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七集)  2012/6/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二页第五行:

  『以方便智』。「方便智又名权智,乃达于方便法之智,又为行方便之智」。这一段是念老给我们解释的。大乘教里面常讲两种智慧,一种是实智,一种是权智。方便智就是权,权是善巧方便,实智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方便智实在讲,就是真实智慧应用在生活、应用在工作、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叫方便智。所以,方便智的根源是真实智慧。如果智慧能用在生活上,这就是道道地地的佛菩萨的生活,我们跟佛菩萨在一起就没有两样。现在我们的根本智没有了,方便智当然就更没有,它从根本智来的。根本智,《般若经》上说得很好,「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它起作用就是方便智,「无所不知」,唯有无知才无所不知。同样一个道理,无得就无所不得。你真证到无得,换句话说,你得到什么?遍法界虚空界全得到了,一样都不少。有得就有所不得,你有得,你能得到几何?太渺小了。无得这个心念跟虚空法界融成一体,虚空法界一切所有的,都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本具的。所以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这是真的,大乘菩萨证得。

  方便智又叫权智,权就是方便,我们常讲权巧方便,或者叫善巧方便,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他通达,通达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全用上了。我们看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他讲得很好、很简单,只讲了四句,这四句是方便智。第一句,「随缘妙用」。缘非常复杂,大乘教里面把它归纳为四类,统摄一切缘。一个是物质,一个是人事,物质里面有顺境、有逆境,我们的环境有顺逆;人事环境里头有善缘、有恶缘,有我们相处很好的人,有这是冤家对头,找麻烦的人,这四大类就统摄了。佛、菩萨怎样应付这个缘?妙用。妙在什么地方?妙在不着相,我们今天所说的,不要放在心上,就妙了。为什么?放在心上就有烦恼,善缘你喜欢,恶缘你讨厌;顺境心情很愉快,逆境就忧虑忡忡,那就不自在了。这是凡夫,凡夫总没有法子避免。菩萨完全避免,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都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智慧现前。菩萨觉悟了,知道事实真相,真相是什么?所有境缘都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是一体。一体里面为什么有顺逆、有善恶?那总是遇缘不同,它从这儿来的。不但一切众生遇缘不同,建立各个不同的形相,就是我们自己本身这一个人,也是遇缘不同。

  我们的念头很复杂,从早到晚有善念、有恶念,念念不住、不停。所以,我们在这个经里头念到一句话,这句话非常有味道,叫「不断之无」。它不间断,但是统统是无,这个无就是讲的一念,细念。一念为什么是无?真的是无,它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眼睛能不能看见?看不见,就在面前,你看不见,真在面前。宇宙之间一切法都是那个一念里面的色相,《金刚经》上说的「一合相」,都是这一个现相纠缠在一起。这个纠缠在一起是科学家的话,大乘经里面讲一合,就是那一个合起来,让你看到,看出形相出来了,看出一个意义出来,其实全是假的。累积那么多的幻相,让你感觉得有这个相存在,其实它确实不存在。

  念念都不存在,我们误以为它存在,所以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造业,顺境里面起贪心、愚痴,逆境里面起怨恨,这就造善恶业了。善恶业其实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梦幻泡影。可是怎么样?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你得受报,善业,果报在天堂;恶业,果报在地狱。天堂、地狱也就像作梦一样,也不是真的。虽不是真的,他有感受,他有苦乐忧喜的感受。作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如果作梦,梦一头老虎要吃你,你会吓得一身冷汗惊醒过来,醒过来还心有余悸,假的,不是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假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把事实真相完全看清楚、看明白了,智慧现前,你就怎样去过智慧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很快乐,智慧的生活不着相,而会把这些事情处理得很好。虽是假相,知道怎么?我在这个人间就像在舞台表演一样,全是假的。既然上舞台了,假戏要真作,要表演得逼真,观众才欣赏。我们叫观众欣赏,欣赏当中开悟,让他觉悟,那就是无量功德。

  所以下头一句,要做榜样给社会大众看,这就是菩萨。「威仪有则」,则就是榜样,我们言谈举止,做最好的榜样给众生看。最好的榜样那个标准是什么人?标准是佛陀。学佛,就要学跟佛那个样子,要像,要像一尊佛,像一尊菩萨,大家看了欢喜,肯定欢喜。为什么?佛菩萨欢喜,佛菩萨不会怨恨人,佛菩萨不会记仇,你得罪他,他不放在心上。对人永远是慈悲,永远是爱护,永远是无条件的在帮助你,这是佛菩萨的生活。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为什么?他无我。有我才有自私自利,无我,自私自利没落脚处。他以什么为我?以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为我,这是什么?这叫法身,经上常说法身,法是万法,万法是我的身。我们用佛教的术语来说,阿赖耶的相分是我的身,阿赖耶的见分是我的心。阿赖耶多大?比虚空法界还大。为什么?虚空法界是阿赖耶变现出来的,这叫做证得清净法身,这是真佛,不是假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是见到事实真相,决定知道阿赖耶的相分是自己、是自身,阿赖耶的见分是自心。但是这还是在迷,还没觉悟。觉悟是什么样子?觉悟是转八识成四智,觉悟了。但是能觉到这个,与真正觉悟的距离很近了。

