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念佛,念是想,天天想佛,就是心上真有阿彌陀佛,念念有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就是有阿彌陀佛的心、願、行。換句話說,將《無量壽經》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爲,那是真念佛。(981115早餐)
◎ 念佛不是挂在口頭上;口頭上念佛是宣傳,是念給別人聽的,這是度衆生,所謂“一曆耳根,永爲道種”。念佛是“心願行”要與佛一樣。“佛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願”是幫助法界一切衆生早成佛道;“佛行”是真做,願不是假的、空的,要在日常生活中隨分隨力,盡心盡力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這就是一切諸佛菩薩所行的事業,佛門講的“如來家業”,也就是幫助一切衆生覺悟。在娑婆世界第一方便法就是勸導,以講經說法勸勉大家,幫助大家開悟,這是言教;其次是身教,做樣子給衆生看。言教、身教若能做得圓滿,你的家人當然受感動,就能相信。(981115早餐)
◎ 念佛非常重要,其功德無量無邊,無比殊勝;不但這一生的業障能消除,無量劫的業障也都能消除。而消除就在一念之間,“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念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就是與佛心相應;念念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就是與佛願相應;念念幫助一切衆生,就與佛行相應。妄念是從業障變現出來的,妄念就是業障。所以,我們念念都是佛,妄念就沒有了,業障也就消除了;不念佛時,有妄念就是業障起現行。所以要常念佛,不可間斷,業障才能消除。“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功夫一定得力,這是念佛的秘訣。(981115早餐)
◎ 淨宗祖師大德教我們“老實念佛”,“老實”二字不容易做到,做到的人這一生決定上輩往生。有的人善根福德深厚,不要修就老實,他一聽佛的話,就真的萬緣放下,對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不再放在心上,是非人我統統舍棄。有的人是要去修才會老實,而我們是學了還不老實,這是業障習氣深重。一定要在生活環境裏面轉境界,念念提醒自己,認真努力修學,真正放下萬緣,才能消除業障。(981117早餐)
◎ 最近有幾位同修往生了,多數都有瑞相,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這些人爲我們做了證明,使我們信心增長。他們能夠自在安詳的往生,這是大福報,原因是他們能放得下。所以“萬緣放下”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樣樣放得下,心開意解,就能消災免難。唯有放下,才能真正做到一心向佛。(981123早餐)
◎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我們眼前最重要的功課。(981123早餐)
◎ 我們要預先做好准備,把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因素消除,功夫就能得力,就能達到功夫成片,甚至于一心不亂,這才是真正的福報,真實的智慧。(981123早餐)
◎ 古德常說,共修時若有疑惑、夾雜,就會破壞念佛的功夫。念佛是以得“一心不亂”爲目的,“一心”誠然不容易得到,但對一般人來說,淺近的一心,也就是功夫成片,應該是可以得到的。只要到達這個境界,就決定有把握往生不退成佛。(981206早餐)
◎ “功夫成片”,就是沒有疑惑、夾雜,無論在何時何處,即使夜晚作夢,也沒有忘記“阿彌陀佛”,這就是成片的樣子。除“阿彌陀佛”之外,與一切人事物接觸,要時時保持高度的警覺,決不爲外境所誘惑、所動搖,這就是功夫。(981206早餐)
◎ 要達到功夫成片,何以在念佛堂念佛仍做不到?有兩個原因:一是無量劫煩惱習氣太重;習氣是知見,一般人講成見,成見很深,意見很多,這是一個麻煩。二是不老實;老實也不容易,人能做到老實,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一定能成就。而補救的方法,就是讀經、聽教。(981206早餐)
◎ 進念佛堂要想功夫得力,必須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不下是教理不明,就要用講經的方法來彌補。過去念佛堂沒有講經,但是每一枝香在止靜時都會講開示,其用意是相同的,就是要幫助大家斷疑生信、功夫得力。尤其在現代,我們聞經時間少,根基不夠,縱然有緣住在如此殊勝的念佛堂,還是生煩惱,還是有意見,還是障礙自己修學的功夫。由此可知,經不可不讀,法不可不聽,大家要真正用功努力。(981206早餐)
◎ 住在彌陀村的同修們都是佛菩薩,因爲到此地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作佛,“念佛是因,作佛是果”。念佛堂一定是二十四小時念佛不間斷,天天如此,年年如此。(981206早餐)
◎ 我們是業習深重的凡夫,要日夜念佛不間斷,體力上有困難,但是有困難也要克服。過去谛閑老和尚教他的徒弟—鍋漏匠,念佛的方法,就是“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決定不可以偷懶、懈怠,這是爲自己也是爲衆生;你成佛了,就能普度衆生,這是自利利他。(981206早餐)
