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問與答
如何減輕業障
菩薩
信佛一定要吃素
雞蛋可以吃否?
七月十五燒冥紙
煩惱
相處之道
怎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佛歡喜日與供僧
人生是苦
圍爐 義工與修行
爲何要皈依叁寶
打佛七
死後做功德
佛教婚禮
誦地藏經
拜 忏
信佛教即是拜神嗎?
業力
信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念佛與吃素
祭祀祖先 灌頂
轉世
學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輪回
還神
放生
仇人
念觀音菩薩往生
供佛水
信佛念佛要歸依叁寶嗎
意識力
飯前念供養及發願
居士唱華嚴字母
護法居士的任務
多做義工與修行
天堂與地獄 繞佛
文疏 在家居士與缦衣
念彼觀音力,水火不能漂燒?
在寺院拜佛有次第嗎?
義工與禮佛
忙碌人修行
在佛堂供花
學佛與結手印
關于吃素這個問題?
空與不空
出食臺點香
何時受戒好?
如何處理寺院剩余食物?
無住而住
「布薩」是什麼、插香要如何
佛在心中
修甚麼法門最爲方便
請法師慈悲開示
念佛怎樣念?
脫鞋
放生 與 護生
無住而住
如何減輕業障
---------------------------
問:若知自己業障重,應如何是好
答:若知自己業障重,主要是以忏悔和發願來消除。忏悔是將自己以前身、口、意叁業所作不如法、不合規律的行爲以及思想念頭都得改造,所謂痛改前非,決心不要再犯。古人有雲:「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要時刻提醒自己,守護身、口、意叁業,不可再造新的惡業。要是繼續造業,只會不斷的加重業障,那就煩惱更多了。
此外還需發願衆善奉行。我們可以透過修持工夫,念佛、誦經、拜佛、 打坐等,又或做種種功德來忏悔發願,使業障消除。
爲何要皈依叁寶
問:佛教勸人行善,自己做好人、做好事就得了,還需要皈依嗎?
答:皈依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就好像入學之前,要辦理注冊手續。而隨著學年,逐步晉升。由小學、中學乃至大學,最後得到大學學位。而佛弟子是以受戒的層次等級而定身份。皈依叁寶 ( 佛、法、僧 ) 是最基層。接著等級繼有五戒、八戒、菩薩戒等。所受之戒無論是那個層次都以皈依爲根本,也是邁向成佛之道的第一步。否則還未算入門爲佛弟子。
況且皈依後,領受叁皈戒體,于心性上起著防非止惡的作用,令佛弟子好趣向涅槃大道。
怎樣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
問:怎樣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 :這須具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對于娑婆世界的一切人事,連我身心都要放下,勿存留戀。古德有雲:「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即是說娑婆世界的人民重愛欲,才會生到這裏來。不生西方原因就是這個愛見妄想執著。所以首先要放下世間的一切名聞利養,人我是非,當觀察世事無常。正如最近美國發生的恐怖襲擊,傷亡慘重,兩幢世界上龐大的建築物,在一剎那間被移爲平地。如法華經所雲:「叁界不安,猶如火宅。」世間上無一處是安心之地,所擁有的一切,亦不是永恒的,都是處于變化之中。所以釋迦弁尼佛在遺教經中告誡大衆,要遠離戲論。須具有欣求心,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並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實行多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以一句佛號降伏妄念,令內心清淨。若執持佛名號,達到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佛光接引,便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信佛一定要吃素嗎?
問:信佛是否一定要吃素?
答:佛教主張慈悲爲懷,不殺生是愍護衆生,吃素戒殺可實踐慈悲的精神,增長善根。信佛者能吃素是最好的。而亦有因個人的環境或工作,于不方便時吃叁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和不爲自己殺。初學者也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或六齋、十齋日吃素。一日吃素,天下殺生無我份。當今世界,吃素漸漸成爲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皆因吃素對身體健康帶來很多好處,並有以下六種利益:
◆ 培養慈悲 ◆ 維護生態 ◆ 有益健康
◆ 增強耐力 ◆ 清淨衛生 ◆ 促進和平
死後做功德
問:人死後有輪回,若已轉爲人身,那麼還要爲亡者超度做功德嗎?
