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心行與阿彌陀佛不相應,念佛也不能往生,心行是往生的第一要件。(990224早餐)
◎ 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末後,講到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就是墮阿鼻地獄。爲何念佛會墮阿鼻地獄?一天到晚口念彌陀,心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但言語行爲是在破壞道場、破壞佛法,造的是毀滅叁寶之業,所以果報在阿鼻地獄。特別是末法時期“鬥诤堅固”,出家人同住一個道場,彼此不和,互相鬥爭,雖念阿彌陀佛,將來還是一起墮阿鼻地獄,道理在此地。(990224早餐)
◎ 念佛如何才能上品上生?心是佛心,行是佛行,決定得生淨土。(990224早餐)
◎ 六十歲以上的人,什麼事情都不要過問,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萬緣放下。(990224早餐)
◎ 佛七不是法會,若將之看作法會,那就是湊熱鬧,意義不大。佛七真正的目的是放下萬緣,希望在這七日當中,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之結果。(990322早餐)
◎ 一心不亂功夫有淺深不同,端看你放下多少;放下得多,一心功夫就深;放下得淺,一心功夫就淺。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和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淺的事一心,但決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990322早餐)
◎ 何謂功夫成片?佛號念熟了,真正在二六時中(即二十四小時),妄念不起,只有佛號;念時有佛號,不念時也有佛號。很多同修有這種經驗,但是時間短暫,不能保持長久;若能長久保持,即功夫成片,這是好境界。(990322早餐)
◎ 念佛而不能往生,第一是善根福德因緣不足,《彌陀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第二是聽經太少,對于佛所說的道理、事實真相,沒有契入,不能理解,依舊生活在煩惱妄想雜念之中,故功夫打了很大的折扣。功夫不得力,念佛很難有成就,總不外乎這兩種因素。(990327早餐)
◎ 我們不如下愚,不如那些不識字的老太婆,她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知道,也不聽經,一句佛號念到底,能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走的時候瑞相希有,這是我們比不上的。(990410早餐)
◎ 到念佛堂念佛是形式,要是過分執著非到念佛堂念佛不可,這是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990417早餐)
◎ 佛要怎麼念?中國的文字,“念”不是口念,念是“今”、“心”,現前這一念心。真正的念就是一念自性,這一念當中與佛相應,就是念佛。你的心是佛心,願是佛願,口是佛言,行是佛行,那就是真念佛、真修行,這樣才能普利一切衆生。(990417早餐)
◎ 講到究竟之處,心行與自性相應,那是真念佛,是圓圓滿滿的念佛。因爲性就是佛,佛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自己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更容易體會、理解的說法,就是起心動念不管是對人、對事、對物,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五種心相應,是真念佛。反之,那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果然與這五種心相應,縱使一天到晚一句佛號也沒有念,也是真念佛人。(990417早餐)
◎ 佛的心、願、解,表現在外面,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要做出念佛的樣子,這是化他。否則,勸別人念佛,自己不念佛,人家不會相信。(990417早餐)
◎ 真正念佛人的生活表現,決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看破是對于世出世間一切理事、因果清楚明白。放下是心裏面對于世出世間法,一絲毫都不沾染;不是事情不做,事情照做,做得比別人還要積極、還要好,而心地清淨絲毫不染著。這是菩薩行。能夠將之落實是真修行,能夠理解明白是真智慧。(990417早餐)
◎ 佛教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怎樣才能往生?心要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念佛要把清淨心、慈悲心念出來。若天天念佛,清淨、平等、慈悲不能現前,那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而已,這一生不能往生。念到與清淨、平等、慈悲相應,就有把握決定得生淨土。(990418早餐)
◎ 蕅益大師講,“能否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這是往生第一條件;“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之淺深”。功夫就是清淨、平等、慈悲,我們了解這個道理,明白事實真相,就曉得怎樣用功夫。(990418早餐)
◎ 清淨、平等是自利,慈悲是利他。淨土法門是大乘法門,不是小乘,懷著自了漢的心態不能往生。大慈菩薩說得很好,能幫助兩個人往生,就比自己精進;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福德就無量無邊;能幫助幾百個人往生,你就是真正的菩薩。沒有緣分,另當別論;有機緣幫助衆生而不肯幫助,只著重自了,這種心態是往生的障礙。(990418早餐)
