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回顾

  生活禅夏令营回顾

  主持人 利生法师

  (2009年7月20日晚观音殿前)

  

  利生法师:柏林夜话普茶活动正式开始,开始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台上就座的四位法师,第一位是我们寺院的住持,大和尚明海法师,这边是河北省佛学院明影教务长,我们寺院的维那师父道智法师,我们客堂的知客师父宽成法师,大家先喝杯茶。

  下面我们认真地聆听大和尚为我们介绍历届生活禅夏令营,请鼓掌。

  明海大和尚: 各位营员, 你们累不累? ( 营员: 不累!)是真的吗?(营员:真的。)如果累的话可以回去躺倒就睡,如果你真累的话,坐在这里听我讲也能睡着。你们渴不渴?(营员:渴!)渴就喝茶。

  今天晚上这个时间刚才主持人介绍是普茶,普茶是寺院的一个传统的活动,今天在计划上好像没有那么“普”,主要是我在这里跟大家介绍,唠唠家常,大家喝喝茶。在开始之前我们先听一首古琴曲,把心先静静,有请我们佛学院的半缘法师,我们先弹一曲,大家把心静下来,慢慢地听。

  (古琴弹奏)

  我们今天晚上要看一些老照片,说一些与柏林禅寺夏令营有关的过去的事情,夏令营在今年是第十六届,在时间上其实已经跨越了十七年,从九三年到现在。这十七年中间,柏林禅寺发生了很大变化,夏令营和柏林禅寺的发展同步。大家可以想象得出十七年中有多少同学有多少营员在这里参加活动,结下佛缘,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在这十七年中间夏令营期间的许多精彩的镜头,当然也能想象寺院所发生的变化,所以在此之前我先给你们简单地讲讲柏林寺。

  柏林禅寺所在的县是现在的赵县,在古代叫赵州,是一个州府所在。根据碑文记载这个寺院最早是东汉末年时建的,现在约有1800年的历史了。那么在东汉末年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不大好考证。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我们今天下午也听了宗舜法师的讲课,柏林寺的光芒是从唐朝开始放出来的。唐朝的时候这里叫观音院,在禅宗的灯录——《五灯会元》上记载了这里住着赵州禅师。赵州禅师的法号叫从谂(shěn)。但通常就以他所住的地方——赵州,以地而名人。这在中国古代是很多的,不仅仅是出家人,在家人也是同样的,比如韩愈——韩昌黎,昌黎是他的老家。那么赵州禅师、赵州和尚、赵州老人、赵州古佛,再进一步地简化,你们如果现在去翻一下佛教的词典,翻“赵州”,它解释的不是地方,而是赵州和尚这个人。我没有翻过辞海,不知道现在赵州是怎么解释,比较全面的解释应该是既有地名,还要解释这样一个佛教史上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赵州禅师。还有的禅师是以他住的寺院,还有以他住的山——比如说“雪峰”,雪峰禅师;仰山、曹山、洞山禅师都是以他所住的山而命名。所以我们现在在读这些史料的时候,在这里会有点不习惯。

  赵州禅师在柏林禅寺住的时间实际上是唐朝末年,已经是唐朝藩镇割据的时代,河北这一带实际的统治者是赵王——王熔。赵州和尚在这里住了四十年。

  (演示幻灯)这上面这一张图片是赵州禅师的一个石刻像,实际上应该是五代的。这个像现在是在赵县的文物所,我去看过,因为它是一级文物,搬回来就很难了。还有一个和这个像接近的是宋朝的,那个就搬回来了。那是文物不能随便动呀,那是一个三级的文物,必须经过领导批条子,后来我们去文物所找他们,文物所要一万块钱,很多年前啊,十几年前。我跟老和尚报告说他们要一万块钱,老和尚说:不给,哪儿有那么多钱哪!后来我趁着老和尚不在,偷偷拿了一万块钱去抱回来了。我要是不抱回来的话,再抱……记住,钱变成东西无妨,不要把东西变成钱。现在我们就是拼命把东西变成钱,我们现在是钱太多,好多东西,煤呀、铁呀、石油呀,还有我们的空气、水、蓝天都变成钱了,麻烦了。

  宋朝的这块石刻现在柏林禅寺,跟这个像有一点点像,但是在风格上还有些不同,在一些地方上是有些差异的。赵州和尚在柏林禅寺住的时候,也许你们会想像他是一个大禅师,是非常有影响、有生命力的这样一个禅师,他的“吃茶去”的公案的影响所及的茶文化一直到现在;他的“狗子无佛性”,还有一些公案在日本、韩国、在欧洲现在还有很多的人在参究。我今年刚刚去德国访问,之所以能去访问,就是因为那里的德国人学禅,他们跟日本人学,现在愿意和中国的禅师进行交流。他们就是学过赵州和尚很多的公案,参究嘛!所以我们想象,赵州和尚在柏林禅寺的时候,柏林禅寺一定是非常的繁荣兴旺的。事实上,好像不是这样,从赵州和尚的《十二时歌》可以看出来。柏林禅寺那时候叫观音院,非常的破落,生活非常清苦,你看《十二时歌》里面所讲的,早上起床的时候袈裟很破的,勉强能够看出来是袈裟,“袈裟形相些些有”啊!裤子都不好系,“裩无腰,袴无口,头上清灰三五斗”,说明什么?房子很破,上面的灰都掉到头上。还讲到说吃饭的时候“解斋粥米全无粒”,要吃饭了,没米下锅,你看!然后他说“唯雀噪”,只听到鸟叫,“勿人亲”,没有人来亲近他;“独坐时闻落叶频”,一个人坐在那儿有时候听到落叶掉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回味的事情,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传播、媒体、符号很发达,现在要是谁站出来说我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那就够你热闹的!首先电视台来了,新浪等各网站都来了,供养更不用说,现在社会这种符号非常发达,但是这种直观的体验,直觉的智慧相对来说就减退了。赵州和尚的时代,他是一个大禅师,大彻大悟,其实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热闹,没有什么媒体,没有人围着他。从他的语录上看,也时时的有人来,有一些学禅的人从各地云游到这里来,来跟他讨教禅法。他说一般就住了两三宿就走了,都往南方去了。他说别的地方是丛林,我这儿是柴林,他其实讲的也是实情。

