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拾遺 卷第六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
沙劫。于時有佛出現于世名觀世音。我于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
思修入叁摩地。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
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滅寂滅
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
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衆生。與諸衆生同一
悲仰。】
觀是能觀之智,菩薩救苦之悲願也。世音是所觀之境,衆生稱念菩薩名號祈求救苦也。是故菩薩觀察世間,尋聲救苦。
能觀之智是一,所觀之境無量。一即無量,無量即一,故菩薩神通悲願不可思議,一月千江,千江一月。
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入流亡所者,入聞性流也。聞性以無性爲性,不隨相轉。若隨相轉,便是聞識
,而不入聞性流矣。
既入聞性流不取于相,故稱亡所。所者,所取之相也。第一句意謂,既入聞性流,便無所取之相也。
如果所入之境相既寂,則不染心,一心清淨,了無罣礙。動靜二相,皆由境生
,心隨境轉,乃有念起。今所入之境相既寂,一心清淨念亦不起,故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
如是修習,漸漸增進。乃得能聞之念,與所聞之聲塵俱盡,內不住根身,外不住器界。甚至不住聞所聞「盡」之「盡聞」,于是能覺與所覺之分別亦空。如是一無所住,了無罣礙。能空之心與所空之塵皆滅。生滅俱滅曰寂滅,故曰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下,明所獲勝功德也。一者上合諸佛本覺妙心,與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合一切衆生,與諸衆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叁昧。與佛如
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叁十二應入諸國土。】
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叁昧者,此叁昧乃如幻叁昧也。此如幻叁昧,由聞思修而得,故曰聞熏聞修金剛叁昧。以此如幻叁昧力故,與諸佛同一慈力故,令我身具叁十二應,入諸佛國土,度化衆生。以下便分別說叁十二應。
【世尊若諸菩薩入叁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爲說法令其解
脫。】
漏者在因曰煩惱,在果曰生死。此有二種,一者斷見思煩惱,了分段生死。二者斷無明煩惱,了變易生死。今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者,破無明煩惱,了變易生死也。如是菩薩,我現佛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于彼前現獨覺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
寂靜者,樂獨善寂也。妙明者,發獨覺慧,悟生滅因緣也。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于彼前。現緣覺身。而爲說
法令其解脫。】
有學者,尚未及無學位也。斷十二因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
出無佛世,或不近于佛,獨處悟道者,名獨覺。出于佛世,聞佛說十二因緣悟道者,名爲緣覺。
十二因緣者,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如是乃至生滅則老死滅。故曰斷十二因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
【若諸有學得四谛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于彼前現聲聞身。而爲說法
令其解脫。】
初二叁果爲聲聞有學,四谛者苦集滅道。修苦集滅道,證入滅谛,了分段生死
,出叁界,曰勝性現圓。
【若諸衆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于彼前現梵王身。而爲說
法令其解脫。】
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者,離淫欲行也。
【若諸衆生欲爲天主統領諸天。我于彼前現帝釋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帝釋者,忉利天主也。
【若諸衆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于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
此處所說自在天者,指欲界第六天而言。
【若諸衆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于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
就。】
大自在天,即色界頂,色究竟天也。
【若諸衆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于彼前現天大將軍身。而爲說法令其成
就。】
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衆生愛統世界保護衆生。我于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
現天王身。
【若諸衆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于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爲說法令
其成就。】
現四天王太子身。
【若諸衆生樂爲人主。我于彼前現人王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樂爲人主,應爲樂爲人王。
【若諸衆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于彼前現長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推讓者,世禮遜讓也。
【若諸衆生愛談名言清淨其居。我于彼前現居士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現居士身。
【若諸衆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于彼前現宰官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現宰官身。
【若諸衆生愛諸數術攝自居。我于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
現婆羅門身。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于彼前現比丘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現比丘身。
【若有女子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于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
現比丘尼身。「女子」,經中常用女人。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于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複女
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現優婆塞優婆夷身。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于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
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現國夫人身。
【若有衆生不壞男根。我于彼前現童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處女
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現童女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現童男童女身。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諸龍樂出龍倫。
我現龍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于彼前現藥叉身。
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幹闼婆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幹闼婆身。而爲說
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爲說法令其
成就。若緊陀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緊陀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現天龍鬼神身。
【若諸衆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非人有形無形。
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于彼前皆現其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是名妙淨
叁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叁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現人、非人身。
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力有作力與無作力之別。作力者,作時便起,作已便滅。如果作時不起,便不成作力。同時作力既起,起必有滅,若非有滅,亦不成作力。故有生有滅,是爲作力。
既然作力有生有滅,則知有作力無體。我門要知道滅法不能再生,不能再生,故作力不能産生。所以由于無作力故,作力方起。無作力者,不生不滅,由不生不滅方成生滅。故無作力是體,作力是用。猶如一水起萬波,波有生滅,水無生滅。以水無生滅,方現波之生滅。波現萬重,唯是水性無作之自在用也。
菩薩度生亦複如是,十方應現變化無方,唯無作妙力,自在成就也。
【世尊我複以此聞熏聞修金剛叁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衆
生同悲仰故。令諸衆生于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觀世音菩薩,名施無畏者。以下分別說明菩薩十四種無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衆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不自觀音,以觀觀者。
音者,聲塵也。以觀觀者,不取聲塵觀自性也。自性無性,即無作妙力。以無作妙力,令彼十方苦惱衆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無作妙力者,菩薩實智,觀其音聲即得解脫者,菩薩權智。菩薩以實智起權智,權智不思議,普度一切衆生。十四種無畏,皆實權並陳,理事雙圓。
【二者知見旋複。令諸衆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知見旋複者。複歸自性也,即無作妙力也。以無作妙力,令諸衆生入于大火,大火不能燒。
【叁者觀聽旋複。令諸衆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觀聽旋複者,不取塵相,而複自性也。斯即無作妙力,以無作妙力,乃令衆生
,大水不能溺。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衆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斷滅妄想者,全其性也。全其性者,無作妙力也。以無作妙力故,令諸衆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複同于聲聽。能令衆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
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旋光性無搖動。】
熏聞成聞,六根銷複,同于聲聽。
熏習聽聞聲塵之「聞」,圓成聞性。既然聲、聽銷歸自性,而六根亦複銷歸自性。同于聲、聽者,和聲聽同樣銷歸自性。如此根塵識皆銷歸自性,便是無作妙力
。以無作妙力故,乃能令衆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
,性無搖動。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衆生藥叉羅剎鸠盤茶
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聞熏精明,明遍法界。
自性無性,無性隨緣,故明遍法界。以此無作妙力,令諸衆生,藥叉等鬼,目尚不能視,何況加害?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衆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拾遺卷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