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七集) 2012/4/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9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六百五十五页,从第一行看起。科题「说法利生」,分两小科,第一「树说法」。请看经文:
【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请看注解,「上」,上面这两行经文,「显树能演说妙法,不可思议之益。妙法者,第一最胜不可思议之法」。通常我们看到妙法,就会想到《法华经》,就联想到不可思议之法,不可思议的利益。「《法华玄义序》曰: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法也。」褒是奖励的意思,说这个法不可思议。佛不常讲,一般人也不常遇到,为什么?决定是成佛之法。如果不是成佛的机缘成熟,佛不说这个法。世尊说法是应机而说,我们是什么程度、什么样的福分,有什么样的功德之所感,佛一定是如其感而应之。妙法之感不容易,《法华》是妙法,我们能够想到,世尊当时出现在世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法华》是最后说的。等于办学,最初办小学,人只是小根器,这个器非常契机,十二年讲阿含。阿含讲什么?就是现在我们常讲的,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这些法。对一般世人非常有受用,正是他所需要的,也是他的程度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十二年之后讲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阿含是小学,中学八年。方等是大乘的预备班,预科,准备接受大乘的,八年,加上前面十二年,二十年,这就不可思议了。二十年的基础,才给你宣讲大乘。大乘是般若,讲了多久?二十二年。由此可知,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般若占一半,差不多一半,二十二年。最后八年讲法华,法华是研究所,成佛之法。佛门所谓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楞严经》开智慧,《法华经》成佛。妙法必定是成佛之法,才称之为妙。净土是妙法,往生就是成佛,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经典。
「风吹宝树枝叶」,树,树的根、本、干、枝、条、叶全是无量珍宝所成,这个珍宝相碰的时候,音声就非常美妙。我们这个世间风铃,风铃一般是铜的,也有用玉石,用翡翠、玛瑙做的,很少,那非常名贵,这个声音非常好听。西方极乐世界风吹树叶,就像交响乐一样,「所发音声,演说不可称量之微妙法音」,这个确实是妙。为什么?听的人听这个音声,喜欢听什么经,那个声音就是讲这部经的声音。两个人在一起听,我想听《华严》,你想听《法华》,我们两个各人听的就是各人要的,一点都不杂;千万人听,一一如愿,这才真妙!「故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
「昙师曰」,昙鸾法师《往生论》注解里头说的,「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极乐世界风吹树叶的音声能做佛事。佛事是帮助众生开悟的事情,都叫做佛事。佛是觉悟的意思,所以佛事是觉悟的事,能帮众生破迷开悟、断疑生信,这都叫佛事。不是现在所谓经忏佛事,不是这个东西,佛陀在世这些事情没有,全是教学。所以,释迦牟尼佛每天讲经教学,那叫佛事,释迦牟尼佛的事业,每天干的是这个事。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每天讲经教学,就是阿弥陀佛的佛事。下面指「佛事者,指诸佛之教化,亦即一切有益于佛道之事。通常以祈福超荐等法会,称为佛事」,这是现在世俗称之为佛事,我们要懂。「极乐国土,树发音声能作佛事,故昙师赞为不可思议也」。
「又此音声,清畅哀亮,微妙和雅」。义寂大师解释说,「清者清净,闻者不生浊染心故」。听到这个声音,不会有邪思,不会产生恶念,这叫清净。扬是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实相法是真实法。彼本作「清扬」,今本翻作「清畅」,畅是通畅的意思,欢畅的意思,能令听者舒畅。又具通晓的意思,通达、晓了,「能令闻者通达实相法故」,听了会开悟。「哀者悲哀,闻者能生大悲心故」。这个经文里头讲到六道众生,讲到十法界,会让听的人生起大悲心。我们要像佛菩萨一样,要全心全力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苦难众生由于不听闻正法故,他有邪思、他有恶念、他有邪恶的行为,招感恶道的果报,这是菩萨遇到,一定会起感应道交去帮助他。亮,明亮、响亮,也有透彻、显露,有这些意思在,「由能开发智慧明故」。这些都是说音声说法的功德,有这么多好处。
