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塵盡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

  塵盡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

  在人生道上,

  唯有付出愛心而不求回饋,以智慧克服困難,發揮良能在利益人群上,才能真正發揮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人生之福

  一般人難免會有貪、瞋、癡的心念;有了貪念,就會讓自己陷入煩惱之中。看看一些國家,他們民不聊生的原因從何而來呢?其實,大都是因爲一個「貪」字。假如人人能安分守己,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社會自然能安定繁榮。

  人生最幸福的莫過于以下四事:第一是能「安心睡」。現代人一整天工作下來,十分辛苦,如果連晚上都無法安心睡覺,擔心遭小偷或……,地是很痛苦的。所以,一個人若白天認真做完事後,晚上能安心入睡,這就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第二是「快樂吃」。有些人吃飯很挑剔,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喜歡!看看中美洲遭受飓風侵襲(一九九八年)的多米尼加災民,當地的垃圾車一倒出垃圾後,就有一群人立刻蜂擁而上,搶食垃圾堆裏的食物;看到這些不幸的災民,我們能不自我慶幸、覺得自己很幸福嗎

  有幹淨的東西吃,還想要求什麼呢

  所以,我們能有「快樂吃」的環境,應該要很知足。

  第叁是「歡喜笑」。常常把微笑挂在臉上,時時開懷大笑,若能如此,走到哪裏都會讓人感到很歡喜!我常常對慈濟人說:「記得要時時擦上「慈濟面霜」——笑容,這樣你們說的話,別人才能聽得進去,也會感到很歡喜。」最後是能「健康做」,有健康的身體,我們才能付出;做一個能付出的人,總比讓人服務好得多。

  若人人都能擁有這四寶——「安心睡、快樂吃、歡喜笑、健康做」,人生就會過得既自在又快樂!

  常保感恩心

  春天的氣候適宜,不會太冷或是太熱,也不會有秋天蕭瑟的氣息,讓人感覺很溫暖。如果內心的風光也能日日如春,才是人生的大福報!

  人與人之間,不要像冬天那麼地冷漠,而應該互相關懷、彼此感恩。若能這樣,就算如冰山般的心,也會被愛心所融化。所以,我們要時時感恩大地的衆生,讓我們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斷提升。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只要感恩我的父母就好了,因爲父母供給我生活所需,還栽培我受教育。」感恩父母固然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除了父母以外,對其他人也一樣要抱持感恩心,因爲我們的生活,必須靠各行各業的人士共同付出。

  例如:文人學者不斷地研究、講學,開啓我們的知識;日常生活所需,不論米、鹽等食物,皆來自農民辛苦地經營;從事貿易的商人,不僅提供國人豐足的物質享受,還帶動社會的繁榮。所以,我們要時時感恩、惜福,一粒米、一滴油都不能浪費。

  慈濟到大陸救災時,看到災區居民所穿的衣服大都破舊不堪,然而他們還是穿得很歡喜!反觀國人,有許多人在穿著方面就顯得太講究——今年買了,明年不流行就不再穿了。所以,有時勸募來的衣服,其實大都是新衣。若能節約物資,必能發揮更大的愛心力量,也不致于讓下一代在耳濡目染中,學到奢侈浪費的不良習慣。

  「落地皆兄弟,何必骨肉親」,我們應該把世間當作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姊妹、親戚朋友;不一定要有血緣關系,才是我們的親人。我們要放寬心胸,對人人感恩、相互扶持;若能如此,我們的人生,就會像春天的太陽般,讓人覺得很溫暖。

  活到老做到老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來到世間必定有其意義與使命,雖然每個人皆有優、缺點,但只要盡量將缺點去除,好好善用優點,就能發揮人生的良能;所以我們應該啓發良知、用心付出。

  臺北有位老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她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工作得很歡喜。有人說:「活到老,學到老。」這位老人家卻是活到老,「做」到老,做得歡喜自在、身心愉悅。

  老奶奶年輕時,爲了維持家業而忙碌,除了是個孝順的媳婦,也是個好太太,同時又是好媽媽,她發揮了最大的母性愛,把時間完全奉獻給公婆、先生和子女。

  孩子成家立業後,雖然有一段時期,她曾經曆過「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最後她終于能看開、放下,轉悲痛爲力量,七十好幾的老奶奶,歡喜地奉獻力量、時間,做「環保」工作;這些年來老人家和慈濟環保志工在街頭巷尾做垃圾分類,身體愈做愈硬朗。

  長期投入熱誠與無所求地付出,勤快的老奶奶感動了左鄰右舍。鄰居若有報紙雜志,都會自動收拾得很整齊、綁得很紮實,等待老人家來回收;有些商店也會將紙箱折平整,而且家家戶戶的寶特瓶、鋁罐……都會自動分類,讓老奶奶回收。

  老人家推著車,慢慢地穿過大街小巷做環保,在市場、高樓、巷弄間,將「垃圾變黃金」,天天忙得不亦樂乎!

