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門明月 弘一法師

  禅門明月 弘一法師

  今天這堂課我們講一講弘一大師,這幾天天氣有點反常,昨天說是有臺風,所以說在新浪微博我也就沒敢通通知大家,那麼多人知道,那麼多人來,然後在刮著臺風,所以說我就在新浪微博沒有說。今天早晨一起床我發現臺風去那邊了,所以說凡事講個緣份,來就來了,沒來就沒來,好在今天有這個優酷網給大家提供這個方便,沒來的觀衆或者朋友們,可以登陸優酷網繼續觀看,了解一下這回講座的內容。

  佛教經曆了唐宋元明清,在清朝的晚清時節,由于政府的無能,再加上國家的戰亂不息,風雲突起,佛教也同樣受到了很大傷害,有很多研究佛教的學者,包括很多僧人,在晚清時節,對佛法産生了懷疑:佛法能不能繼續傳播下去?佛法能不能繼續流傳于世?很多學者、高僧,都提出了這麼一種疑問。

  就在這個時候,佛法出現了巨大的轉機,佛法出現了一道曙光,可以說佛法又出現了一道新的希望。這個希望在哪裏?希望就在這個晚清時節,我們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高僧,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爲振新佛法而做出一翻探索、一翻努力的高僧,弘一法師,就算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可以說弘一法師的出現,弘一法師爲佛教做出的貢獻起到了一個承前起後、繼往開來,爲僧人的修行,又提供了一個規範、標准,他的最大的貢獻是修訂修正了佛法一本重要的律典——《四分律》,就是僧人坐次。所以他給佛教帶來了又一個發展契機,大家在修學上就能有章可循,或者說是有規矩可循。我們今天就走近這一位被稱爲奇才的一代高僧。

  有很多人就問,李叔同是藝術家,書畫家,弘一大師是一代高僧,怎麼樣能把這兩個好似截然不同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生,兩個好似不是一個人的這麼兩段人生,怎麼能結合起來?李叔同怎麼能成爲後來的弘一大師?我們今天就順著他的發展脈絡一起去探索。

  弘一大師可以說是集戲曲、文學、書畫、篆刻、音樂于一身,後來還包括佛學文化藝術等等,在多個領域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有人就問,弘一大師是不是個天才?在這裏回答大家,顯然不是個天才,他只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要說恭維一句可以說是非常勤奮好學的人。

  在二十歲的時候,李叔同的文章就已經達到了“文章驚海內”,並且他還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弘一法師創作的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佛教歌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送別》可以說是佛教音樂當中的精品,曆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爲經典名曲。

  在他藝術和人生的顛峰時期,他卻放下了一切,放下了一切名譽、地位,什麼都放下了,最後苦心向佛,精研佛教律學,弘揚佛法,普渡衆生,被佛門弟子奉爲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到目前我翻閱了許多關于弘一法師的傳紀、文章、材料,雖然我今天在這裏給大家講弘一法師,我其實到現在也納悶,怎麼這麼個人才就出家了呢?雖然說我在這裏一直在講,但是我自己也也在奇怪,這麼一個人中龍鳳,一代天才,怎麼就出家了呢?所以說我希望聽完這麼一個講座,大家自己心裏有個答案就可以了。

  他是一生充滿許多傳奇,燦爛輝煌的人,從燦爛輝煌到最後又歸于平平淡淡,最後趙樸初先生有兩句詩來贊美弘一法師,“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那麼可不可以這麼理解,弘一法師爲近代佛教帶來了無限的曙光,弘一法師的典範爲近代佛教又開啓了新的裏程碑。弘一法師也是我們做人學佛的一生可以學習的楷模,我感覺這麼說一點也不過份,並且能恰如其分。

  縱觀弘一法師的一生,就是一個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最後完善自我的過程。他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也不是一個沒有缺憾的人生,但是他是一個實實在在踏踏實實走過一生的人,從認識自我,到超越自我、完美自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弘一法師身上學到我們該學的人生道理。

  在這裏我們接下來說一說弘一法師的家庭背景,在講弘一法師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弘一法師的父親。

  弘一法師的祖籍是浙江平湖,從祖輩起移居到天津,他的父親叫李筱樓,是同治年間的進士,當過吏部主事,後來辭官經商,做了幾件小生意,後來也發財了,創辦了“桐達”等幾家錢鋪。難能可貴的是,他樂善好施,設立義塾(提供免費教育,就是我們現在的希望工程),創立“備濟社”,專事赈恤貧寒孤寡之人,施舍衣食棺木,有“李善人”的口碑

  李筱樓晚年喜好內典(佛經),尤其耽愛禅。很顯然,李善人的這種言傳身教對李叔同影響極大。李善人還有一個習慣,平常逢年過節,或有什麼節日的時候,就請一些僧人,來家裏誦經,這個也是弘一大師很早就接觸僧人的原因。

  僧人走了以後,年齡很小的李叔同,有點調皮,有點好動,有一天他媽媽發現窗簾不見了,就到處找,後來發現讓李叔同披了當袈裟玩去了,他從小就在家裏把窗簾啊,被罩啊,沙發罩啊扯下來披在身上念佛,這才幾歲,看來是善根不錯,善根非常好。

