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和尚法彙—開示
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輯
宣統叁年在上海靜安寺成立佛教總會
民國二十二年癸酉在福建功德林佛七開示
民國叁十二年一月十七日在重慶慈雲寺開示
民國叁十五年八月八月十八日在廣州中山會館各界歡迎大會上開示詞
民國叁十六年在香港東蓮覺苑講
民國叁十六年丁亥八月初一日在澳門平安戲院開示歸戒
叁十六年九月廿七日在廣州聯義社演說
在廣州佛教志德醫院演講
參禅與念佛
參禅的先決條件
禅堂開示—用功的入門方法
宣統叁年在上海靜安寺成立佛教總會
上海居士林請普說
今承衆位居士邀請略談佛學。論到此事。老衲抱愧萬分。蓋緣自己毫無實行。雖然浮談淺說。無非古人剩語。與我本沒交涉。想我佛爲一大事因緣降世。垂訓八萬四千法門。總皆對病開方。果若無病。藥何用施。倘有一病未愈。則不可不服其藥。其方在我華夏最靈驗者。莫過于宗律教淨。以及誦持密咒。以上數方。在此土各光耀一時。目下興盛見稱者。無越
江浙。于臺賢慈恩。東西密教。大展風光。諸法雖勝妙。唯于宗律二法。多不注意。嗟茲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實是人末。因甚人末。蓋談禅說佛者。多講佛學。不肯學佛。輕視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儀。故有如此現象。大概目下之弊病。莫非由此。既然如是。你我真爲生死學佛之人。不可不仔細。慎勿暴棄。法門雖多。門門都是了生死的。故楞嚴經雲。“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所以二十五聖各專一門。故雲一門深入。若一聖貪習多門。猶恐不得圓通。故持六十二億恒河沙法王子名。不及受持一觀音名號也。凡學佛貴真實不虛。盡除浮奢。志願堅固。莫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別無奇特。本來心佛衆生原無差別。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證。今言修者。蓋因迷悟之異。情習之濃。謬成十界區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盡力行持。消除惑業。習病若除。自然藥不需要。古雲。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喻水遭塵染。一經放入白礬。清水現前。故修學亦如是。情習如塵。水如自心。礬投濁水。濁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轉凡成聖也。但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爲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淨土。念佛貴于心口不異。念念不間。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極樂。若專參禅。此法實超諸法。如拈花微笑。遇緣明心者。屈指難數。實爲佛示教外之旨。非凡情之所能解。假若當下未能直下明心之人。只要力參一句話頭。莫將心待悟。空心坐忘。及貪玄妙公案神通等。掃盡知見。抱住一話頭。離心意識外。一念未生前。直下看將去。久久不退。休管悟不悟。單以這個疑情現前。自有打成一片。動靜一如的時候。觸發機緣。坐斷命根。瓜熟蒂落。始信與佛不異。沩山雲。“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豈欺我哉。每見時流不識宗旨。謬取邪信。以諸狂禅邪定。譏毀禅宗。不識好惡。便謂禅宗如是。焉知從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粟。獨推宗下。超越余學。若論今時。非但禅門。此外獲實益作獅吼者。猶罕見之。其余諸法。亦不無弊病。要知今日之人。未能進步者。病在說食數寶。廢棄因果律儀。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來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見彌陀。如念佛人將不念自念寤寐不異之心來參禅。如斯參禅。何愁不悟。總宜深究一門。一門如是。門門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業根濃厚。有甚習氣不頓脫乎。此外倘更有他術能過此者。是則非吾所能知也。每歎學道之士。難增進勝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貪便宜。今日參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廣及多門。不審正助。刻刻轉換門庭。妄希成佛。毫無佛行。造諸魔業。共爲魔眷。待至皓首無成。反爲讪謗正法。古雲。“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輪。”今逢大士勝會。同心慶祝。各各須識自家觀自在。大士從聞思修。入叁摩地。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虛雲一介山野之夫。智識淺薄。因承列位厚意邀來。略敘行持損益雲爾。今朝九月正十九。共念觀音塞卻口。大士修從耳門入。眼鼻身意失所守。絕所有。切忌有無處藏身。當下觀心自在否。
民國二十二年癸酉在福建功德林佛七開示
勝進法師命署烨居士錄
當民國廿二年春季。閩省福建功德林居士。發起佛七時。至第叁日。虛雲老和尚。由鼓山湧泉寺下省公幹。順途到功德林慰問大衆。剛好佛七止靜默念。大衆一聞虛雲老和尚駕到。大半離座迎接。叩頭禮足。當時雲老和尚大喝一聲說。你們學佛好多年。今天對這樣嚴肅佛七道場。給你倒插法幢了。佛法的門中。無論是禅是淨。貴在六根門頭用事。掉舉與昏沈。都是失念的病源。你們記得嗎。彌陀經中說過。假如一天。二天。叁天。甚至于七天。都一心不亂。那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諸聖衆。現在他的面前。接引往生。現在你們諸位能不能一心不亂。如果一心不亂。怎樣會聽到老僧到來。如果一心不定。念到阿彌陀佛現身到來。你也不認識。他是佛是魔。你還不認識。是定是亂。也弄不清楚。那前途危險。真是可憐。可憐。
