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開示答疑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開示答疑

  問:密乘是果位的修法,那麼受密乘的皈依後,是否可以直接觀想我即本尊,本尊即我?

  仁波且:我到漢地之後,才發覺不僅是學密行者,就是學顯乘的行者,也大都不重視修行的次第。學佛需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修上去,不要想叁步並作一步走,急于求成的心理對于成就佛果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上師答:我經常勸人家不要輕易進入密乘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如果沒有修好共同的前行就進入密乘,往往很容易出差錯。而進入密乘之後,只有兩種結果:要嘛成就佛果,要嘛到金剛地獄去。密乘的修法亦應先修好不共前行,再修止觀雙運,然後才能進入本尊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法。一步一步來,如果一開始就從圓滿次第修起,不僅得不到證悟,反而會增加自己的罪業。

  

  問:明明知道發脾氣不好,可是還是常常會忍不住,上師能否傳我一個不生氣的方法

  

  上師答:衆生都有煩惱。沒煩惱那就是聖人了。嘴上發脾氣可以,但心不能生氣。如果心生氣了也不能耿耿于懷。有些人早上生的氣到下午,甚至明天那口氣還堵在那裏,有的一氣就是十天。這樣自己修行的功德林不一把火燒光才怪呢。

  能做到不生氣最好,如果做不到,那就應當少生氣。生氣就只能在10分鍾以內生氣,超過10分鍾就不能再生氣,生氣過程中要趕緊忏悔,趕緊祈請上師,告訴自己我這樣生氣除了懲罰自己以外,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我何必生氣呢? 然後,從對方的立場來看看,想想我如果在他的立場,也許也會這麼做。這樣慢慢訓練,減短時間,今天生氣10分鍾,慢慢可以把生氣控製在1分鍾之內,直到以後做到任何事來了,心都能平靜地對待。 無始以來的業障習氣深重,有時即使是一個人坐在那裏都會生氣。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我們無始以來生的氣存在第八意識的銀行裏,積久了還會加息。現在上師給你10分鍾生氣的時間,超過了這時間就不能再生氣了!

  

  問:密乘行者應以出離心爲重,還是應以菩提心爲重?

  上師答:這個問題不能分開而論。一個行者要圓成佛道,如果沒有出世的心,怎麼能發菩提心、

  行菩提心。而只有出世的心,沒有願行菩提心怎麼能圓成佛道。

  初學者應當以看破世間的出離心爲重,來培養願行菩提心。而修相對菩提心的行者應時時不能舍棄出世之心。

  

  問:密乘行者應如何發心?

  上師答:一方面必須要有無窮無盡廣度衆生、代衆生受苦的願力;另一方面要依止善知識在今生之內斷除煩惱和所知二障,圓成佛道,擁有真正度化衆生的能力。

  有些人認爲即身成就是方便之說,這其實是不正確的。首先我們必須知道所謂的佛並不是指外相上的佛,而是煩惱障和所知障完全徹底地斷盡。

  那麼一個人是否有可能即生就把二障完全斷盡?絕對有可能的!如果不可能,那就說明佛不是無量智慧者,因爲他的方法中還有不圓滿之處。

  能否即生成就還是取決于我們對佛的無量智慧的信心。我們密乘行者應當有信心自己在這一世之內就有所成就,只要你對上師叁寶有堅定的信心。要堅信祖師大德能做到,我一樣能做到,這是佛慢,不是我慢。

  

  問:八關齋戒應如何如法受持

  

  上師答:第一次受八關齋戒時,應先找到持有八關齋戒傳承和戒體,並具有傳法資格的上師或法師求受。受戒前應先至誠忏悔、發心、恭敬供養,然後至誠求戒。受戒時不論授戒師是否具足功德,都應堅信授戒師就是佛,不應觀察他的任何過失,這是得戒的關鍵。第二次以後受八關齋戒時如果不方便也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八關齋戒比較容易犯的就是绮語。所以一般人爲了保證持戒清淨,都持禁語。行者如果感到自己的福德資糧不夠應常持此戒。一般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行者都必須持此戒。

  

  問:受密乘戒是否必須先受顯乘戒?

  上師答:顯乘是密乘的基礎。同樣,顯乘戒律亦是密乘戒的基礎。從廣義的角度上講密乘戒包括

  了顯乘戒,就象大乘的菩薩戒包括了小乘的別解脫戒一樣。真正標准的密乘行者應當是:外持別解脫戒,內持菩薩戒,密持金剛乘戒。

  

  問:灌頂時受何種戒律?

  上師答:不同的灌頂有不同誓言,比如結緣灌頂就不用受什麼誓言。而不共前行、本尊四級灌

  頂以及無上密部心髓法要灌頂所應受的誓言都各各不同。這種誓言就稱爲叁昧耶戒。這些戒

  律,在灌頂時上師自會詳說。

  

  問:如果不是故意而是由于自己對戒律的不了解而違反了戒律是否一樣算犯戒?

  上師答:法律絕不會因爲你無知違犯判你無罪。佛曾經說過犯戒主要有四種原因:

  1、對戒律持有輕毀之心明知而犯;

  2、放逸而犯;

  3、煩惱習氣熾盛而犯;

  4、由于自己的無知而犯。

  其中以第一種原因爲最重,第四種雖然比前叁種輕但一樣算是犯戒。光受戒而不好好學戒本身就不如法,受戒之前應當先好好學戒,先恒量自己能否受持再去受戒。受戒之後更應當把戒律的開遮持犯牢記在心,一有違反馬上忏悔。糊裏糊塗是難免會出錯的。

  

  問:什麼樣的密乘行者算持戒清淨?

