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0集)  2012/9/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零六零页,最后一行第二句看起:

  「本经之宗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宗者,修行要径,依此而修,始名为受。持者,执持名号与持诵本经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一零六零页最后一行,第二句。这一句话念老在集注里面也是多次的提起,意味著特别重要。我们自己能不能成就,关键在此地,正法能不能继续传下去,关键也在此地。摆在面前的事实,自己一定要清楚,这是什么情形?一代不如一代。民国初年的人,无论在德行、在读诵,都不能跟清朝末年比。清朝亡国了,那是我们祖父一辈。到我们父辈跟祖父比,比不上,我们跟父辈比又比不上,现在看底下一代,比不上我们。这样滑坡一直滑下去,就令人忧心忡忡,这是衰亡的现象。兴旺的现象是一代比一代强。古时候教学,用心确实在此地,所谓是望子成龙,总希望自己的儿女超过自己,德行要超过自己,学问要超过自己,记诵也要超过自己,样样都要超过自己,家庭兴旺,世世代代兴旺。所以中国古时候,做官戴的乌纱帽,叫进贤冠。这个帽子像楼梯一样,前面平的,后面高出来,表示什么?前面是我这一代,后面是下一代,下一代一定比我强,取这个意思。让我们天天不要忘记,好好把下一代教好,把下一代提起来。

  古时候人受教,好教。民国年间西化了,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西方人没有孝亲尊师的观念,逐渐逐渐对父母、对老师那一种恩情淡薄了。现在没有了,现在学校跟商场一样,全部都是商业化,知识是买卖,你缴了学费,我就教给你,你缴得多,我多教你一点,你缴得少,我少教一点,全部都是生意买卖,道没有了。四大文明古国,最后这个差不多也得灭亡了。这四个是不是古印度、埃及,还有一个是巴比伦,中国是一个。三个灭亡很久了,现在轮到中国。所以能不能挽救,就在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明白了,但是我们没有认真好好学,就是没有人认真教我们,同时我们也没有修学环境。我们这一生生活在战乱之间,天天逃难,居无定所。跟日本人八年抗战,我住了十个省,居住将近二十多个地方,一个地方住不到半年就走了,少的一个月,多的大概住半年,心定不下来。老师也都散失了。所以社会不稳定,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扎根。我有这个认知,知道这个东西重要,可是,真是古人所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有这个力量也没有环境。

  现在找真正学的人太难了,那个人是什么?那个人是圣人,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到哪里去找去!现在人都是自私,一切是於我有利益的,我能得到名闻利养,我能得到高官富贵我才做,得不到他不干的。连佛门亦复如是。这是我们文化能不能继续承传关键之所在。这个又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去?找不到!老师真找不到学生,不是假的。所以我常常跟同学说,也是勉励大家,我这个条件,要在我父辈那一代是不被接受的,我们的真诚心、恭敬心不及格,认知不够,比一般年轻人认知是稍微深一点,这是喜欢读书,有这个认知。我们自己给自己评分,真诚恭敬心顶多只有三十分,我们父辈的可以到五十分,我们祖父辈的大概可以到七十分。谁肯教我们!

  方老师这是特别优惠,星期天在家里开课,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我们心里明白,我们对他恭敬只有三十分,三十分他就要了,那大概学校里学生,可能只有三分、五分。没有办法,我们比学校的学生强,比我们父辈差,差很远,比祖父辈一半都不到。你有这个认知,你会感到恐惧。怎么办?真正肯发心,你是佛菩萨再来,你是孔孟再来,是来救世的。这是圣人,不是凡人,这一点都不假。不是圣贤、不是佛菩萨再来,救不了这个世界。纵然佛菩萨再来,也不能在他一生当中看到效果,他也是跟我们一样非常艰难,一生找一、二个传人。这个承传不要中断,有一、二个就行,总得传个多少代才产生效果,这是事实。达摩祖师到中国传到第六代才开花结果,不是二代、三代。我们真正叫续佛慧命,所以这些经文、这些大德的开示,我们要三复斯言,至少要念个三遍以上,不可以很轻松就滑过,那得不到利益。要真正发菩提心,要真正一向专念。

  宗,修行的要径,最重要的一条道路。这个径是近路、直路,不拐弯的,最近的道路。依此而修,始名为受,这是讲受持。出家在家修行人,几个人做到这个受字?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就少之又少。持是执持名号与持诵本经。末法时期,弥陀如来、一切诸佛传心法要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一句名号。我们搞了六十年才搞明白、搞清楚,再也不怀疑了,完全肯定了。

