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探玄記》

「經疏部」經文1733卷35頁碼:P0107
唐 法藏述

  《華嚴經探玄記》十九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自下明十行善知識有十人。各當一位

  初歡喜行中亦五分。初舉法勸修中。國名救度者常以法財施一切故也。又行能濟物故名爲救。令得出世。複名爲度。比丘善現者行相超升比丘。表示施行內成勝報外現故名善現。勸往教問等可知

  第二爾時下依教趣入中。先思念前法。後漸至後位。前中初一句總念前般若普莊嚴門。下十一句別。一所證。二所依。叁所度。四所行。亦是有爲諸行無性。五刹那離生滅心。六幻現如光。七念理真性。次二念語義。後二念因果。第叁于城下見敬申請中。初推求簡擇。于都市等求表無著之行隨緣造修也。二見彼比丘下明見勝相。言在林經行者表出世之相。亦顯修行之所。次正報殊勝。表行順佛果故相同佛也。地品雲。如說行者乃得聖法。斯之謂也。次天龍下明勝眷屬興諸供養。叁爾時下設敬申請可知。第四答言下示己法界。于中叁。初示依緣得法。二善男子下顯法之業用。叁我唯下結法門名。初中亦叁。初年少出家日近者。初入行位故名年少。創離十住之家故雲日近。二自我下明所供諸佛。前位叁十六。此中漸增故叁十八恒也。又雲自我生來者似于一生經爾所劫供彼諸佛。此何義也。釋雲或報命極長。或以一生攝于多劫。如念攝劫等。或入佛法爲生。謂雲自我生此菩提心來。經爾所劫供爾所佛。又涅槃供八恒佛攝因位等(雲雲)。叁彼諸佛所下明成行得法。一句總。二莊嚴下別中標叁種。一定願。二歎行。叁具足下德備。叁嚴淨下釋出叁因。如次可知。二就業用十一句。皆先辨業用。後出所因故。初叁是前定願莊嚴力。次一是前普賢行力。余七是前菩薩行願力。于中初二供佛聞法。是前知菩提護法輪等。次二行定深。後叁所知廣。叁結名者遠照顯煥名曰燈明。則十不可說等。常用無竭。名爲隨順。天竺本名不休息智燈菩薩解脫

  第五諸金剛下仰推勝進中。此是同類仰推。初顯生族勝。二報命勝。前雖一生到不可說劫。未得不死故今推也。叁報體勝。謂內智無盡外色無壞。四普觀下明業用勝。五我當雲何下結非己分。第一歡喜行竟

  第二饒益行中

  初舉法勸修內。初國名輸那者。此名淨亦名善。是大江名也。謂國有此江。從事爲名。諸外道世人皆雲。于此江中洗浴。悉滅罪增福故以爲名。表持戒行舍離業非。童子名釋天主者。童子以表戒行清潔于戒自在故名天主。又准天竺本。應名諸根自在。以梵名因陀羅此雲帝釋名也。因達唎此雲根也。濕筏羅此雲自在。亦名主也。以釋天及根梵言相近故。各據一名也。二勸往教問

  第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中。初明起勝念。二設敬辭退。叁與衆同至

  第叁見敬申請中。初推求告示。善城亦是輸那名也。天竺本名城善。而言城外者表戒行外防故也。河水側者表發定水故也。河水即是彼江水也。二見其所作弄沙戲者明叁聚戒數方便集起也。叁設敬。四申請可知

  第四答言下示己法界。于中叁。初舉法門體。二善男子我因下明業用。叁我唯下結其名。初中文殊教者表明人能護戒故知相。十善是吉。十惡是凶。戒相非一故雲算數法。智論雲。菩薩戒品微塵數也。善惡因果理決定故名印法。又有人釋雲。初相凶除斷律儀戒也。次算善恒修攝善戒也。後印機救療攝生戒也。因此得一切巧術等者巧知世法轉成出世之用。是天竺本我得巧能轉變一切法智。二明業用中二。初顯相印二法功能。以相知善惡印除災故。是故同辨。二複次下現算法巧能。羅叉此雲萬也。叁結己分可知

  第五諸大菩薩下仰推勝進中。初總舉所推。後我當下正推非己分。第二饒益行竟

  第叁無恚恨行中

  初舉法勸修內城海住者。若隨相釋此城近南海而住。若准下文。出于財法施不可盡故雲海住。優婆夷名自在者約行。則忍離嗔癡故雲自在。若約德用。則作用任志故雲自在。即下所顯是也。天竺本名真實富滿。解雲以財法遍充故也

  第二時善財下依命趣求中。初明得熏修。二設敬辭退。叁戀慕歎德有十對可知

  第叁見敬申請中。初推求等明入法方便。二進入下明見正報。除嚴具素服者表忍相故。叁于其宮下見依報。開四門者四攝攝生故也。四一萬女下見眷屬勝。于中語音身香智大益物。設禮申請

  第四答言下正示法界中有叁。初舉法門體。二以一器下辨業用。叁我唯下結法屬己。初中以出生業用無窮竭故名無盡藏。所出利物。具勝德故名功德莊嚴。二業用中叁。初明法門業用。二汝見我此下令見同益。叁且待下舉現驗成。前中叁。初施衆生食等益。二施二乘等益。叁施菩薩益。初中一器食者。古釋雲。勝流所依一味真如也。隨其所欲等者稱機說法也。而無增減者用而無盡也。又釋只是一器飯。即融同法界無盡緣起。是故無不應機。應無不益。益無不稱本位法界故。故雲隨欲而無增減也。二現同益中二。初舉己眷屬報行等同有二十八句。初十句名自分方便行。次同境界下四句所修法同。同具菩薩下十四句自他行滿同。二此諸菩薩下顯己攝成相。叁善男子且待下舉現事驗成。叁我唯下結名可知

