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九集)  2012/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八二页,第二行看起:

  『非易可遇』,这一句是经文,「指以上如来之法均难逢难遇」,这个话是真的。佛在经上常常提醒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的寿命短,其他的那些道寿命都长。天人寿命长,我们知道,畜生寿命长是它愚痴,它不知道有其他的道。像蚂蚁,最愚痴了,死了之后又投蚂蚁身,生生世世不离开蚂蚁。世尊当年在世,只树给孤独园有工程,佛在那个地方讲经有好几年,就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就笑。弟子们就向佛请教,佛为什么?你笑什么?佛说我笑这窝蚂蚁。为什么你笑它?他说七尊佛出世了,一尊佛是三大阿僧只劫,七尊,三七二十一个阿僧只劫过去了,它还没有离蚂蚁身。不是说它有那么长的寿命,它死了以后它又投胎到它这一窝来,始终不离开它的窝,不离开那个族群,这愚痴。这是畜生寿命长久,它喜欢它那个身,喜欢它的生活环境,没有智慧,畜生愚痴。其他道里面都长,像饿鬼道,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所以,初一、十五去供养他,就等於供养他早饭、午饭,他不缺。天上寿命那就更不必说了,四王天的一天,人间五十年,活一百岁在四王天是两天。

  得人身真不容易!人身是怎么得的?佛经上说得很好,五戒具足,没有缺失。今天我们来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几个人做到?这五戒,自己跟自己打分数,能打六、七十分,你不会失掉人身,来生还得人身。如果你打满分,来生生天,一般讲九十分以上生天,九十分应该生四王天,一百分生忉利天。忉利天的寿命更长,忉利天的一天,人间一百年。中国号称五千年的历史,在忉利天是五十天,很短,不到两个月,福报可想而知。

  地狱的寿命非常可怕,地狱很多种,寿命长短也不相同。一般讲,不长不短的,佛经上告诉我们,不是很长,不是很短,地狱一天是人间二千七百年。中国五千年历史,在地狱是两天还不到,你说多么可怕!也许同学们有看到唐太宗附身这个碟片,唐太宗堕无间地狱,人家问他多久了?在无间地狱住了几百年了。几百年是我们人间的几百年,不是他地狱的几百年。无间地狱一天决定不止人间二千七百年。什么时候离开地狱?地狱的罪业受尽,他就出来了。好像人间造作罪业,犯罪了,被关到监牢狱里头,有刑期,关你十年,十年到了放你出来。地狱也是这样的,你的刑受满就出来了。

  唐太宗这次出来,并没有受满,怎么出来的?功德之力,他过去做了好事。什么好事?就是《群书治要》。我们印这套书,把它印一万套,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事情,也不是为他做的,他就出来了。出来之后,我们在碟片里面听到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有好东西,可惜没有传下来。那个好东西就是《群书治要》,他那时候没想起来。好像是去年年初,三月,《群书治要》的样本做出来了,世界书局寄到澳洲给我看。我们在小客厅里面,有六、七个人看这套书,就是这套样本,跟这一样的,他先做了一套送给我看。我们看了很欢喜,在欣赏这部书。突然,悟忍法师的妹妹,那天她也在场,一下就跪下来,说我是李世民。李世民附身,附她身上。我们一听说唐太宗来了,这书唐太宗下令编的,来得这么快,我们就请他坐。他不敢坐,一直跪在地下,说来感恩,感谢的。我说什么恩德?不知道。就说出这部书,说这部书能救全世界。我们才搞明白、搞清楚,他是因为这本书才离开地狱,因为这本书累积的功德,将来能救世界,才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所以真实的功德,利益无边。

  这个事情是他有心做的,二十七岁做皇帝,怎么治理这个国家?没有这个智慧。所以下令给魏徵、这些大臣,真正有学问、真正读书人,让他们在四部,那个时候没有《四库》,四部,经、史、子、集,集不必要,在经史子里面去找。有关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的教训、议论,抄出来给他看,就这部书。从一万多种书里头逐渐淘汰、精选,选到最后选了六十五种,六十五种里面去抄,把它抄出来,就这部书。可以说《四库》里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都在这部书上。读这部书,就等於读了《四库》。这是小《四库》,最精彩的《四库》,提供给皇上看的。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

  所以有机缘的话,开一个小讲座,不必讲圆满,有个十个小时、二十个小时,最精彩的东西提出来报告,让大家知道。有利於国泰民安,有利於社会和谐,有利於天下太平,消灾免难。汤恩比说的话,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问题,就这部书。可惜这部书他没看到,他要看到,我相信他会大力提倡,没看到这个书。中国人自己也不知道有这个国宝,满清亡国,军阀割据,整个国家动乱,没有人提倡这个,也没有人来讲这个。今天社会迫切需要的就是安定和谐,这本书就管用了。大家都来学习,大家都来反省,都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这是标准。什么是正,什么是非,是是非的标准,是善恶的标准,是智慧跟愚痴的标准。