  下面这句话,《华严经》上说的,「十地菩萨不离念佛」。古德引用这句经文,上面还有两个字,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两个字加得好,始是初地,终是第十地,意思是地地都不离念佛。十地菩萨,菩萨地位到了最高阶层,他们不是一般水平,到最高水平,认识了,才认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真正认知净业三福末后这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跟这几句话完全相应,这段经文。发了菩提心,深信因果就是此地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深深相信。所以深信因果就是一向专念;读诵大乘就是读诵本经,执持名号,读诵本经;劝进行者,就是广为人说,劝进行者。劝他念什么?就念这一部、就念这句佛号,他不能接受再用别的方法。能接受,这是上上根人。不能接受?用其他经来慢慢引导他,最后还是归净土。这叫真正善知识。

  一切法门,现在包括其他宗教,我们尊重所有宗教、学习所有宗教,最后以修持这个功德回向极乐世界,求生净土,个个都能往生。把我们「三辈往生」最后这一章,一心三辈扩大到所有宗教,不仅仅是佛门里面不同宗派,实际上它包含一切宗教,这才是如来的真实义。「此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这个佛号的真谛、佛号的利益、佛号的功德无穷无尽,无量无边,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了解,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是以等觉大士亦不离念佛」。这个我们知道,文殊念佛往生净土,普贤念佛往生净土,观音、势至就更不必说了,哪一个等觉菩萨到最后不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看到这个现象,了解这个事实,我们对於这个法门死心塌地。

  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有限,寿命纵然百年,一弹指就过去。抗战胜利,我在南京念书,我们班上同学四十多个人,现在可能十个都找不到,大概只有五、六个了。时间过得太快,真正叫一刹那,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要完成自己的道业,除了求生净土之外,真的没有第二条路。无论哪一门,都要很长时间去学习,还得好老师指导,否则的话,会走错路。没有真正善知识,那确确实实只有这部经、只有这部注解,没有人指导我也能成功,而且成功之高,高到我们自己都无法想像。这个问题就是这个法门难信,真难信!难信之法是佛说的。

  所以,「我等凡夫,但当老实念去」,这个话都是蕅益大师讲的,这一段所引用的全是蕅益大师的。「《要解》云: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这一句要记住。持名真实利益,什么利益?它能帮助你,你的善根福德跟佛相同。这个利益不得了,这个利益太大了!你怎么修善根?你怎么去积福德?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如果你真的知道,我相信觉明妙行菩萨那一句话,你就圆满做到了,他说,「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说话是造业,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这不用多字,同佛善根,同佛福德。你是要修善根福德,你还是要造孽?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那些乡下老太婆,阿公、阿婆天天念阿弥陀佛,什么都不知道。这种人值得尊敬、值得赞叹,值得我们向他顶礼,为什么?他念念都是同佛善根,同佛福德。谁能比?没人能比。这种人将来往生决定是上辈往生,实报土上辈。我们这些人自以为聪明,跟他比差远了。怎么能跟他比?人家念念都是修积无量无边的善根福德,我们是开口闭口、起心动念都在造业。这些人在世间都是被人轻视的,没有人看重他们,可是这些人确实都是真正佛菩萨,他们的果报都是佛菩萨。我们对他的轻慢,那就是造很重的罪业,对真正修行人轻慢,对假修行人恭维,全错了。

  《要解》里这一句话,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灵峰大师此言」,就是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这一句话,「真得十方如来之髓」。精髓!真正得到十方如来之精髓。「实应尽未来际顶礼膜拜此一句也」。这些话都是千真万确。「念佛时,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时」,你不念佛,你的善根福德跟佛就有差距,念佛时,善根福德跟佛就愈来愈接近,是故『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一切智智是如来所证得的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体相作用圆满具足,也叫一切种智,也叫萨婆若海,经上看到这些句子,统统都是说这一桩事情。

  「於我具缚凡夫,亦非份外」。我们有分,我们本来是佛,学佛同修这个概念不能没有。我们本来是佛,现在搞成这个样子,能不惭愧吗?人知道惭愧,就能够发愤图强、能够勇猛精进。凡是精神提不起来的都是不认识,自甘堕落,精神提不起来,堕落在哪里?堕落在自私自利里头、名闻利养里头、七情五欲里头,就堕落在这里头,永远出不了头。於是我们就体会到世尊为什么四十九年讲经不休息,慈悲到极处,希望你听闻、你觉悟、你明白了,自己原来跟释迦、跟弥陀没有两样,现在迷失了,堕落了。佛这一说,我们明白了。明白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障碍排除、放下。但是这些障碍已经养成习惯,它是来障碍我们的,它是让我们在六道轮回受苦的,我们把它看成难兄难弟、看成好朋友,舍不得,不知道它是来找麻烦的,我们受这些苦全是它制作出来的,不知道!读佛经才明白、才搞清楚。魔想方设…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