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雪窦重显禅师及其颂古禅风(法缘)▪P4

  ..续本文上一页明《续古尊宿语录》卷二、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等语录中,僧传中也略提到一些。纵观这些语录,义怀的禅法,基本思想继承了乃师重显的遗风,他曾说:“无边刹境自他不隔毫端,且道妙喜世界,不动如来,说什么法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78]佛法不可言说,佛性

  本自具有,学人只于自心自念上下功夫,便可自悟本心,自性自度,佛即众生,众生即佛,西方与此土无别。所以惠洪评说:“予观雪窦父子提唱之语,其指示心法广大分晓,如云廓天布。”[79]只是义怀在继承重显禅风的同时,提倡禅净兼修,他有劝修净土之说。明代道衍在《诸上善人咏》中即颂义怀为:“五迁名刹萃英贤,净土兼修不碍禅。竖起拳头推枕化,宝花池上绽青莲。”[80]宋宗晓《乐邦文类》卷四《唯心净土文》、明大佑《净土指归集》卷上均记载: 天衣义怀禅师一生回向净土,问学者曰:“若言拾秽取净,厌此欣彼,则取舍之情,乃是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夫修净土者,当如何修

  ”复自答曰:“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若明此旨,则惟心净土,昭然无疑。”[81]

  《唯心净土文》更直接明确地指出:“先自天衣怀禅师以下,专用净土法,递相传授,皆遂往生,各有明验,具载《宝珠集》。”[82]可见在这些典籍中,义怀已被推为禅净兼修之禅僧。

  义怀提倡禅净一致说,其门庭十分兴盛。一生七座道场,五迁法席,法门之盛,冠于当时,所到之处,无不云从龙,风从虎,当时著名的士大夫,如学士苏解、吏注苏注、侍郎杨杰皆以师礼敬[83]。其门下得法弟子有八十三人。其中慧林宗本、法云法秀、慧林若冲、长芦应夫、天钵重元等为上首,他们这些人,不仅使云门一脉,源远流长,而且多机智过人,辩才无碍,不但能领导一方,提倡宗乘,还往往被奉旨入京,主持名刹,演法秘殿,为天子所尊礼,王公所仰瞻。他们在京城演说传法,使禅宗流布京师社会各阶层,对京师佛教之盛行及多元性文化之产生,影响极为深远。

  宗本(1020—1099),俗姓管,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十九岁出家,得法后,先住苏州瑞光寺,主持期间,法席日盛,众至五百。后住杭州净慈寺,学者辐辏,倍于瑞光。之后又曾回苏州住持穹窿山福臻禅院。据《禅林僧宝传》卷十四《宗本传》载,宗本在住持苏杭期间,曾引得苏杭两地僧俗官民相争不已[84]。由此可见宗本在当时影响之大。元丰五年(1082),神宗下诏,汴京(今河南开封)相国寺六十四院开辟为八寺,二禅六律,以东西序为慧林、智海二禅寺,召宗本住持慧林寺,为第一祖,大扬禅风。开法之日,万众拜瞻,法会殊盛,汴京之民以为弥勒由天而降。次日神宗召至延和殿问道,举止率真,深得神宗嘉许[85]。元丰八年(1085)神宗驾崩,哲宗即位,诏宗本入福宁殿说法,并赐“圆通禅师”之号。元元年(1086)三月,宗本以老乞归林泉。既出都城,王公贵人车骑相[86]。是则宗本在东京传法,使禅宗更普及于京师及城外。元符二年(1099)宗本示寂,徽宗敕谥“法空禅师”,塔赐“瑞光之塔”。宗本作为云门一代巨匠,一生举扬宗风,雪窦法道至其大盛,嗣法传道者百有余人,主要弟子有长芦崇信、法云善本、佛日惟岳、金山善宁、守一法真、修真悟等皆法门龙象。崇信下有慧林怀深等五人。怀深,寿春(治今安徽寿县)人,宣和三年(1121)住持京师慧林寺。善本,和宗本并称为大小本,也曾住持东京法云寺,续承法秀的法席,号大通禅师。善本在京演法,受到了极高的尊崇,“王公贵人施舍日填门,广厦万础,涂金镂碧,如地涌宝坊”[87]。善本门下有雪峰思慧等八十余人,也是一时之盛。思慧也曾住持京师智海禅院,在当时的影响不亚于宗本和善本[88]。思慧下有净慈道昌(月堂,湖州人),道昌下以雷庵正受(江苏常熟人)最为有名,曾撰有《嘉泰普灯录》三十卷。佛日惟岳也曾入京住持十方净因禅院,两度被召入宫说[89]。修顒真悟则是第一位于北宋时在洛阳开法禅宗的人物,更因他与北宋名臣富弼(1004—1083)的关系,而名闻朝野[90]。

  义怀另一知名的弟子为法云法秀。法秀(1027—1090),俗姓亭,秦州陇城(今甘肃秦安)人。十九岁试经得度,于义怀处证悟,受印可。曾于江苏、江西一带住持寺院多处,后应诏住汴京法云寺,为开山第一祖。据《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皇弟荆王曾致敬座下,请法秀说法,使云门宗风兴于西北,士大夫朝夕问道,皆服其教[91]。神宗仙逝之日,也曾召入殿前说法,哲宗赐号“圆通禅师”。其下有佛国惟白、保宁子英等五十九人。惟白,靖江人,继法秀之后,住持法云寺,后移住天童寺,撰集《建中靖国续灯录》。门下有佛鉴惟仲、慧林、慧海等十四人,惟仲继惟白之后也曾住持法云寺,领袖寺众,宰相曾布(1036—1107)闻其道风,奏以大师之名,而徽宗皇后复命为皇子生辰设斋祝延圣算[92]。

