,豁然大悟道:"原来黄檗的佛法也不多啊!" 大愚一听,一把揪住临济道:"你这尿床鬼,刚才你问有错没错,现在又说黄檗佛法没多少, 你明白了个什么道理?快说!快说!" 临济却不答话,直朝大愚的肋部打了三拳头。 大愚推开他说:"你的老师是黄檗,悟不悟不关我的事。"

  临济回来,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黄檗,黄檗听完便说:"大愚这老鬼真饶舌,等将来我一定要痛打他一顿。"临济便说:"等什么,要打现在就打。"说完,便挥拳朝黄檗打去。黄檗大喝道:"你这个癫和尚,竟敢在虎口拔牙!"临济便大喝一声。

  一天,刚开始干活,临济走在黄檗身后,黄檗发现他没带工具,便问:"你的锄头哪儿去了?"临济说:"给一个人拿走了。"黄檗说:"你过来,我跟你商量个事儿。"临济走到黄檗身边,黄檗提起锄头说:"这东西天下人都提不起来。"临济马上伸过手来夺过锄头,提起来说:"为什么在我手里。"黄檗轻松地笑道:"好啦,今天有人干活了。"黄檗安心地回到寺中,因为他知道有人接他的班了。

  一次,临济正在栽松树,黄檗便对他说:"深山里面栽这么多树干什么?"临济回答:"一来给山门添景致,二来给后人做标志。"说完,临济用锄头在地上捣了三下。黄檗说:"就是这样,你也已经挨了我三十大棒。"临济又捣了三下,嘘了一嘘。黄檗发自内心地感叹道:"我宗法门到你手上,将大兴于世。"

  一次,临济来到达摩塔前,塔主问他:"先拜释迦牟尼,还是先拜达摩?"临济回答说:"佛和祖都不拜。""他们跟你有仇吗?"临济不加理会,指袖而去。

  有一天,临济对门徒说:"你们听着,如果你们想求得佛法,就要不惜丧身舍命。当年,我在先师黄檗门下三次问法,三度被打,如今也还想挨一顿打,谁来下手?"一个门徒说:"我来打。"临济把手中的拐杖递给他,门徒刚想接,临济劈头便打。

  喝是临济宗的一大特色。临济禅师有一次问一个僧人:"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同竹竿影草,有时一声吆喝不当作一声吆喝用,你对此怎么领会?"僧人正在迟疑,禅师便对他一喝。

  临济上堂道:"三乘教法的十二部经典,是给人擦拭污浊的旧纸,佛是虚幻之身,祖师达摩是老比丘。你是娘生娘养的不是?你想成佛,就被佛魔抓住;你想求祖,就被祖魔抓住。如果有所求,都是苦事,不如无事。如果说佛是终极真理,为什么他八十岁还死在拘尸那枷的双村林间,佛如今在哪里?显然他跟我们一样有生也有死。"

  "各位道人,你如果想得到真理一般的见解,就不要受人拘惑。向里向外,当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遇到罗汉就杀罗汉,遇到父母就杀父母,这样才能真正解脱,不再拘泥于物相,面超脱自在。"

  "各位道人,佛法没有什么好用功的。只要平常无心,屙屎拉尿,穿衣吃饭,困了就睡。愚人会讥笑我,智者会理解我。古人说得好:”向外花工夫,都是疾顽人。”"

  有一次,临济义玄禅师和王常侍来到僧堂。王常侍问临济禅师:"这一堂人还看经吗?"临济回答:"不看经。"王常侍问:"还学禅吗?"临济回答:"不学禅。"王常侍问:"既不看经,也不学禅,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临济回答:"都教他们成佛作祖去。"王常侍笑道:"金屑虽贵,在眼成翳啊。"临济义玄道:"你俗人,你不懂这里面的道理。"王常侍哑口无言。

  义玄禅师临逝世时说:"我死后,不要断了我的佛法香火。"高徒三圣走出来说:"我们怎敢断灭和尚的正法眼藏呢?"临济说:"今后有人问你,你怎么向他说?"三圣慧然便大喝一声。临济义玄道:"谁知道我的正法眼藏,就在你这瞎驴手上断灭了。"说完,端坐而逝。

  〖南阳慧忠〗

  南阳慧忠在慧能处印证后,即到南阳的白崖山上度过了四十余年,从未离过山。

  公元761年肃宗邀请他到京城,尊为国师。

  在一次法会上,肃宗向他问了许多问题,他却不看肃宗一眼。肃宗大怒道:"无论怎样,我是大唐的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慧忠:"皇上可曾看到虚空?"肃宗:"看到了。"慧忠:"那么请问虚空可曾对你眨过眼?"

  〖沩山灵佑〗

  沩山灵佑是百丈怀海的入室弟子,后来住湖南大沩山,法席极盛,并与其弟子仰山一起共创沩仰宗。成为中国禅宗五大宗的开山鼻祖之一。

  炉中灵火

  一次,灵佑在百丈怀海禅师的身边,怀海问:"是谁?"灵佑答:"是我。"百丈怀海就对他说:"你拨拨看,炉子里有火么?"灵佑拨拨炉子说:"没火。"于是,百丈怀海亲自起来,在炉子深处拨出几粒火炭,夹起来对灵佑说:"瞧,这是什么?"灵佑当下大悟。

  水乳交融

  灵佑住持沩山后,收了两位高足,即仰山与香严。在禅堂内,沩山对他俩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佛理都是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解脱之道。"仰山就问:"什么是人人解脱之道?"沩山灵佑回头看看香严说:"寂子提问,你为什么不回答他?"香严说:"如果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倒是有个说法。"沩山问:"你有个什么说法?"香严打了一声招呼就走出去了。灵佑又问仰山:"他这样回答,合你的意吗?"仰山回答:"不合。"灵佑又问…

《禅宗祖师公案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宗略说(耕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