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十九

  中阿含經卷第十九

  七十八、梵天請佛經第七(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一位梵天起邪見,執著梵天界之有、常、不變。佛陀雖爲其說無常。變易之理,然而梵天仍不舍棄邪見,卻視佛應隨其所見,佛陀則破其邪見。梵天乃以神力與佛較量,然而不敵佛陀。這時,魔王波旬因恐懼減少其魔的眷屬,而請佛勿教化弟子,佛陀知此,而斥退之。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舍衛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梵天,住在于梵天上,曾經生如是的邪見(不正確的觀念):「此處爲有常的,此處爲有恒的,此處爲長存的,此處爲要處,此處爲不終之法,此處爲出要的(出離的)。除了此出要之處之外,更沒有出要能過其上的(沒有一處能超過其上)。並沒有他處爲有勝、有妙,有最的地方。」

  于是,世尊乃以他心智,而知道那位梵天之心之所念,就入于如其像定(進入禅定),用此如其像定所發的神力,猶如力士之屈伸其手臂之頃,在于舍衛國的勝林給孤獨園,忽然隱沒不現,而往梵天之上。

  這時,那位梵天看見世尊之來臨,就迎請世尊,同時發言而說:「善來!大仙人!此處(此梵天的地方)爲有常住的,此處爲有恒久的,此處爲長存的,此處爲最安的,此處爲不終之法,此處爲出要之處。除了此出要之處之外,更沒有(再也找不到)出要能過其上的地方。是沒有地方比此處爲有勝、有妙、有最的地方。」

  于是,世尊告訴他說:「梵天!你將無常的地方稱說爲常住的地方,將不恒久的地方稱說爲恒久,將不長存的地方稱說爲長存,將不要處稱說爲要處,將有終之法稱說爲不終之法。並不是出要(出離世間)稱說爲出要,稱說此出要之法,更沒有比此出要能過其上的。稱說已沒有勝、沒有妙、沒有最之處。梵天!你還有此無明!梵天!你還有此無明啊!」

  這時,魔王波旬,也在于大衆當中,于是,魔王波旬乃向世尊說:「比丘!(指世尊),不可違逆這位梵天所說的!不可違逆這位梵天所說的!比丘!如果你違逆這位梵天所說,逆此梵天所說的話,這叫做:比丘!猶如有人將吉祥之事帶來,而你卻排除而卻退那樣。比丘你所說的也是如此,因此之故,比丘!我乃對你說:不可以違逆這位梵天所說的!不可以違逆這位梵天所說的!比丘!假若你違逆這位梵天所說的,逆此梵天所說的話,就叫做:比丘!猶如有人,從山上墮下來,他雖然用手足去扪摸空中,但卻沒有所得那樣。比丘你所說的,也是如是。因此之故,比丘!我乃對你說,不可以違逆這位梵天所說的!不可以逆此梵天所說的!比丘!假如你違逆這位梵天所說的,違逆這位梵天所說的話,這就是:比丘!猶如有人從樹上墮下來,他雖然用手足扪摸枝葉,但是都無所得。比丘你所說的,也是如是。因此之故,比丘!我才對你說:不可以違逆這位梵天所說的!不可以違逆此梵天所說的!爲甚麼呢?因爲這位梵天,爲大梵天,爲福佑,爲能化,爲最尊,爲能作,爲能造者。他是衆生之父,是已有的,以及當來會有的一切衆生,均爲是從此而生的。這位梵天是所知而盡知,所見而盡見者。

  大仙人!(指世尊),如果有沙門、梵志,憎惡地,毀呰地的話,則他的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轉生在于其余的下賤的妓樂神當中。像如是的,對于水、火、風、神、天、生主,也是同樣之事。而憎惡梵天、毀呰梵天的,則一樣的在他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轉生在于其余下賤的樂神當中。大仙人!如果有沙門、梵志,能夠愛樂地,稱歎地的話,軸他在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往生于最上尊的梵天中。像如是的,對于水、火、風、神、天、生主等,也是同樣之理。如愛樂梵天、稱歎梵天的話。則在他身壞命終之時,也必定會往生于最上尊之梵天中。大仙人!你不看見這位梵天的大眷屬們所坐的都如我之輩嗎?」

  那位.魔王波旬,並不是梵天,也不是梵天的眷屬,然而卻自稱說他是梵天。那時,世尊便作如是之念:此魔王波旬並不是梵天,也不是梵天的眷屬,然而卻自稱說他是梵天。如果說,有魔王波旬的話,這位就是正真正銘的魔王波旬(障道者,惡者)。

  世尊知道後,就告訴魔王而說:「魔波旬!你不是梵天,也不是梵天的眷屬,然而你卻自己稱說我是梵天。如果說,有魔波旬的話,你就是正真正銘的魔波旬啊!」于是,魔波旬,乃作如是之念:「世尊知道我!善逝已看透過我!」魔知道此事後,就起愁憂,就在于那個地方,忽然隱沒不現。

  這時,那位梵天,至于再叁的迎請世尊,而發言說:「善來,大仙人!此處爲有常,此處爲恒有,此處爲長存,此處爲要處,此處爲要安,在此出要之處,更沒有其它有出要過其上的了。已沒有比此爲勝、爲妙、爲最的地方了。」