◎ 一心念佛,念佛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心願與佛相應就是念佛。(990422早餐)
◎ 祖師大德教我們念佛的方法,分別執著才起來,立刻一句阿彌陀佛把它伏住,這是初步功夫;更進一步,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化解了;更深的功夫,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圓融了。同樣念一句阿彌陀佛,各人功夫不相等。(990422早餐)
◎ 五十叁參中,第一位善友是吉祥雲比丘,代表“念佛法門”;最後一位善友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徹始徹終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不但要念佛,最後必須要求生西方淨土,我們要從這裏去領悟。(990422早餐)
◎ 我們在無量法門裏,采取持名念佛,這個法門最方便,行住坐臥都不妨礙。只要真正肯念,如理如法去念,就能收到效果。(990423早餐)
◎ 倘若不從心理、行爲上做個改變,念佛也不能往生。經上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怎麼能往生!(990423早餐)
◎ 佛家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去障礙的法門。我們今天采取“持名念佛”的方法,但是念佛的人很多,真正將障礙去除而功夫得力的人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對于佛號的真實義,了解不夠透徹。第二個因素,煩惱起現行時,佛號提不起來。這就是對于佛號不夠熟悉,還是相當生疏。古德說,念佛人要功夫得力,一定要把生處轉變成熟處,熟處轉變成生處。妄想習氣是熟處,佛號很生疏,所以念頭一起都是煩惱。這就是教我們把生熟換一換,在一切時、一切處,心裏一起念就是阿彌陀佛,把佛號變熟,把煩惱習氣變生疏,功夫就會得力。(990425早餐)
乙、明對治煩惱
◎ 從前讀書人天天要讀書,叁日不讀書,面目全非,因爲無始劫的毛病習氣統統起現行。天天聽經,是天天在壓自己的煩惱習氣;一天不聽經,毛病都出來了。(990223早餐)
◎ 禅宗六祖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是一句很重要的話,能幫助我們修行成就。真正修道之人,不見世間人的過失,只見自己的過失。你不見自己過,只見世間過,決定墮叁途,這是百分之百肯定的。(990223早餐)
◎ 我們今天的麻煩,就是兩個眼睛專門看別人的過失,不曉得回光返照自己。(990223早餐)
◎ 如何能在一生中脫離叁界、六道、十法界,往生極樂世界,成就圓滿佛道?必須將自己的障礙去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第一個障礙就是有控製別人的意念,這是大障礙。希望別人都聽自己的,此念頭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六道生死輪回的根本,一定要舍棄。第二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想占有一切人事物。(990224早餐)
◎ 在一切法裏沒有得失的念頭,沒有占有、控製的念頭,就得大自在。佛家講的真解脫、大自在,就是從這裏得來的。還有患得患失,還有想控製一切人事物的念頭,這是煩惱、束縛,你就不自在。不自在不是別人給你的,是自己造成的。(990224早餐)
◎ 我們將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就心安理得,就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離開妄想分別執著,自性的般若智慧就現前。智慧不需要學習,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你怎麼會不自在?(990224早餐)
◎ 自私自利是迷惑顛倒,保全自私就是保全自己在叁惡道永不得出離。因此真正覺悟的人,必定是念念爲一切衆生,放棄自私的利益,這才能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十法界。(990321~0325早餐)
◎ “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就是徹底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製、占有的欲念,放棄自己的成見,這個很重要。自己想要怎樣做,那就錯了。(990321~0325早餐)
◎ 真我是自性、法性、法身,找到真我就是成佛,就是法身如來。何謂法身?虛空法界一切衆生,即是法身。由此可知,我們常念一切衆生,常想一切衆生,就與法身、真我、佛道相應。念念自私自利,念念保護自身,這是絕大的錯誤。多少善法、真實功德,都被這種錯誤觀念障礙;不但障礙自己的善法功德,還造作許多罪業。此罪業是障礙一切衆生的善法,破壞大衆的功德,其根源都是“一念私心”。(990322早餐)
◎ 必須曉得,妄想、雜念、分別、執著,決定破壞正念。我們應當有高度警覺心,不能舍棄妄想雜念,就不能往生,無法脫離六道輪回。如何解決?仍是一句老話,“要放下”。在日常生活當中,念念爲衆生想,念念爲社會想,不要想自己,就容易放下。世間人之所以放不下,起心動念都想到自己,這是大障礙。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在經論當中,爲我們提示多次,我們讀了、聽了,依舊麻木不仁,仍是自私自利、保護自己的念頭。(990322早餐)
◎ 美國人的思想,第一就是如何保護自己,這種思想在美國被認爲是正確的。是否真的正確?不盡然。念念…
《淨空法師嘉言錄(叁) 叁 示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