  慧林若冲,生卒年不详,江宁府(治今江苏)句容人。得法义怀后,初住常州荐福,次住宜兴善权,后住北京胜福。宰相韩绛及太师文彦博对其甚为崇仰[93]。晚年奉诏住持慧林寺,宣扬宗乘,开堂之日,哲宗派中使降香,法秀禅师为之白槌,以示隆重[94]。其弟子以佛慧智明最为有名。

  长芦应夫,生卒年也不详,滁州(治今安徽滁州)人,参谒义怀深造宗旨。初住润州(治今镇江市)甘露,次移住真州(治今四川茂县)长芦崇福禅院。晚年奉诏往汴京智海禅院,却拒不领旨[95]。其弟子有长芦宗赜等二十五人,有十六人在相关灯录中有机缘语录传世,足可见其门庭之盛。

  天钵重元,青州(治今山东广饶)人,参义怀法席而悟。初住仰天,后住灵岩,又移居广济,之后太师文彦博请住北京天钵寺。凡四住名刹,十方仰重。特别是使河北禅幢再树的功臣[96],其弟子有元丰清满等人。

  下面为了检阅方便,仅将重显——义怀一系的法系,从下四世——七世列表如下:

  法云善本—— 祖照道和

  妙湛思慧

  净照崇信—— 经山智讷

  慈受怀深

  佛日惟岳———妙空净如

  慧林宗本—— 开先智繤———开 先 宗

  荐福悟理

  寿圣省聪

  证语修顒

  佛国惟白— 慧林慧海

  法云法秀—— 慧林常悟

  雪窦重显——天衣义怀— 佛鉴惟冲

  乾明宝月

   广教守纳

  保宁子英— 广福惟尚

   普安惟德

  延恩法安

  空 印 轼

  上蓝文达

  慧林若冲——佛慧智明

  长芦应夫——长芦宗赜

  天钵重元——元丰清满

  总之义怀门下多麟凤之姿,正所谓人才辈出。其门庭之兴盛、法系之绵长实属罕见[97]。宋人张耒说:

  云门正真大师文偃,始以其道振于岭表,诸方大士无不敛衽,与夺可否,莫有闲言。云门之后至雪窦重显,最胜于东南。其法嗣门人众矣,而天衣怀义号为遍得其道。自天衣之没,其法嗣往往出现一方,四方禅学之所折中[98]。

  在义怀法系的众多弟子中,大多数人皆先后入京,住持京师要刹,由此云门宗进入宫庭,影响扩大到中原乃至全国。汴京也成了云门宗的重要传法基地和俊秀荟萃的中心。云门宗当时阵容之浩大,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人物的质量上,可以说北宋云门宗之龙象,自天衣义怀之后,几乎都是重显法嗣。

  三、雪窦的语录和著作

  重显一生举唱,开堂法语等很多,自己也撰有很多诗歌、偈颂传世。据《塔铭》中载,他圆寂后,其门人惟益、文轸、圆应、文政、远尘、允诚、子环,相与将重显生前传法中的提唱、语句、诗颂等集编,为《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瀑泉集》、《祖英集》、《颂古集》、《拈古集》、《雪窦后录》,凡七集[99],刊行于北宋时代。大观二年(1108),睦庵善卿撰述之《祖庭事苑》[100]中,收录有据北宋版之《颂古》、《拈古》、《瀑泉集》与《祖英集》。《雪窦塔铭》中所说的《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等凡七集,惟盖竺等人将之合编为《明觉禅师语录》,亦称为《雪窦明觉禅师语录》。收录于《嘉兴藏》第一册、《龙藏》第一三六册、日本《续藏经》第五十九册、《大正藏》卷第四十七册。

  (一)《明觉禅师语录》

  《明觉禅师语录》内容包括:卷一署名“参学小师惟盖竺编”,前半部分是《住苏州洞庭翠峰禅寺语》,是记载重显在苏州吴江洞庭翠峰寺的日常上堂说法的部分语录,也包括在这期间应请在杭州灵隐寺的说法语录,还有《拈古》共十六则、《室中举古》十一则、《勘辩》,“勘辩”也作“勘辨”,勘是勘察、试探,辩或辨是察辨、辩明,是指参禅过程中禅师与学人之间通过语句、动作互相勘验对方的见解、悟境及禅法的邪正,重显写的《雪峰和尚塔铭并序》,卷一的后半部分是《住明州雪窦禅寺语》,是记载重显到雪窦山资圣寺之后的开堂、平日上堂的说法语录,包括重显接受明州知府疏书之日上堂的说法及赴明州雪窦途中应请在苏州万寿寺、秀州嘉禾寺、杭州灵隐寺、越州承天寺的升座说法的语录。

  卷二署名“门人轸等编”,包括《举古》七则;《勘辩》;《歌颂》,收偈颂十三首;《明觉禅师后录》,补记重显在雪窦寺的说法语录。卷三署名“参学小师允诚等编”,包括《拈古》(先举后拈)一百则,大概也是重显在雪窦寺说法时举述的语录及评述的语句。

  卷四是《明觉禅师瀑泉集》,简称《瀑泉集》,署名“参学小师圆应编”,据小序是编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

《雪窦重显禅师及其颂古禅风(法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