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受戒及教授業處(2009年第一期寶峰禅寺止觀禅修營開營)

  第一期寶峰禅寺止觀禅修營開營 受戒及教授業處

  瑪欣德尊者2009.04.10講于江西佛學院

  (本文是由衆多賢友共同努力將錄音整理成文字完成的,不能保證完全沒有錯漏,未經瑪欣德尊者最後校對,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禅修者:早上好!

   現在我們的2009年度帕奧止觀禅修營就開始了。在這裏,我們就今天早上的開營儀式先講幾個內容。

   首先,我們在昨天晚上講到了今天會授戒的。因此在這裏我想簡單地講一講,我們在禅修營期間對戒律的要求,以及如何持與犯。然後再給大家授戒。授完戒之後,再來講一講禅修的方法,也就是傳授禅修的業處。

   在我們講戒律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的各位,有沒有還沒有受過皈依或者說非佛教徒的,有沒有?有的請舉手。我看有沒有?一位,只有一位還沒有受過皈依,是吧?好,那沒有關系。

   作爲佛弟子,首先,我們要對佛、法、僧叁寶,要有信心,要有信仰,無論是受任何的戒,例如受五戒、受八戒,受在家或出家的十戒,它都是以叁皈依爲根本的,也就是說在受這些戒的時候,並不是在念誦戒的時候成立的,而是在受叁皈依的時候成立的,因此我們在這裏簡單講一講叁皈依。

   叁皈依的巴利文叫作tisarana,ti 就是叁,sarana的意思是庇護所,保護的地方。佛、法、僧叁種,是作爲佛弟子的皈依之處、庇護所,所以稱爲叁皈依。

   其中的佛是buddha,意思就是指覺悟的人,是因覺悟了人生、覺悟了世間真相,覺悟四聖谛的人稱爲佛陀。

   然後佛陀把他覺悟的真理、聖谛宣說出來,那就形成了法。因此法包括了佛陀所覺悟的真理,跟宣說的真理、聖谛。

   然後僧就是依照佛陀所教導的法去實踐,乃至證悟、證果的弟子,稱爲僧。

   或者我們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理解,就是佛陀是已經斷盡了煩惱,已經擁有智慧與慈悲的圓滿的人;

   而法是能夠使我們滅盡諸苦,斷盡煩惱的方法;

   而僧是已經斷盡煩惱跟致力于斷盡煩惱的實踐者,同時僧,還是指佛陀教法的傳承者,這就形成了僧。

   因此我們不要以爲說,佛陀是無所不能,佛陀是能夠消災延壽,不是這樣。佛陀的意思就是:他是智慧、慈悲、圓滿,並且能夠教導,能夠教導有緣衆生的人。唯有我們對佛陀有正確的了解,我們的皈依才不會糊裏糊塗。

   對于法也是,法並不是說法力無邊,神通廣大那種法,而是指滅苦之法,能夠斷煩惱的方法。

   那僧,不是祭司,不是神職人員。僧是實踐佛陀教法跟教導佛陀教法的人。他們承擔著自己要致力于修行、斷煩惱,同時也要教化有緣的衆生,擔負著這樣的責任、這樣的義務,這種人稱爲僧。

   當我們在受皈依的時候,我們要先了解佛、法、僧叁寶的意義,之後再講到受戒。

   戒,巴利語sila,它的意思就是有好的品德,好的道德品質的意思。

   在禅修營期間,我們要求每一位禅修者,最低限度要持守八戒,對于個別的禅修者,我們會授十戒。

   爲什麼這麼要求呢?我們要了解八戒,或者十戒(也好),它都叫作uposathasila,uposathasila古代依照梵文upavasatha翻譯成布薩。uposatha是什麼意思?是近住,親近叁寶而住,親近聖僧而住,這是佛陀對在家人的一種慈悲、所施設的戒法,他就是讓在家人,在家人平時都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很操勞。佛陀就用這種戒法,提供在家人能夠有機會到寺院裏面,到佛塔裏面來親近叁寶,聽聞正法,修習止觀。讓在家人也能夠體驗出家人,出家般的梵行生活。

   現在大家來到這邊禅修,特別是在家人來這邊禅修,那我們也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機會,來體驗出家般的梵行生活。那出家般的梵行生活,有什麼要求呢?也就是我們要學習象出家人一樣過著清淨的生活。由于這一種學習出家人,學習過梵行修行生活的行爲,我們就稱爲uposathasila,或者古代翻成布薩戒,就是這麼樣的意思。

   現在我們來到寶峰禅寺,我們來參加禅修營,也應當。雖然大家身還是俗家,心要有出家人的心,要有梵行的心,要有禅修的心,如果我們用這樣的心來去學習出家人的生活,那不僅僅你的心已經擁有了象出家人般的素質,同時,戒行也是我們禅修的保護,跟我們修行的基礎,所以我們要求大家最低限度要守八戒。

   八戒是哪八戒呢?

