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性空.無我.禅
緣起性空
在這四次的課程中,我計劃以一系列的四個講題,將佛法作綜合式的介紹,現在首先講第一個題目———緣起性空。
緣起是說明一切現象的存在,都是靠彼此互相襯托的關系而得顯現,沒有一法能有自主不變的特質。此沒有自主不變的特性,我們稱之爲空性。以下略說明空性的特質:
1.非自存:一切存在都從緣起而非自生,故有關「第一因」的一切理論,根本就是錯誤的。
2.非獨立:既然一切法是存在于彼此襯托的關系中,則無有一法有其獨立性。如一個杯子,是因爲有人看到它了,所以它存在。如果沒有人看到它,則這杯子是否存在就不知道了。而我們如何能見到它呢
是因爲彼此間有著互存的關系。有人說靈魂能超乎我們的身心而得自在,然假使靈魂跟我們身心沒有互存的關系,則它是否存在我們就無法斷定!又它有否存在,對我們而言,也沒有什麼意義。又有人認爲上帝是獨立存在的。如果真有個獨立存在的上帝,則我們反而不能認清衪了。所以「不與萬法爲侶」的是什麼?沒有這回事!一切法非自存!非獨立!
3.非永恒:這個世界經常在變化中,而在緣起的關系下,此一變化必然會引起其他的變化,所以這世法的一切沒有一件能永恒不變的。
以上非自存,非獨立,非永恒的特性,我們名之爲「空性」。有很多人不了解佛法所說的「空」,以爲「空」是什麼也沒有。空其實並不是什麼也沒有。幻化流轉的現象依然存在,只是它沒有自主不變的特質!既一切法空,那我打你,痛不痛
痛!「空」故應該是不痛的嗎?不!就因爲是空,所以打了才會痛。以不空則不變,不變則不痛。又既一切法空,那你吃飯嗎?吃!何以故
因爲空,所以餓能變飽。不空則餓恒爲餓,飽恒爲飽。從以上事例中知,萬物是因爲空,才顯現出它的作用。不了解空的人,以爲空很可怕,以爲空破壞一切現象。其實萬物本來空,一切現象因空而存在,因空而變化。以下更從四大及時空的幻現中,說明萬法皆空的道理。
地大:指一切有質礙,我們通稱爲固體的物質。比如說木頭,現在摸它是固態,等一下被火燒成灰了,那將如何?又爲什麼會有此固相顯現
因曾有人種樹、伐木、加工。更因有人作意,根塵相觸,然後有木頭相生起。此相非自生、非自存、非永恒不變。
水大:水在溫度超過一百度時,變成水蒸氣了。在零度下,又凝結成冰。又用電解質分解,産生氫和氧。水是什麼?水不是個東西!但當某些條件具足了,而形成其特殊的形相,我們便通稱這些因緣,這個形相爲「水」。因緣變了,形相轉了,便應有另外的稱呼了。
火大:想象中,火是一直在燃燒著。可是各位能把「火」這樣的東西拿出來嗎?拿正燃燒的蠟燭、木柴。不!我只要單純的「火」,不要蠟燭、木柴等。做得到嗎
做不到!「火」也根本沒這東西,因爲有物質在燃燒,所以通稱這燃燒的現象爲火。如果有一種不待物質燃燒即有的火,那麼我們便熄滅不了它了。
風大:我們如何感覺到風的存在呢?風吹過竹林、房子,發出呼呼的響聲。風吹到人身上,有股壓力。這時我們得以知「風」是存在著。又風從門外吹進來後,我們把門關起來;這時風不見了,風到那裏去了呢?風是空氣流動的現象,空氣從高壓流向低壓,在密封的房間中,沒有高低壓的分別,風當然不見了。是因爲「有」所以不見了;還是因爲「無」所以不見了?非有非無!幻起幻滅!
