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十正理論釋

  六十正理論釋

  聖龍樹菩薩 造頌

  甲操傑大師釋

  觀空法師講授並校正修改

  任傑譯漢

  科 判

  六十正理論釋科分四:

  甲一、造論之前禮贊分叁:

  乙一、禮贊的所爲羲

  乙二、略義

  乙叁、文義分二:

  丙一、正釋分二:

  丁一、釋後半頌文義

  丁二、解釋前半頌文義

  丙二、斷诤

  甲二、造論的正宗分四:

  乙一、示緣起離邊分叁:

  丙一、破有邊分二:

  丁一、由誰通達緣起離戲論分二:

  戊一、正說

  戊二、教授甚深教法分二:

  己一、應當思考已說的破除無見

  已二、教授聽聞破有見理

  丁二、破有邊之正理分二:

  戊一、此處之應成

  戊二、附義分二:

  己一、示由二見不得解脫

  己二、示證二無即得解脫

  丙二、破二邊之能立分二:

  丁一、教理的能立不合理分二:

  戊一、不一定是對凡夫說

  戊二、對聖者說之理不能成立分二:

  己一、聖者不見

  己二、彼見合理

  丁二、彼等不應爲涅槃分叁:

  戊一、明自宗的涅槃分二:

  己一、略示

  己二、廣說

  戊二、余宗得涅槃不合理分二:

  己一、略示

  己二、廣說分二:

  庚一、有余涅槃不合理

  庚二、無余涅槃不合理

  戊叁、自宗應理分二:

  己一、聖根本智不見爲有的原因

  己二、明由修習真性而得所作已辦之說是名言境分叁:

  庚一、正說

  庚二、明所證法界的行相無不相同

  庚叁、他宗所立所作已辦之說不可成名言境分二:

  辛一、他宗有過分二:

  壬一、應有始終

  壬二、破彼所許

  辛二、自宗無過分叁:

  壬一、明緣生離邊

  壬二、明有自性應成常

  壬叁、明無自性的譬喻分叁:

  癸一、由譬喻門略說

  癸二、正說譬喻

  癸叁、釋喻義

  丙叁、破二邊之體分二:

  丁一、安立應理分叁:

  戊一、前導

  戊二、正說應理分二:

  己一、總義分四:

  庚一、二谛的相

  庚二、二谛的差別分二:

  辛一、世俗谛分二:

  壬一、 正世俗

  壬二、倒世俗

  辛二、勝義谛

  庚叁、二谛的定數

  庚四、抉擇二谛建立

  己二、別義分二:

  庚一、破生邊

  庚二、破滅邊

  戊叁、結尾

  丁二、斷違教之诤分四:

  戊一、明佛說生滅是不了義

  戊二、依生滅通達真性之理趣分二:

  己一、正說

  己二、利益

  戊叁、明有執著者不能通達真性

  戊四、諸有勝解者通達真性之理趣分叁:

  己一、諸所作已辦者通達之理趣

  己二、阿阇黎自己現見之方規

  己叁、彼之建立應理分二:

  庚一、以教成立

  庚二、以理成立

  乙二、成立佛說蘊等是不了義分叁:

  丙一、明講說真性之次第分叁:

  丁一、正明次第

  丁二、觀察違越次第之過失

  丁叁、對治彼過

  丙二、明佛說蘊等是有需要分二:

  丁一、 正說

  丁二、引證成立分二:

  戊一、引理成立

  戊二、引教成立

  丙叁、明佛說無生是了義分叁:

  丁一、由無明顯現故無自性

  丁二、隨無明起滅故無自性分二:

  戊一、明隨無明生起

  戊二、明無明滅則還滅

  丁叁、生住滅叁觀待因而有故無自性

  乙叁、觀察執蘊之過失分二:

  丙一、建立前導分叁:

  丁一、他部說有自性毫不爲奇

  丁二、自部說有自性極不合理

  丁叁、此等建立應理

  丙二、正明過失分四:

  丁一、明實事師離解脫道被見流所漂分叁:

  戊一、明他部爲見所奪

  戊二、自部爲見所奪

  戊叁、明說空性師則與彼相反

  丁二、明彼見爲無義利之因分二:

  戊一、正說

  戊二、遮彼見之規則分二:

  己一、略示

  己二、廣說分二:

  庚一、明所知實際之規則分二:

  辛一、明依緣而生與無自性並不相違

  辛二、明由執相違當出生一切過失

  庚二、由心通達之規則分二:

  辛一、正說

  辛二、彼說應理

  丁叁、明執實有則不能斷除煩惱分叁:

  戊一、正說

  戊二、明彼堪可悲憫

  戊叁、明聖者與彼相反

  丁四、明于境籠挂礙與不挂礙的差別分二:

  戊一、略示

  戊二:廣說

  乙四、解脫之勝利分二:

  丙一、別說分二:

  丁一、斷德

  丁二、證德

  丙二、結尾

  甲叁、造論的善根回向

  正 文

  法界戲論寂滅空,誰之大悲輪顯現;

  令我信芽開敷者,手蓮置頂而敬禮。

  于誰刹那傾憶念,摧伏斷常邊見山;

  導至無上勝乘道,頂禮怙主龍樹足。

  釋迦能仁涅槃後,聖教住于濁世中;

  唯一宣說緣起者,至誠頂禮月稱足。

  無倒開顯彼密意,恭敬頂禮勝上師;

  正理自在者所作,六十正理當解說。

  龍樹菩薩所作的《六十正理論頌》即是此中所說的法。此論就總的來說是爲顯示一切經的究竟密意,即是中觀義故。就別的來說,即是破除諸聲聞部所許生滅有自性的邪分別故,並且即以諸聲聞部所共許的聲聞藏的教理而作抉擇。