   第一是遠離殺生, Panatipata veramani。也就是說,在受戒期間,不去故意傷害有生命的衆生,有生命的生物。

   第二Adinnadana veramani,Adinna就是沒有給的,adana是去拿,拿取沒有給你的東西,也就是屬于別人的,你去拿取,沒有征得物主的同意去拿,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偷盜。

   第叁是Abrahmacariya veramani,Abrahma是非梵行,cariya是行爲, veramani就是遠離,也就是在受八戒的期間,即使是夫妻的生活、夫妻的關系,也暫時的停止而過著獨身的生活,這稱爲遠離非梵行,過著學習梵行的生活。

   第四個是Musavada veramani, Musavada是虛妄語,也就是騙人的話,不真實的話要遠離。

   第五,Sura-meraya-majja-pamadatthana veramani,Sura-meraya是指酒,majja是指酒精,pamadatthana是指一切能夠導致麻醉的這些物品,所以有人把這一條學處翻譯成不飲酒,這是不是很正確的翻譯。因爲這條戒除了酒類之外,包括一切的麻醉品。也就是服用了容易上瘾,而且服用了可能會使人神志不清,或者說甚至會喪失理智,這一類的,好象現在所說的毒品,嗎啡,等等,都算是。就是非藥用的,拿來做消遣性的這些麻醉品,都是屬于這條學處的範疇。

   第六條Vikalabhojana是非時食。前面的五條跟在家的五戒是一樣的,除了第叁條,在家人來說,就是遠離一切欲邪行,就是邪淫,但是作爲八戒來說,第叁條就改成是離非梵行,而在第六條之後,是作爲uposatha八戒或十戒獨有的。第六條是遠離非時食,非時的意思就是,是指一切的諸佛跟所有出家的聖者不會在那個時段用餐的時間。非時是在每一天的太陽正好過我們這所在的地方那條經線,如果一旦太陽一偏西,就稱爲非時,一直到第二天的明相出現,這一段期間稱爲非時,這一段期間如果吃食物的話,那就稱爲非時食。今天在這裏明相出現的時間是五點二十六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今天想要吃飯的話,在早上五點二十六分之後,我們吃東西就沒有問題,如果在五點二十六分之前,天還是黑的,還沒有亮,我們吃東西就會有問題,那我們就會破了這條戒。

   在我們禅修營期間,明天五點二十五分是明相的時間,如果我們結營那一天是五點二十分,也就是說因爲現在的明相會越來越早,所以也就是天亮會越來越早,當我們在結營那一天是十六號,四月十六號,是五點二十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是按照禅修營的作息時間用早餐的話,就不會違犯這條了。而現在在這裏,過午的時間,今天的過午的時間是十二點十八分,而到我們結營的時候是十二點十六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十二點十五分之前用完午餐,還不會犯戒。所以不用擔心,反正現在是十一點用餐。然後即使你用一個小時,還是不會過午。只要我們不超過十二點十五分,就不會犯。

   那對于食物來說,佛陀規定有四類的藥,第一就是我們當食物的藥,例如說米,面煮成的飯或做成的糕點,這些都是食物。還有菜、瓜、水果、牛奶,這些都是屬于食物,我們在非時就不要用。還有另外一種是稱爲七日藥,還有另外一種稱爲時分藥,跟稱爲終生藥。對于在家人來說,就沒有這樣的規定,但是對于出家人,對于受了具足戒的人來說,就會有這樣的規定。時分藥是指果汁,下午可以喝果汁,但是果汁我們必須要確定,果汁沒有經過高溫煮過,如果高溫煮過的話,它就變成食物。同時果汁必須得是小果,不能是大果。例如西瓜、椰子呀、哈密瓜、南瓜,你榨成的汁來喝,就變成是食物了,如果是用蘋果,葡萄,梨,橙子來榨成汁,而且沒有經過加溫,下午是可以喝的。還有另外對于受具戒來說,是七日藥,也就是糖,蜜糖,油,這些在下午都可以用。終生藥,就是指一般人拿來當藥的,例如中藥,西藥,這些都可以。反正我們記得,受持好這條戒,就是在過了正午之後,不要再吃食物,不要再喝牛奶,或是沖那些叁合一咖啡,這些都不要用,如果想要,覺得說到了傍晚或者晚上肚子餓的話,可以沖沖蜜糖水,或者喝點糖水,或者說你可以用黨參或者西洋參泡點水,加點鹽喝,也可以提提神。乃至你用枸杞子泡開水來喝,加點冰糖,都可以。這樣的話,你就不會犯到離非時食學處。

   第七條是指觀看歌舞的,也就是說一切的娛樂,在你受持八戒期間,不要看電視劇,不要欣賞音樂,不要自己唱歌,不要手舞足蹈呀,也不要敲打樂器等等。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你就可以說是受持了第七條,對十戒來說,是第八條,對于八戒來說,是第七條。

   還有另外一個就是,化妝。在古印度,印度有個風俗,很喜歡戴花蔓,挂花環,現在對于我們大家來說,就是一切的裝飾品都不要用。例如說手镯、戒指、耳環、頭花,還有使用香水,口紅,畫眉,這些在守持八戒期間,或者十戒期間,都不要使用。如果是作爲藥用,例如說皮膚病,或者一些確實爲了防病而塗抹的藥,雖然它有香味,但是你…

《受戒及教授業處(2009年第一期寶峰禅寺止觀禅修營開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