  这个书要跟佛经比,佛经就殊胜了。这两下一比,《群书治要》就逊色很多,它只能帮助人道,人道以外就不圆满。这一部《无量寿经》还得了吗?这部《无量寿经》也跟《群书治要》一样,在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精挑细选,选出最精彩的,这个一定要知道。怎么知道?法藏比丘五劫修持,去参访一切诸佛刹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不就是《群书治要》吗?《群书治要》是只取中国,唐太宗过去二千五百年前这些圣人、哲人,他们的这些智慧、教训。法藏比丘可不是的,他所采取的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智慧、理念、方法,那怎么能比?《群书治要》小学智慧,这个是博士班的智慧。

  真难!佛法能相信,真不容易。我这一生对佛法相信是渐进,慢慢慢慢逐渐,开头的时候相信老师的话,以后在经典里学习,证实老师的话说得没错,愈研究愈感激老师。老师不教我,我对这个一无所知,没有人能说得出来,我们这一生不可能去接触经典,不可能认真学习,那就永远见不到。方老师带的头,章嘉大师三年扎的根,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教诲,一个都不能缺少,还有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少一个都不成功。这个三十年护持栽培,功德不可思议,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二十六岁学佛,十五年之后遇到韩馆长,她护持三十年。我学佛四十五年她离开,她走了,我们可以独立了。不能独立的时候,如果她走了,我们也就完了。为什么?社会上这些大风大浪,这些名利、财色名食睡的诱惑,我们受不了。一碰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就全盘失败了。根扎得够深、够稳,这些东西摆在面前不动摇了,这才能成就。这个不是说说的,要真正通过重重难关。

  突不了难关,两个根,一个疑、一个慢。夫子把慢说出来了,疑没有说到,佛把疑说出来了。夫子说这个慢问题严重,你看,他老人家讲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孔子最佩服的是周公,他就想学周公,没有缘分。周游列国想求个一官半职,没人用他,没有缘,没有做到周公。其实这是他祖宗有德,他要真正去做个国家宰相,他的成就了不起跟周公一样,跟管仲一样,跟诸葛亮他们差不多。在历史上只有这个地位,不可能成为万世师表。没人用他,没法子了,回家去教学,只教了五年就过世。周游列国回去的时候,他六十八岁了,七十三岁走的。释迦牟尼佛比他聪明,两个人开悟几乎是同年,孔子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是三十开悟。释迦佛开悟就教学,孔子开悟之后到六十八岁才回来教学。所以夫子说了,这个人有周公之才之美,就是「使骄且吝」,骄就是傲慢,吝啬。吝啬就是有自己、顾自己,少顾别人,多分顾自己,少分顾别人,这就是吝,不能舍己为人;「其余则不足观」,他表现得再多再好,是假的,不是真的。孔子说的。

  佛说的呢?说得就更深入了,菩萨最大的障碍就是疑。这比孔子说的那个深,怀疑。所以,疑是贪瞋痴三毒痴的核心,不疑就有智慧,疑,智慧就没有了。慢是瞋恚的核心,人要没有傲慢的话,就很谦虚,不会有瞋恚。所以贪瞋痴,三毒。三毒的心是什么我们要知道,贪毒的心就是情执,瞋毒的心就是傲慢,痴毒的心就是怀疑。这经上都有,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听了之后就搞清楚了。这是三毒的心,我们要断三毒,先要把心拔掉;情执要放下,傲慢要放下,怀疑要放下,断贪瞋痴就容易了。这三个东西如果有,断贪瞋痴难,怎么断都断不干净,都有残余。

  所以佛法,圣人,真正修学觉悟的人,不要说高,最下的,真正觉悟的,阿罗汉。阿罗汉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什么?烦恼放下了,三毒烦恼放下了,阿罗汉就放下了。贪瞋痴是在见思烦恼里面,不是在尘沙,也不是在无明,在见思。阿罗汉就做到了,所以称为正知正见。放下,贵的是从心地放下,不是从事,事上放下,心没放下。所以这个就是小乘不如大乘,小乘事上完全放下,心里还有。大乘是心上放下,事上有没有关系,事是假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重视事,重视心,心地清净,心地光明,重这个。事上样子修得再好,心里头没有,这不算数。

  昨天有个同修送了一本《法句经》给我看,南传佛教必修的课程,完全是偈颂,分量不多,一共是大概四百五十几首偈颂。我今天早晨起来翻了一翻,看了五十首,前面的,就说到了,事上做得再好,心里头不诚实、不老实,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世出世法都讲真诚,都讲恭敬、谦虚,它都说到了,没有大乘要求那么严格。所以,大乘戒律论心不论事,小乘戒律论事不论心,像世间法律一样,论事。你想要杀人,恨这个人想杀他,但是你没有杀他,不犯罪,这个没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