  此中分叁: 一、造論之前禮贊;二、造論的正宗;叁、造論的善根回向。

  甲一、造論之前禮贊分叁:一、所爲義;二、略義;叁、文義。

  論曰:誰于生滅等,以此理斷除。說緣起能王,于彼稽首禮。

  乙一、禮贊的所爲義者,第一是顯示龍樹菩薩自己隨順先代正士行故;第二是爲造論事業圓滿究竟無障礙故。巴草譯師說:聖師徒⑴對于禮贊無有所爲,因爲並非緣念某種所爲後,以彼所爲成爲心的境,而作禮贊故。那麼,是爲什麼呢?是于殊勝境生起猛利的信心後,自然會生起淨信的禮贊的。譬如有些具足信心者,不是計較所爲,而是忽然生起皈依之心一樣。後藏莎薄大師說,如是禮贊並非有所爲,若有所爲(立量雲)則聖師徒(有法)應非殊勝補特伽羅,因爲有希望果報的所爲故。譬如商人,彼承認叁輪:不法、因、遍,遍即是因遍後陳),並立一個以教理及世間共許之應成量遣除其宗⑵。又瑪迦降耶說,如是禮贊非有所爲,因爲龍樹已經登地,安住離貪欲位,遠離一切取舍所緣不計所爲故。此則立他許的因。向湯沙巴在他的《六十正理論釋》中,雖亦建立了與上述彼等相同之說,但是都不合理。先說第一家不合理者,真實生起希求解脫心的補特伽羅,應成爲不觀待所爲,因爲生清淨信心已,依法修行故。如龍樹菩薩《中觀寶鬉論頌》雲:[具信故依法]第二家亦不合理者,諸正士所作一切,皆見爲是利他行故。第叁家亦不合理者,彼若謂[根本定時滅除⑶故]這個理由也不一定充足,由于後得位時不滅除故。何以故?爾時取所應取,舍所應舍。因此,可立量雲:聖師徒應非具足證悟者,因爲趨向無所爲事故。譬如愚癡補特伽羅。顯示承認應成和遮遣之理趣,于後當說,故不詳述。

  乙二、略義者,有贊歎和頂禮二種。對于贊歎,即是以宣說緣起,和斷除生滅實有,以及開示如何斷除彼生滅實有之理趣。

  乙叁、文義分二:一、正釋;二、斷诤。

  丙一、正釋分二:

  丁一、釋後半頌文義

  于誰稽首禮耶?曰:稽首能王。謂唯由說緣起法安立爲能王,即是于彼宣說緣起的能王,而申敬禮。又能王也就是建立宣說緣起之因,因爲除能王之外,余者不能說故。如聲聞、緣覺和菩薩等,亦由能王說法教化方能證悟,獨自不能證悟故。問曰:若是這樣,成立能王名,定要觀待宣說緣起,宣說緣起亦決定要觀待能王,即是互相觀待故,所以,二者都不能成立。答曰:若由互相觀待故,即無自性,這是承認的。若總說不能成立,是不一定的。問曰:雲何不由其余功德申贊,而唯由說緣起贊歎耶?答曰:這有叁個方面。

  ㈠、贊歎者的體性;

  ㈡、贊歎的行相;

  ㈢、贊歎的因。

  第一,龍樹阿閣黎自己由于通達真實性,獲得殊勝歡喜,及了知由于通達緣起即是一切功德的根源。

  第二,由所說緣起無自性生義,即遠離一切邊見垢染,由于能說彼法,故功德極爲圓滿。

  第叁,龍樹阿閣黎欲解說緣起,及于宣說彼緣起者——如來,生起恭敬,故作贊歎。

  丁二、解釋前半頌文義

  誰以此緣起理斷除生滅有自性,即于彼敬禮。故于能王稽首禮。“能”者,即是能調伏身語意,此有豐富和大自在二義。因爲積集二種資糧故豐富,和在聲聞等中有極大力故名大自在。“以此理”者有四種說法,即是因果互相觀待,依止前前如次生後,通達真實性的理趣次第,以及後當解說的正理規則。以此四種理趣即能斷除有自性地生滅等。

  由彼理趣有四種爲緣,“誰”字亦有四種,即:由何因,由誰說者,由誰建立能王之因,及由何種正理。第一,謂不僅由宣說緣起,立爲能王,亦由能斷除諸法有自性地生滅故,名曰能王。由何理趣斷除耶?即以此因果互相觀待之理斷除。果是觀待從因而生故建立爲果,因亦是觀待生果而建立爲因。由此亦能斷除生滅有自性等。第二,由誰說者及其理趣如何?謂由依前而生于後之次第,即以此理斷除生滅有自性。第叁,由何因斷除,即由知生便知滅的證悟規則,或宣說規則的次第,即以此理斷除。問曰:如是宣說有何所爲?答曰:由此次第饒益所化衆生故。第四,龍樹阿阇黎即由自己後當解說的經中所說之正理,而斷除生滅有自性。

  丙二、斷诤

  問曰:《七十空性論》和(回诤論》中來作贊頌,此論雲何作贊頌耶?

  答曰: 《中論》與此論, 一開始就以若幹緣起正理而作抉擇,是獨立的論,故作贊頌。 《七十空性論》和《回诤論》唯是從《中論》中開出來的別義,非是獨立另有所诠,故不作贊頌。于何處開出,詳如疏中所說⑷。

  甲二、造論的正宗分四:一、示緣起離邊;二、成立佛說蘊等是不了義;叁、觀察執蘊之過失;四、解脫之勝利。

  乙一、示緣起離邊分叁: 一、破有邊;二、破二邊之能立⑸;叁、破二邊之體。

  丙一、破有邊分二:一、由誰通達緣起離戲論;二、破有邊之正理。

  丁一、…

《六十正理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