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手印無上心要

  大手印無上心要

  前言

  從祖師帝洛巴開始至今,“大手印”代代相傳,已經曆了四十四位傳承持有者,形成一個如黃金般、無間斷的大手印傳承,這四十四位祖師都曾精進不懈地修持大手印,並且都在一生之內,直證菩提,即身成佛。

  偉大的噶舉派上師——蔣貢康楚·洛卓泰耶(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曾說過:“大手印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名相而已,它是能帶領修行者覺悟的法門,此覺悟即是大手印。”

  覺悟的途徑唯有實修,光聽聞大手印是無法開悟的,蔣貢康楚曾舉過一個例子說道:“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自然能擁有富裕的生活;同樣地,修持大手印的人,也能得到內在自然增長之悟性的加持。”

  現在大家學習了噶舉派傳承的教法,只要依法修持,必定能受到噶舉派上師的加持,迅速獲得開悟,除非你只是執迷于“噶舉派”這個頭銜而已。

  想要開悟,正統的傳承和實修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正確地修行,開悟是不可能的,不管你多聰明,或曾研讀過所有的經典,若是沒有正統的傳承以及對修行方法和意義的如實了解,並且實際地修持,任何成就都不可能達成,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何爲“大手印”?從字面上來看,“大”代表涵括一切衆生,無論貧賤富貴或男女老少,每一個衆生都具備著覺悟自心本性的潛能,這是廣泛普遍的;而“手印”象徵法門,意指如果一個人修持大手印的話,那麼他便不用再去修別的法門了,因爲在此一法門之中,已結合了一切法門的精要,它是圓滿的、是涵蓋一切的,大手印有時因爲各個上師的用法不同,亦可稱爲“大無上”或“大中觀”,但本質都是一樣的,在究竟的意義上,它們都代表著“圓滿的法門”。

  

  根大手印

  大手印可分爲“根”、“道”、“果”叁個部分。

  根大手印談的是佛性,佛性是指蘊藏在每個衆生內的覺悟本性,此覺悟本性是原始本然的,是無染無瑕、本始清淨的。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衆生是十分無明的,爲什麼呢?或許你會感到奇怪,人類曾發明了許多事物,應該是很優秀的,怎麼會無明呢?

  無明所指的是精神上的迷惑,一切有情衆生雖然都具有覺悟的本質,但都仍未被開發出來,甚至連如何開悟的方法都一無所知,這就是衆生無明的一面,所有的衆生都確實具備著覺悟的本性,但是這個本性被無明蒙蔽了,因此造成輪回;雖然衆生都具有佛性,但因爲沒有將這覺悟的本質發掘出來,所以衆生迷惑愚癡,受盡輪回之苦。

  我們可用推理的方式,來窺見一些由佛性所表現出來的徵兆,例如我們對于父母或親朋好友,自然地都會有一種親愛之情,這即是源自佛性而來,但因爲沒有將佛性完全發展出來,這種愛或慈悲並不如它原有的廣大恒久,這也就是無明所産生的結果。

  這個能導致開悟的大手印之根——佛性,就像能結出果實的種子一樣,一顆種子和它最後所結出的果實看起來是很不相同的,形狀不同、顔色不同、味道也不一樣,它們似乎根本是兩種毫無相關的東西,但果實是由種子而來,這是不容置疑的。

  我們都具有大手印之根,現在所需要做的便就是去開發這種特質,然後成就大手印之果,同時我們也要了解到,所有的傳承祖師都曾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但他們在經過精進如法的實修之後,開發了成佛的本質,所以他們現在才如此殊勝不凡,而我們現在也有一個相同的機會來體認自心本性,當你確定自己具有佛性,確定開悟是絕對可能的,即爲根大手印。

  隨著根大手印的建立,修行人會産生一些特質,第一個特質就是對上師極度的虔誠恭敬,因爲上師是能指導我們修行,使我們有機會去真正體驗覺悟的人。

  此外,隨著根大手印的發展,我們亦會生起叁種信心:

  第一是“明淨之信”——深信上師、諸佛菩薩與一切衆生,都同樣具有佛性,這種信心變得十分堅固而明朗,這就是明淨之信。

  第二是“向往之信”——明了了自己也有成佛的種子,能成就和一切上師諸佛一樣的自性和特質後,你亦渴望去獲得這樣的成就,這就是向往之信。

  第叁是“清淨之信”——確信開悟的經驗並非只是一種發生在少數人身上的偶然狀況而已,事實上已經有無數的修行人藉著腳踏實地的勤修,證得了無上佛果,這種確信即是清淨之信。

  藉著根大手印的建立,我們便能發出對上師的虔誠和這叁種信心。

  從各方面來說,弟子都是必須完全依賴上師的,因爲只有上師的教導才能使弟子覺悟菩提成就佛果,要知道,在過去靠著上師而開悟的修行人已多的形成了一個大成就者之海,這些如同大海一般多得無從計算的大成就者們,全都是依靠著他們的上師、遵守上師的教導修行而獲得開悟的。

  

  道大手印

  覺性存在于每個人之中,不需要到別人身上去找,然而光是了解這個道理,並不能真正開悟成佛,因此,實際修行是絕對必要的,這就是“道大手印”。

  “道”的程序是按步就班的,你不能自許爲金剛乘行者,就以爲可以直接去修最高層的法門,一切都必須一步一步地來做,從基礎開始逐漸向上,上師亦會適當地教授聲聞乘、緣覺乘的教法,此外,行者還必須修習四不共加行,使自己能完全准備就緒地去承受金剛乘的法門,以小乘爲起步,循序漸進地進入大乘。

