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五地里,一半是有相观,一半是无相观;在六地里,无相观占百分之七十,有相观占百分之三十;在七地里头,百分之百都是无相观,一切法的微细分别烦恼障都断了,都完全是无相真空的境界。但是,他还是用力在断,要努力修加行断这个障,断这个相,他能够达到完全无相;八地里,纯粹是无相,但是又不用力。七地和八地的差别就在这里,七地和八地都是无相,但七地的无相是努力实现、奋斗才取得的,八地的无相是无功用行,所以两个不同在这里。
八地断无相中作加行障,此障摄二愚:①于无相作功用愚;②于相自在愚。八地断于无相中作加行障,因为八地修的是无功用行,就是要断于无相当中用力,要把这个障碍断了,在无相当中用力是个无明,和无功用行相反,这就是于无相作功用愚。于相自在愚就是对各种相来说,示现种种相,身相、土相,示现种种相的这种无明。障碍示现种种相的无明也就断了。八地叫不动地,如何不动呢?心里既无染净的分别,也无世出世间的分别,同时心里又不用力,所以八地真正是不动的境界,但是在没有到八地以前,还是要用力哦!所以我们初学的人全靠努力用力修行。这里我就附带讲两个名词,古人说的,苏东坡说:“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天定胜人就是安命,但是,你还要知道人定胜天。如何人定胜天呢?虽然我们现在所受的是过去业力所感,但是我们今生还要努力奋斗,转变前生的业报,来开创后来的善果,着重还要讲人定胜天。光是讲天定胜人,就成了宿命论了。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还要讲人定胜天,我十六岁双目失明,假如我认为这是过去恶业所感,就安受,不努力学佛,求学问,为社会作贡献,那我今天就不能到宝光寺来给同学们上课。我就是坚持人定胜天,我们人决定要如何去奋斗时,就可以改转前业,《金刚经》说:“若能有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段话就是说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应堕三涂了,(因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原因,)先世罪业就即能消除,不但罪业消除,还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要成佛,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指示的,喊我们人定胜天。所以光说我们这是业力所感,命运所决定的,没办法了,那就真正没办法。虽然前业所感,我们还是要努力,来改转前业,前业不是百分之百的固定,可以固定一部分,不是百分之百的固定,假如我们努力为善,恶业就逐渐消亡。还要讲人定胜天,不能讲宿命论,讲宿命论就是堕落,佛法是讲因果,不是讲宿命论。佛是大雄,讲积极有为,过去的业是要感我们现在的果,我们今生努力为善,过去感的恶果就要消失,善业的力量就重新开创我们的前途了。今天讲不动地,你们就不要认为我要修个无功用行,听天安命,顺其自然,那就不对了。你们就不能顺其自然,应该努力为善,不行我偏要能行,总要起一定的作用,努力为善,自然就要断恶,自然把恶果就改变了,不要认为我前生做了恶,业就不能改变,希望你们要人定胜天。
九地断于利他中不欲行障,此障摄二愚:①于无量所说法、无量名句字、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愚;②辩才自在愚。利他中不欲行障,就是度众生不想去,为什么不想去呢?没有辩才,没有四无碍解的智慧,他就不想去。但是九地名善慧地,他就有四种无碍解,有这四种智慧,在利他中就欢喜去。所以我们要学四无碍,以后讲法,能够写,心里又懂,就是说不出来,还是恼火得很,还要学辩才无碍。
十地断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此障摄二愚:①大神通愚;②悟入微细秘密愚。十地叫法云地,于一切法得了自在,于诸法上不得自在的障就断了。这里断了两种无明,一是大神通愚,十地菩萨神通就广大得很,所以障碍大神通的无明要断。二是悟入微细秘密愚,对于佛所说的各种微细法门,他都能悟入。那种无明,就是障碍这种悟入微细法门的无明,也要断。所以十地就是断的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不但得了大神通,也得了法当中的无量三摩地门、无量陀罗尼门,就成就佛的法身。
