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德韶與天臺宗(黃夏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黃夏年

  內容提要:中國佛教史上永明延壽是一位偉人,名師出高徒,他的師父天臺德韶就是一位值得研究的“名師”。本文較詳細地考察了德韶與吳越統治階級和天臺宗的關系,首先指出德韶之所以能夠獲得國師的地位,是他與錢氏幾代國王皆有往來,並以通于術數,有預測功能,善于迎合吳越王的喜好,從而得到了錢氏家族的歡喜。其次考釋了《永嘉集》中關于“同除四住”經文的來源的與後來人的诠釋過程及其特點,最後指出天臺宗在五代的重昌,除了得力于義寂的高名與學識、吳越王的鼎力支持外,作爲其中穿針引線的天臺德韶國師更是功不可沒。正是由于德韶以博大的胸懷,不持宗門的偏見,力薦義寂于吳越王,才給了天臺宗重光的機會。

  永明延壽是臨安府余杭(浙江杭縣)人,俗姓王,字仲玄,號抱一子。最初曾經做過官吏,30歲時才依龍冊寺翠岩令參禅師出家。宋鹹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曾經介紹他:“總角誦《法華經》,五行俱下,六旬而畢。”[1]延壽雖然從翠岩令參禅師出家,然因“衣不缯纩,食無重味。複往參韶國師發明心要。”[2]韶國師“一見而深器之,密授玄旨,仍謂師曰:“汝與元帥有緣,他日大興佛事。””[3]果然,永明延壽不負師命,最終成爲一代大家,將中國佛教的理論推上了又一高峰,被尊爲淨土宗六祖,法眼宗叁祖,中國佛教理論的後來有深入地發展,離不開延壽的貢獻,所以他至今仍然受到人們的深深懷念。名師出高徒,將永明延壽推到了中國佛教的前臺,使之成爲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大家的伯樂——“韶國師”,即天臺德韶(891——973年),他除了在禅宗方面有過特殊的貢獻之外,還對五代天臺宗的重昌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本文即爲研究德韶與天臺宗的關系,敬請仁者方家指識。

  一、德韶與吳越錢氏家族

  史載“(德韶)處州龍泉陳氏子,年十五出家,十七歲依本州龍歸寺受業,十八納戒于信州開元寺。後唐莊宗同光年中,遊方首谒投子山同禅師,次谒龍牙疏山,如是參曆五十四員善知識。最後至江西撫州。谒法眼益禅師。倦于參問但隨衆而已。一日僧問法眼。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眼曰。是曹源一滴水。師于座側聞之。豁然開悟。白于法眼。眼曰。汝向後當爲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4]德韶隨處參禅,在法眼文益處開悟,又說偈曰:“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5]“法眼聞雲:“即此一偈,可起吾宗。””[6]宋越山晦岩智昭說法眼宗的家風是“對病施藥,相身裁縫,隨其器量,掃除情解”,[7]德韶一眼指出執頂爲情,心內有法的禅弊,將法眼的“不著他求,盡由心造”的宗旨鮮明地表達出來,因此他受到了法眼的誇獎,以法不是法而得法之禅髓,再現法眼宗的衣缽,被尊爲法眼宗二祖。