  我们用第六意识分别外头境界,不分别了就变成妙观察智,妙用,加个妙观察智。末那识的执著转过来,不执著了,不执著变成平等性智,万法平等。佛经上常说,心佛平等,生佛平等,生是众生,心是真心,真心是平等的,妄心不平等,真心平等。众生跟佛平等,为什么?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法身。《华严经》上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是讲空间,三世是讲时间,时空之内包括一切,一切法离不开时空,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法是一法身。诸佛如来是这个法身,他觉悟了,我们也是这个法身,我们迷,迷而不觉。虽然迷,法身没有丢掉,法身就在面前。我们错在哪里?阿赖耶的相分无量无边,单单执著这一点点叫做我身;阿赖耶的见分也是无量无边,单单执著自己的妄念认为是自心。这就错了,错了生烦恼,不生智慧;生烦恼就造业,造业就受报,受报又迷惑,迷惑又造业,生生世世搞成这个样子。要不是佛给我们讲清楚,我们哪里会知道!佛说清楚了,我们听懂、听明白了,自己也感觉得好笑。

  现在如何把我们这个过错扭转过来,这叫修行。决定要学菩萨,随缘妙用,随缘妙用就是普贤十愿里面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迷,我觉悟了。我觉悟了要去责备那个迷惑的人,这个是不仁道,这不可以。对那个没有觉悟的人怎么样?要怜悯他,要用慈悲心待他,帮助他觉悟。因为什么?他自性本觉,只是很不幸,迷了,愈迷愈深,不能自拔。要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这个帮助不仅仅是言教,言教是补助的,真正的教诲是身教,做给他看,让他觉悟。

  人在这个世间,谚语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样样都如意,只有到极乐世界,那是样样如意,没有不如意的。你在诸佛刹土里面,六道里头,总是不如意。可是我们看到沦落在六道里的众生真可怜,又不忍心,不忍心就得再回来。回来就得要遭嫉妒、要遭毁谤、要遭陷害,什么都得要遭,什么都得要受。我们把这些找麻烦的人,这冤亲债主,我们要给他立牌位,每天给他回向,天天为他祈祷,希望他早一天觉悟。我们真在做,他们没看到;他总有一天会晓得,我们这一生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行为对他,他一定会知道。什么时候会知道?他觉悟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他有神通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他知道,他一定感恩,良心发现了。所以冤家就变成亲家,这个冤就化解掉了。佛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化不是在对方化,在自己,我自己这里没有了。对方纵然有,他不障碍我,为什么?我不生气,那就没有障碍,而且对我一丝毫妨碍都没有。不但没有妨害,还给我们做逆增上缘,帮助我们不断提升,不但智慧提升,福报也提升。

  我这些东西,章嘉大师教的,李炳南老居士教的,我统用上了。教你你用不上,不能落实到生活上,对不起老师,那老师不是白教你了!全都用上了,真快乐!所以,对这些毁谤我的人,感恩。为什么感恩?消除我的业障。纵然这一生没有造恶业,前世、宿世不知道造多少,没学佛的时候造很多,这自己能记到的,记住的。我二十六岁才学佛,二十六岁造了不少恶业,贪瞋痴慢统统具足。所以这些人,这些人是恩人,是真的,不是假的。弘法这么多年,谁说我的过失?没人说,我的罪就消不掉,幸亏他们天天在说,替我消业障。我不知道感恩,还要去报复,那问题就严重了,那就白学了。所以这些统统属于方便智,你才晓得方便智的受用,这种生活跟佛的距离愈来愈近。

  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都生欢喜心,自己哪有不欢喜的道理!自己不欢喜,众生欢喜心生不起来。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邻居都欢乐,你看每个人见面都笑咪咪的打招呼。我住在六和园,是去年八月中秋搬过去的,我们那个小村的人告诉我,以前小村这些人,见面很少打招呼的,各顾各。我在那个地方住了半年,现在个个人打招呼,每个人见面都欢欢喜喜。所以我们带给邻居乡党带给他快乐,这也是属于威仪有则里头的一条。

  言语,祸福之门,善护口业,世尊在这部经上把它摆在第一条,那个意思就是教我们说话要谨慎。很少看见这种排列,一般排列都是身口意,这个地方排列是口身意。要说好话,什么是好话?真正关心他,真正爱护他,真正帮助他,这个…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