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1)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今天我們要進入另外一個課程,稱爲《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自過去以來,研究《六祖壇經》的人不在少數,也有許多法師演講的題材,都籍著六祖的話,籍著《法寶壇經》的話來說,研究《六祖壇經》的人不在少數,因爲《法寶壇經》而明心見性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我們是弘揚淨土,主要是弘揚念佛法門,但是對于我們的本性,明心見性重要的事,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雖然是念佛,但也不離我們的本性,也不是說研究禅宗就離開淨土,將淨土與禅分得很清楚,並不是這樣,因爲禅就是佛的心。我們想要解脫,當然我們就要先了解心爲何物。過去若是有人請師父去弘揚佛法講經時,都沒有那麼多時間,沒有那麼多時間,無法將整本《六祖壇經》從頭到尾一字一字地好好來解釋,都沒有辦法。所有說我們今天有這個福報因緣,具足一切的緣,這是很不簡單的,所有大家要珍惜!

  《六祖壇經》的注解也是很多很多,因爲若是要按照注解來講解,要用很久很久的時間,那麼我們不需要這樣,所有我就采取整本全是經文爲教材,所有這本是重新打字,重新注音,國語注音,有國語的注音,從頭到尾完全沒有注解。沒有注解也有一個好處,不會拖延時間,也容易發揮。買錄音帶的人,負擔也不會太重。否則《六祖壇經》一講就百余卷錄音帶,想買的人就很頭疼,所有我們就直接來解釋。

  現在請諸位打開第一頁,《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六祖當然是指惠能大師,法寶,這就是真理,我們說佛寶、法寶、僧寶,【法】簡單來講,就是諸佛之母,法能使我們開智慧,認識本來面目,所以說法師、法師,以法爲師,以法師人,名爲法師。以法爲師,以佛所說法的真理,來當做自己的老師。以法師人,以佛所說的法,【師人】當動詞,教育他人。簡單來講,不論是你自己修行也要依法,講經弘法也要依法,所以四依止中說道:依法不依人。法寶,能令衆生解脫生死,得大自在,叫做法寶。比較需要解釋的就是【壇經】兩字。我們說戒壇或是密壇,都是一個壇。或是:華嚴壇、法華壇、藥師壇、愣嚴壇、淨土壇,都有一個壇字,戒壇。稱爲壇經這是有淵源的。在(劉)宋朝時,有一位叁藏法師,名爲求那拔陀羅,求那拔陀羅叁藏法師,他所建立的一個壇。他建立起這個壇,在一個地方立起了一座碑,也就是在石頭上刻了字。他說:將來有肉身菩薩在這個地方受戒。到了智藥叁藏法師,在梁武帝時,梁武帝天監元年,在梁武帝的時代,他在此種了棵菩提樹,種了棵菩提樹在壇的旁邊,預言將來有肉身菩薩在此受戒。他就在壇邊種了棵菩提樹,作出了預言,預言:一百七十年之後有位肉身菩薩在樹下,這個菩提樹下開演最上乘的法門,頓悟入道要門之法門,會度無量的衆生,印佛心印,是爲法王,有法王出世。所以後來有六祖,因爲早就有人爲他預言了,一百七十年以前就有人預言,一百七十年以後,就有一位肉身菩薩要出現,所以也不必奇怪。六祖只是聽到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誦《金剛經》誦了二、叁十年了,也沒什麼消息,每天都念【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是菩薩再來,他還未來,就有人已經預言好了。只是不知道是哪尊佛再來的。對不對,是不是這樣?不然一百七十之年前就沒有人預測會有一個矮子法師來講經,也沒有人這樣預測。可見我也不是什麼再來人,不過我也可以算是再來人,是再來六道輪回的人,不一樣。我也是再來人,你們也是再來人,繼續再來生老病死的人,都一樣,大家都是再來輪,再來輪。所以這個《壇經》是因爲求那拔陀羅有建立這樣一個壇,後來六祖當然他講經不是在這個壇的旁邊講經,他四周圍所到之處他都有講經,但是因爲過去就有人立了一個壇,旁邊又種了棵菩提樹,爲了紀念先知先覺的預言,爲了這個六祖的德高望重的根源,所以稱爲《壇經》,這樣了解了嗎?這個《壇經》的來源就是這樣來的。