  上師答:佛言:有兩種人名爲持戒清淨,一種是從不犯戒的人;另一種是犯戒之後能發大慚愧心忏悔還淨之人。

  一個密乘行者他如果自皈依之後,能夠遵照上師的教導毫無違背地去行,若有違背亦能隨時隨地發露忏悔,絲毫未曾擾亂上師的身、口、意,這樣的行者可以說是持戒清淨的密乘行者。

  真正要做到持戒清淨必須要了悟法性,一切境界不取不舍,既無能持亦無所持,念而無念,修而無修,證而無證,是名真正持戒清淨者。

  

  問:證悟的人還有沒有戒律?

  上師答:前面已經提到,要持戒清淨必須了悟法性。

  持戒究竟的目的就是爲了淨化煩惱,最終圓滿地證悟自性。持戒是一種方便,爲持戒而持戒是不對的。如《金剛經》雲:“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在未證悟之前,持戒對我們來說是絕對重要的,我們應當先舍非法,牢牢把握住正知正念。就象我們未到達彼岸之前,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到了彼岸還背著船走,這不是另一種愚癡嗎?

  當證悟了一切的善惡、好壞、你我都法爾平等, 也就無所謂持與不持。

  

  有弟子向上師慨歎生活很苦,人生的種種不如意。

  上師笑著說:人生不苦,是很美好的。要高高興興、歡歡喜喜地學佛。真正苦的是地獄、餓鬼、畜生等輪回的苦。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己造的,都是因爲自己放不下。這些煩惱只有在難得的人道中才能解決。我們有機會聽聞佛法,通過修學佛法我們完全可以在今生之內就把這些煩惱通通解決。

  

  弟子說:上師,我也想精進,可是總是沒辦法精進起來?

  上師答:你心裏老是想著沒辦法,那就真的沒辦法了。你要多想想生死無常、因果、輪回的苦,關鍵是你的出離心。

  

  一位別的傳承的弟子問:上師,我每次修法都會遇到各種違緣而修不下去,學佛許多年了,世間的福報也沒多大增長,應當怎麼辦?

  上師答:應當多念蓮師除障道。主要是你們在接法的緣起上不如法,所以會有許多的因果。光接法,不修法,不建立出世心,光祈願世間的發達,這樣的接法,是會有很大的法障的。業障加所求障,在修持過程中障礙自然會越來越大。

  我也知道你們發心要建道場,要宏法利生,這是很好的。發了心之後,你們也要承受衆生的業障。自己沒有修持的定力,怎麼去承受呢?

  還有就是自己看了太多的書,又沒有善知識的引導,所以反而增加了所知障。你看給密勒日巴尊者下毒的就是一位大格西,爲什麼呢?以爲我知道的最多,別人講的都不如我,對大成就者也是半信半疑的。

  我也見過一些漢地講法的居士,講著講著,結果自己最不如法,自稱上師,改法本、傳法。到後來甚至對什麼上師都不肯恭敬供養了。

  佛法還是要修,不能光靠講。接了法之後要馬上修,爭分奪秒地修。修法是主要的,世間法是次要的。

  爲了世間的福報去修法,所修的法當中加了許多不淨之物。這樣發心修法怎麼能說是密乘行者。

  再說金錢和福報是越執著越得不到,反過來,你有德行和證量,福報自然就會增長。

  上師不會在意你拿多少錢供養,真正高興的是你們能精進地修持。做事情應該隨著因緣去做,盡力了就可以了,不必執著于結果。沒有因緣硬著去做、到處去找,即便找著了也沒用。你們上師的傳承和法可以說是西康最殊勝,你們應該很穩定地跟隨上師修法,不應再東跑西跑,好好修法,不辜負上師的期望。

  

  有兩位年青學佛者(未皈依密乘)向上師請法。

  問:最近誦經時,頭腦經常有昏、漲而且有耳鳴的感覺,請問上師,是否出偏了?

  (上師入定片刻,然後爲黃居士把脈。)

  上師答:不是什麼出偏。我看你學佛的緣起還是比較好的。是身體過于虛弱造成的。身體是學佛的本錢,回去之後應該先把身體調好,看看中醫。誦經不要貪多。學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要急于求成。你讓身體超負荷工作,會起反作用,影響修行。

  沒有證悟之前,還是要靠這身體的。證悟了之後,身體不會影響你的心。

  調節好身體之後,再多念。應該多念蓮師心咒。

  兩位說沒有傳承.

  上師當即傳了蓮師心咒。

  之後,居士向上師請教有關吃肉的問題:

  “我一見到肉就感到害怕。”

  上師說:因爲害怕而不吃它,這不是一位大乘行者的發心。應該是以慈悲心而不去吃它。而密乘行者吃肉,明知吃肉會有因果,但是爲了與衆生結緣,我甯可自己承受不好的果報,也要讓衆生有解脫的因緣。

  

  問:長壽法是否應當和頗瓦法一起修?

  上師答:頗瓦法有法、報、化叁身頗瓦。化身頗瓦容易影響壽命,所以要修長壽法來彌補。一般人修頗瓦以修報身頗瓦爲好。

  在藏地,年輕人一般不修…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開示答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忠告(戒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