地、水、火、風,四大皆空。雖然空,還是有牆垣、有洪水、有火災、有臺風。不能認爲水是空的,就往水裏跳;火是空的,就往火裏沖。
其次再談空間。空間的存在是自然不變的嗎
不!假如我們把物品移動了,則空間的存在就有了變化。又有人謂虛空無爲。其實虛空仍是有爲的。虛空的無礙相,是因爲物品在移動中沒有阻礙,或因看遠物沒有障礙,我們才確認虛空的存在。空是應「實」而有的,沒有實物的襯托,也就無法顯現空間的存有。
最後談時間。何謂時間
一年,可說是地球公轉一周,可說春夏秋冬一交替,可說十二個月圓月缺的循環‥‥不管怎麼說,我們是無法離卻空間的變化,而定義出時間的計量,以時間是非自生、非獨立故。
以上從理路和實例中已說明緣起和性空,其次再說明假名和中道。
在萬物的緣起中,我們所能認取的現象,只是假象;所能建立的名相,也只是假名。因爲萬物雖在前後不斷的變化中,可是我們所能見到的不是常,便是斷。變化量小,以爲是常;變化量大,則以爲斷,都與實際世界不相符合。又實際世界,以緣起故,在時間上是無始無終,在空間上是無量無邊。可是我們所見到的世界,總是有限有量的。由此有限有量的假象,所建立的一切名言,當然是假名。
臺灣中央山脈從北到南有許多別名,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奇萊、能高等。又如地球上有亞、歐、非等洲,地是連在一體,它們中間可沒有界限呢!故界限是人訂的,名號是人取的。人爲了彼此溝通的方便,不得不用假名,可是往往用久了,便望文生義,依名責實。明明諸法是非常非斷,非一非異的中道法,可是落入名下,卻成非常即斷,非一即異的二邊見。邊見即是無明煩惱的根源,我們只有深入緣起,觀照諸法本空,才能不壞假名,而回複到諸法本來的中道義。這是我們學佛的目標,當然必待修行才能完成!修行是什麼呢
修行即是把我們偏差的觀念和心態,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如何修正呢?下次繼續說明。
二、性空談無我
1. 有我
在未談「無我」之前,首先談「我」是什麼
「我」有多少煩惱?一個人活著必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維持生命的延續;第二、肯定生命的意義。此二者又互相影響。假使他認爲生命沒有什麼意義,那麼他就不用很辛苦地去維持生命的存在;同樣,能夠很輕松的維持生命的存在,有的人便覺得生命是很有意義的。以下詳細說明此二者的煩惱:
維持生命的延續
(1)維持生活:每個人都知道活著是要吃飯,幾天不吃飯,就沒有力氣,再過幾天沒得吃,就要餓死了。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來之不易,先要賺錢,買米煮飯,吃完飯還要排泄,生活非常的忙碌。
(2)維持生存:對動物而言,只有生活的問題,而人類就有這第二個問題:人類不只是考慮到今天有沒有飯吃,甚至考慮到明天有沒有飯吃。生活是一天過一天的,而生存是指十年、二十年長時間的,此牽涉到一般人所謂的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人,常覺得今天雖活著,而明天是不是仍活著
不知道!或者今天雖有工作,明天也許失業了;今年豐收,明年搞不好會饑荒。爲了安全起見,有的人很煩惱。例如拚命去存錢,事實上他已經有很多錢了,可是他總覺得還要多存一點,爲什麼
因爲缺乏安全感的人,總覺得必須做很多保護自己的工作,才能使自己有繼續活下去的保障。有人窮耽心那天會發生世界大戰、核子爆炸‥‥,耽心很多未來的事情。事實上若只是爲了維持生活並不困難,可是爲了安全感,我們就必須付出很多的代價。動物只要有一個洞就可以活了,而我們就必須需要一棟房子,並且屋外還要有鐵欄杆及種種防盜設備等。雖然每個人對安全系數的感受不同,有的人認爲明天大概可以活,今天就安心的睡覺去;但是有些人一定要有百分之百、百分之千的確定才能放心,所以越沒有安全感的人所要付出的辛勞也就越大了。
(3)延續生命:即一般人所講的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個人的生命要維持下去。整個家族、民族的生命也要維持下去,爲了延續生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一個孩子出生,從小就要喂奶、換尿布,慢慢將之撫養長大;甚至結婚了,有些父母親猶認爲子女還小,還須照顧。父母總放心不下兒女,爲什麼
因爲使命感的作祟,認爲一代必接一代,不能使它斷絕。尤其是中國,這種傳宗接代的觀念特別的深厚,因此所付出的代價遠比其他民族多多。總之,要維持生命的延續,要付出很大的辛勞。
肯定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們先從一般人如何去肯定生命的意義講起。例如:有人覺得聽了這場演講很不錯,就認爲今天過得有意義。或者有人贊歎你這套衣服,你便覺得活著還蠻有意義。一般人如何來肯定生命的意義
以我分析可分爲:
(1)執著優越感:我比你有錢,我是大學畢業,我就比別人優越。人經常要努力去抓住一樣東西,只要感到我所抓到的分量比別人重時,就覺得比別人優越。在優越感中,我的生命就有了存在的意義。人爲了建立自己的優越感,很可能去攻擊別人———能把對方貶得低低的,才能證明我比他優越。有時候,認爲對方太優越了,我們沒辦法超越他,于是就扯他後腿。許多人爲了建立優越感,就用這種不正當的手段,結果搞得自己身敗名裂。
(2)執著成就感:優越感是跟別人比的,成就感則跟自己比。例如:設計桌子,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現在自己做,做成了就覺得很歡喜。這件事別人不一定知道,但是自己中意,所以成就感便跟著而來。或者看一本書,看過後心有所得,這也有成就感。所以成就感主要是從創造中去滿足的。當一個人創造力越突出時,他就越有成就感。若創造力不夠高時,他可用模仿,別人做出來的東西,我也跟著做。在模仿之中,也可以得到某種成就,但這種成就不高,感受不會深刻。甚至有人以迎合某個已有成就的團體,從沾點光彩中,認爲自己有所成就。萬一什麼都不是時,就只好整天幻想,假如我是發明家,我會如何如何‥‥。在現實之中無法得到的成就,就在幻想夢境之中自我陶醉。
(3)執著歸屬鹹:歸屬一個團體…
《一葦過江 教理篇 緣起.性空.無我.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