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心傳錄

  菩提道次第心傳錄

  蘭仁巴著多識仁波且譯

  向妙語文殊尊師致敬;

  排空巨浪永不止息,廣闊無邊慈悲大海。

  所生舉世無雙大寶,世尊吉祥慧光永照。

  代佛掌教彌勒文殊,開辟大道龍樹無著。

  此道傳承曆代祖師,永遠駐足頂花之巅。

  初燃道炬阿底夏師,明道如日第二佛祖。

  法乳育我恩重尊師,受禮護我道行圓成。

  以此敬頌之辭做引子,破題開講:爲什麼要淨化心靈和如何淨化心靈之法。

  第一,爲什麼要淨化心靈?這個道理很簡單,凡心靈汙染未淨者爲凡人,清除心靈汙染者爲佛。因此,除清除心靈汙染,沒有別的成佛妙法。正因爲如此,全部佛法的內容概括起來也只有一句話:「淨化心靈」。千萬教理的總旨是淨心,故龍樹在《致友人書》中說:「請你調伏心性,佛說心是根本」。

  第二,淨化心靈之法。由于淨化心靈是佛教的總旨,所以一切經藏、疏論闡發的教義歸結到一起就是淨化心靈之法。這淨化心靈之法,也叫菩提道修道程序(俗稱菩提道次)。因而可以說:菩提道修法包括一切佛法。凡各種經典中所說一切法的功德,都屬菩提道法的功德。

  我們有幸得聞這八萬法歸一的一統大法之時,要像盲人巧逢牛尾那樣緊拽不放,決不可坐失良機!

  上師常說;「凡佛道之理趣都是菩提道的理趣,凡派生事法都是菩提道的事法」。這是多麼深刻的見解呀。

  現將菩提道大法分爲以下兩個部分解說:

  第一部分:道根——親近上師法;

  第二部分:承教依次修心法。

  第一部分親近上師法又分以下四個問題:

  一、親近上師的功德利益;二、不尊敬上師的罪業;叁、親近上師的思想態度;四、敬師行爲。

  一、親近上師的功德利益

  (-)、認識親師功德的重要性

  以食物爲例,要想獲得食物的營養,就得親口吃,吃不吃要看有無食欲,這食欲要靠對這種食物的口味營養的了解程度。

  同樣,能不能獲得善法的利益功德,要看能不能在精進二字上下功夫;下不下功夫,要看願不願得到功德成就,這願心又要靠認識程度和追求的信念。所以說信念是諸法的根本,這是一條行爲基本規律。就親師這個問題上講,也要首先認識親師的功德利益。這認識深淺,決定立信程度,信心決定意願,意願産生動力,這種因果關系順成逆敗,無一例外。從這個道理上講,無論追求任何成就,必須先從認識開始,起信立志才有希望。故在《入菩薩行論》中說:「佛說諸善法,信願是根本,其因恒常是,思念其功果。」

  (二)、怎樣認識親師功德?分以下四個方面:

  1、供養侍奉功德;2.虔誠尊敬功德;3、思念祈請功德;4、當佛禮敬功德。

  1、供養侍奉功德

  (1)、供養功德

  A.供養一師功德等于供養一切佛,經中說:「此供與常供養一切佛等同。」供養一師的功德與供養一切佛的功德相等的原因是:上師是一切佛的法性溶爲一體者。

  B.一師受供的功德與一切佛受供的功德相同。如《勝樂主續》中說:「住在師身中,接受信士供。」《文殊親教》經中說;「爲了與此有緣衆,我將住于他身中,受用修法人供品。若能博得其歡喜,供者自身業可消。」以上意思是說:上師受供,勝樂文殊等諸佛不請自來,溶入上師身心,享用諸供,爲上供者加持消業。

  C,供養一位上師的功德勝過供養一切佛菩薩的功德,如《桑布紮續》中說;「上師身上一毛孔,福德勝過供十方、衆佛菩薩之功德。」又如《真智慧續》中說;「導師身上一汗毛,擦上一滴植物油,所積福德遠勝過,數劫供養衆佛陀。」---是悅誠心供養上師利養上師一根汗毛所積功德勝過供養十方一切佛菩薩的功德,因爲上師教養的恩情遠遠勝過其它一切佛菩薩。宗喀巴大師也說:「對那些正確開示究竟之道的善師的一個毛孔的供養功德,遠勝過供養一切佛的說法出于無上乘,其原因是利養功德遠遠勝過諸佛之故。又如經中說;向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供養天界美食曆經十劫年的福德,不如給一位佛門居士供養一餐的福德,給叁界衆生數的居士供飯,其功德不如向一位比丘供養一餐,依這個比數類推,依信入道者,依理入道者,在預流位者,在一還位老,在不還位者,在阿羅漢位者,在緣覺位者,下一級衆生數與其上位的一位相比,上位福德勝過下位。供養叁界衆生數的緣覺的功德不僅不如供養一佛,經中還說:聞一個佛名,見一尊佛像的功德也遠遠勝過供養一世緣覺的功德,其功德若有形相,幾乎天空也難容納。供佛的功德雖然如此殊勝,但供養十方一切佛菩薩的功德,無法與供養上師一根汗毛的功德相比,這充分說明了供養上師何等重要。我們要深刻認識和念念不忘供養上師的功德利益。

  從不可思議的境界上講,在一個微塵的空間,俱有無量微塵的佛存在。佛多如微塵,遍布宇宙空間。一個個供養遍布法界的一切佛,誰能做到?供養自己身邊的一位上師等于供養一切佛菩薩,一位上師受供等于一切佛菩薩受供,不僅如此,供養上師,直接獲得的利益福氣還遠勝過供養一切佛菩薩,可見沒有比供養上師更重要的事。《續》中說:「放棄對一切的供養,真誠供養上師。」按此義理應放棄對其它佛菩薩的供養,只供養上師一人,但世人的做法恰巧與此相反,真是可悲!