  世尊也至于再叁的告訴他說:「梵天!你將無常稱說爲有常,不恒而稱說爲是恒,不長存而稱說爲長存,不要處而稱說爲是要處,有終之法而稱說爲不終之法,非出要而稱說爲是出要。稱說甚麼此出要處更沒有出要過其上,稱說甚麼已沒有地方爲勝、爲妙、爲最的了。梵天!你就是有這種無明(不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爲煩惱所覆之故)!梵天!你正正就是有這種無明!」

  于是,梵天乃仰白世尊說:「大仙人!在往昔之時,有沙門、梵志,其壽命極爲長,存住的期間,極爲久。大仙人!你的壽命極爲短促,不如那些沙門、梵志們之一燕坐(打坐)之頃。爲甚麼呢?因爲他們對于所知的都盡知,對于所見的都盡見。如果實在有出要的話,更沒有其余的人,能出要過其上的,沒有比他們有勝、有妙、有最者。如果沒有實在出要的話,更沒有其余能出要過其上而爲有勝、有妙、有最的了。

  大仙人!你對于出要的,乃作爲不出要之想,對于不出要的卻作爲出要之想。像如是的,你乃不能得出要,便會成爲大癡的人。爲甚麼呢?因爲沒有境界之故。大仙人!如果有沙門、梵志愛樂地,稱歎地的話,則它定會爲我自在,會爲隨我所欲,會爲隨我之所驅使。像如是的愛樂稱歎水、火、風、神、天、生主,愛樂梵天、稱歎梵天的話,則這些均能爲我自在,爲隨我所欲,爲隨我所使。大仙人!你如果愛樂地,稱歎地的話,你也會爲我自在,爲隨我所欲,爲隨我所驅使。像如是的愛樂稱歎水、火、風、神、天、生主,愛樂梵天,稱歎梵天的話,你也會爲我自在,爲隨我所欲,爲隨我所驅使的。」

  于是,世尊告訴他說:「梵天!確實是如此!你所說的確實爲真谛。如有沙門、梵志愛樂地,稱歎地的話,他定會爲你之自在,會爲隨你所欲,會爲隨你所使。像如是的對于水、火、風、神、天、生主等,也是同樣。而愛樂梵天,稱歎梵天的話,他也會爲你之自在,會爲隨你所欲,會爲隨你所使。梵天!如果我愛樂地,稱歎地的話,我也會爲你之自在,也會爲隨你所欲,也會爲隨你所使。像如是的,對于水、火、風、神、天、生主等,也是同樣的。而愛樂梵天,稱歎梵天的話,我也會爲你的自在,也會爲隨你所欲,也會爲隨你所使。

  梵天!如此八事(指地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我若隨其事而愛樂、稱歎的話,這些也是如是。梵天!我乃知道你所從來之處,知道你將來所往至之處,知道你之隨所住、隨所終、隨所生。如有梵天,就有了大如意足(神力),有了大威德,有了大福佑,有了大威神等,我都知道的。」

  于是,梵天乃仰白世尊說:「大仙人!你是怎樣的知道我所知道的,見透了我所見的呢?怎樣的悉識我之有如太陽之自在,能明照于諸方,是爲千世界。在于千世界中,你是怎麼的得其自在明了的呢?你是怎樣的知道彼彼之處(各處),並沒有晝夜之分?大仙人是否曾經到過那些地方,屢次而常常的經曆過那些地方的嗎?」

  世尊告訴他說:「梵天!如太陽能自在而明照的諸方,就是一千世界。在于千世界中,我能得自在,也知道彼彼之處,並沒有晝夜之分。梵天!我曾經更曆過那些地方,我乃數數(屢次)的經曆過那些地方。梵天!有叁種天!所謂光音天(二禅第叁天)、淨光天(叁禅第叁天)、遍淨光天(四禅第叁天)是。梵天!如果那叁種天有知有見的話,我也有他們的知見。梵天!如果那叁種天無知無見的話,我也自有知見的。梵天!如果那叁種天,以及其眷屬,都有知有見的話,我也有他們的知見的。梵天!如果那叁種天,以及其眷屬無知無見的話,我也是自有知見的。梵天!如果你有知有見的話,我也是有此知見的。梵天!如果你無知無見的話,我也是自有知見的。梵天!如果你以及眷屬,都有知有見的話,我也是有此知見的。梵天!如果你,以及你的眷屬,都無知無見的話,我也是自有知見的。梵天!你是不能和我一切都齊等(不能和佛相匹敵),不能和我都盡相等的,但是我,對于你來說,我是最勝最上的!」

  于是,梵天仰白世尊說:「大仙人!你是由于怎麼而得那叁種天如有知有見的話,你也有他們之知見。如那叁種天無知無見的話,你也自有知見呢?如那叁種天,以及其眷屬有知有見的話,你也有他們之知見,如那叁種天,以及其眷屬無知無見的話,你也自有知見呢?如我有知有見的話,你也有此知見,如我無知無見的話,你也自有知見?如我以及眷屬,有知見的話,你也有此知見,如我以及眷屬無知無見的話,你也自有知見?大仙人!你是否爲愛言嗎?問後不知爲增益愚癡的啊!爲甚麼呢?因爲你說你識知無量的境界之故。你說你爲無量之知,無量之見,無量的種別,我(指佛)都各各知別,是地而知地,水、火、風、神、天、生主也同樣。是梵天而知爲梵天。」

  于是,世尊告訴他說:「梵天!如果有沙門、梵志,對于地,有這樣的地之想:地就是我,地就是我所,我就是地所。他計量(推想)地是我後,便不能知道爲地。像如是的計量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天(四禅第五天)、無熱天(四禅第六天),也是…

《中阿含經卷第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