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定實修體系
CW46
第七章 修習奢摩他(止)才能獲致叁摩缽底(等持)之果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英語口述
康底帕洛比丘筆錄
漢譯﹕張淳焠
校訂﹕林钰堂
目 錄
A. 敬 禮
B. 對基督教的重新評估
C. 爲何奢摩他(止)的修習應在叁摩缽底之先
D. 前面諸章中所述各種准備工作(前行)之摘要
E.某些心理方面需准備的條件
F. 奢摩他的生理基礎
G. 趨入奢摩他的九個步驟和六項條件
H. 奢摩他與叁摩缽底之辨別
I. 習定上的錯誤及其對治
J. 八禅那
K. 奢摩他的證得
敬禮 佛教護法聖衆、一切天神及神明
筆錄者早到了些,便在關房後方山腳下的一個小院落裏,在陽光下來回漫步。陳先生曾應一些施主之請,以及每逢耶誕節,藉此後方的空地舉行過許多次佛教的火供。今天陳瑜伽士尚未結束他的禅修。一會兒以後,筆錄者由陳先生的後窗向內探望,看到他已結束了禅修,便走向前去敲門。
打過招呼後,陳先生詢問我手中拿的卷軸是什麼,我告訴他是要寄給倫敦僧伽聯合會的新佛殿的兩幅彩印,一幅是蓮花生大士,另一幅是宗喀巴大師。陳先生打開這兩幅挂畫,贊歎它們的畫工,且虔敬地把它們舉至額上。
不久,尊者到了,我們便開始例行的預備性詢問。隨著門上一聲輕敲進來一位健談的中國婦女。陳先生和她交談了一兩句話之後,就把筆者贈送的泰國郵票遞給了這位太太,很顯然她似乎就是那位集郵青年的母親。陳先生滿面笑容,不斷地躬身,一再地請她也一並收下供在佛案上的藏式面包。她起初辭謝,但在陳先生的堅持且送出門外後,才欣然接受。
在這段插曲之後,話題便轉到了近日曾來拜訪陳先生的兩位佛教徒身上。他們一位是比丘,一位是比丘尼。陳先生說因爲他看到這位比丘尼靠在椅背上,探頭看他的佛堂,所以順便邀請他參觀佛堂,同行的比丘也一起進了佛堂。
陳先生說:「這位尼師學過一點施身法(把肉身觀想供養給一切衆生以積聚資糧的一種很好的修法),所以她對我的佛堂有些了解,但是那位比丘是修學小乘法的,所以懂得不多」。
筆錄者補充說道這位比丘對忿怒尊感到疑惑,而且也無法了解他口中的「雙身像」(佛或菩薩與其明妃)的涵義。
事實上,這個例子正是本書不憚其煩地重申─依次第循序進修的必要性─的主旨的最好佐證。一位博學的小乘比丘,若對大乘或金剛乘不了解,卻忽然面對這二種傳承的藝品之時,因爲沒有基礎,以至于無法掌握所見事物的內涵。
陳先生說:「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本書的軀幹部分,或者至少…」他向下看著,接著說:「…至少也是腳的部分。這個軀幹由腳開始講,便是對奢摩他的講述。它是初學者最主要而且必要的修法。不過,首先我們仍應介紹我們敬禮的對象」。
A. 敬禮
初修的人在實修中應受到善神的護佑,而依此獲致兩種利益:一則修行上的障礙容易清除;再則從而早日得到奢摩他(止)的成就。所以我們應該尊敬所有的龍天善神,且請求祂們的幫助及保護。我們應該很清楚地了解向神明致敬與向祂們求皈依是截然不同的。我們皈依的對象只是佛法僧叁寶。
有一些佛教徒甚至把佛教誤解爲是無神論,並宣稱不需要顧及神明,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
1. 爲什麼我們向神明致敬呢? 以下是一些爲什麼我們應該尊敬神明,並且請他們幫助的理由:
a. 在獲得究竟佛果之前,一切佛都示現得到天神的幫助而遣除魔障。喬達摩也是靠天神之助,在菩提迦雅的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b. 佛陀親自教導弟子們修「六念法」(譯按: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其中最後一項就是「念天」(種種天神)。佛教徒應該要憶念諸天,因此天衆也自然會賜助。
c. 初學者在精神成就方面是很脆弱的,需要天衆的幫助,即使是土地神的幫助也是必需的。這樣要獲致奢摩他(止)的成就便容易了。
d. 無論顯教、密教(在漢地或藏地),每間寺院的寺門上都繪有四大天王的圖像。連我小小的關房門邊,都供有祂們的神龛,我時常以香、燈供養。在《華嚴經》裏,佛的周匝圍繞有人及非人,而非人之中就包括了許多天神及神明,連地神、樹神、森林之神都聚集在一起護衛佛陀。
如果現在佛陀仍住世且在西方傳法,耶和華也一定會來保護佛陀。就這一點,我有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
在我住到這個關房之前,它是一個基督教的小教堂,現在還有個十字架留著,我也向它獻供。