  曹溪原本,曹溪就是六祖的道場,所住之處。原本,就是從開始刻在石頭上的全部都節錄下來。這本書是打得不錯,很可惜,沒有把這個節錄的人寫出來。是法海禅師,六祖的弟子,法海禅師抄錄的,由他抄錄的,這個本子打的很好,很可惜,就是沒有寫,唐釋門人,唐朝的唐,釋迦牟尼佛的釋,門人,我們所說的門,門神的門,門人,法海錄。按照道理是少這個,不知道是怎麼打字的,把這個遺漏了。【唐釋門人法海錄】就是指在唐朝,釋就是釋迦牟尼佛,門人就是後代,一個叫法海的,我們講堂也有一個,不過體形小一點,也是有一個叫法海。再來,小字的就不用看,小字的不用看。再來就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這是唐武則天所做的偈頌,到今天來講,千千萬萬人都在贊頌。可見武則天學問之淵博很驚人,很不得了!女流之輩能寫出這幾個字,這幾個字,字字我們都看得懂,但是要叫我們組合就無法組合得這麼漂亮,無法組合到這種程度了。所以武則天這個女衆實在很了不起。所以我也常說女衆業障輕,就是這個道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悟法傳衣第一,【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那時就是因爲沒有講一個特定的時間,沒有說某月某日,那時六祖大師來到寶林,這個寶林也是有一段故事,過去一位高僧大德來到此地時,從前並不是叫寶林,這個寶林是過去有位高僧走到此處時,看到溪水非常清涼,樹木非常茂盛,靈氣很重。他就預言,將來有肉身菩薩,有高僧在這裏成道,弘法利生,得道如林。得道,就是因爲有聖僧出世,將來在這裏修行,得道如林,得道者就象樹木那麼多,我們今天這麼多人開悟,後代開悟差不多都是誦《六祖法寶壇經》開悟的,以及《金剛經》二本。所以寶林就是得道如林,名叫做寶林。韶州,這就是在廣東省,這個州是一個府,府再下一級就是縣,府就象我們現在的都市那麼大,人潮多,是文化的中心,比我們現在的縣還大,算是很大的地區了。韶州,韋刺史,一個姓韋的,刺史,現在所謂的調查局,再來就是稽查,稽征處,查看你有無漏稅,查看你有無違規,查看你有無貪汙,簡單講就是稱爲調查局,地下工作人員。刺史可以說調查你的行爲對或錯,然後禀報上去,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官】上級稱爲官,【僚】他的部下稱作僚。所謂幕僚人員,幕僚幕僚,譬如說白宮幕僚,white house白宮,幕僚,就是他的屬下,他的部下,專門提供給他意見,提供意見的人。所以 【與官僚入山】,入【山】是指南華山,在曲江縣,寶林寺就是在這個山裏面,南華,南就是東南西北的南,華就是中華民國的華,南華山。入這個南華山,在這個曲江縣,來到寶林寺,所以也就是來找六祖。【請六祖于大梵寺】,大梵寺就是在韶州府,剛才我們說到的那位韶州韋刺史,因爲他是韋刺史,要來禮請,請六祖去韶州府曲江縣,大梵寺就是在曲江縣,曲就是歌曲的曲,江就是叁點水的江,韶州府曲江縣有間大梵寺,來【講堂爲衆開緣】,爲大衆開緣,說摩诃般若波羅密蜜法,就是大智慧到彼岸之法,【師】就是六祖,【升座次】把筆拿起來,次,座次的次,就是所座之處,次就是地方,六祖升座所坐之處稱爲座次。刺史,韋刺史與官僚,官僚就是幕後工作人員叫做僚,部屬,部下的意思。【叁十余人】儒宗學士,儒宗叫做崇尚儒學之士,就是研究四書五經的人也來學佛。【儒宗學士叁十余人】,【僧】就是男衆的出家衆,比丘的意思。:【尼】,就是女衆的出家衆,比丘尼。【道】就是信道教的,專門拜神的人也來了,【俗】就是沒有信佛的人叫做俗,平時我們都稱爲居士。所以我們簡單來講這個【道】也含有學佛的人或是道教的人。【俗】有在家的居士,沒有學佛的人全都摻雜在內,簡單來講,出家、在家總共有一千余人,你想想看,一千余人,以前又沒有麥克風,你看六祖要怎麼講經?他的丹田聲音是多麼宏亮?從前一千多人在聽經,你看六祖在講經沒有用麥克風,從前也沒有電力,電力是近幾年才有的,對不對?從前鄉下都只有點蠟燭,對不對,要去上廁所的時候就點著一根蠟燭,照、照、照、、、哪有什麼電燈?根本沒有,根本沒有。你想想看,六祖離我們今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的時間,那時候他講經的時候竟然沒有用麥克風,一千多人在聽他講經,看他的丹田是多麼有力量,要是我們怎麼有辦法。講個幾場,就馬上喉嚨發炎了。【一千余人,同時作禮】,就是向六祖頂禮。【願聞法要】。希望聽六祖開示,諸佛所開示之法,最重要者,法要就是指心法,最重要的法,簡單幾句。【大師告曰:諸善知識!】這句話要注意,【善知識,是尊稱底下聽經的人。若是按理來說,善知識的定義就是說: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壞我信心之人,名惡知識。這很重要!平時我們若是要交朋友,來到我們家裏說的話,都能幫助我們修行。幫助我們菩提之道者,這就叫做善知識。凡是一天到晚來我們家裏,說些破壞我們的信心,要使我們對某一個法師失去信心,對叁寶失去信心的,那個統統叫做惡知識,斷人慧命的人,救都救不起來,還一直破壞,那個叫惡知識。簡單來講,能夠幫助我修行菩提之道者,名善知識。凡是來我們面前講別人的壞話,使我們對某一個人失去信心,那個叫惡知識。【總淨心,念摩诃般若波羅蜜。】這就是說:善知識!總,就是簡單、總體,大家要冷靜,清靜心稱爲淨心。大家來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大家來念,大般若智慧到彼岸。所以就念念,,,可能是念《心經》,或者是念《金剛經》,這都是般若智慧。所以六祖良久,【良久】就是先讓大家心靜下來。在講經以前,教大家念般若波羅蜜。心靜下來念:摩诃般若波羅蜜…

《六祖壇經(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