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九集)  2012/7/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七十四页,从第一行经文看起。科题,「智导群生」。请看经文:

  【引导群生。舍诸爱着。永离三垢。游戏神通。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这段经文讲得非常好,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没有接触佛法是完全不了解,接触之后没有不喜欢的,没有不认真学习的。为什么?就像经上讲的,它是『最胜福田』。没有一个人不求福报,福报从哪里来?福田生的。『殊胜吉祥』,这都是我们一切众生所梦寐所希求的,全在佛陀教学之中。

  我们看注解。「上段」,上面这两行经文,「更广明菩萨真实功德」。菩萨是什么意思?学习佛法的人都叫菩萨。印度人叫菩萨,菩提萨埵,玄奘大师翻译这个名词,叫觉有情。六道、十法界都叫有情众生,说一句比较粗显的话,就是有情执,有情执的众生。我们一般讲动物,动物都是有情执,没有情执不会变成动物。所以,情执也是最难断的,情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这里生的。可是这个有情执的人他觉悟了,叫觉有情,是觉悟了的有情众生;换句话说,还有迷惑颠倒的有情众生。学佛的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印度人称为菩提萨埵。所以菩萨是人,菩萨不是神,也不是仙,这个要搞清楚。佛,佛是圆满了,菩萨修行圆满了,情执断掉了,佛没有情执,情执转变成智慧。迷了的时候,智慧就变成情执,觉悟的时候情执就变成智慧。所以,情执跟智慧是一桩事情,一个体的两面,一个是觉的一面,一个是迷的一面,因此它是平等的,这是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今天认真学习佛法就是觉有情,我们刚刚开始觉悟,觉悟还不够,刚刚开始。刚开始就好,已经走上觉悟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成佛之道,也就是智慧、福德圆满之道。学佛是为什么?是为求智慧、求福德,福慧双修。福慧圆满就叫成佛。菩萨里面有接近圆满的,我们称他为大菩萨;有距离目标还相当遥远的,这就是初学的菩萨。要是有人问,能不能在一生当中达到圆满的地位?答案是肯定的,能,但是你得遇到缘。所以,一生有多大的成就,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如果遇到是好老师,好的修学环境,没有障碍,好的同学,那你一帆风顺。若遇到净宗,你就决定成就,一生决定得到圆满成就,这不可思议。

  我们这一生真正是无比的幸运,遇到大乘,遇到净土,而且遇到这部《无量寿经》会集本,这个是太幸运了!如果没有这个本子,我们必须读五种原译本,五种原译本诸位要是翻开来看,你就感到很困难。翻译的人不一样,翻译的方法当然不相同,有些句子念得很不顺口,意思晦涩、不清楚,不容易看出来。这是难得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做了一番整理,把五种本子融会成一本,五种本子里面的意思全在这一本里头。重复的都删掉了,难读的那些晦涩的句子,统统也是根据经文,五种不同的经文,哪个本子句子好懂就用哪个。这个工作不好做,我们在序文里面看到,夏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时间。三年初稿完成,以后不断的修改,改了十遍,成为一个定本。为的什么?真正是为正法久住,为利益释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的众生。

  末法还有九千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所以地球决定不会有末日,释迦牟尼佛还有九千年,怎么可能是末日!九千年当中,法运有盛有衰,这是有的现象。现在法运在衰,将来会兴旺起来,有兴、有衰。兴衰在人,认真学习的人,佛法就兴了;不是认真学习的,佛法就衰。由此可知,佛法的兴衰在我们个人,在我们自己,每个人认真学习就把佛法兴起来。佛法兴了,每一个都是有智慧的人,每一个都是有福报的人。这个世间有智慧的人多了,有福报的人多了,社会就稳定,社会就繁荣,社会就兴旺。

  我们这些年所想的,今天我听有同学告诉我,这个国家的政策,我想的跟国家政策完全相同。我在汤池做的,现在在马来西亚做的,跟在澳洲做的,目标都是把这个地区造成旅游区。旅游的内容是传统文化、是宗教教学,以文化来充实旅游,以旅游来带动经济,全世界的人都到这里来参观、来考察、来学习。所以我估计会有很多人根本就移民过来,他看到这里好,他不想走了,他移民过来了。所以说我主张小旅馆,不要搞什么五星级、六星级的,那种豪华的我们不要。我日本去过七次,我很喜欢日本的小旅馆,大概是三星级、四星级的,房间也不多,就是干净,整齐、清洁,让你住得很舒服,价格又很便宜。因为这样一个旅游的景点,人家来学习的,他学习要学三个月,他就得住三个月。这个旅馆,就是我的房间租给你三个月,三个月有三个月的价钱,租一年有一年的价钱,租一天有一天的价钱。肯定有很多人要到这里学习,这是好事情,我们想法几乎都是一致的。可是我们要推动宗教教学,宗教团结,宗教互相学习。我们盼望着澳洲这个地方能做得成功,我有信心,凭什么?众神加持,每个宗教的神都加持,都在帮助他一帆风顺。