我的房東是個基督徒,也是教會中的長老。有一次他向我提出要漲房租。那時我到這兒才一年,因爲藏區貿易興盛,許多人待在鎮上,找房子的人很多。房東說住在底樓的房客已經加繳房租了,我住在上層的當然也該比照辦理。我向他提出契約上是寫明了叁年房租不變的,而且租約也未到期,可是他卻不斷地來要加收租金,每一次都被我拒絕。
最後,有一天晚上,我向他所信仰的上帝祈禱說:「你的這位門徒不斷地騷擾我,而且錯是在他。因爲你是正直的上帝,請你指點他」。
當夜房東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清晨,大約四點鍾左右,他在略微著迷的情況下,聽到很清楚的天語告訴他說:「你應該去找那位上師且和他一起祈禱」。
他立刻跑來找我,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他的上帝跟他說話使他充滿喜樂,喜極而泣,他含淚問我是否可以與我一起禱告。我說當然好,這兒有十字架,還有聖經。我想起了聖經中的一句箴言「貪財是萬惡之源」,便引出這句話給他。聽了這句箴言,他滿懷感激,並告訴我隨便我要付多少房租都可以。不過我答應他在原有租約期滿後,我會每個月多付他五盧比,再叁年後,每個月我會再多付五盧比。在隨著藏區貿易崩潰而來的房價不景氣期間,我仍信守此約定。直至今日,爲了感謝上帝,我付的房租高于鄰近的租價。
這是我親身經曆與基督教的上帝有關的事,還有另一個經曆是和印度教有關的。
初到印度時,我只能申請到短期居留簽證,這很麻煩。盡管如此,我設法在王舍城住了一百天,閉關禅修。在此期間,除了購買食物和每天到附近的溫泉洗澡以外,我禁語,也不出門。在溫泉的附近有一座印度廟,但我沒有到那兒去。
在我禅修的第叁天,一位面貌特殊的神祇進入了我的夢境。他的臉和身體好象是被一條線直貫而下的區隔成不同的兩半;他很粗暴地推擠我。當時我便觀空,他就消失了。
隔天清晨我自忖:「他可能今晚會再來找麻煩,我怎麼做好呢?」我突然想起他可能和那座印度廟有關系,就拿了些食物和香,往那座印度廟去。到了那裏,我看到原來廟中供的神,就是我夢中的訪客。我說:「原來是你;我是一個佛教徒,我住的是佛教的寺院,我不知道你住在這裏。歡迎再度大駕光臨,但別找我麻煩」。
隔夜他來了,當時我在修夢瑜伽。這次他的臉很和善,不像先前那樣粗暴。我便問他:「佛教和印度教有什麼關聯?」他回答:「像兄弟一樣」。我回說:「不對、不對。你不了解佛陀的中心思想。請你一定要留下來,當我在禅修時,你可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他接受了我的建議,從此我留在王舍城的那段期間,再也沒有任何障礙。
還有一個我到噶倫堡鎮來時的故事。我一到這兒,就問說:「不知道這裏有沒有中國佛寺?」當我發覺有一間中國小佛寺蓋在格魯派的寺院內時,我去那兒朝禮,看到我很熟悉的紅面護法關公的塑像;他在西藏是被當作給薩爾王來供奉。我獻上供養後,發現附近有一座印度廟,便也向廟內的克裏希那神像獻供。這兩位神祇都成爲我的護法,我從抵達噶倫堡鎮至今,沒遇到障礙。
關公的事迹很多,陳先生又說了一個故事來顯示這位護法的威力,接著還有他另一位朋友的相關遭遇:
在中國,寺廟用的臘燭不是用白臘,而是用牛骨所提煉出的紅臘所製成的。老鼠就時常在晚上出來偷啃這種臘燭。
有位禅師看到老鼠偷吃佛案紅臘燭的景象,就告訴寺裏的護法關公說,你實在不管用,連你自己的供桌上的臘燭都會被吃去。這位禅師責怪他說:「身爲一位護法,你連老鼠都趕不走!」當晚,一只老鼠跑了來,當它在啃著臘燭的時候,臘燭掉了下來砸到它,把它給砸死了。翌日早上,當禅師看到死老鼠,他就責備關公:「你不夠慈悲,我沒有叫你殺死老鼠哇,只是叫你趕它們走而已呀!」隔一天,關公像便立在寺門外,面朝裏面。禅師便說:「喔,你還算有點信心,現在你可以回來了!」關公便順從地將自己的像移回廟中的原位上。
我的朋友行中法師辭去了政府的好職位而出了家。雖然他跟過一位漢人上師,卻從來沒有受學過密宗教義。
因爲在漢地並非人人都供奉關公,他未曾聽聞過關于關公的神威事迹。有一次這位法師到一位華人施主家中,看到佛壇中和佛像供在一起的關公像,他一面告訴這家人說這是不對的,一面把關公像取下來撕毀,放在腳下踩,且不斷宣稱供養這樣的神明是沒有用的。
後來我這位朋友來印度,他又在一個華人的寺廟裏看到關公像,可是這次因爲有許多人在場,他不敢毀棄它。可是他私下向我抱怨說這些人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並且那張像應該被取下來。
我就問他:「你老實告訴我,你有沒有毀損過這位護法的其他圖像?」他據實以告,我就警告他說:「你有危險了,你應該在佛陀及這位護法前忏悔你的過犯」。雖然他熟知我的處世爲人,也尊重我的建議,但那一次,他並沒有聽進去。
他在此地禅修了叁個月,然後決定到菩提迦雅去修行。他想去接管…
《佛教禅定實修體系 第七章 修習奢摩他(止)才能獲致叁摩缽底(等持)之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