大衆給他教訓一番。都不知道怎樣是好。到佛七場中開靜了。虛雲老和尚就同大家入殿禮佛。向大家開示說。
你們打佛七。貴在一心。如果心不一。東看西聽。這樣的念佛。就是念到彌勒下生。還是業障纏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樣。世法無心。尚且不可以。何況佛法呢。念佛的人。從頭到尾。要綿綿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亂的念去。佛來也這樣念。魔來也這樣念。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這樣才有成功的日子。爲什麼呢。佛者是覺也。既然能覺悟。自然知道用力專心念去。魔者是惱也。惱害衆生慧命。知道他惱害慧命。當然更加用力專心去降伏他。所以當能夠覺時。就是見佛。如果遇害。就是著魔。現在佛七場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動。繼續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見著佛了。你們叩頭接我的有幾位。你們說接到什麼。既說不出好處。豈不是虛耗時光。空無所得。豈不是我來惱害你們一心大事。擾亂你們一心淨業。這樣就是你們置我于魔羅邊處了。可歎。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叁寶。實在可憐。他們有的用什麼燒豬。雞魚供養觀音菩薩。既然犯了殺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時。正遇梅蘭芳在上海演戲。有某居士包一個廂位。花數百元請我看戲。我告訴他說。八關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戲。何況我出家的僧人。你請我看戲。無異燒豬供菩薩。那個人叩頭悔過說。我今天花了幾百元得到開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無上。貴在用心。一句珍重。揖別而去。此時各人不敢起身送別。而虛雲老和尚也不回頭看看。
這個佛七。經過虛雲老和尚開示之後。所剩下的四天佛七功夫。的確是樣樣照做。其中有一位陳大蓮居士。建瓯人。歸依太虛法師。曾任福建省議會議員。在此期佛七的第六天念佛中。看見地上顯出黃金色。很是高興。結七後特地上鼓山。再請虛雲老和尚開示。蒙虛老和尚開示說。這是心到達清境的表現。切戒生貪念。務須一心念佛。努力精進。自然到家。不能夠有其他希求。要知道圓人說法。沒有一法不圓。任他橫說直說。都是契理契機。
民國叁十一年冬。政府主席暨各長官。發起啓建護國息災大悲法會于重慶。特派代表屈映光。張子廉來粵邀請 雲公赴渝。主持法會。十一月六日。由粵啓程。經湘桂黔。以達重慶。于慈雲寺及華岩寺。分建法會四十九天。至叁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圓滿。返粵。其間經過各地。備受各界歡迎款待。請法歸依。計給牒歸依者有四千余人。上堂說法開示數十次。茲擇錄法語如左。
民國叁十二年一月十七日在重慶慈雲寺開示
侍者惟因筆錄
今日諸位發心來歸依叁寶。老衲甚爲欣慰諸位遠道過江來此。無非希望得些益處。但若想得益。自須有相當行持。如徒挂空名。無有是處。諸位須知現既歸依。即爲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孫。但能敦品勵行。不被擯逐。則鳳閣鸾臺。有分受用。自今以後。須照佛們遺教修持。要曉得世間萬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爲。實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吾人自一念之動。投入胞胎。既生以後。漸知分別人我。起貪嗔癡念。成年以後。漸與社會接觸。凡所圖謀。大都爲一己謀利樂。爲眷屬積資財。終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結果。一息不來。卻與自己絲毫無關。與蜂之釀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爲。造了許多業障。其所結之惡果。則揮之不去。又與蠶之自縛何異。到了最後镬湯爐炭。自墮叁途。所以大家要細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長素。否則暫先吃花素。尤不可爲自己殺生。殺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于心何忍。試觀殺雞捉殺之時。彼必飛逃喔叫。只因我強彼弱。無力抵抗。含冤忍受。積怨于心。報複于後。以較現在武力強大之國。用其凶器。毀滅弱小民族。其理正同。諸位既屬佛子。凡悖理之事。不可妄作。佛法本來沒甚稀奇。但能循心順理。思過半矣。許多人見我年紀虛長幾旬。見面時每有探討神通之情緒。以爲世外人能知過去未來。每問戰事何日結束。世界何日太平。其實神通一層。不但天魔外道有之。即在鬼畜俱有五通。此是性中本具。不必注意。我們學佛人。當明心見性。解脫生死。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從淺言之。即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不但不可損人利己。更宜損己利人。果能切實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見。自不枉今日歸依也。
方才有幾位詢問楞嚴經意旨。茲乘大衆在此機緣。略說概要。此經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譯。祗有十卷。初四卷示見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漸次證果。最後並說陰魔妄想。阿難尊者爲衆生示現詢問。而佛首明諸法所生。惟心所現。因阿難尊者見佛叁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心生愛樂。佛問其將何所見。阿難尊者…
《虛雲和尚法彙—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