◎ 希望大家自動自發,不要人督促。到念佛堂念佛穿海青,念累了休息也不脫海青;海青脫下來,怕會睡著,耽誤了念佛的功夫;和衣而睡能提高警覺,盡量防止自己懈怠懶散。在這種道場修學,豈有不成佛之理!(981206早餐)
◎ 《影塵回憶錄》記載,谛閑法師有位念佛往生的徒弟,出家之前作鍋漏匠。此人一生生活非常困苦,中年出家,不識字,也沒聽過經,什麼都不會。谛閑法師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你就這樣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將來准有好處。”他是鄉下老實人,沒有妄想雜念,很聽話就一直念下去。這樣念了叁、四年,他成功了。沒有病苦,預知時至,往生後還站叁天,等待谛閑法師替他辦後事。谛老贊歎他說:“你總算沒有白出家,你這個樣子連許多大和尚、方丈住持、講經說法的大法師,都比不上。”這是事實。(981220早餐)
◎ 《地藏經科注綸貫》講,“一念自性,體元湛寂”。果真念念與湛寂的性體相應,一切作用能與心性相應,往生就有把握。六祖惠能大師講得更明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二句是講清淨心與平等心。清淨心不染,心地清淨,毫無牽挂,心裏“本來無一物”。以清淨心一心念佛,決定自在往生。(981220早餐)
◎ 《淨土聖賢錄》與《往生傳》裏,記載自在往生的人很多,沒有記錄下來的更多。近代在倓虛老法師《念佛論》裏,倓老講他一生親眼看到自在往生有二十多人;聽說的,那就更多了。
修無法師是個苦命人,也不識字。在哈爾濱極樂寺傳戒法會時,發心幫忙照顧病患。傳戒法會還沒圓滿,修無法師即預知時至,念佛往生。往生前告誡大衆,“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鄭錫賓居士是個生意人,聽倓老講經說法,歡喜贊歎,以後生意不做了,學會講《彌陀經》,到處爲人講經、勸人念佛。他是坐著往生的,不生病。講完經後,告訴大家“我要走了”,多潇灑!多自在!他的弟弟之前以爲他學佛著迷了,後來看到哥哥自在往生,終于明白了。所以他也真心念佛,叁年後也往生了,只是稍有病苦。
湛山寺的張居士,是位女居士,家境非常清寒,丈夫是拉黃包車的。她在湛山寺念佛會打雜做義工,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往生那一天,還一再叮咛、囑咐丈夫要照顧兩個小孩。她也是預知時至,毫無病苦,坐在床上走的。這是我們學佛的榜樣、模範,不需要靠人幫助,自己真有把握。
另外倓老又說谛閑法師的一個學生,是個鍋漏匠,也不識字。谛老將他送到溫州鄉下的破廟裏,找幾個護法照顧他的生活。谛老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叫他老實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念了叁、四年成功了,他是站著走的,還站了叁天,這多自在!谛老贊歎他:“你比這些講經說法的大法師,道場裏的方丈住持,超過太多了!”
這些人往生,品位不是在中品、下品,而是《無量壽經》上講的“上輩往生”。他們能做到,是因爲他們放得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們今天學不到,就是依舊放不下這些誘惑,難在這裏。要知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是假的,害得我們生生世世搞六道輪回,墮落在惡道受種種折磨苦難。(981222早餐)
◎ 我們一定要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慈悲心,老實念這句佛號。這句佛號一定要與“清淨平等覺”相應,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若不相應,這個佛號就沒有功德。如何才相應?在生活上一定要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看破是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放下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981223早餐)
◎ 香港何東爵士的老太太往生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也爲香港佛教奠定了真實的基礎。老太太往生時,對兒子、媳婦說,“我一生當中對你們沒有任何要求,我往生時,要求你們念幾聲佛號送我往生。”她的往生實在是開往生大會,親朋好友全到了,老太太交待清楚後,在念佛聲中安詳走了。何東爵士一家人,親眼看到老太太念佛往生,以後全家都念佛了。所以老太太度衆生真有一手,用講的講不通,就表演給你們看,最後一招把全家都度了。老太太的往生,這是高度的智慧,最佳的示範。世間什麼事都可以作弊、作假,唯這件事不能作假。我在臺中求學時,李炳南老居士常以這樁事勉勵我們,教導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真有,念佛人真能往生。(981224早餐)
◎ 善導大師說,佛教導我們做的要完全做到,佛教我們不可做的,決定不能做;果然能將《無量壽經》上的教誨,徹底依教奉行,天天做,一天都不違犯,叁個月這種功德的累積,你就是諸上善人,就取得往生的自在。若能做六個月,那就更踏實。一直做下去,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站著走,坐著走,自在隨意。這是人生第一大事!(981224早餐)
◎ 有些…
《淨空法師嘉言錄(二) 叁 示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