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有分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
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
(第一天至第七天)修見、修戒敬記
第一天山溪日夜流聲靜佛號法水滌塵心
一、皇天不負苦心人
我們靈岩山寺打佛七,從第一周年到第二周年這樣的每月打下來,到底功不唐捐,德不虛棄;今天佛七才第一日,大家念佛已念得很好,犍槌打得也可以。回想以前打佛七,打了叁、四天,甚至圓滿了還是念不好,犍槌亦是打不好。犍槌應該要打得像剛才這樣的速度,定定的,穩穩的,不能再快了,太快就顯得有點急,太重心也煩躁;犍槌要打得不輕也不重,大家要念得聲音適中不高也不低,唱念好象山溪靜靜的在長流。這樣不但念得身心安靜,而且能使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若能長期無間,那有道業不成就的呢!
用功要怎樣用?就照以上所說的用,再假以時間就是了,所以功夫是要有時間性的。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什麼因感什麼果,第一天佛七就打得這麼好,這些都是大家功夫累積的成效;大家就照這樣做下去就好了,老老實實的,身心靜下來好好用功,最怕的是不老實、不至誠!
二、佛法須從恭敬求
佛法感應是從恭敬中求得的,所謂「誠于中,形于外」,內心虔誠,外形自然就會恭敬;上來大家都合掌聽開示,合掌是表示你們有恭敬虔誠的心,這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自然表現,甚至不叫他合掌,自己也會合掌;不叫他跪,自然也會跪下來。不合掌是欠恭敬的,若合掌覺得辛苦的就暫且放下;我們現在不嚴厲要求一定合掌,但總要以至誠的心來念:口出聲、耳來聽,心口耳一致;默念時,雖不用口,但仍要心靜念,耳靜聽,心耳一致。時間久了,身心安然,合掌就不會辛苦了。
合掌現前是可以方便一點,但大家坐下來一定要盤腿,最低限度也要單盤。爲什麼?腿的功力不到,心的功夫也就不能相應;你心的功夫還沒有到安下的時候,腿就疼得很難受,那心又怎麼靜下來呢?所以一定要盤腿,絕不能方便。忍一時之痛,千秋自在,怎可不勉力!
初用功首先要勉力將腿盤好不能放,腿疼也要咬緊牙根由它疼,真正忍到受不了才可稍微輕松一下再盤。其實,說受不了也要受,要經過一番深刻的痛苦磨煉才能盤好,不要一疼就放下,否則坐叁年也坐不好;疼時若能忍耐,到最後自然就不疼,不但不疼還感覺到舒服呢!你能聽過來人的話,堪受得起大苦,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快樂。若年齡相當老了根本沒辦法盤;有些人沒勇氣,就因爲怕疼所以不敢來了,我們只好再慈悲一下,所以也就方便一點。但也不可將腿膝拱起來用兩手抱著,那就太不象話,也太犯規則了。
叁、學道如逆水行舟
我們修道不能順利,是因爲障礙重重,單就我們的身體來說,若稍不健康,不要說參禅、盤腿受不了,就是連起碼的站立都受不了,這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惡業障重而善根輕。所以要修善就覺辛苦有障礙,要造惡的話精神可就大了。但有善根的人雖知用功辛苦,雖業障重,還是不怕辛苦要消滅業障,這種人當然是有希望的;若只有惡業障沒有一點善根,那就沒希望了,即使遇到善緣,他也不會修的。
有善根的人遭困難、受磨煉,都不會因惡的環境而畏退;沒有善根的人遇到一點點障礙就垂頭喪志,由此我們應可了解自己善根深厚否?此時要用智慧反觀自己了,既然知自己善根少、惡業障重,若再不勉力修行,惡業障不消,那到什麼時候才能了生死?諸位!要生警惕、生大怖畏、勉力精進;雖是難,只要你肯下功夫也就不難了。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就好象學生讀一篇文章,聰明的人叁、二遍,甚至一遍,一聽聞,下課就背熟了,不須再讀;鈍根的人今夜念叁、四十遍才能背,但明早一覺醒來又忘得幹幹淨淨了,那就要百讀、千讀,將功夫用下去,到最後還是能背熟的。
佛法是講叁世因果,若你前世多聞法、多修行、多種善根、多修福報,而今生卻沒遇到佛法,甚至生到無佛法之處,但因你善根的關系,即使惡因緣到你面前,也自自然然不會被轉,不會造惡。或可「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看到這些萬法生滅無常,都會開智慧,或開悟、明心見性。就像佛在世的時候遇佛聞法,依十二因緣修行悟道者叫「緣覺」;生在無佛之世無佛法可聞,由觀察萬法無常生滅而覺悟者叫「獨覺」,這就是善根不可思議。
若善業重、惡業輕那還可以修行,最怕的是惡業重、善根輕微,任你如何修行總還是沖不上去;就好象逆水行舟,水流急,所撐的篙子插不下去,槳未來得及用力劃,就已順著水流下去了;全身都使盡了力也沒辦法往上逆進,那要怎麼辦呢?常言道:「修道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你還是要勉力、用力,甚或使盡吃娘奶的力。否則,你總不能順著水就流到大海去吧!