  德韶雖然得法眼真谛,但他並沒有留在文益的身邊。據《十國春秋》說,文益認爲他將來必有大成,于是勸他離開。[8]德韶最終回到了家鄉。按內典的說法,他遊曆天臺山,參拜天臺宗智顗禅師遺迹,覺得恍如自己的故居,決定定居天臺。德韶長期住在天臺的白沙寺,故以天臺德韶而聞世名,又因解行俱優,得到了吳越錢氏王朝的尊崇,“向師之名延請問道”。[9]按外典的說法,德韶與錢氏幾代國王皆有往來,並以通于術數,有預測功能,善于迎合吳越王的喜好,而得到了錢氏家族的歡喜。《五代史補》載:“僧昭(引者按,應爲韶)者,通于術數,居兩浙,大爲錢塘錢镠所禮,謂之國師。一旦(應爲日)谒镠,有宮中小兒嬉于側,墜下錢數十文,镠見,謂之曰:“速收,慮人恐踏破汝錢。”昭師笑曰:“汝錢欲踏破,須是牛即可。”镠喜,以爲社稷堅牢之義。”吳越王錢镠(852——932)未立王前乃是一名社會上的無賴,以販鹽偷盜爲生,後來參與鎮壓黃巢起義而發迹,最後成爲獨霸一方的諸侯。在封建士大夫以家族爲基礎的社會,錢鏐靠的不是出生于豪門貴族而起來的,《舊五代史》載,“初,莊宗至洛陽,镠厚陳貢奉,求爲國王,及玉冊诏下,有司詳議,群臣鹹言:“玉簡金字,唯至尊一人,錢镠人臣,不可。又本朝以來,除四夷遠藩,羁縻冊拜,或有國王之號,而九州之內亦無此事。”郭崇韬尤不容其僭,而樞密承旨段徊,奸幸用事,能移崇韬之意,曲爲镠陳情,崇韬僶俛從之。”[10]可見,錢镠雖然擁兵在手,權重一時,但是封王的事情在等級森嚴的封建製度下,仍然受到了世俗的壓力。故錢镠對此非常在意,特別是在封王之後,老是擔心自己苦心經營的吳越王朝會根基不穩,名不正言不順,有朝一日被推翻,所以他在位時“有人獻詩雲:“一條江水檻前流。“镠不悅,以爲譏己,尋害之。”到了晚年,他的這種態度才有所改變。《舊五代史》載:“僧契盈,閩中人,通內外學,性尤敏速。廣順初,遊戲錢塘,一日,陪吳越王遊碧浪亭,時潮水初滿,舟楫輻辏,望之不見其首尾。王喜曰:“吳越地去京師叁千余裏,而誰知一水之利有如此耶。”契盈對曰:“可謂叁千裏外一條水,十二時中兩度潮。”時人謂之佳對。”[11]德韶與僧契一樣,揣摩了錢镠的心理,以一句戲言,正好說到了錢镠的心坎上,得到了錢镠的歡心。