答:當人死後,四十九日內爲中陰身,這有如一間屋壞了要搬遷,在還未遷入另一間屋之前,就是講善惡果報尚未判定。亡者極希望有人爲其做功德,因四十九日後,便會隨自己的業力而受報于六道,即在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道中輪回。假使已轉世爲人,又有親眷爲其做功德,則可增福報,身壯力健,事業順利,一切如意等,若在其它道中亦如是增福免災。
此外,所作任何功德,生者也得利益,如地藏經雲:「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是故長者閰浮衆生,若能爲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所以虔誠爲祖先或六親眷屬,乃至十方法界一切孤魂等衆做功德,法事如法,亡者占七份之一,其余六份功德生者自利,陰超陽泰,故經雲存亡獲利。
人生是苦
問:人生在世爲什麼這樣苦?
答:你能明白人生是苦,即是有點覺悟了。苦是由前生身語意叁業作惡的因,今生所招來的果報。因果之道,絲亳不爽。《大寶積經》 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由此可知,面對苦果問題,便不該怨天尤人,憤世嫉俗,甚至偏激行惡等。經雲:「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所以應當斷惡行善,使令惡報轉善。從古至今,由積善改造命運的例子,不勝枚舉。 袁了凡 先生的一生際遇,就是一個好例證。知道命中注定自己無褔、短命、無子送終及一事無成等,故立志專做善事,以後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壽命增長,功名中舉,並且丁財兩旺,所以說知道苦,若能斷惡修善,這就是一件好事了。若能進一步仰慕涅槃之樂,便要勤修戒定慧之道。當知如是因如是果,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此是面對果報正確的態度。
七月十五燒冥紙
問:燒冥紙,燒衣等給亡者是否有用?
答:燒冥紙或燒衣這些都是民間習俗,認爲人死後會到陰間爲鬼,而親友們怕亡者在黃泉道上無錢應用,便在殡儀館、墓地等焚燒一大堆冥錢、紙衣服、紙屋、紙車等紙紮物。花費甚大。
從佛教而說,人死後「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隨著亡者生前所造之業,輪回于六道 (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 之中,因此死後不一定爲鬼。即使爲鬼,能否享用財富。無福德者,盡管給與更多,都無福消受。有福德者,則能得到所需。鬼也分有財鬼、無財鬼、餓鬼等多種,不但是鬼道,六道衆生皆如此。視乎個人的業力,而所受的果報。當然人死後,希望親友爲之做功德。最好爲亡者持齋、念佛、誦經。或能將此燒冥紙等費用作爲做如印經、供養叁寶、修橋、建塔、濟貧供需,那就有意義和價值了。若念佛、誦經回向亡者,此功德更加不可勝比,自他皆利。
誦地藏經
問:誦地藏經有什麼功德
答:釋迦牟尼佛爲報母恩,以神通力升到忉利天,爲母說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與南閻浮提衆生,有大因緣。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裏說得非常清楚,若人能受持讀誦此經或恭敬供養禮拜地藏菩薩,必獲實際利益:冤結冰息,業障消除,刀兵火劫,得以遠離,還有所求,皆得如意吉祥。
地藏經地神護法品第十一所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具體詳細功德,請敬閱地藏菩薩本願。
義工與修行
問:在佛堂當義工,會減少自己修行的時間嗎?
答: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修行」。修是修改,行者行爲是也。指修改我們身口意叁業不如法的行爲。做義工是體力時間和金錢的奉獻(布施),大乘菩薩熏修六度萬行,布施爲首。所講要帶著歡喜心去做義工,透過待人做事的磨練,放下我執,要把做義工作爲修行的好機會,並要知道于一切時中,做任何事都可以懾心(修行),例如掃地時可把地當木魚,掃把當作木魚槌,來配合念佛號。古德百丈禅師一日做一百零八件事,心中念十萬佛。說明終日無論做大小事,念念不忘念佛號,即是做一切事不離修行,可見在佛堂當義工,不但不會減少自己修行的時間,還可以親近叁寶,護持正法,既可求福,又可修慧。希望大家多抽空來佛堂做義工,福慧雙修,圓滿菩提。
相處之道
問:我是佛教徒,但家人信其它宗教,怎辦好?
答:無論是信仰佛教或其它宗教,大家都要互相尊重。身爲佛教徒,當然希望合家都能信佛,家人若信其它宗教,相處之道便要做好,首先要尊重他人信仰的自由,不要加以批評或排斥,更重要是自己做好一個真正佛教徒的模範,故必須與大衆融洽起來,對長輩恭敬孝順,對下輩關懷照顧,對其他所有人都要包容,使家人從你的行動中,體現出佛教慈悲喜舍的精神,以身教感化家人,使他們起歡喜心,待因緣成熟,才把佛法的道理,如五戒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及不飲酒等戒條,這些做人的本份,其實…
《佛學問與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