现在讲十真如。断十重障,就证十种真如。首先要明白真如只是一,并没有十,这里为什么要讲十真如呢?就是依能缘的那个智慧,它前后有增长,深度广度不同。依能缘的智慧来说呢,就说有个十真如;实质上真如本身来说,只是一个,这个一定要弄清楚。比如这块黑板只是一个,但是你们这些同学有几十个,各看见各的黑板;真如只是一个实相真如,是我法二空的真理,因为能缘的智慧有不同,依能缘的智来分了十种真如,就象我们过去讲的七真如一样,七真如实质上还是一个,从能显我法二空真理的智慧来说呢,就说了七方面。(一)遍行真如。遍行真如,登初地证我法二空的真理就很圆满了。因为小乘证的真如只是我空真如,登初地,断分别我法二执,断分别烦恼所知二障,证的真如就是我法二空的真如,都证到了,所以叫遍行真如。总的来说,初地有个证二空、破二执,证到了遍行真如。(二)最胜真如。为什么叫最胜呢?因为从戒行来说,二地着重修戒,戒行清净,因为它有最极殊胜的戒行清净,所以它那个智慧,证的真如就叫最胜真如,并不是真如最胜,而是证这个真如的智慧。因为戒行圆满了,戒行很精进,所以就安一个名字叫最胜真如了。(三)胜流真如。因为三地叫发光地,拿修定来说,三地修定很圆满,很高兴,那个定就有殊胜的智慧,依这个殊胜智慧流出的教法,最为殊胜。定殊胜,慧也殊胜;慧殊胜,所流出的教法也殊胜,所以叫胜流真如。(四)无摄受真如。四地修三十七菩提分法,他断了微细烦恼现行障,它在初地就已经破了分别我法二执,俱生我法执的种子在四地也断了一部分,所以呢?它这个真如来说就无摄受,没有我法二执之所摄受,无我法二执现行的缠缚,我法二执的现行就比较少了,所以叫无摄受真如,无我法二执的摄受。(五)类无别真如。五地修四谛,同时又能广作布施,教化众生,真俗圆融,悲智等运,它把世出世间平等看待,所以叫类无别,世间这一类和出世间这一类,没有差别平等看待。你们要晓得平等看待有一种特殊的好处,《金刚经》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里一下就平等了,不分染,不分净。心里就清净了,一清净,智慧自然就出来了,类无别就是指世间和出世间没有这两类的差别,五地叫极难胜地,它把世间和出世间平等看待了。(六)无染净真如。六地修的是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有顺观、逆观,顺观就是世间的因果规律,逆观就是出世间的因果规律;顺观是染,逆观是净。在这一地的菩萨,他顺观十二缘起,逆观也是十二缘起,同时感觉染法和净法、世间和出世间是平等的,所以就没有染净分别,没有染相、净相。(七)法无别真如。七地的无相观到了顶点,只是还要用力,不能无功用行观无相,七地经常得无相观,对于一切法的差别相就没有了,所以叫法无别真如。(八)无增减真如。八地菩萨在七地时就已经得了无相观,在八地里一方面是无相,另一方面又不用力,任运自然,是无功用行,所以心里呢,是不增不减,常时都是平等一如,所以叫无增减真如。(九)智自在所依真如。智在这里指的是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训词无碍解、辩说无碍解,四无碍解的智慧。因为九地叫善慧地,善慧主要是指菩萨具备了四无碍解的大智慧,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说法,都很自在,叫智自在真如。(十)业自在所依真如。在十地法云地里,得大神通,神通广大,业力自在。另一方面,大法智云的智慧圆满,如像天上的大云一样,大云里头含藏了许多水点、水份,大法智也像云一样,含藏了许多三摩地,三摩地就是定;含藏了很多陀罗尼门,就是总持法门,所以十地的业力很殊胜、自在,这就是业自在真如。以上就是十种真如。依十地,修十波罗蜜,断十重障,证十真如,这就是修道位的具体内容。
现在讲转依。在修道位本来还没有转依,修道位结束就转依了,进一步是究竟位就成佛了。这里把转依放在修道位的最后,因为修道最后就是究竟位。修道位结束,究竟位就开始了,开始了就是转依。转依先要懂那个“依”字,“依”说的有两个意思,一指的是真如,真如叫迷悟依,这个是佛法的名词,为什么叫迷悟依呢?众生迷真如,沉沦生死,流转恶道;诸佛菩萨悟此真如,就成就三身四智,就得涅槃。这里的转依主要是指的转舍依真如所起的迷执,转得依真如所显的清净涅槃。转依的依就指的真如,转依就是转舍依真如所起的迷执。迷执就是遍计所执,有遍计所执就有生死,生死上转舍,转得依真如所显的不生不灭的涅槃相,所以这个依就是转生死为涅槃,它的体是真如,这个叫所显得。为什么叫所显得呢?真如是本来有,不是因缘生的,因为我们有遍计所执,有颠倒梦想,就把真如遮盖住了;智慧一下子生起来,就把颠倒梦想照破了,真如就显起出来了,真如一显起出来,我们生死相就没有了,涅槃相就摆出来了,这就叫所显得。遮盖涅槃又叫圆寂,又叫寂灭,又叫寂静--三法印里头的涅槃寂静。圆寂是说我们修行人,功行圆满,就证得无生死相,苦相的寂然。寂灭呢?如像小乘人,把生死一灭,有漏因果完全灭了,就证得了无余依涅槃,叫寂灭。
涅槃有四种,一是自性涅槃,什么叫自性涅槃呢?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就没有实体,本性空寂,自性就无生无灭,就是涅槃,这个就是法性真如。法性,本来如是,就是自性涅槃,这个不是修所得。修所得的涅槃就有下面三种:①有余依涅槃;②无余依涅槃;③无住涅槃。有余依涅槃就是三乘人:声闻、独觉、如来,在最后成道那一生,头一生的有漏业力所感的…
《成唯识论要义总结(唐仲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