  《宋高僧傳·德韶傳》載德韶“功成不宰心地坦夷,術數尤精利人爲上。至今江浙間謂爲大和尚焉。”[12]錢镠逝世後,其子元瓘繼位,元瓘之後是佐,佐之後是倧在位。錢俶是倧之異母弟,當時鎮守臺州,爲臺州刺史。錢俶是一位曆史著名的護法國王,天臺隸屬臺州,錢俶對住在天臺的德韶恩施有加。僧傳載:“漢南國王錢氏嘗理丹丘,韶有先見之明,謂曰:“他日爲國王當興佛法。”其言信矣。遣使入山旁午,後署大禅師號。每有言時無不符合蘇州節使。錢仁奉有疾,遣人赍香往乞願焉。乃題疏雲:“令公八十一。”仁奉得之,甚喜曰:“我壽八十一也。”其年八月十一日卒焉,凡多此類。”[13]德韶以其特殊的身分和靈驗,不僅獲得了吳越諸王的信任,而且還曾經參與了忠懿王錢俶登王位活動。《吳越備史》卷四雲:“大元帥吳越國王。王名俶,字文徳,文穆王第九子也。母吳越國恭懿太夫人吳氏。王以天成四年(930)歲己醜八月二十五日生于功臣堂,天福四年(940)十二月承製授內衙諸軍指揮使、檢校司空。忠獻王累授王特進檢校太尉。開運四年(948)春叁月庚寅出鎮丹丘,下車數月,有僧徳韶語王曰:“此地非君爲治之所,當歸國城,不然將不利矣。”王從其言,即求歸。秋九月甲戌,發自丹丘歸觐也。是日大風,東南有雲,如樓閣之狀,識者異之。冬十二月,內衙統軍使胡進思、指揮使諸溫钭淊等幽廢王于義和後院,乃召諸大校及率中外軍庶奉迎王于南邸。晡時王見府僚將校于帥府之外簾,謙讓者叁,諸將校以王素有徳望,俯伏稱賀。即日王以鎮海鎮東等軍節度檢校太尉兼侍中,莅事于元帥府之南序,即臺州也。”[14] 《新五代史》卷六七則載:“俶字文德。佐卒,弟倧以次立。初,元瓘質于宣州,以胡進思、戴恽等自隨。元瓘立,用進思等爲大將。佐既年少,進思以舊將自待,甚見尊禮。及倧立,頗卑侮之,進思不能平。倧大閱兵于碧波亭,方第賞,進思前谏以賞太厚,倧怒,擲筆水中曰:“以物與軍士,吾豈私之,何見咎也。”進思大懼。歲除,畫工獻《鍾馗擊鬼圖》,倧以詩題圖上,進思見之大悟,知倧將殺己。是夕,擁衛兵廢倧,囚于義和院,迎俶立之,遷倧于東府。”[15] 錢俶上臺,乃是朝廷內部黨爭的結果,遠在杭州之外、獨占一方的諸王錢俶因沒有處于政治旋渦的中心,因之被擁立上臺。德韶在促使錢俶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爲了酬謝他的功勞,錢俶在取得政權後,“迎德韶入杭州,尊爲國師。”[16]國師之法最早出現在西域,後來漢地開始采用。能獲得國師的人,要求既要有學識,又要有名望,所以獲得這項殊榮的僧人在中國內地不多。自德韶被委以國師之前,在中國漢地只有北齊法常、天臺智顗和神秀、慧忠、悟達幾人獲得了國師的名號。其中法常以學識齊名,智顗是隋炀帝的菩薩戒師,神秀因對朝廷平叛有功,慧忠爲皇帝說法,悟達領天下釋教,可見,能獲得國師的僧人決不是一般等閑之人。[17]德韶能被吳越王錢俶尊爲國師,說明錢俶對他充滿了信任和十分的尊敬。更有意思的是,五代時法眼文益弟子先後出了叁位國師,除了德韶以外,文遂爲江南國導師,惠炬爲麗國師。而德韶等人因爲處于國師的有利地位,故“化旺東南,遂刱法眼宗旨”。[18]

  值得指出的是,前引《五代史補》說“(德韶)大爲錢塘錢镠所禮,謂之國師。”可能有誤,錢镠長德韶41歲,80歲辭世。德韶18歲受戒,此時錢镠已有59歲,後唐莊宗同光年(923——926年)中,德韶開始“遊方首谒投子山同禅師。次谒龍牙疏山。”此時德韶是32歲,錢镠時爲73歲。之後德韶參曆五十四員善知識,到江西撫州再拜法眼文益門下得道,還需要一段時間。錢镠辭世時,德韶約40歲,所以錢镠應在晚年時與德韶認識並且結緣的,兩人的交往也就幾年的時間。所以《五代史補》說錢镠禮請德韶爲國師的說法應不成立。錢俶比德韶小41歲,10歲“承製授內衙諸軍指揮使、檢校司空”,[19]約17歲開始做臺州刺史。[20]18歲被擁戴爲新王,《吳越備史》載“開運四年”有誤,“開運”是後晉的年號,只有二年,之後進入後漢天福元年,接著進入乾佑年間。《新五代史》卷七十一《十國世家年譜》第一一載錢俶在乾佑元年(948)得王位,《舊五代史》亦雲:“俶,元瓘之子,倧之異母弟也。倧既爲軍校所幽,時俶爲溫州刺史,衆以無帥,遂迎立之,時漢乾祐元年正月十五日也”,故應此爲准。錢俶立爲王時,德韶已經是59歲,以其學識的資曆,以及名望,都已經成立,此時迎請…

《天臺德韶與天臺宗(黃夏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