  所以这个经文里面讲,『引导群生,舍诸爱着』,这都是我们要学的,学了就管用。引导要自己带头,自己不带头,人家不相信,人家说你骗他,自己带头。「著者,执著、染着」,现在的着真的是染着,被污染了。「爱者,贪爱、喜爱、恩爱。古云,爱不重不堕娑婆」。可是也有很多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意思都一样的,都能讲得通。你到这个世界来,你是为什么来的?就是因为你有恩爱、你有喜爱,到这个世界来了。由此可知,这个爱不是好东西,这个爱不能生极乐世界。生极乐世界,这下头还有一句,「念不一不生净土」,要生净土,念要一,一心一念,这个人决定生净土。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决定生净土。

  「众生染执难舍,菩萨妙德能令永离」,前面这一句是病,下头这一句是药。菩萨的大德能帮助我们化解染着,菩萨的方法非常巧妙。「故云,永离三垢」,垢是染污,三种染污就是贪瞋痴,这三种,这三种是根。一般大乘里面也讲五种,这五种根本烦恼,贪瞋痴后面有傲慢、有怀疑。为什么说三不说五?怀疑从愚痴里头生出来的,傲慢是从瞋恚里面生出来的,三个实际上就是五个,不增不减。所以说三毒行,说五毒也行。众生染执难舍,染污、执著不肯放下。菩萨,你看看,他用「复令众生游戏于神通之中」,用这个方法让你慢慢觉悟。现在搞观光旅游就是游戏神通,用这种方法让你觉悟。这个方法在佛教里头,几千年前它就运用了。这是现代人所提倡的艺术化,艺术化就是此地讲的游戏神通。这是一个境界提升。佛教的教学不离游戏神通,佛教用什么来落实?用音乐、用美术,用这些艺术的方法,像文艺表演。方方面面统统以这个为标准。

  你看寺院、道场,道场的建筑,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它的宫殿,你从外面看是两层,里面是一层,这就是游戏神通。外面两层,看两层,有出世的、有入世的,有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两种。里面,出世跟入世是一不是二,它取这个意思。外面有分别、有执著,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分别执著办世间事,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决定没有世间、出世间,这才叫圆满。为什么?如果不这么做,你就造业了。世间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业,《地藏经》上说的。造完之后,三轮体空,一尘不染,他不造业。造而不造,不造而造,你看这就圆了,这是大乘菩萨。用这种方法,这善巧方便,让你去悟入。这是佛家讲表法,《华严经》讲得最圆满。

  你到佛的道场,你一进去,佛家有山门,第一道山门,有个小殿,里面供养弥勒菩萨、四大天王,那是教育。你不懂,现在人不懂,把他当作神明看待,叫迷信,它是教育。一进门你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的象是布袋和尚,宋朝时候,跟岳飞同时代。这个出家人出现在奉化,浙江奉化,雪窦寺是菩萨的道场。现在造的像就是以他的像造的,你看肥肥胖胖的,一天到晚笑咪咪的,肚皮很大。无论到哪里,他都手上提个口袋,大布袋,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的,姓甚名谁都不知道。他在雪窦寺挂单,在那里住了一段很长的时期,人家都称他布袋和尚。所以布袋和尚就出名了。把他的像塑在天王殿的当中,他是弥勒菩萨,他往生的时候跟大家说的,自己讲的,我是弥勒菩萨再来的,说完之后他就往生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如果说了不走,那就是骗人的,说了他真走了。

  大家知道这是弥勒菩萨化身到中国来的,天下寺院丛林造像统统造他的像。他这个像给我们启示是笑面迎人,大乘教里头所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学佛人住在的地方,一定叫一个地方都欢喜。所以你想学佛,你先学着笑面迎人。肚皮大代表量大,量大福大,能包容。你入佛门,这两个条件,一个是你要能包容,什么都能包容;第二个欢欢喜喜,笑面接待人。它教这个,这是入佛门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你入不去。你看这个教育多好,不用说一句话,造这么一个像,这实际上是艺术品,让人家开智慧。

  旁边四大天王,护法,护谁的法?护自己的法。这个要知道,不是护那个寺庙,护自己。我们讲,这个世间人讲自爱,自爱就是护自己。四大天王意思你懂得了,你能够去学习,你真的自爱,那不是假的。第一个东方,天王的名号就是他修学的宗旨,东方叫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它的含义是什么?保持自己。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要从个人学起,人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做人?佛教给我们,做人要行中道。持国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中国文字里头的忠,尽忠。你看忠,心上是个中字,你才能持国。心不能偏、不能邪,不偏不邪这是真心,待人接物大公…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