  (2)、侍奉功德

  分侍奉上師功德和造上師像功德

  A.侍奉上師功德

  a.經典根據;在《不可思議經》中說;「侍奉上師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說恭敬侍奉上師,會産生不可思議功德成就的經文很多,不必—一例舉;

  b.邏輯推理;因爲上師是諸佛法性合爲一體者,所以,尊敬上師、侍奉上師等于尊敬、侍奉一切佛;從供養上師勝過供養一切佛菩薩的道理,也能推導出侍奉上師等于侍奉一切佛菩薩的理由。

  c.驗證故事;阿底夏尊者說:「如果身口意全部能真誠投入到爲上師服務方面去的話,就不需要另外尋找觀修法。」在阿底夏的身邊有個叫阿牟相曲仁欽的弟子,尊者讓他做身邊服務工作,侍奉尊者的飲食起居,十分勤快周到,後來在衆弟子中阿牟的定力和悟性最高,格西公巴曾說:「當時阿牟侍奉上師,格西敦巴當翻譯,我一心修止觀,但到後來,他們兩人的定力悟心比我高。」格西夏玉巴專門侍奉他的上師尖阿次成伯,有一次除竈灰,托著灰匣下樓時,站在樓梯上突然非常清晰地悟出了一切經典教義、産生了許多神奇的功能。薩迦班智達在上師紮巴尖參生病期間虔誠地進行照顧,爲自消業,事後奇迹般地出現了智慧和許多悟性成就。薩班對人說:「我小時想學修上師瑜伽,就去向尊師請教。尊師說:你對我不當佛看待,只當作的叔叔看待,不能拿你的身裏身外之物做出對上師的無私奉獻,學又何用?」便沒有傳。次後一段時期。先後出現過四次死亡兆頭,我身體很虛弱,正在這時,找的恩師生病臥床,我晝夜待在病床邊,廢寢忘食地進行問候護理,這對我起了很大的消業作用,上師痊愈後,就給我傳授了上師喻伽,從此我把恩師看作真正的佛,是諸佛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薩。這樣我便脫離了死症,身心恢複健康。聲明、因明、密續、般若、俱舍、律學等方面學問也變得更加精通,佛學方面變得應運自如,人和神鬼敬愛和助我,元朝皇帝等許多有權勢的人也向我求法,敬重我,我的正見識性也大大提高了。現在看來上師現示臥病。完全是爲了度我。」

  格西仲敦巴當時對阿底夏尊者的尊重和侍奉超過別入,因此,他的成就也最高。如他在病榻前侍奉尊者親手接送大小便等,做了許多髒活和苦活。由于這樣尊敬侍奉阿底夏尊者,得到阿底夏的器重,他雖然是個在家法上,卻也受到僧衆的敬重,成了阿底夏的法位繼承人。

  《薩班教言》中寫道;「數劫苦修般若行,施舍身首手足功,師道刹那間圓滿。樂修供奉上師法。」就是曆時數劫,進行舍身等許多艱難苦行才能圓滿的般若行,在師道中刹那之間便可完成,因此,在修積福德資糧和消除罪業方面、沒有比供養上師更方便的法門。我們要以《華嚴經。樹莊嚴》中的敬師「九心」,全心全意地供奉上師,雖然完全做不到,也要發心學習。

  華嚴經順說:「敬師九心」是:

  1、視師如父母的「孝子心」;2、誠心不變的「金剛心」;3、負載重任的「大地心」;4、風雨不動搖的「山嶽心」5、忠誠服務的「仆人心」;6、謙虛恭敬的「下人心」;7、承受上師負擔的「車乘心」;8、能忍辱,而不背叛的「義犬心」;9、爲上師而風裏來,浪裏去從不厭煩的「航船心」。

  B.造上師像功德

  因爲供養上師的功德大于供養其它一切佛菩薩的功德,所以造像功德也是造上師像的功德大于造其它佛像的功德。故在《阿底形相續》中說;「修造上師像,功德遠勝于,爲給無數佛,製作無數像。」由此可知。書寫其它佛經的功德,也不如抄寫上師的著作的功德殊勝。

  2、虔誠尊敬功德

  又分(1)自然得加持功德;(2)自生悟性功德;(3)加速成就功德等叁種。

  (1)自然得加持功德;雪山能不能溶化而變成流水,不在于雪山本身,而在于能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同樣的道理,能不能得到上師的加持,不在于上師,在于弟子對上師有沒有虔誠信仰之心。所以,要得到上師的加持之力,就要在增強信心,激發信力上多下功夫。在《噶居五法》中說:「在上師的四身雪山上,若不照射信願的陽光,就不會流出加持的甘露,因而要在信願上多加努力。」《藍寶書》中說:「上師加持力之人小,不在上師在于自己。」(「自己」指受加持的信徒自己)

  (2)自生悟性功德;就像加持力的大小由信徒的信願力的大小的作用有關一樣,悟性的高低也和信願力的大小有關。如…

《菩提道次第心傳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