  有人問老奶奶:「妳做得這麼辛苦,到底可以賺多少錢

  」她很有智慧地回答:「賺多少

  噢!賺到健康、賺到歡喜,好好喔!」年近八十的老人家,並沒有浪費身體的良能,天天以「活到老,做到老」的理念去付出。

  現代社會上有些年輕人的觀念是「青春不留白!」卻往往是無所事事地找尋刺激、沈迷嬉戲;年紀大一些的人就說:「我應該退休,好好享受了。」人活著若只是爲了娛樂、享受,沒有發揮自己的使用權,人生意義何在呢

  這位「活到老,做到老」的奶奶,雖然年紀已大,卻有一顆輕安自在的心。她年輕時盡心照顧家庭,年老時沒有家累、了無牽挂,又能全心全力奉獻時間服務人群,真正是一位善用身體資源的人。

  不輕己能、不服老,無論年齡多大,只要保有年輕的心,敞開心胸,心存慈悲善念、殷勤精進,人人都可以做奉獻的工作。若能認清自己的優點、長處,盡其所能地發揮,就會妙用無窮!

  借境提升人格

  在工作場合中,常會看到有些人說話不夠委婉,而造成同事間的緊張氣氛。會做事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會做人,因爲「人圓、事圓,理才圓」。若經常要爭個「理」字,彼此間的感情就會愈來愈疏離,事情也就難以完成了。

  個性直爽並非不好,但是聲色仍要柔和,這分人格的美化,就是在學做人。我們要善加利用「境界」來修養自己,平時待人要縮小自己、擴大心胸,如此人格才能提升。

  大凡要成就一件事,必定要有一分忍辱心。以成立「大愛臺」而言,雖然我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工作人員從十方彙集來此,難免各有各的看法。所以,我給他們空間及充分的時間;至于我自己,則自我要求以最真誠的心去付出,相信,總有一天大家會被我的真誠所感動。

  另外也有一種人,外表看起來很剛強,內心卻十分多愁善感,總認爲沒有人關心他、愛他。回想我出家之初,沒人認識我,又有誰會來關心我

  當時我如何安住自己的心

  那就是靠自己「自愛」。

  記得當初去受戒時,我的身上只剩十元,其它一無所有。受戒期間,每到會客時間,別人都有親友來探望,唯獨我從未被點名,總是一個人在角落靜靜地看書。正因爲有那段清靜的歲月,讓我得以不被打擾,而有時間好好思考自己未來人生的方向。

  我從不埋怨自己的境遇,即使往後做慈濟時,曾遭遇很多波折,我也不曾積怨在心;學佛,應該只要求自己去愛人,不求別人來回饋。而事實上,多付出一分愛心,最終別人也會懂得回績給一分愛;甚至是「舍一得萬」——付出一分愛,會得到萬人的愛。所以,不要有太多雜念,和順真純即是美,凡事但求「盡本分」。

  成敗源于心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間,有人卻醜化社會、醜化自己,這都是源自人的心念啊!

  人生的觀念真的要把握好,方向一點都不能偏差。從近來社會上種種犯罪的現象可以發現:那些嫌犯心念如果正確,以他們的智識與體力,必然能爲社會做許多好事;但因心念有所偏差,而一念差就步步錯,終至毀滅、醜化了自己的人生,甚至醜化了整個社會。

  一個人如果能從黑暗走向光明,不但能美化自己,也能美化社會。人身難得,我們應該好好利用一己的能力,將其發揮在利益人群的工作上。

  面對現實的人生,我們要以智慧克服困難,用正確的人生觀來安定自己的心。同時也要時時用心思考:什麼事該做或不該做

  該做的事,要立刻去做;不該做的事,就不要去做。

  我們的社會,最缺乏的就是「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等,都應該著重在啓發人的愛心。

  社會是大家所共有的,期待社會祥和,就要先讓自己的家成爲健康的家庭;而家庭能否健康、幸福,端視每個成員的觀念是否正確

  若家庭有好的模範教育,長輩以身教來教養孩子,子弟們就不容易叛逆或是在外成群結黨;而教育團體更應用心教育學子,讓他們有正確的人生信仰和方向。

  總而言之,「淨化人心」需要社會上的每一分子負起責任;自我先淨化了,才能淨化別人。期望人人發揮愛心、去除惡念,讓我們的社會充滿真、善、美!

  迷信害人

  有一對母女來花蓮,這位媽媽已經失明,年紀大約五十幾歲,她女兒很乖巧體貼地牽著她的手。這位母親說:「因爲過去太迷信,結果導致自己把雙眼挖出來,現在已經知道錯了,也看開了許多。」

  我問她:「你爲何把自己的雙眼挖出來

  」她說:「幾年前因爲我兒子不愛讀書,也比較不聽話,有人告訴我某地的神很靈,只要去祭拜,孩子就會聽話、用功讀書。我信以爲真,真的去祭祀求神,從此以後,我經常去那裏,如果沒有去,也會有人來叫我。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常覺得耳邊突然有人跟我說話,而且次數愈來愈頻繁。」

  當時她被幹擾得幾乎無法自我控製,有一天,那個聲音很凶狠地叫她要到某個地方去,她趕緊請先生開車載她出去,她先生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只好順著她的意思。

  當他們開車經過一段山路時,她忽然又産生幻聽,一個凶惡的聲音對她說:「我決不原諒你,你自己去撞山壁吧!」她竟然不由自主地把車門打開,跳車之後就撞上山壁。那股力量之大,連她先生也拉不住!

  那凶惡的聲音還不斷地對她吼叫說:「把你自…

《塵盡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