  第五仰推中初別舉所推。二結非己分。第叁無恚行竟

  第四無盡行中

  初舉法勸修內。城名大興者精進熾然故雲也。又廣以財法起。成大施故以爲名。長者如前。釋精進行味之中最勝故名甘露。行德勝出表之如頂

  第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中。先設敬辭退。二爾時下憶念前法。叁漸漸下至後位處

  第叁周遍下見敬申請中。初推求。二樂求下起勝欲。叁正見殊勝依正及勝眷屬。四設敬。五申請問行

  第四長者答言下示己法界中。初發心。二善男子汝見我下法攝眷屬令成十種饒益可知。叁標己法門。謂財法無盡蘊在虛空。隨意給施故以爲名。四隨其所須下明法門業用中。初總舉功德寶藏如意益生。二且待下舉事驗成。先見衆集。次觀空雨物。此同破虛空器叁昧。正是十行所得。後授法令喜。五結己法門

  第五仰推勝進中。初總推。二謂下別有十句。叁我當下結非己分。第四無盡行竟

  第五離癡亂行中

  初舉法勸修內。城名師子重閣者十德疊起狀類重閣。諸佛菩薩雄猛之士處在彼位故雲師子。此宅在彼城。城依宅號故以爲名。長者法寶周羅者周羅此雲頂髻則以法成人。寶爲頂髻。天竺本雲有法長者。名寶周羅。顯其定用可貴尊極之相

  第二依教趣入中。初設敬辭退。二念前法門熏修長養。叁漸至後位。並文處可見

  第叁周遍推求下明見敬申請中。于中于道遇見者明道力隨緣觸物便應

  第四時彼長者下授己法界。于中四一。執手等是授方便。則加行也。二遍觀等正見法界。則正證也。叁問法因緣。則後得也。四我唯等結己所知。即立名也。初執手將歸者表攝歸所證。且觀我家者以法正授。二善財遍觀下證見法界。先總觀。二其宅廣大下別觀。謂此宅十重者向上重也。此相難定。略作叁釋。一依古師雲。十重即十地也。以八聖道通遊入故以爲八門。或四攝四無量亦爲八門。初施食者謂初地檀行。二施寶衣者二地慚愧戒衣服。叁施寶嚴具者叁地忍行。用以嚴身。四施內眷屬者四地道品助行。五結集正法等者五地得五明論等。六得波若菩薩充滿等者六地得般若大智現前。于中叁。初總顯深智。二所謂下別顯十門。一照則寂。二寂即照。叁外緣不轉。四內照離染故。五體堅。六用廣。七含勝德。八見法界。九多巧便。十稱物機。十一約喻顯。是增數故也。叁結集如是下結廣顯略。七響忍菩薩等者七地得有中殊勝行。知種種教法無別異義成于響忍八常住菩薩等者此中有二德。八地證得無增減法界。神通刹等者于叁世間自在故也。詣一切等者明九地受持佛法也。九補處等者明十地受職位等亦是等覺位。十一切如來者妙覺位。從初發心等明攝因成果。第二更釋此上十重。即總是此十行之位。始從施食名歡喜行。乃至第十如來充滿是真實行。以于一位攝一切位故。此有二重。一以十行前攝十住及十信行後攝回向及十地位。二既以十行攝諸位盡。于自十內複以一位攝一切位。是故于此第五行中具斯十行。前海幢比丘在十住位。頂佛說法。還此以十住門攝一切位。今此長者在十行位。所居之宅還以十行門攝一切位。是即兩處攝義齊也。但以前寄第六住說。此約第五行辨。又前寄頂佛此約居宅者。並爲表勝劣不同故也。第叁又釋總不約位。但此菩薩以行就機。現居勝躅。依則說十以顯無盡。初四以物施。初易後慚難。次二集法施。初淺而後深。次二領受法。初狹而後廣。後二現勝德。先因而後果。總此十位皆從粗漸細可知。又此長者具攝因果行位等法。總爲所依故以爲宅。叁後得中顯法本因。于中先問後答。答中善根回向叁處。謂初滅除貧苦者。即十重中初四是其報也。二見佛菩薩等。叁恒聞正法。此二即五重已上是其報也。故獲斯報者回求叁處滿十重也。四我唯下結法名字。謂宿願所求之叁處稱。遂成滿之十重故名滿足大願法門。天竺本雲得菩薩解脫。名無礙願莊嚴道場。解雲十重之宅名嚴道場。宿願徹微名無礙願。則以彼無障礙願力嚴此宅處名道場也

  第五仰推中初別辨十句。皆雲不可壞者德窮滿故。無進升故。不爲緣動故。我當下結非己分。依梵本雲。我當雲何能知彼功德能說彼行。解雲是則于彼已成之德不能了知。現行之行亦不能說。上下諸文皆同此應知。第五行竟

  第六善現行知識中

  初舉法勸修內。國名實利根者國者境位分齊也。般若離倒稱理名實。明照生後故名利根。此是托處顯第六行。城者防外守內。是妙智用。簡狹取廣故雲普。通入遊涉故。複稱門。普則是門。普門即城。皆持業釋。此約法辨。又釋城攝眷屬爲多所趣故名普門此約事釋也。長者普眼妙香者智照根藥。普熏衆生故以爲名

  第二依教趣入中。一辭。二念。叁到念中十句。初一句總念前法。次二句明因念所得。次一句樂求無厭。次叁句成就菩薩解脫根力。次二句行願隨心。後一句得智體用

  第叁見敬申請中。初求趣作念。二見勝依正。叁設敬。四申請

  第四授己法界中叁。初歎發心爲授法方便。二我知一切下授法門業用。叁我唯下結法…

《華嚴經探玄記十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