  所以,看起来那时候在这里修行的出家人也不是我们想象的云集呀、很多呀,不是这样的。赵州和尚他接引人比较坚持原则,不费太多的唇舌。他都是直指人心,所以是不是也有一些人因不太投机而走。

  总的来说那时候在中国的南方像福建、浙江一带佛教是比较兴旺的,这是赵州和尚时代的柏林禅寺。这个时候的柏林禅寺还有一个文献资料,就是日本的天台宗的第四代的祖师元仁慈觉,他是在唐朝末年随日本政府派到中国来留学的团一起来的,来朝五台山,在江苏上岸,一路从山东到河北,然后到山西。他曾经到过柏林寺、栾城,他有一个记载,那个时候的记载也是记载了这个寺院比较破落,佛像很庄严,出家人看见客人来好像不是太高兴,这就是唐朝时的情况。我们现在的舍利塔就是赵州和尚的舍利塔,但是这个塔并不是唐朝的建筑,我们相信在赵州和尚去世后这里是有一个塔的,事实上赵州和尚不在柏林禅寺去世,而是在正定县去世,因为赵王是他的弟子,赵王是在正定住,经常请他去正定,就在一次请他去的时候他在那里去世,也记载了给他做塔。

  另外宋朝有一个记载,赵州和尚去世以后,烧出了很多舍利,一万多颗舍利,所以我们也相信目前这个塔的地方在赵州和尚去世时就应该有塔。这个塔是金元时代的风格,元朝天历三年建的,印象中是1330年,距今不到700年的时间。塔上有元朝皇帝给赵州和尚的谥号,塔额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其中“赵州古佛”是赵州和尚在世时就有的号,不是去世后人们对他的称誉,他住世的时候就有;“真际光祖国师”是他的谥号,就是他去世以后被赐予的,这是元朝的皇帝给他的谥号。

  这个塔有26米高,是砖的,实心。历经了这么漫长的时间,天灾人祸的变化基本上没有什么破坏,这也是个奇迹。只有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这个塔有一点点的倾斜,然后顶部有些破损,我们在1997年到1998年,在河北省文物局的监督下,进行了修复,没有太大的动它,修旧如旧吧。2006年这个塔被国务院颁布为国保文物——国家级保护文物,这就是赵州塔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柏林禅寺唯一留存的古建筑。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是四十年代的,今年我得到了一张1932年的照片。这个1944年的柏林禅寺应该是从西边照过来的,我们看到照片上有赵州塔,有两个殿堂的侧面。从横向距离来看呢,这个寺院还是很深的,因为从西边照过来,它是看它的侧面嘛,从南到北很深。

  实际上柏林禅寺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开始衰落,有一支部队捻军曾经到这里来。清政府曾经让各州的寺院都立一个昭宗祠,因为清政府在入关的时候死了很多人,昭宗祠里面供着入关阵亡将士的牌位,柏林禅寺也有,因为它是赵州府的僧政司嘛,僧政司所在地呀!太平天国的捻军,你们知道,他反清,另外他对儒释道的文化都反对、都破坏,所以在这里放火,就把寺院烧毁了,后来寺院就逐渐地败落,当然香火没有断,一直到在日本侵华之前,这里还住了几位师父。现在有一位老和尚叫性空长老在加拿大,他在1937年十几岁的时候在这里住过,是一个见证,历史的见证,那时候很破落。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的老家在赵县,铁凝的父亲叫铁扬,是一个画家。有一次我请他们父女两个来这里做客,请她父亲给我讲四十年代的柏林禅寺,应该就是这个照片上的时代的柏林禅寺。那时候她父亲只有十来岁,就是日军占领时代,他从山门给我讲,大概情况是什么呢,就是这里出家人就那么两三个,非常的破落,有两个殿堂。这个普光明殿那时叫摩尼殿,观音殿往后一点,就是禅堂这一带,有个殿叫大慈殿,供观音菩萨,大概就这两个殿。他给我描述,那时候日本人在前方被打死以后都拉到我们这前面的普光明殿那里火化,他们小孩子还来看。他们小孩子经常穿过这个寺院,从南到北穿过,你都能想象出,这个殿堂没有人管嘛,门窗洞开,里面满是灰尘,鸟粪遍地。从…

《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回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