「微者微密,其音微密如梵响故」,梵响是大梵天的音乐。梵这个字就是清净,梵天的音乐听了让人感到非常舒畅,能把我们一些杂念、恶念都消除,它有这么大的功德。「妙者妙善,其音妙善似鸾声故」,鸾是凤凰一类的,叫的声音很好听。「和者调和,音韵克调,宫商和故」,这就是交响乐里面的和声。「雅者雅正」,这个音调不邪,「顺佛法故」,雅是随顺正法,随顺正道。上面所说的「音声之德,非但于天中最为殊特」,这是讲在诸天,在诸天这个音声非常殊胜、奇特,「亦于十方世界中,最为第一」。不但诸天不能为比,就是十方诸佛刹土,极乐世界这些树林、花鸟所发的音声都是最为第一。
第二段,「树利生」。这个利生里头有三种,第一种「闻触根净」,闻是闻到香气,触是你碰到它,你接触它,六根清净,有这个功德。我们看经文: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
你看见了。
【闻声。】
你听到风吹枝叶的声音。
【嗅香。】
树有香气,你闻到了。
【尝其果味。】
这树有果实。
【触其光影。】
你接触到它的光,或者接触到树影。
【念树功德。】
树有这么多的功德。
【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
自自然然就把烦恼化解,这不可思议。「上显树作饶益」,益是利益,饶是丰饶,就是丰饶的利益,我们讲丰富的利益、很多的利益、圆满的利益。「广施真实之利」,带给我们真实的利益。「众生若有目见此树」,你看见了,「耳闻其声,鼻嗅其香,口尝其果味,身触其光影,或意根忆念树之功德」,想树的功德,「如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其中任何一根,能缘此树皆得不退、得忍、成佛之胜益」。你看看,这三种真实利益,第一个利益,不退,第二个得定,得忍就是得定,最后成佛。极乐世界菩提树到处都有,不仅是菩提,所有树都像菩提树一样的功德,所以能成就殊胜的利益。
「首云,皆得六根清彻」,这第一段说的。《会疏》解释说:「耳根无垢为清,彻听众音曰彻。」「依此以例余根,则眼根无垢曰清,彻见众色曰彻。乃至意根,则意根无垢曰清,彻了诸法曰彻。六根各发胜智,皆得清彻。故曰六根清彻」。《会疏》里头解释得好,为我们说明,极乐世界这是无比殊胜庄严的一种。我们这个世界,青山、古树品类也不少,也能令人生欢喜心,但是没有这样的殊胜。你接触之后,能得不退转、能得忍、能成佛,这种利益都没有,只能够让人赏心悦目而已。
「恼者,《笺注》曰」,《笺注》是民国初年丁福保居士注的《无量寿经笺注》,为我们解释『无诸恼患』,烦恼都没有了。「恼,心所名,小烦恼地法之一」,这小烦恼。小烦恼有十个,中烦恼有两个,大烦恼有六个,大烦恼叫根本烦恼。恼,烦恼。「无明、放逸、懈怠、不信、惛沉、掉举此六者,名为大烦恼地法」。大,这是随烦恼,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根本是最严重的,根本烦恼六个,贪瞋痴慢疑,后头有个恶见。恶见就是见惑,五种见惑合在一起叫恶见。
这里面有不信,这是我们学佛最严重的障碍,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不得力,这些烦恼几乎都有。无明,我们对于佛法所讲的理论、方法不是很清楚,没有透彻了解,障碍功夫得力。另外是放逸,放逸就是很随便,马虎、不认真;懈怠,懒散。所以没有真信。净宗知难行易,把这个里面道理搞清楚、搞明白,确实不是容易事情。我们自己是个过来人,六十年,整整六十年,对于这桩事情才没有疑惑了。六十年如果不是天天接触经教,六十年还是搞不清楚。多少在家、出家学佛,搞一辈子都没有搞清楚,到最后不能往生,还是搞轮回,这种人太多太多了。早年,这总得四、五十年前的事情,李老师常讲,讲台中莲社的,不讲外头,在家里讲的,我们自己的莲友。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个、五个;换句话说,九千九百九十五个不能往生。能来生再到人道,生到天道,不错了!为什么?信心不具足。
我们感到很遗憾,那个时候年轻没智慧,要有智慧我们劝劝李老师,把其他的工作辞掉,不要搞那么多事情,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搞的事业太多,莲社、图书馆、幼儿园、菩提医院、养老院,他搞东西太多了。还有两个学校教书,自己本身的工作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真的,工作量太大了。在台中,一个星期讲经一次,一次两个小时,有台语翻译,实际上一个小时。所以一年的经,讲一年也不过五十天,五十个小时。五十小时都不到,大概四十五个小时,过年放假就停了,大概一年四十五个小时。所以有些年轻人到台中去,老师是好,但是进度太慢了,这到哪一年才学得会!
我去的时候我很欢喜,我那个时候跟一些年轻的朋友说,我说他这老人教学的方法对我很适合。为什么?我学得很轻松、很愉快。如果他一个星期讲两次,还行,我还能跟得上;一个星期讲四次、五次,我就很紧张了。能接受,就是一点空都没有了。因为听经,讲经要准备功课,听经也要准备。我听经,我找古人的注解我先看,看了之后,听他老人家讲,他是怎么个讲法的。他讲得好,好在哪里,我要能看得出来,我才会学到东西。所以我听一次讲经,至少要花十个小时,有时候二十个小时去准备,充分的准备。所以我听完之后,我有能力把他所讲的重复讲一遍,一个星期之内,我能够讲到九成。也就是他讲一个小时,我要上台复讲,大概可以讲到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充分准备。
他每个星期还上一堂国文课,…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