  要如何起步呢?首先,你必須要認清這世間是充滿痛苦的,如生老病死的苦、無常的苦、以及因緣條件聚散所産生的苦等等,數也數不清,因此你發出出離心,願從這充滿著痛苦的輪回俗世中脫離出來,這便是基本的小乘之發心,有了這種希望離苦得樂的出離心之後,進一步你不應只顧自己的解脫,而應該救度一切衆生,因爲不只是你在受輪回之苦而已,所有的衆生都正同樣地受著無量無邊的苦難,由此而發心要爲救度一切衆生而修行,這便是大乘的菩提心,有了出離心,亦發出了菩提心之後,就是修持金剛乘法門的時候了。

  接下來要修四不共加行,四不共加行是進入金剛乘很重要的一環,修行人能藉此積聚修持金剛乘法門所需要的功德和智慧。

  

  第一加行――皈依大禮拜

  第一個加行是“皈依大禮拜”,我們先觀想自己和所有衆生一起,虔誠地皈依諸傳承上師和佛、法、僧叁寶,由此便能受到上師和叁寶的無上加持,而遠離任何阻礙開悟的侵擾或障礙。

  此外,皈依大禮拜的修持有叁個重點:在身方面,我們以大禮拜表現其誠敬,在語方面,口誦祈禱文,願一切衆生皆能永遠離苦得樂,在意方面,誠心憶念諸成就者的殊勝,並對此發出一種贊歎、珍視的心情,故皈依大禮拜是以身、語、意的完全專一作爲修持的重點。

  修大禮拜時,首先雙手合掌接觸前額,代表對諸成就者之身的虔誠恭敬,藉此淨除身方面的惡業,修行者並因此而將了悟法性之身;接著雙手接觸喉部,代表對諸成就者之語的虔誠恭敬,藉此淨除語方面的惡業,行者並將因此而獲得諸成就者六十種語方面的特質,能無礙地弘揚佛法給一切衆生,使正法昌盛,最後雙手接觸心處,代表對諸成就者之意的虔誠恭敬,藉此淨除意方面的惡業,修行者並將因此生出兩種智慧,即“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

  接著拜倒下去,前額、雙手和雙膝五個部位碰觸地面,象征淨除貪、瞋、癡、慢、嫉五毒,並轉化五毒成爲五智,而站起來的時候,則象征修行者將以“五道”引領衆生走向覺悟之境。(譯者注: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修道)

  修皈依大禮拜雖然很辛苦,卻有著深遠的意義和主旨,更有淨除業障的效果,明了了皈依大禮拜的主旨和道理,就不應畏懼辛勞,在修行中付出愈多心力,才愈能在覺悟上有所收獲,如果只有一點點的努力的話,那覺悟也會只有一點點,而如果都不爲修行作任何付出的話,那就根本不可能覺悟了,偉大的尊者密勒日巴之所以在修行上有如此崇高的成就,完全是因爲他付出了極大心血和辛勞來修持佛法,因此我們不應懼怕修行的辛苦。

  做完大禮拜之後,行者觀想所有傳承上師和叁寶皆以一種無實體的形式,化光溶入自身,然後安住禅定之中,先前的大禮拜能累積功德,而現在上師叁寶化光溶入自身,並安住于禅定之中,則能産生智慧,皈依大禮拜事實上是四不共加行的重心,因爲一切皆以此爲起始。

  在談到第二加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修行的發心。很明顯地大家對叁寶都相當虔誠,大家藉著種種的供養、禮拜……等積聚了許多的功德,這種種的虔誠和奉獻,令人十分歡喜,但除了要有虔誠心之外,還必須培養菩提心,舍己爲人,這樣的心才能使功德增長、堅固,而開悟成佛。

  此外,大家一定要明白正確的修行之法,有很多人是因爲種種不同的動機而修行的,例如有些人修行是爲了得到某種超能力,想藉此來打擊他的仇人,這便不是一個正確的動機,由于這是一個不純正的發心,所以最後的結果也不可能是好的;又有些人的修行只是出于盲從的心理,別人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一點主見也沒有,雖然這種情形無所謂善惡,但由于他缺乏目標,所以也無法獲得什麼成果;然而也有些人修持佛法完全只是爲了一些世俗的成就,或許由于修行所累積的福報,某些世俗上的成功是可能的,但是,生命畢竟是短暫的,當我們修行的目標不是爲成佛的時候,便很難獲得長久的利益,因此正確的目標在修行上是絕對必要的。

  修行人能不能開悟,完全決定在修行的動機和發心,這就是成佛的關鍵,如果我們修行只是爲了下輩子能有更舒適健康的生活,或只是想往生天道當神仙,甚至只是爲了投生在富裕的人家的話,就不可能開悟成佛了,事實上,在這樣的動機下所積聚的福德,並不一定百分之百能獲致預期的結果,因爲我們的五毒煩惱仍未淨除,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會隨境而生起一些煩惱,例如強大的瞋心便能輕易地摧毀我們所積的福報,使一切功德煙消雲散,這也就是爲什麼修行必需要保持正念的原因;此外,無論我…

《大手印無上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