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六
一二O六、本經敘說婆耆舍尊者唱誦詩偈贊歎諸上座比丘,也贊歎佛陀的功德。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許多的上座比丘都跟隨在佛陀左右,依止他而住在一起。這些上座比丘就是阿若憍陳如尊者、摩诃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揵連尊者、阿那律陀尊者、二十億耳尊者、陀羅骠摩羅子尊者、婆那迦婆娑尊者、耶舍舍羅迦毗诃利尊者、富留那尊者、分陀檀尼迦尊者、以及其余上座比丘們都跟隨在佛陀左右,依止他而住在一起。
當時,婆耆舍尊者住在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裏。那時,婆耆舍尊者這樣想著:今天世尊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而衆上座比丘們也都跟隨在佛陀左右,依止而住;我現在應當前往佛陀住處,分別誦偈來贊歎衆上座比丘們。如此思考後,就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過禮,退坐一邊,唱誦詩偈說:
「最殊勝的上座比丘們,您們已經斷除了一切的貪欲,
超越世間一切的積聚;
有深湛的智慧而少言說,勇猛精進勤努力,
道行功德清淨而顯明,我現在稽首禮敬您們!
您們已經製伏了各種的魔怨,遠離了群聚的場所,
不被色、聲等五欲所束縛,常習近于寂靜,
內心清虛而寡欲,我現在稽首禮敬您們!
您們是遮羅延殊勝的族姓,精進禅思而不放逸,
內心樂于正受(禅定),清淨而遠離塵穢,
能以辯慧顯現深義,所以我要稽首禮敬您們!
您們所證得的神通智慧,超越其它各種的神通力,
具足六神通,于大衆當中,自在而無所怖畏,
由于您們具有最殊勝的神通,所以我要稽首禮敬您們!
在大千世界裏,五道諸趣的衆生,
乃至于梵天世界,一切人天等衆生的優劣心想,
您們以清淨的天眼都能詳見,所以我要稽首禮敬您們!
您們以精勤方便之力,斷除各種愛欲的集起,
壞裂了生死的羅網,心裏常欣樂于正法,
遠離了欲望之想,超度于彼岸,
清淨而無塵穢,所以我要稽首禮敬您們!
您們已遠離了一切的恐怖,沒有余依而遠離財物,
知足而度越疑惑,降伏所有魔怨敵人,
觀察身念都很清淨,所以我要稽首禮敬您們!
您們已經沒有一切世間的煩惱棘刺之林,
結縛的煩惱已永除,叁界的生死果報因緣已斷;
精練地滅除一切垢穢,完全把光明顯現出來,
您們在于林卻能離林而去,所以我要稽首禮敬您們!
您們不再有依靠的舍宅,虛假、愚癡、瞋恚都已息滅,
調伏了一切的愛喜,出離一切的邪見,
清淨而沒有瑕穢,所以我要稽首禮敬您們!
您們的心能自在地運轉,堅固而不傾動,
具有智慧大德之力,能降伏難以製伏的惡魔,
斷除無明的結縛,所以我要稽首禮敬您們!
已離暗冥的大聖人(指佛陀),達于寂滅的牟尼世尊,
以正法舍離了垢穢罪過,光明自然顯照,
普照一切的世界,所以被稱爲佛陀!
無論是地神,或虛空的天神,以及叁十叁天的天子,
他們的光明都被佛光所遮障,所以被稱爲佛陀!
您已度越了生死果報的邊際,超越了所有群衆,
內心柔和而善能調伏,正確的覺證第一正覺!
斷除一切的結縛,降伏一切的外道,
降伏一切的魔怨,得到無上的正覺,
遠離塵勞,滅除一切垢穢,所以我要稽首禮敬您!」
婆耆舍尊者唱誦這首詩偈贊歎時,衆比丘聽聞他的說法,內心都很歡喜。
第一二O六經注釋:
1、積聚:指蘊之義,即有爲法之會集,如五根、五境等諸色會集之色蘊。
2、遮羅延:意譯爲庶察,普遍觀察之意。
3、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4、五道:即地獄、惡鬼、畜生、人道、天道。
5、叁有:欲有、色有、無色有,即叁界的生死業報。
6、柔弱善調伏:柔弱,謂心柔和而隨順于道。善調伏,善于調練身、口、意叁業,製伏一切過惡煩惱。
一二O七、本經敘說婆耆舍尊者于臨終前誦偈贊歎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婆耆舍尊者住在舍衛國東園的鹿子母講堂,病得很嚴重,富鄰尼尊者爲他看護,供給供養他。
當時,婆耆舍告訴富鄰尼尊者說:「請你前去世尊處,把我的話告訴世尊說:『婆耆舍尊者頂禮世尊您,問候世尊您是否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得到自在快樂而安住呢?』又如此禀告說:『婆耆舍尊者住在東園的鹿子母講堂裏,病得很嚴重,想要來拜見世尊,可是卻沒有體力方便來拜見。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前往東園的鹿子母講堂婆耆舍尊者住處,也是哀憫他的緣故!』」