  還有一個人影響他,就是李叔同的奶媽,大戶人家都是有乳姆,就是奶媽,這個奶媽認識幾個字,有一點點小學文化,然後就找了些書,給李叔同看,像一些《名賢集》、《第子規》等等勸善的書來給李叔同看。

  在這裏我單獨找出來幾句,大家聽一下,李叔同的聰明和李叔同的智慧怎麼樣。當時李叔同才八歲,大家聽這個,她的奶媽怎麼來教的李叔同,在《名賢集》裏有句格言詩:高頭白馬萬兩金,不是親來強求親。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八歲的年齡,李叔同居然就能理解到榮華盡頭的空幻,就能理解到一場繁華之後如同夢幻。

  在這裏我再給大家提兩句,大家聽一下,我給大家出個上聯,大家對個下聯,“無錢似虎嚇退八路親朋”,當你這個人沒有錢的時候,窮的時候,就象老虎一樣,無錢似虎嚇退八路親朋,當我沒錢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爲啥親戚朋友這麼少,當你有錢的時候,有錢似蜜能招天涯蜜蜂。

  昨天有個小夥子在網上給我留言說,延參法師,我有點心裏話想跟您說,你千萬別跟我說到網上,我說好呀。他說我一表人材,身高一米八零,年方二十五六歲,但是父母催著結婚,催著相親,相了多少呢?相了有60多個。我說那麼從大學畢業就開始相,他說從沒大學畢業就開始相,我說爲什麼相這麼多?別人相一個一個成,你爲什麼都不成?小夥子說,家庭條件一般,一說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就出問題了,我給小夥子提了個建議,我說呀小夥子啊努把力,不管是去優酷呀,還是新浪呀、百度呀,找口飯吃,攢點錢,然後你再相親,那麼就成功率就非常大。

  所以說,不要埋怨生活給我們許多不足,不要埋怨生活當中有許多不完美,那麼可以問下自己,人生這條路,我們自己准備好了沒有,在這一條人生道路上我們自己又做了哪些打算,又做了哪些規劃,做了哪些努力。雖然小夥子一米八零,長得很帥,但是人活不是沖著臉活的,人活是沖著飯活的。

  人活著,是要走以哪裏都能活,是要努力,是要辛苦,超市裏的刷卡機它只刷銀行卡,不刷臉。所以人生要拿得起,還要看得破,還要放得下。

  我這幾天仔細研究了一下弘一法師的生平簡曆,看了弘一法師的很多照片,我發現弘一法師要是八零後的話,他絕對是帥哥一個,詩詞書畫文章,才高八鬥,這絕對是帥得不得了的。人活不是靠臉,人活是靠胸懷,靠肚量,靠學問,靠學識,靠你自己那個肚子裏那個真東西,實實在在對人生的那份信念,對困難的那份不屈服,對命運的那份光明和信仰,這才能活一份精彩的人生。

  我這幾天一直被弘一法師感動著,真的是拿得起看得破放得下,就包括這幾天奧運會上的王昊,上一回拿了個亞軍,這一回又拿了個亞軍,我說這小夥子不容易。人生在世,可能有許多不完美,有很多缺憾,就像有網友問我:延參法師,你希望誰拿乒乓球男單冠軍?我說王皓,好不容易拿了兩回第二名了,這回還不拿個第一名嘛。結果大家看成績單,又拿了個亞軍。

  我後來一想,我猛然間想通了一件事情,只要自己堅強,那麼人生就讓它盡管的不完美;只要自己豁達,就讓人生盡管的有缺憾。只要老天爺給足夠的時間,我們就努力的活,坦然的活,這也就是我們活這一生的意義。所有有很多網友在網上說:延參法師,您在網上贊美一下王皓。今天我就借優酷網贊美一下王皓。

  弘一大師的一生,他是一種傳奇,他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剛才說了弘一法師不是天才。

  在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曆的9月20日弘一法師出生于天津,在弘一法師出生的時候,弘一法師的父親已經是67歲了,給他取名李叔同。他父親李筱樓在72歲時去逝,當時李叔同的母親王氏才25歲,王氏在李筱樓的四個妻子當中是最小,在李善人去世以後,就這麼一個年輕的母親王氏帶著李叔同,從這裏可以看出李叔同小時候的一份艱難。

  李叔同幼年,可以說從5歲開始就隨著母親學習古詩、格言,6、7歲就能讀《昭明文選》,從8、9歲就會背大悲咒,在別人背的時候,他就在旁邊聽,8、9歲竟然就學會了,10歲開始讀《古文觀止》、《四書》。大家聽一聽,弘一法師從5、6歲就開始學習,從6、7歲就努力,10歲時那麼多書就讀完了。

  我們在座的有些朋友從50歲才開始讀,從60歲開始才讀了一點點,人家弘一法師從5歲就開始讀,讀到10歲,那些通俗的經典,通俗的書籍幾乎就能讀得差不多,所以說大家要理解一下天才怎麼來的:讀書讀來的。在別人努力的時候你睡覺了,在別人讀書的時候你睡覺了,在別人學習的時候你看動畫片了,特別是有些80後的女同志,拖鞋一穿,瓜子一嗑,從此書與我無緣,學問與我無關,心裏想什麼,光想著明天吃什麼。

  人生不是這樣的,人生是要讀書的,所以…

《禅門明月 弘一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理所當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