四、加功精進消業障
有善根福德因緣的人,若好好加功修行,就容易得感應,所以稱念觀世音菩薩就能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求叁昧得叁昧、求大涅槃得大涅槃,求什麼都能有所得,所謂有求必應;但對一般鈍根的人,不管求什麼還是得不到。難道觀世音菩薩有偏心嗎?不是的,你求也是有得的。得到什麼?消業障呀!等到業障先消完的時候,你還是求什麼就能得什麼;你現在業障未消盡,所以你求就得不到;不要操之過急,時到自有感應。
這就是說,現在一般初上山來用功的人,心裏動亂一起,就想:怎麼在家不念佛心裏還閑閑靜靜的,來到山上,一念起佛來反而妄想雜念多、心不能安,就以爲念佛沒有用;要知道這是你自己業障重,更應拼命的念,加功精進才對。其實你在家糊塗過日,妄想癡暗而不自覺,來到清淨的山中,仗佛慈光,心境清涼、心光開朗、心智開發,自然就感覺妄想雜念多;這正是來山念佛才會有如此的覺悟,否則你在家中那能有此覺察力啊!你已得到法益而不感恩,反說來山念佛不比家中閑靜,真是沒良心!
五、要求出世間妙法
剛才說到世間人求觀世音菩薩是求財得財、求男得男、求女得女。那我們學佛的人是求什麼財呢?「功德法財」;又要求什麼男、什麼女?求智慧福德之男,端正有相之女。更要求出世之妙法。
佛陀「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要有慧有福才能度衆生,有慧有福還要加相好;相若不好,人家看了難起恭敬心。如釋迦世尊在世時,人一看到了叁十二相的莊嚴,自然就生起了恭敬心而易受化度。所以學佛的人應是在這些地方求,這是求出世間真實法,不是求世間虛妄法。
六、離相修一切善法
大家要注意!雖是有求,但怎麼求才合乎佛道?須無我相、人相、衆生相;雖是無相,但還是要修一切善法,若錯解無我、人、衆生相,一切因果就都不注重,舍了事修而單在理上求,那就害死你自己了。
要知道,佛法是講因果的,事理要相配合;若偏于理就廢了因果,沒有事相上的因果,也是證不到實際的真理。雖是無我、無人相、離一切法、離一切相,但事相上還是要修一切法;若要修得好,必須要精進,做得實實在在的,將來感無爲之報。無爲之報是不生不滅的,那就是佛道;以有相之心修一切法是有爲之法,有爲之法皆是無常,修善感善果,一時享完就沒有了;造惡業要受惡報,惡報的苦果受完也沒有了,那就是無常。
正因爲無常,所以「生」既不永生,「死」亦不永死;也正因爲如此,所以生生不已,死死不絕;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輪轉,永遠受苦無盡。那我們只有修佛道一條路可行,如何修佛道?要有般若智慧,了達一切法空無所有;雖空無所有,而又能把一切事做得周周到到、圓圓滿滿的。那什麼是佛道?不是叫你離開世間衆生,離了衆生也沒佛法;佛陀本來也是衆生,由衆生所修成的。所以不能離開衆生而修,要廣度衆生結善緣,千萬不可結惡緣啊!明白了嗎?
七、夢裏有無都是假
佛法講「無我」真的無我嗎?如果真無我,那還修行做什麼?若真無我,那造了惡業,縱然有地獄,誰來受苦?如果真的沒有我,那修善有福,誰去享呢?這決定是「有我」,方可講得通;若說「無我」,那佛陀講因果,「因」是誰造,「果」是誰受呢?
我若說有我實在是違反佛法,佛法的真理決定是「無我」。你不要再問:到底是有我、無我?真實的回答你,到底還是「無我」的。又有人會發生疑問說:「既是沒有我,那我們現在念佛幹什麼呢?而現在念佛堂裏有這麼多人,活生生的在這裏,怎麼說沒有呢?這怎麼令人領受?」我再真實的回答你:是真的「無我」。你說現在佛堂裏有這麼多人,這是凡眼所見,將假作真,當知這全是假相!
那麼如何使你們了解、接受「無我」的道理呢?單講道理不容易聽得懂,今舉譬喻你就能明了。諸位!你們每個人都作過夢,夢中一切有情的衆生,無情的大地,世間的一切法,到底是有、是無呢?有的,夢中確乎是有,不能說它無;雖說它有,但它是假的,是顛倒想、幻有的,不是真的有。如果真的有,在夢中你買彩票中了頭獎有幾千萬,你醒了有沒有發財做大富翁呢?夢中的樂是沒有的,夢中的苦也是沒有的;蛇來咬你,你一驚醒了,你身上有沒有被毒蛇咬?床上有沒有老虎?是你自己顛倒的夢想呀!都是自己獨頭意識的作祟,全是假的啊!你怎可指假當真呢?
你說它是真的嗎?實在是沒有;說它是假的嗎?夢中的驚懼醒時還心有余悸,夢中歡喜醒時還笑意猶存,到底是有、是無?實在是「非有非無」。講它有,不可;講它無,也不可,「非有非無」這才是佛法的「中道義」。說有說無都落于一邊,從某一方面講是有的,從另一方面講又是無;實在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