這時,富鄰尼尊者就接受他的話語,前往拜見世尊,向世尊頂禮後,退坐一邊,如此禀告說:「婆耆舍尊者住在東園的鹿子母講堂,病得很嚴重,他很想來拜見世尊,可是卻沒有體力方便來拜見您。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前往東園的鹿子母講堂婆耆舍尊者住處,也是爲了哀憫他的緣故!」
當時,世尊靜默地應允了。
這時,富鄰尼尊者知道佛陀答應後,就從座席起來,向佛陀頂過禮,便即離去。
世尊下午從禅定中出定後,就前往探視婆耆舍尊者。婆耆舍尊者遙見世尊莅臨,便靠著床想起來。
這時,世尊看見婆耆舍尊者靠著床想要起來,便告訴他說:「婆耆舍啊!你不要隨便移動!」世尊就座後,問婆耆舍尊者說:「你所患的病苦,是否平和還能忍受嗎?身體所受的苦痛是增劇還是減輕了呢?」
婆耆舍尊者所答的話就如前面焰摩迦經文所廣說的一樣,……乃至他說「我的苦患,反覺增劇,不覺減輕」。
佛陀告訴婆耆舍說:「我現在且問你,你就隨意回答我。你是否得證心已不染、不著、不汙,已解脫而遠離一切顛倒了呢?」
婆耆舍答佛陀說:「我已得證心不染、不著、不汙,已解脫而遠離一切顛倒了。」
佛陀又向婆耆舍說:「你是如何得證心已不染、不著、不汙,已解脫而遠離一切顛倒了呢?」
婆耆舍答佛陀說:「我的眼根識取過去色境時,心裏不會顧念;對于未來的色境,不會有欣悅的想法;對于現在的色境,也不會貪著。我的眼根于識取過去、未來、現在的色境之時,那些貪欲愛樂的意念都會在那時得以滅盡,無欲、消滅、不生、息止、遠離,得到解脫;心靈得到解脫後,所以能不染、不著、不汙,遠離一切顛倒,正受(禅定)而住。像這耳、鼻、舌、身諸根,乃至意根識取過去法境時,心裏也不會顧念,對未來不會欣悅,對現在不會貪著。對于過去、未來、現在諸法的意念、欲望、愛染滅盡,無欲、消滅、不生、息止、遠離,得到解脫;心靈得到解脫後,所以就能不染、不著、不汙,得到解脫,遠離一切顛倒,正受(禅定)而住。希望世尊您今天最後能利益于我,聽我唱誦詩偈。」
佛陀告訴婆耆舍說:「應知現在正是你誦偈之時了!」
于是婆耆舍就起身,正身端坐,系念在前,唱誦詩偈說:
「我現在坐于佛前,向佛陀您稽首恭敬行禮!
您對于一切諸法,全都已得到解脫,
善于了解諸法的實相,深信而欣樂于正法。
世尊已成就等正覺,世尊是我們的大導師,
世尊已降伏魔怨,世尊是大牟尼(寂靜的聖者),
滅除了一切的結使煩惱,親自度化所有的衆生。
世尊對于世間的一切法全都能覺知,
世間沒有一個了知諸法勝過佛陀的人。
在所有天人之中,也沒有能與佛陀相比的;
所以我今天,要稽首禮敬您這位大精進的聖者,
稽首禮敬您這位最高尚的賢士,已拔除一切愛欲的利刺。
我現在于此最後的時刻,得以看見世尊,
我要稽首禮敬這位日種出身的聖尊,今晚我將入于般涅槃了。
我以正智系住正念,這將朽壞的身體,
會生起余勢之軀,從今夜後,就要永遠地消滅了,
不再染著于叁界,進入無余涅槃中。
像這痛苦的感受,或快樂的感受,以及不苦也不樂的感受,
都是從覺觸的因緣生起的,現在我全部都已斷除了。
痛苦的感受,或快樂的感受,以及不苦也不樂的感受,
都是從覺觸因緣生起的,我現在全部都已明白。
對于內部(自己身心)或外境的各種苦樂的感受,
對于這些感受我已無所執著,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從初始、中間到最後,一切的積聚都不再能障礙,
一切的積聚既已斷除,了知各種的感受不再有殘余。
明見真實之相的聖者,說在九十一劫裏,
有叁劫是不會空無賢聖的,會有尊貴的大仙人降世,
其余各劫都是空無聖人,沒有可依怙的洲渚,只有令人驚畏恐怖的劫世。
當知大仙人乃會一再地出現于世間,
安慰諸天人,開啓人們的法眼,使離于塵垢冥暗,
開示啓悟一切衆生,使他們覺悟一切都是苦。
講說人世是苦的真理,與這痛苦生起的原因,遠離痛苦至于寂滅境界,
還有賢聖的八正道,使人安穩地趨向涅槃。
世間裏最難得到的,現前全都能證得,
降生于世得爲人身,演說著正法,
應隨著自己的欲願,遠離垢穢,而求得清淨,
專心修習自己的利益,不使自己空過而無果證,
如果空過就會産生憂惱,有如鄰近于地獄的痛苦。
對于世尊所說的正法,如果不愛樂也不想接受,
將會久處于生死輪回之中,而無休止之期,
長夜裏懷著憂惱,有如商人失去了財寶那樣。
我現在衆慶雲集,不再有生老死的苦惱,
已斷除一切的輪回果報,不再重新受生此叁界中了。
愛識之河的水流,現在全部都…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